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3.6 电能(第5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3.6 电能(第5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22 19:13:0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6 电能(第5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电热器的制作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会描述焦耳定律的内容。
科学思维:能应用其解释相关现象;应用焦耳定律公式计算用电器产生的热量。
探究实践: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电热因素。
态度责任:通过电热器的广泛使用,体会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价值。
01 电流的热效应
1.下列电器中,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是(  )。
A.电烙铁 B.电视机 C.电饭锅 D.电熨斗
【答案】B
【解析】【分析】电流通过导体时都会发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根据用电器的能量转化过程分析即可。
【解答】电烙铁、电饭锅和电熨斗,都是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A、C、D不合题意;
电视机,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声能,只有少量电能转化为热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电器工作时,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的是(  )
A.电视机 B.洗衣机
C.电风扇 D.电热壶
【答案】D
【解析】【分析】电流通过导体时都会发热,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解答】A.电视机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故A不合题意;
B.洗衣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不合题意;
C.电风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不合题意;
D.电热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有3个用电器,其中一个是“220V 100W"的电风扇,一个是“220V 100W“的电视机,另一个是“220V 100W”的低功率电熨斗,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的时间,这3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  )。
A.电风扇 B.电视机
C.低功率电熨斗 D.产生热量一样多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各个用电器的能量转化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W=Pt可知,三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相等,工作时间相等,则消耗的电能相等。电风扇将电能转化为风能和热能,电视机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电熨斗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则产生热量最大的是电熨斗,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02 影响电热的因素的实验探究
1.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先后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她将两段电阻丝R1、R2分别封闭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R1(1)要探究通电时间和通电电流大小相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选择装置   进行实验。 (选填(甲》或“乙”)
(2)实验中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是通过比较气球的体积变化大小来比较的,这种实验方法称为   。
(3)小明用气球替代温度计进行实验,你对此的评价是   。
【答案】(1)甲
(2)转换法
(3)气体的热胀冷缩气球更直观,但无法测出温度﹐温度计更适合液体的温度变化
【解析】【分析】(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通电时间和电阻大小都有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3)可从现象的直观性,是否能够直接确定温度变化等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1)在甲图中,两个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各处电流都相等的规律可知,此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相等,通电时间相等,那么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的关系。
(2)实验中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是通过比较气球的体积变化大小来比较的,这种实验方法称为转换法。
(3)小明用气球替代温度计进行实验,对此的评价是:气体的热胀冷缩气球更直观,但无法测出温度﹐温度计更适合液体的温度变化。
2.如图甲、乙所示,在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三个烧瓶中装入等质量的煤油。
(1)为了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烧瓶内安装一根电阻丝,并插入支温度计,该实验通过比较   (选填“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或“加热时间”)来判断相同时间内不同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下列探究实验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B.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中串联的两个电阻
C.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车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比较
(2)小明先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后,闭合开关,通电30s再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得到温度的升高量填入表中: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流的大小,重复上述操作,获得第2组数据(见表)。
实验次数 电流/A 通电时间/s 电阻/Ω 温度的升高量/℃
1 0.3 30 10 1.5
2 0.6 30 10 6.0
由此得出结论:同一导体,在通电时间相等时,电流越大,其产生的热量越   。
(3)若要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可选择图乙所示的   (选填“B”或“C”)烧瓶中的电阻与图甲所示烧瓶中的电阻   (选填“串联”或“并联”)。
【答案】温度计示数变化;C;多;C;串联
3.为了验证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和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某兴趣小组选择5欧,10欧,15欧三个定值电阻,将电阻封闭在塑料盒中,通过温度传感器记录塑料盒中空气温度值(塑料盒中空
气升高的温度与电阻产生的热量成正比)。兴趣小组设计如下两种方案:
电阻 塑料盒中温度值(℃)
0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欧 26 26.5 27.1 27.7 28.4
10欧 26 27.1 28.2 29.6 30.8
15欧 26 27.5 29.3 31.5 33.2
方案一:如图甲,先接入R1,闭合开关,记录4分钟内温度值,换用R2和R3,记录温度值。
方案二:如图乙,直接将三个电阻同时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4分钟内温度值。
(1)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你认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
(2)选择正确的方案后,兴趣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上表。得出结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正比。结合表中数据说明其证据是   。
(3)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你的做法有   。(写出一点)
【答案】(1)方案乙,方案甲每一次换电阻后,较难达到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
(2)在通电3分钟时,三个电阻对应升高的温度呈等比例增加,为1.8:3.6:5.4,与电阻比值相同。
(3)换用不同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换用不同的电源电压重复上述实验;增加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电流重复上述实验等。(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1)根据Q=I2Rt可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时间和电阻大小有关。要通过电阻大小反应产生热量的多少,就必须控制电流和时间相同,而甲中很难做到。在乙中,三个电阻串联,则通过它们的电流和时间相同,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表格可知,当加热3分钟时,三个电阻温度的升高量依次为:(27.7℃-26℃):(29.6℃-26℃):(31.5℃-26℃)=1.7:3.6:5.5≈1:2:3,则它们三者产生的热量之比也是1:2:3,这和三个电阻的比值相同,因此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热量与电阻呈正比。
(3)在科学研究中,往往需要换用不同的实验器材,多次进行实验,收集多组数据,这样得到的结论会更客观准确,据此解答。
【解答】(1)我认为合理的方案是乙,理由:方案甲每一次换电阻后,较难达到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
(2)得出结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正比。结合表中数据说明其证据是:在通电3分钟时,三个电阻对应升高的温度呈等比例增加,为1.8:3.6:5.4,与电阻比值相同。(例举4分钟的情况亦可)
(3)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我的做法有:换用不同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换用不同的电源电压重复上述实验;增加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电流重复上述实验等。
03 焦耳定律
1.某兴趣小组想要利用风扇、发热电阻等元件,制作一个有低温档和高温档的暖风机,设计了发热部分的两种电路,如图甲、乙所示。
(1)图甲中,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1和R2的连接方式是   ,此时处于   档工作状态。
(2)若选用图乙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24伏,想要实现发热电阻R3的电功率为120瓦,则选用R3的阻值应为多少?
