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时代巨轮的碾压”
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
黑船事件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此后,东亚国际秩序经历了 “大洗牌”!
1851年,日本人从长崎的一艘中国商船中检获该书,由此传入。
“呜呼!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
——(日本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省諐录》
“《海国图志》...在今日,不过束阁复瓿之价值。然日本之平象山、吉田松阴、西乡隆盛辈,皆为此书所激刺,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不龟手之药一也。”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界思想变迁之大势》
无意之间的 “相交”
?
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
1603年
时 间
日本国门洞开,幕府统治面临危机
1853年
明治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
1868年
随后,幕府军与倒幕军爆发战争
改革派的“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1864年
倒幕军彻底剿灭了幕府势力
1869年
明治天皇
战火中走出的“明治维新”
“平行时空”下,大清帝国也正经历着一场内战与自强运动...
一、太平天国
1.背景
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
①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
材料一:满洲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
①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
③广西连年自然灾害;
广西山多田少,地皆硗确(意为坚硬贫瘠),物产甚稀,居民谋生无计,十室九空,冻馁难堪,盗心易动。——俞风翰《粤寇起事纪实》(1871年)
洪秀全(1814—1864)在多次科举考试失败落第后极端失望,他无意中得到了《劝世良言》(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洪秀全受其启发,创立拜上帝教,假说自己是上帝次子,特下凡除妖魔,号召群众推翻清政府,建立人人平等的“人间天国”,这也是农民阶级几千年的梦想,农民群起响应。
④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发动穷苦农民。
一、太平天国
1.背景
2.过程
过程
失败:1864年天京城破
爆发:1851年金田起义
建都:1853年定都天京
全盛:1855年西征北伐
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
纲领
《天朝田亩制
度》
失败原因
湘军、淮军的崛起
《资政新篇》
内部争权夺利
清政府雇佣洋枪队
意义
打击清朝统治
权力下移,
地方崛起,中央集权削弱
重创:1861年安庆失守
永安建制
一、太平天国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主张:
①按人口平分土地
②平均分配产品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局限性:落后、空想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一、太平天国
3.重要纲领
一、太平天国
3.重要纲领
(2)后期:《资政新篇》
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经济: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
社会: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主旨:
——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
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相同点 ③未能实施 不同点 经济主张 平均主义,小农经济 承认贫富差距,资本主义
群众基础 群众基础广泛 没有群众基础
反封建的革命性
未能实施
平均主义,小农经济
资本主义色彩
群众基础广泛
缺乏群众基础
一、太平天国
3.重要纲领
一、太平天国
思考:封建农民阶级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成功了吗? 为什么?
①农民阶级历史的局限性
②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
合,而在建设新朝代。他深居宫中,务求享受做皇帝的福,对于政事则不放在心上。宫廷的建筑,宫女的征选,金银的聚敛,官制宫制的规定,这些事情是太平天王所最注意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贪图享乐
*争权夺利
4.失败原因
*目光短浅
二、探索梦继——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请阅读教材及材料,概括洋务运动的背景及目的:
学思之窗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解内忧——剿发逆:镇压农民起义排外患——勤远略:抵御外来侵略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的目的:
洋务运动的背景:
内忧外患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请阅读教材及材料,归纳洋务运动的内容
领域 成果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官办企业)
自强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
求福
办新式教育;派遣留学生
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崇厚 天津机械制造局
李鸿章 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 上海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 汉阳铁厂
李鸿章 上海机器织布局
京师同文馆等,留美幼童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二、探索梦继——洋务运动
(三)、洋务运动的影响
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最终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评价:
(1)性质: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2)积极作用:引进西方的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3)局限: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未触动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二、探索梦继——洋务运动
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运动中兴办的民用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向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政治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
外交上:建立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方式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教育上:洋务运动开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思想上:洋务运动有力冲击了“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等思想观念,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
学习聚焦
请同学们思考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做了哪些贡献?
