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七年级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B. 巩固周王室统治C. 保证国家兵源 D. 分割诸侯的兵力
2. 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夏朝灭亡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A. 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B. 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农民阶级的不断壮大
3.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以下相关史料的运用你认为最可信的是( )
A. 青铜器利簋铭文 B.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C. 远古炎黄传说 D. 电视剧《封神演义》
4. 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周王室地位衰微 B. 中央集权加强C. 儒学居主导地位 D. 社会和平稳定
5. 古书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来耕种土地。近年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至春秋末年,晋国已经使用铁铧犁耕田,而且还用铁铸刑鼎。这说明,春秋后期( )
A. 铁农具和牛耕使用普遍B. 我国的铸铁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C. 青铜工具退出生产领域D. 我国最早的冶铁技术开始出现
6. 如表所示大事记可佐证我国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孔子年谱(局部)
年份 年龄 大事记 年份
前548年 4岁 在鲁,齐国大臣崔杼弑齐庄公 前548年
前517年 35岁 离鲁去齐,鲁昭公被权臣驱逐逃至齐国 前517年
前493年 59岁 离开卫国西行,卫国内乱父子夺位 前493年
A. 社会动荡不安 B. 诸侯争霸不断C. 经济快速发展 D. 竞相推行改革
7. 秦孝公去世后,旧贵族唆使秦惠文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听到消息后立即逃跑。他找到一家客店准备住宿,但店主却不敢收留,并对他说,商君定下规矩,留住没有凭证的人,店主要受“连坐”的处罚。为此,商鞅只得离开,后被杀。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秦国的变法( )
A. 最终失败 B. 遭到反对C. 违背民意 D. 深入贯彻
8.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从北往南运动的物体会向右偏移,都江堰的主体工程体现了这一原理,并借助地势和弯道来排沙和泄洪。由此可见,都江堰( )
A. 同时具备防洪和灌溉的功能 B. 是世界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
C. 体现了中国先民高超的智慧 D. 完全借助于地势因素而建造
9. 民间俗语“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下列选项与这一俗语体现的精神内涵相符的是( )
A. 儒家:“民贵君轻” B. 法家:以法治国C. 道家:“无为而治” D. 墨家:“兼爱”、“非攻”
10. 下面两位人物思想主张的共同影响是( )
A.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B.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传播
C. 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 D. 促使统治者施以“仁政”
11. 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表中的商周时期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 )
A. 土地制度 B. 农耕生活C. 分封制度 D. 天文历法
12.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 种类丰富 B. 功能单一C. 工艺简单 D. 象征皇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3—17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3.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 东迁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14. 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歼灭战,该战役为日后秦统一中国扫清了道路,并为后人留下了“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
15. 图示可以直观地展示历史发展过程的各种联系。下面示意图★处应该填入的水利工程是 。
16. 春秋末期的孙武是兵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 》一书奠定了我国
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17. 战国时期问世的《 》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经验,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答案: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题10分,共10分。
18. (10分)某学习小组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史料的分析与问题的探究。
活动一 【时空之变】
(1)根据活动一中的形势图,补全不同时期诸侯国的名称A: ;B: ;C: 。请列举一位春秋时期的霸主 。(国君名称)(4分)
(2)将活动二中的文物与下列表述相对应。(填写序号)(4分)
能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变革的文物是: 。
能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文物是: 。
能体现战国时期秦国变法改革的文物是: 。
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是: 。
活动三 【形势之变】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
(3)根据活动三的材料,谈一谈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2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19题10分,20题11分,共21分。
19.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尧舜禹时代的生产资料是公有制,人们的私有观念还比较缺乏。那时固然已是父系氏族社会,但是过去母系氏族社会的旧传统不是一下子就能铲除干净的。各地母系氏族社会里,酋长的更替都是通过氏族成员民主选举产生。这就是古代传说中“大同”社会的“选贤与(举)能”制度。
(1)材料一中“选贤与(举)能”制度是什么?(1分)
材料二 禹传位启虽然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有关,但却引起了保守派的极力反对。《史记》说:“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有扈氏终于被“剿绝”了。夏启扫除了障碍,巩固了王权,传子制度得以确立,这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2)材料二中“传子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根据材料二,概括该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材料三 中国西周时期国王称天子,全天下土地归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力。但诸侯也必须服从天子命令,朝见天子,交纳贡物,服从调兵。诸侯在自己领地还可以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严密的统治网络。——摘编自《世界通史》
(3)指出材料三中①处地名。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受封的诸侯”的权力和义务。(3分)
材料四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史记·周本纪》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说西周新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4分)
20. (1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这种变化,各诸侯国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两次进行变法。变法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开阡陌封疆”,允许土地买卖,打破公田和私田的界限,建立名田制,从法律上承认井田制的崩溃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实力大为增强。公元前230年,秦国正式启动统一战争,秦军势如破竹,仅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统一全国。——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
内打“√”,错误项的括号内打“×”)(2分)
A. 商鞅变法通过法律手段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
B. 商鞅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
材料二
(2)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材料二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甲骨文图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骨文具有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2分)
材料三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特点。(3分)
材料四
(4)材料四展示了几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一阐述其关于社会改造的思想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4分)答案:
1. ( B )
2.( B )
3. ( A )
4. ( A )
5. ( B )
6. ( A )
7. ( D )
8. ( C )
9. ( B )
10. ( D )
11. ( B )
12. ( A )
13.镐京
14.长平之战
15.都江堰
16.孙子兵法
17.黄帝内经
18. (1)秦国 晋国 燕国 齐桓公(或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2)FEGD
(3)利: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社会变革;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弊:造成
社会动荡,给百姓生活带来灾难。(利、弊各答一点各得1分)
19. (1)制度:禅让制。(1分)
(2)制度:世袭制。(1分)影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1分)
(3)地名:镐京。(1分)权力:管理封地;征收赋税。(答出任一点,1分)义务:服从天子命令;朝见天子;交纳贡物;服从调兵。(答出任一点,1分)
(4)积极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缘地区,加强了统治,扩大了疆土。(2
分)消极影响:周王室衰微,诸侯操纵国家政治,整个国家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分)
20. (1)A. ( × )B. ( √ )
(2)文化价值: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
重要阶段。(1分)历史价值: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
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许多方面,是我们研究商周社会的重要史
料。(1分)
(3)社会背景:战国处于新旧社会制度交替的时期。(1分)特点:学派众多;思想活
跃;相互影响。(答出任一点1分,共2分)
(4)墨子;影响: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
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主张
统一思想,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墨子的思想主张对于维护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选其他两位也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