(3)按图乙电路制作的眼风机高温档的总功率为200瓦,在高温档工作6000秒,暖风机所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答案】(1)串联;低温
(2)解:根据P=UI得:
通过R的电流:I1= =120瓦=5安
电阻R3的阻值:R3= =4.8伏
答:选用R3的阻值应为4.8欧。
(3)解:暖风机消耗的电能:
w= Pt= 200瓦×600秒=1.2×105焦
答:暖风机消耗的电能是1.2×105焦。
【解析】【分析】(1)用电器首尾相连为串联,并排连接在电路两点间为并联。根据公式比较电功率的大小,从而确定对应的工作状态。
(2)首先根据 计算出通过R3的电流,再根据计算出它的电阻;
(3)根据W=Pt计算出暖风机消耗的电能。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两个电阻首尾相连,应为串联。
当开关S闭合,S1闭合时,只有R1工作;
那么电路的总电阻R串>R1;
根据公式可知,此时的总功率P串则前者为低温状态,后者为高温状态。
2.如图是一条电热毯电路的示意图,R0发热电阻丝,R是串联在电路中的电阻。S是控温开关。电热毯高温挡时功率为40W。请回答(不考虑温度对电阻值的影响):
(1)要使电热毯处于低温挡,开关S应处于   (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2)计算发热电阻丝R0的阻值是多大?
(3)当电热毯处于低温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1A,则在50min内R0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答案】(1)断开
(2)当S闭合时,只有R0接入电路中,处于高温挡;
则发热电阻丝R0的阻值:。
(3)当电热毯处于低温挡时,R与R0串联,
则在50min内R0产生的热量:Q=I2R0t=(0.1A)2×1210Ω×50×60s=36300J。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比较开关在不同情况下电功率大小,从而确定对应的工作状态;
(2)当S闭合时,只有R0接入电路中,处于高温挡,根据计算电阻R0的阻值;
(3)根据Q=I2R0t计算R0产生的热量。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S闭合时,只有R0接入电路中,电阻较小,根据可知,电热毯的电功率较大,处于高温挡;
当S断开时,R与R0串联在电路中,总电阻较大,根据可知,电热毯的电功率较小,处于低温挡。
3.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其电阻受温度影响较大。如图甲是某种半导体材料的电阻R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像。根据这种半导体材料电阻R的特性,小宇和他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电路(如图乙),可以测定某一空间的温度,定值电阻R0=10Ω。
(1)当环境温度为20℃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2A,求电源电压。
(2)电流表的读数为0.4A时,求当时的环境温度。
(3)当环境温度为100℃时,通电10s电流通过半导体电阻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答案】(1)当环境温度为20℃时,根据甲图可知,此时半导体材料电阻为50Ω,那么此时总电阻为:R总=R+R0=50Ω+10Ω=60Ω,则电源电压为:U总=I总R总=0.2A×60Ω=12V。
(2)电流表的读数为0.4A时,总电阻为:,此时半导体材料的电阻R'=R总'-R0=30Ω-10Ω=20Ω。根据甲图可知,此时环境温度为40℃。
(3)当环境温度为100℃时,半导体材料的电阻为10Ω,
则总电阻为:R总''=R''+R0=10Ω+10Ω=20Ω;
则此时电流为:;
通过半导体产生的热量为:Q''=I''2R''t=(0.6A)2×10Ω×10s=36J。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20℃时电阻R的阻值,然后根据R总=R+R0计算出总电阻,最后根据U总=I总R总计算总电压。
(2)首先根据计算此时的总电阻,再根据R'=R总'-R0计算出半导体材料的电阻,最后根据甲图确定此时的环境温度;
(3)当环境温度为100℃时,根据甲图确定半导体材料的电阻,根据R总''=R''+R0计算从电阻,再根据计算出此时电流,最后根据Q''=I''2R''t计算半导体产生的热量。
1.D
【详解】A.电饭锅煮米饭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电烙铁焊接电器元件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电热孵卵器孵小鸡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继电器作烟雾报警器时,由于电磁继电器利用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原理,所以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装置中,两电阻串联,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而电阻大小不同,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容器内空气温度的变化不易观察,但容器内空气温度升高时,空气体积膨胀,推动U形管中的液体上升,从而用U形管中左右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容器内空气温度的变化,这是转换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与甲相连的U形管液面升高得少,根据转换法,是因为A电阻产生的热量少,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由Q=I2Rt知道,A电阻丝的阻值小,而不是通过甲容器中的电流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转换法和Q=I2Rt知道,与乙相连的U形管液面升高得多,是因为乙容器中电阻大放热多,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串联电路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根据电阻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可知,四个图中电路的总电阻关系为
由题知,甲、乙、丙、丁四个电路两端电压相等,由可知,C图中电路的总电阻最大,所以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总热量最少,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消耗的电能
产生的热量
故选A。
5.B
【详解】由图可知,甲、乙串联接入电路中,所以两者通过的电流相同,即
甲烧瓶的玻璃管内液面升高比乙快,说明甲中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根据焦耳定律可知,通电时间和电流相同,则甲的电阻要大一些,即
R甲>R乙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A.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观察,采用转换法,可使等质量初温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根据Q=cmΔt可知,由温度变化可以确定产生的热量多少,故玻璃管越细,变化幅度越大,实验现象越明显,故A错误;