1、边疆危机
(1)西北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
三、列强侵略加剧
(2)西南危机——中法战争
刘铭传
“不败而败”
2、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爆发原因)
(2)进程
三、列强侵略加剧
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企图对外扩张
②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年7月,丰岛海战
1894年9月,平壤战役
1894年9月,黄海海战
1894年11月,旅顺大屠杀
1895年2月,威海卫战役
2、甲午中日战争
(3)结果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三、列强侵略加剧
2、甲午中日战争
三、列强侵略加剧
(4)失败原因:
①客观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②主观原因:清政府统治腐败(根本),民众尚未觉醒
(5)影响: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②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③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887年,日本高层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边扩军边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日本大陆政策史》
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中法战争失败后,李鸿章极力呼吁建设海军,却不料慈禧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购船经费150万两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
——苏同炳《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著《戊戌政变记》
甲午战争的败北,使支那的真相在世界曝光,战争中那种软弱无力和混乱无序,政府高官对亡国的怠慢和无能,士兵们对清帝国忠诚心的欠缺,使和平时期已经对此有所感知的列强也有些意外。支那,已经死了。既然死了,腐烂的肉体理当被食用。
—[日]司马辽太郎:《坂上之云2》
四、瓜分中国
屠龙大会,人人有份
划分势力范围
强租租借地:
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九龙,德国租胶州湾,法国租广州湾。
强迫借款;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国别 势力范围
俄国 长城以北及新疆
英国 长江流域
德国 山东
法国 两广、云南
日本 福建
四、瓜分中国
门户开放政策
内容: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 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1899年,美国政府针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提出的对华政策。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争划势力范围时,美国正与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兼顾中国。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于1899年9月训令美国驻英、德、俄、法、日、意六国公使,向各驻在国政府提出这一政策照会。
四、瓜分中国
课堂小结
1.容闳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破中国顽固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而有新国家之思想。”得出这一认识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A.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B.冲击了传统的封建秩序
C.催生了近代民族国家观念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
课堂练习
2.据学者统计,从1949——1979年间学界发表关于洋务运动的研究文章114篇,远低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鸦片战争等主题;从1979年—1999年间,学界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章不下623篇,成为仅次于辛亥革命的研究热点。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时代发展影响学术的研究
B.历史研究方法的改进
C.学者对历史事件评价不同
D.历史研究理论的创新
A
课堂练习
3.19世纪90年代有汉族官员强调,清初入关前,明朝将领孔有德降清,为太宗皇帝带去数百门各式西洋火炮以及多名铸炮师和操炮手。明朝失去了火器优势后,清军在朝鲜、旅顺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针对明军的军事胜利。这一言论反映了( )
A.汉族官僚对满清统治的不满
B.清廷甲午战败对朝堂的震动
C.洋务官员师夷长技的合理性
D.统治集团加强忠君体国教育
C
课堂练习
4.《马关条约》签订后,黄遵宪所著《日本国志》正式刊行。书中作者详尽记载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个人对中学、西学关系的看法,认为“泰西之学,其源盖出墨子。其谓人人有自主权利,则墨子之尚同也。其谓爱邻如己,则墨子之兼爱也”。据此可知,作者刊行该书的主要意图是( )
A.否定儒学正统,挽救民族危亡
B.深入学习西方,推进变法维新
C.照搬日本变法,实现国家富强
D.坚守中体西用,应对内部危机
B
课堂练习
5.清末民初实业家张謇曾细心筹划了合资、借款、代办三种利用外资的形式,并且对三者各自的特点、利弊得失和具体要求分别做了说明,强调“借外债,不可丧主权,不可涉国际”。这表明张謇重视( )
A.提高民族企业效益
B.限制外国资本入侵
C.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D.防范国际经济危机
C
课堂练习
6.光绪年间,以部分“御史言官”和“翰林学士”为代表的士大夫们“标榜风节,严义利之分”,被称为清流派,他们要求改革弊政、肃整纲纪、坚决抵抗外国侵略。甲午战争期间,多次斥责李鸿章“避战保船”,提出“联英伐倭”的主张,认为“中国可趁此机会,剿灭日本,建立奇功”。据此可知,清流派( )
A.抵制外国事物传承儒家思想
B.仍未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
C.代表了晚清社会的主流思想
D.指出了洋务派器物变革的弊端
B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