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课件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课件 (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2 13:2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 至少需要4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中国为何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呢?
情景导入
中 国 西方世界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外交
综合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先进资本主义制度
落后的自然经济统治地位,财政困难
完成了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船坚炮利
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殖民扩张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八股取士,愚昧无知
近代科技发展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阅读教材“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这一目,并联系所学内容,完成下表;
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的封建制度是无法战胜强大的资本主义的。
思考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中国在当时国际格局中的处境。
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一)战争前中外比较
(二)战争前的中英贸易
英国
中国
茶叶、生丝等
工业品
鸦片贸易兴起
材料:为了弥补贸易差额,外国必须支付大量的白银。19世纪初,从广州流入的白银,每年约在100万两至400万两之间。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每年仍旧出超二三百万两以上。这种贸易状况,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需要是尖锐对立的。于是,英国商人便开始利用鸦片这种特殊商品,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重要手段。
——李侃《中国近代史》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三)虎门销烟
中英正当贸易:
中国出超(贸易顺差),英国入超(贸易逆差)
鸦片贸易对中国危害巨大,损害人的健康,使白银大量外流,军队战斗力下降,政治腐败更严重。这时候,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将查封的鸦片在虎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林则徐禁烟 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变为殖民地
虎门销烟触犯了英国在华利益,英国决定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四)战争的进程
阅读教材“P98--p99”这两页,并联系所学内容,完成下表;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发动者
目的
结果 列强的反应 美俄趁火打劫
1840—1842
1856—1860
英国、法国
《南京条约》及附件
打开中国的大门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56年起延续了4年之久的英法联军之役,是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这一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856
1840
1844
1842
1843
1858
1859
1860
鸦片战争过程时间轴
鸦片战争爆发
《南京条约》
《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战火再燃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时空观念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国际:19世纪50年代,扩大殖民地成为列强的共同愿望
2、根本:英法企图借修约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国内:1851年1月,爆发太平天国运动
4、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五)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结合材料讲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英军官帕纳德:“凡是亲眼看到···没有一个能对中国士兵的英勇,拒绝给予充分尊重”。
——邹身城《乍浦战役史实补遗》
6月1日英国侵略军撤出了虎门,7日义律贴出告示说,“百姓此任我行:次刁抗,蒙大英官宪宽容,后毋再犯”,借以遮羞解嘲。三元里人民当即贴出檄文,痛斥义律的谬论,并警告侵略者:你们胆敢再犯,我们一定“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否则“便非顶天立地男子汉”。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面对强敌,中国军民有什么表现
英勇抵抗
历史纵横
各地民众自发抵抗侵略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人民群众都进行了抵抗。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恩格斯当年指出:“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从不同角度细看并深入审视这场战争,会得到怎羊的启示呢?
占世界GDP比例 年代 中国 英国
1700 22.3 2.9
1820 32.9 5.2
1870 17.2 9.1
拓展延伸
强与弱的辩证
1700-1870年中国和英国占世界GDP份额简表
—-[英]安格斯·迪克森著,伍晓鹰等译《世界千年经济史》
国别 参战士兵人数 枪支 船舰 补给背景
中国 91680-200000 竹制火铳 木质风帆桨橹 本土作战
英国 4000-19000 燧发枪 蒸汽铁甲战舰 远程作战
鸦片战争中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中国到底是不是大国?
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一,质量呢?
中国是大国,但GDP总量主要是依靠农耕经济积累而来,英国则是依靠工业文明创造了社会财富,所以比较之下中国的DP从质量上讲与英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后,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人形容当时文恬武嬉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中国的一切仿佛回到原点。
问题探究
GDP大国失败的根源何在呢?有何启示?