B.因为铜丝的电阻小,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少,现象不明显,不可以用铜丝代替两个电阻丝,故B错误;
C.煤油比水的比热小,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变化比水的温度变化大,易于观察,故C错误;
D.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要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只改变电流大小。由图可知,将任一个电阻丝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可改变电路的电流大小,而控制通电时间相同,即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利用通电后油墨升温变色来观察产热情况,运用的实验方法为转换法,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串联电路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R1、R2应选择同种材料制成的阻值不同的电阻,故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若要使变色时间提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使电路中电流变大,产生的电热增多,变色时间会提前,C错误,故C符合题意;
D.该实验探究的是电流的热量和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的变量是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A.通电后电阻丝的电能转化为内能,电阻丝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电流做功实现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不变;上图中,右侧两电阻并联后再与左侧电阻串联,容器内两电阻大小相等,根据并联和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左侧容器中电阻的电流大于通过右侧容器中电阻的电流,而通电时间相同,故可以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易直接观察,左、右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电阻丝产生热量越多,气体膨胀程度越大,故可通过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少,采用了转换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乙图上方的电阻也放在右边的容器内,由并联电阻的规律,并联的总电阻小于,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根据Q=I2Rt可知,左侧电阻产生的热量多,由转换法,乙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比甲更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详解】已知电阻R跟电动机线圈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电路中电流相等,即,电阻R跟电动机线圈的电阻值相等,经过相同时间t,根据焦耳定律,产生热量的热量;对电阻R来说,纯电阻电路电流所做的功,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是非纯电阻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则电流所做的功(消耗的电能)大于电流产生的热量,即:,所以,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详解】根据图可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同的;相同时间内A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快,说明R1产生的热量多,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即电阻R1>R2;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电阻不同,所以探究的是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是否有关;根据
可知,R1两端电压大于R2两端的电压,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A. 若探究“电热多少与电阻大小有关”,需要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只改变电阻的大小,故选甲乙两实验,故A错误;
B. 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中用加热时间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故B错误;
C.实验中可分别选用两个实验来进行探究,可以做到单一变量,故C错误;
D.若用电时间相同,因为乙丙容器内的电阻相等且最大,则产生的热量最多,温度计示数会最大,即甲温度计示数最小,而乙丙两容器内,丙为煤油,煤油的比容小,温度变化量大,则丙温度计的示数最大,甲最小,乙处于中间,故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分析电路图可知,电动机和R串联,电压表V1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量R两端电压,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V1测的是电源电压,V2测的是电阻R的电压,故电动机的电压
U1=U-U2=6V-2V=4V
故B不符合题意;
C.电动机的机械功率
故C不符合题意;
D.1min内在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详解】A.由图可知装置中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大小不同,两容器中的电阻大小相等,所以该实验装置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故A错误;
B.该实验装置是利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应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故B错误;
C.将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丝换成10Ω的电阻丝后,两边容器中电阻丝的电阻大小和通过的电流都不相同,不能用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故C错误;
D.将右边容器上方的5Ω电阻丝也放入右边容器内,通过两边容器中电阻的电流相同,容器中的电阻不同。所以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A.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热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R1在60s内产生的热量
Q1=12Q=6Q
那么电阻R2在60s内产生的热量
Q2=Q总-Q1=8Q-6Q=2Q
根据焦耳定律Q=可知,热量与电阻成反比;即
===
故B正确,而A错误;
CD.当R1单独接在电源上时,产生的热量
12Q=120s
将两个电阻串联在电源上时,产生的热量
4Q=
两个式子作比得到
=
解得
t=160s
故C、D错误。
故选B。
15.B
【详解】A.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发热体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电路的总电阻不变,由可知,通过发热体的电流不变,根据Q=I2Rt可知,产热不变,根据U=IR可知,发热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显示仪(电压表)示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发热体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可知,通过发热体的电流变大,根据Q=I2Rt可知,产热加快,根据U=IR可知,发热体两端的电压变大,显示仪(电压表)示数变大,故B符合题意;
C.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可知,通过发热体的电流变小,根据Q=I2Rt可知,产热减慢,根据U=IR可知,发热体两端的电压变小,由串联分压可知,显示仪(电压表)示数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变阻器与发热体串联,电压表测量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滑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可知,通过发热体的电流变大,根据Q=I2Rt可知,产热加快,根据U=IR可知,发热体两端的电压变大,由串联分压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电流大小 4:1
【详解】[1]如图,左右两侧容器中,电阻的大小相同,右侧两个5Ω的电阻并联后再与左侧电阻串联,因此通过左侧容器中电阻的电流是通过右侧容器中电阻电流的2倍,两个电阻的大小相同,通电时间相同,通过的电流不同,产生的热量不同,说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有关。
[2]通过左侧容器中电阻的电流是通过右侧容器中电阻电流的2倍,由焦耳定律可得,左右两侧容器中产生的热量之比
17. 0.4 24
【详解】[1][2]由图可知,电压表测电动机两端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UR=U﹣U1=12V﹣10V=2V
则电路中的电流
I===0.2A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
PR=URI=2V×0.2A=0.4W
由焦耳定律得:电动机内部线圈产生的热量
Q=I2R1t=(0.2A)2×2Ω×5×60s=24J
18. 38000 2000 94.7%
【详解】[1]电动机消耗的电能
W电=UIt=380V×10A×10s=38000J
[2]产生的热量为
Q=I2Rt=(10A)2×2Ω×10s=2000J
[3]电动机转化成的机械能
W机械=W电-Q
所以电动机的效率
19. A 0.18
【详解】(1)[1]由图乙可知,滑动变阻器R和热敏电阻R0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量热敏电阻R0两端的电压,当人体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将变小,由串联分压可知热敏电阻R0的阻值变小,故图丙中表示热敏电阻R0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点是A曲线。
(2)[2]热敏电阻R0在检测到体温达到37.3℃的人体而报警时,通过热敏电阻R0的电流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控制,通过滑动变阻器R的电流
I滑=I0=0.02A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控制,此时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
U滑=U-U0=5V-2V=3V
滑动变阻器R在报警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Q=W=U滑I滑t=3V×0.02A×3s=0.18J
20. 甲、乙 串联 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B
【详解】(1)[1][2]要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而电阻的阻值不同,因此选用甲和乙组合,将它们串联接到电源两端进行实验。
(2)[3]乙和丙,由于串联在电路中,可知通过电路乙中5Ω电阻的电流大于通过丙中5Ω电阻的电流,当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发现乙装置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大,可知气压差越大,温度差越大,热量越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4] 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这用到了转换法。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用到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用铁屑显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时,磁体周围磁场的强弱转化为吸引铁屑的多少,用到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
C.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这是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
D.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用到的是替代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 0.24 电流和加热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热越多 可以,移动滑动变阻器,相同时间后观察同一个玻璃管的液面变化
【详解】(1)[1]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接入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此时电流为0.24A。
(2)[2]甲、乙烧瓶的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高度分别为、,且,说明乙烧瓶产生的热量多,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3]用该电路可以研究电热跟通过导体电流大小的关系,此时只需观察一个烧瓶,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通过电阻的电流不同,相同时间后观察同一个玻璃管的液面变化。
22. 两个烧瓶内的煤油温度都上升,乙瓶煤油温度比甲瓶煤油高 640J 26.1℃ 200s后,记录温度计的温度
【详解】(1)[1]两个烧瓶内的煤油温度都上升,根据可知,乙瓶煤油温度比甲瓶煤油高。
(2)[2]200秒内,烧瓶甲中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为
[3]200秒后,烧瓶甲中煤油升高的温度为
烧瓶甲中煤油的温度为