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的农耕文明难以对抗先进的业文明。落后就会挨打。
从这场战争中我们能总结出要强国靠什么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科技强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依靠打压掠夺他国是不能真正富国、强国的。只有与他国和平、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富国、强国之路,才能成就真正的大国。
靠科技
两次鸦战失败原因:客观方面:中国武器装备落后,敌军武器装备先进且作战计划周密,部署合理。
主观方面:主战主和犹豫不决 作战指挥不当 军事理念落后 消极被动防御
愚昧无知 不了解敌军情况
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限制,使英国不可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
中英正当贸易: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
正当贸易
英国无法获利
走私鸦片
打开市场
(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大门,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1.第一次鸦片战争
(3)过程:
阶段一(1840年6月~1841年初):
侵入广东海面-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阶段二(1841年初~1842年8月):
强占香港岛-进攻镇江-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命卿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
道光帝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4)结果:
条 约 内 容 对中国的影响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赔款2100万银元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门户,便利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五口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最惠国待遇,指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有对方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条约权利。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并不将此项待遇给予中国,所以说他们所享受的最惠国待遇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知识拓展】中美《望厦条约》及中法《黄埔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亦称“中美望厦条约”、“中美五口贸易章程”。1844年7月3日美国专使顾盛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强化协定关税原则;还规定准许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美国军舰可任意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同时美国具有12年后修约的权利。
中法《黄埔条约》
法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亦称“中法黄埔条约”、“中法五口贸易章程”。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专使刺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广州黄埔签订,附有《海关税则》,规定:法国享由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准许法国人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还逼迫清政府解除了西方宗教的禁令。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5)影响:
① 经济:外国商品输入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赔款使清政府财政负担加剧;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 政治:中国国家主权被破坏(领土完整、关税主权等);
传统的朝贡制度被打破;
打开了我国东南沿海门户,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③ 外交:国际地位下降,被动挨打。
④ 思想:向西方学习。
⑤ 社会:社会性质发生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二、两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②直接原因:英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拒绝。
③导火索:“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材料一: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中国近代现代史》
二、两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2)结果:
项目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割地 割九龙司一区俄国抢占大面积领土
赔款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英法各800万两
开埠 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增开天津
其他权利的丧失 允许外国公使进京、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 允许华工出国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3、影响: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二、两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中国领土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的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公里
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共侵吞了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 续 根本原因和目的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性质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扩 大 战争过程 侵略力量 英国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侵略时间 两年 四年
侵略范围 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战争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地 开五口、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
主权遭到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三、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仍愚昧无知。
(2)鸦片战争使部分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代表人物及主张
(2)评价: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贡献:
①设译馆,罗致译员,收集西洋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
②汇译《四洲志》等。
林则徐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1842年9月林则徐致友人的私函
三、开眼看世界
魏源
①著作: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
②内容:
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③评价: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
长技: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积极: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局限:(没有脱离阶级和时代的限制)
①向西方学习局限在器物(技术)层面,没有意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
②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③没有付诸实践。
思考:何为“长技”? 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魏源的思想?
△魏源(1794-1857)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
地主阶级抵抗派
徐继畬与《瀛寰志略》
①著作:撰成《瀛寰志略》一书。
②内容: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
③评价: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徐继畬(1795—1873年)
代表人物 林则徐 魏源 徐继畲
著作 《四洲志》 《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
内容 西洋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 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
三、开眼看世界
[概念阐释]“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
《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境遇
材料:1843年 ,魏源完成了以知夷、师夷、振兴军备为核心理论的《海国图志》…悲哀的是, 这本书却不受朝廷重视… … ,有人甚至建议烧掉它 …
1851年,《 海 国 图 志 》传入日本,六十卷本被翻译成日文 ,日本人惊为天书,认真学习之,通过此书了解西方的长处,它被奉为加强海防的经典著作,为不久后开展的明治维新做出了贡献 。
——严孟达 《严孟达 : 甲午再现风云 》
影响:
材料:在《海国图志》中……也可看到无须“师夷”即可“制夷”的言论,安南的札船、缅甸的木栅都是他用来说明土法“制夷”的生动事例。……
《瀛寰志略》对外部知识的介绍,比魏源更详尽准确……它对西方的人文制度多有褒评,却又使用着旧观念。但是,对战后中国应走向何种道路这一最最紧要的问题,这部书没有做出回答。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积极:①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②迈出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局限:①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器物层面,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②对于西方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诸多局限;
③影响范围有限。
两次鸦片战争
迷梦: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全新的世界格局
对外界浑然不知的中国
碎梦:
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法俄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入
追梦: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
徐继畬:《瀛寰志略》
1840——1842
英国;《南京条约》及附件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师夷长技——制夷
工业文明——农耕文明
追求民族独立
本课小结
1、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导致这一现象的不平等特权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在口岸巡查贸易 D.租界特权
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侵略
A
B
3、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4、《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
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 B.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
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 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
A
B
5、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争所不当争”是指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治外法权 D.公使驻京
解析:道光年间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自我封闭、拒绝融入世界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不当之举,各国之间必须加强政治和经济交流和交往,“五口通商”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做法,故A正确。B、C涉及维护国家的主权问题,这是我们必须争取而不应该随意放弃的权利;“公使驻京”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位的皇帝是咸丰。
A
近 代 中 国 人
放弃所不应当放弃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中记载,“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谷、寄用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个国家用以限 制和鼓励某些进 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下列选项中对《海国图志》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A.开始探索新知 B.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 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A
A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