(3)[4]断开开关,待煤油温度下降至初温状态后,再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示数,经过200s后,记录温度计的温度。
23. 电炉丝热得发红,与它串联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利用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反映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电流和通电时间
【详解】(1)[1]猜想二是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有关,并且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热量越多;生活中我们注意到:电炉丝热得发红,与它串联的导线不是特别热;原因是电炉丝的电阻远远大于与它串联的导线的电阻,而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电炉丝热得发红,说明电流通过电炉丝产生的热量非常多;导线却不怎么热,说明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的热量非常少。
(2)[2]电流产生的热量不能直接观察,但煤油受热温度升高,同时体积膨胀,所以通过细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可以间接判断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运用的是转换法。
(3)[3]本实验通过设计串联电路来研究电阻对电流产生热量的影响,可以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4)[4]电热跟电阻的大小有关,电阻越大电热越多,在②中两电阻串联,通过的电流相等,10Ω小于20Ω,根据转换法,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为
同理可得
便可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通过的电流相同,使电阻变为原来的2倍,观察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Δh2可得吸收热量的变化;电阻相同,使通过的电流变为原来的2倍,观察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Δh3可得吸收热量的变化;电流和电阻都是变为原来的二倍,通过比较得出
可以得出对电流产生热量多少的影响,电流比电阻更大。综上可得:若猜想成立,且不考虑热量损失,本实验中Δhl、Δh2、Δh3、Δh4之间的定量关系是
24. 低 0.25A
【详解】(1)[1]旋转开关S接“bc”两触点时,只有R2接入电路中,当电阻最大时,由 可知电功率最小,处于低温档。
(2)[2]加湿器低档位工作时,电路通过的电流
(3)[3]加湿器高档位工作6小时,消耗的电能
W=P高t=10W×6×3600s=2.16×105J
25.(1)2.5A,550W;(2)6.6×105J
【详解】(1)由图甲知,由欧姆定律可得通过R1的电流
R1消耗的电功率
P1=UI1=220V×2.5A=550W
(2)由图乙知,闭合开关S后,两电阻并联,并联电路中各支路间互不影响,所以R1消耗的电功率不变,仍550W,R2与R1是规格相同的电阻,电压相等,由可知
P2=P1=550W
通电10min,改装后电烤箱产生的热量
Q=W=(P2+P1)t=2P1t=2×550W×10×60s=6.6×105J
26. 、都闭合
【详解】(1)[1]由可知,电路中阻值最小时,电路的电功率最大,当、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路中阻值最小,所以电路的电功率最大。
(2)[2]由可知,当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电功率最小,电暖器的最低功率
(3)[3]当开关闭合,断开时,只有工作,电暖器处于中挡,电暖器中挡功率
正常工作10分钟,电流产生的热量
27. 内能 高温档 48.4欧 23760000焦耳
【详解】解:(1)[1]电热丝加热时,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2)[2]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路为两电阻丝并联,此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由可知,电功率最大,则为高温档。
(3)[3]当只闭合开关S2时,电路为电阻丝R1单独工作,为低温档,则电阻丝R1的阻值为
(4)[4]在额定电压下,使用高温档工作3h,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为
答:(1)电热丝加热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2)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加热器处于高温档;
(3)电阻丝R1的阻值为48.4欧;
(4)在额定电压下,使用高温档工作3h,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是23760000焦耳。
28.(1)2160J;(2)1296J;(3)见解析
【详解】解:(1)根据电路图知道,电动机与电阻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电阻的电压U=6V;根据欧姆定律知道,电阻的电流
电热丝工作10分钟产生的热量
(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知道,通过电动机的电流
电动机工作10分钟产生的热量
电动机工作10分钟消耗的电能
获得的机械能
(3)随着通电时间的增大,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增大,温度升高,而电热丝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欧姆定律知道,电热丝的电流减小,干路中电流减小,电流表示数会不断减小;同时刚开始工作时,干衣室水较多,水的蒸发需要吸热,使得干衣室内温度变化不明显,而当衣物快烘干时,水减少,蒸发吸热减少,干衣室内的温度逐步升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6 电能(第5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电热器的制作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会描述焦耳定律的内容。
科学思维:能应用其解释相关现象;应用焦耳定律公式计算用电器产生的热量。
探究实践: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电热因素。
态度责任:通过电热器的广泛使用,体会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价值。
01 电流的热效应
1.下列电器中,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是(  )。
A.电烙铁 B.电视机 C.电饭锅 D.电熨斗
2.下列电器工作时,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的是(  )
A.电视机 B.洗衣机
C.电风扇 D.电热壶
3.有3个用电器,其中一个是“220V 100W"的电风扇,一个是“220V 100W“的电视机,另一个是“220V 100W”的低功率电熨斗,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的时间,这3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  )。
A.电风扇 B.电视机
C.低功率电熨斗 D.产生热量一样多
02 影响电热的因素的实验探究
1.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先后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她将两段电阻丝R1、R2分别封闭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R1(1)要探究通电时间和通电电流大小相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选择装置   进行实验。 (选填“甲”或“乙”)
(2)实验中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是通过比较气球的体积变化大小来比较的,这种实验方法称为   。
(3)小明用气球替代温度计进行实验,你对此的评价是   。
2.如图甲、乙所示,在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三个烧瓶中装入等质量的煤油。
(1)为了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烧瓶内安装一根电阻丝,并插入支温度计,该实验通过比较   (选填“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或“加热时间”)来判断相同时间内不同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下列探究实验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B.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中串联的两个电阻
C.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车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比较
(2)小明先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后,闭合开关,通电30s再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得到温度的升高量填入表中: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流的大小,重复上述操作,获得第2组数据(见表)。
实验次数 电流/A 通电时间/s 电阻/Ω 温度的升高量/℃
1 0.3 30 10 1.5
2 0.6 30 10 6.0
由此得出结论:同一导体,在通电时间相等时,电流越大,其产生的热量越   。
(3)若要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可选择图乙所示的   (选填“B”或“C”)烧瓶中的电阻与图甲所示烧瓶中的电阻   (选填“串联”或“并联”)。
3.为了验证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和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某兴趣小组选择5欧,10欧,15欧三个定值电阻,将电阻封闭在塑料盒中,通过温度传感器记录塑料盒中空气温度值(塑料盒中空
气升高的温度与电阻产生的热量成正比)。兴趣小组设计如下两种方案:
电阻 塑料盒中温度值(℃)
0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欧 26 26.5 27.1 27.7 28.4
10欧 26 27.1 28.2 29.6 30.8
15欧 26 27.5 29.3 31.5 33.2
方案一:如图甲,先接入R1,闭合开关,记录4分钟内温度值,换用R2和R3,记录温度值。
方案二:如图乙,直接将三个电阻同时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4分钟内温度值。
(1)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你认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
(2)选择正确的方案后,兴趣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上表。得出结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正比。结合表中数据说明其证据是   。
(3)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你的做法有   。(写出一点)
03 焦耳定律
1.某兴趣小组想要利用风扇、发热电阻等元件,制作一个有低温档和高温档的暖风机,设计了发热部分的两种电路,如图甲、乙所示。
(1)图甲中,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1和R2的连接方式是   ,此时处于   档工作状态。
(2)若选用图乙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24伏,想要实现发热电阻R3的电功率为120瓦,则选用R3的阻值应为多少?
(3)按图乙电路制作的眼风机高温档的总功率为200瓦,在高温档工作6000秒,暖风机所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如图是一条电热毯电路的示意图,R0发热电阻丝,R是串联在电路中的电阻。S是控温开关。电热毯高温挡时功率为40W。请回答(不考虑温度对电阻值的影响):
(1)要使电热毯处于低温挡,开关S应处于   (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2)计算发热电阻丝R0的阻值是多大?
(3)当电热毯处于低温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1A,则在50min内R0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3.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其电阻受温度影响较大。如图甲是某种半导体材料的电阻R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像。根据这种半导体材料电阻R的特性,小宇和他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电路(如图乙),可以测定某一空间的温度,定值电阻R0=10Ω。
(1)当环境温度为20℃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2A,求电源电压。
(2)电流表的读数为0.4A时,求当时的环境温度。
(3)当环境温度为100℃时,通电10s电流通过半导体电阻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1.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利用电热工作的是(  )
A.用家用电饭锅煮米饭 B.用电烙铁焊接电器元件
C.用电热孵卵器孵小鸡 D.用继电器作烟雾报警器
2.如图是研究电流产生热量实验装置的一部分,两个透明容器内密封着等质量、同温度的空气,容器内的电热丝阻值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探究的是: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的关系
B.该装置通过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显示容器内空气温度的变化
C.与甲相连的U形管液面升高得少,是因为通过甲容器中的电流小
D.与乙相连的U形管液面升高得多,是因为乙容器中电阻大放热多
3.下列连接方法中,闭合开关后,在相同时间内虚线框里的电阻丝产生的总热量最少的是(  )
A. B. C. D.
4.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两端的电压为380V,线圈的电阻为2Ω,线圈中通过的电流为10A。这台电动机工作1s消耗的电能为W,产生的热量为Q,则(  )
A.W=3800J,Q=200J B.W=3800J,Q=3800J
C.W=7200J,Q=200J D.W=7200J,Q=3800J
5.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煤油的质量、初温均相同,5分钟后观察到甲瓶中温度计示数比乙瓶高,若电阻丝的电阻分别为R甲和R乙,通过的电流分别为I甲和I乙,则(  )
A.I甲 > I乙,R甲> R乙 B.I甲 = I乙,R甲> R乙
C.I甲 = I乙,R甲< R乙 D.I甲 > I乙,R甲< R乙
6.小科用下图所示电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跟电阻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管越粗实验现象越明显
B.两电阻丝R甲、R乙可用铜线代替
C.用煤油代替水是因煤油有颜色便于观察
D.该装置还可以研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7.小科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将电热丝R1、R2涂上一种红色温变油墨,当温府达到80℃时,该油墨会变成无色,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通电后油墨升温变色来观察产热情况属于转换法
B.R1、R2应选择同种材料制成的阻值不同的电阻
C.若要使变色时间提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往右移
D.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8.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且初温相同的空气,甲、乙两U形管中液面初始状态是等高湘平,通电一段时间后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通电后电阻丝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电流做功实现的
B.实验可以得出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流大小有关
C.本实验利用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反映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D.如果将乙图上方5的电阻也放在右边的容器内,重复上述实验,一段时间后,乙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比甲更大
9.如图所示,电阻R和电动机M串联接到电路中,已知电阻R跟电动机线圈的电阻值相等,开关接通后,电动机正常工作,经过时间t,电流通过电阻R做功为W1,产生热量为Q1,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为W2,产生热量为Q2,则有(  )
A.W1C.W1=W2 Q1>Q2 D.W110.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将两段阻值不同的电阻丝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小塑料盒中,塑料盒内分别插着相同的温度计,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相同时间内A温度计温度上升快,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同时间内电阻R1产热量多
B.R1两端电压大于R2两端的电压
C.实验中所用的两个电阻的阻值是R1>R2
D.该实验为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是否有关
11.如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烧瓶中的液体分别是水、水、煤油,烧瓶中的电阻丝分别为R甲、R乙、R丙,烧瓶内都有相同的温度计。某科学实验小组借助该装置对“探究电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两实验及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在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探究“电热多少与电阻大小有关”可选用甲、丙两烧瓶
B.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则物质吸热量即为温度计示数
C.在利用该装置进行的探究实验中存在多个变量,无法进行探究
D.若通电相同时间,温度计示数高低关系为T丙 > T乙 > T甲
12.如图所示是一个玩具汽车上的控制电路,小明对其进行测量和研究发现,电动机的线圈电阻为1Ω,保护电阻R为4Ω,当闭合开关S后,两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6V和2V,则(  )
A.电路中的电流为4A
B.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2V
C.电动机的机械功率为3W
D.1min内在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60J
13.如图所示为“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装置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B.该实验装置是利用U形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映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的
C.不改变导线的连接方式,将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丝换成10欧的电阻丝后,就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D.不改变导线的连接方式,将右边容器上方的5欧电阻丝也放入右边容器内,就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14.有两根电阻丝R1、R2和一个电源E,且电源E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如果只将电阻丝R1接在电源E两端,电阻丝R1在120s内产生的热量为12Q;如果将电阻丝R1、R2并联接在电源E两端,电阻丝R1、R2在60s内产生的总热量为8Q,则(  )
A.R1∶R2=1∶4
B.R1∶R2=1∶3
C.如果将电阻丝R1、R2串联接在电源E两端,为使电阻丝R1、R2产生的总热量为4Q,则需要通电的时间为320s
D.如果将电阻丝R1、R2串联接在电源E两端,为使电阻丝R1、R2产生的总热量为4Q,则需要通电的时间为150s
15.科学兴趣小组制作“可调式电热水壶”,要求满足:闭合开关后,顺时针调节旋钮滑片P时,通过发热体的电流增大,产热加快;同时显示仪(电压表)示数增大。下列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6.如图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闭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两U形管中液面存在差异,说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选填“电阻大小”“通电时间”或“电流大小”)有关。根据焦耳定律可知,本段时间内,左、右两容器中电阻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1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2V。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V,此时电动机正常工作,则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 W;若电动机内部线圈的电阻为2Ω,则通电5min电流通过电动机内部线圈产生的热量是 J。
18.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两端的电压为380V,线圈的电阻为2Ω,通过线圈的电流为10A。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10s消耗的电能为 J,产生的热量为 J,该电动机的效率为 。
19.如图甲是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枪,它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显示被测人的体温。当人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测温枪报警,持续时间3秒。
(1)图乙是它的工作原理图,R是滑动变阻器,R0是热敏电阻,当人体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将变小。则其所用的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图丙中的 曲线;
(2)若热敏电阻R0在检测到体温达到37.5℃的人体而报警时,其阻值为100Ω,报警电压为2V,电源电压恒为5V,则图乙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在报警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 焦。
20.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可能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于是他们利用甲、乙、丙三个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三个装置的透明容器中各有一段电阻丝,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
(1)要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应选用 组合,并将它们 接到电源两端进行实验。
(2)选用乙、丙组合,串联接到电源两端进行实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发现乙装置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大,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在研究许多物理问题时都会用到这种方法,下列实例采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B.用铁屑显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
C.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 D.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1.某兴趣小组探究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2只烧瓶内装有煤油,瓶塞上各插1根玻璃管,瓶内各装1根电阻丝R甲和R乙(R甲(1)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为 安;
(2)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为 ;
(3)用该电路能否研究电热跟通过导体电流大小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2.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产生热量大小跟电阻大小关系”的实验。现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均装入50克的煤油,两个烧瓶中电阻丝阻值不同,电阻丝甲阻值为5欧,甲乙两个烧瓶中煤油初始温度均为20℃。当闭合开关后,电流表读数为0.8安,经过200秒的时间,观察、记录两个烧瓶中煤油的温度变化。假设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全部被煤油吸收,电阻丝的阻值不随温度变化,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已知煤油的比热容c=2.1×103焦/(千克·℃)。
(1)若电阻丝乙阻值大于电阻丝甲,你预测“两个烧瓶中煤油的温度变化”的结果是 ;
(2)请利用实验数据列式计算来验证你的猜想结果:
①200秒内,烧瓶甲中电阻丝产生的热量 ;
②200秒后,烧瓶甲中煤油的温度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若要利用上述实验器材继续研究“电流产生热量大小跟电流大小关系”,在上述实验结束后,接下来实验操作应该是 。
23.学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研究电热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一:电热跟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电热越多;
猜想二:电热跟导体的电阻大小有关,电阻越大电热越多。
为验证猜想,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阻值为和的电阻丝分别置于A、B两个盛满煤油的烧瓶(瓶塞上各插1根相同的玻璃管)中,按图所示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某一位置,记录此时电流表的读数I,通电一段时间,记录A、B烧瓶的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高度分别为Δh1、Δh2;
③断开开关,直至玻璃管中的液面降回各自初始位置;
④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读数为2I,当通电时间与步骤②相同时,记录A、B烧瓶的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高度分别为Δh3、Δh4;
(1)科学研究倡导有依据的猜想,请说出生活中支持猜想二的一个实例 ;
(2)为使实验现象明显,经常会采用转换或放大的思想,为比较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实验中体现这些思想的设计有 ;
(3)本实验通过设计串联电路来研究电阻对电流产生热量的影响,可以控制哪些变量相同? ;
(4)若猜想成立,且不考虑热量损失,本实验中Δh1、Δh2、Δh3、Δh4之间的定量关系是 。
24.便携式无线加湿器,让你随时随地实现加湿自由。某品牌便携式无线加湿器,通过旋转开关S接触不同触点,实现高、低两个档位的转换,其简化的工作电路如图所示,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项目 参数
工作电压(V) 20
低档位功率(W) 5
高档位功率(W) 10
(1)旋转开关S接触“bc”两触点时,加湿器属于 档位;
(2)加湿器低档位工作时,电路通过的电流多大?
(3)加湿器高档位工作6小时,将消耗多少电能?
25.小宁用一个88Ω的电阻R1、开关和导线等器材制作了一个电烤箱,将电烤箱接入电压为220V的家庭电路,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
(1)求通过R1的电流和R1消耗的电功率。
(2)小宁发现用图甲的方式烘烤蛋糕耗时过长,找来一个与R1相同规格的电阻R2进行改装,改装后电路如图乙。闭合开关S后,通电10min,求改装后电烤箱产生的热量。
26.如图甲所示为某家用电暖器,如图乙所示为其简化电路。已知R1=55Ω,R2=44Ω,在220V的额定电压下工作,通过控制开关可实现低、中、高三种不同的功率。计算:
(1)该电暖器对外最高功率供热时,开关S1、S2的状态分别为 ;
(2)该电暖器在对外供热时的最低功率为 千瓦;
(3)该电暖器中挡功率正常工作10分钟,电流产生的热量为 焦。
27.如图甲所示为某型号室内加热器,有高温和低温两个挡位,额定电压为220V,高温档和低温档的额定功率分别为2200W和1000W,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求:
(1)电热丝加热时,把电能转化为 ;
(2)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加热器处于 (选填“高温档”或“低温档”);
(3)电阻丝R1的阻值;
(4)在额定电压下,使用高温档工作3h,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28.小科同学为实现衣服快速晾干,计划利用电源、小型风机M、电热丝R、导线等元件做一个简易烘衣机,如图是他设计的烘衣机外形及其电路结构图。其中U0=6伏,R=10欧,电动机的内阻为4欧,当开关闭合时测得电流表示数为1.5安。回答下列问题:
(1)开关闭合后,计算电热丝工作10分钟产生的热量。
(2)工作10分钟,计算风机产生的机械能。
(3)尝试工作几次后小科发现:电流表示数会不断减小,同时刚开始工作时干衣室内温度变化不明显,而当衣物快烘干时,干衣室内的温度逐步升高。请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