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境新趋势】苏教版(2024)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素养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情境新趋势】苏教版(2024)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素养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22 15:5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新情境新趋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素养检测卷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科学试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我会选。(共60分,每题2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孤独,因为有很多动物在陪伴着你。相信你一定很喜欢动物吧!你知道吗?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了150多万种动物。请你走进动物的大家族,分享你所知道的动物知识。
1.(2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鱼类共同特征的是(  )
A.生活在水中 B.用肺呼吸 C.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
2.(2分)一种鸟类标本,它的喙是扁扁的,可以由此推断它是以吃(  )为主。
A.肉 B.鱼 C.虫子
3.(2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莺、燕具有共同特征是(  )。
A.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 B.身体表面有鳞片,有鳍 C.身体表面有毛、哺乳
4.下列动物能与右图动物归为一类的是(  )

A.蝴蝶、蜻蜓、蜜蜂 B.螃蟹、蜈蚣、蜘蛛 C.蝴蝶、蜻蜓、蜘蛛
5.(2分)观察下面鸟的足,(  )是雄鹰的足。
A. B. C.
6.(2分)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①青蛙②蚯蚓③蚂蚁④人⑤大雁⑥蛇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④⑤⑥
7.(2分)下列动物中,(  )属于哺乳动物。
A.奶牛 B.鸭子 C.企鹅
8.(2分)下列鸟喙中,(  )看起来又短又粗,像个笨圆锥,用起来却像胡桃钳一样,可以夹破坚硬的种子外壳。
A. B. C.
9.(2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鱼游动时,只有胸鳍在运动
B.鱼游动时,不是一 种鳍在运动,而是多个鳍相互作用
C.鱼前进时,只有躯干和头部在运动,拐弯时只有尾鳍在摆动
10.(2分)下列箭头所指的部位与其名称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鸟会飞,鱼会游,兔子会跑,它们是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时快有时慢,有时是直线的,有时是曲线的。其实,不仅动物如此,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充满运动的世界里,让我们一起揭开物体运动的面纱吧。
11.(2分)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画出汽车车轮的运动轨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12.(2分)下面是三名同学测试自己跑步速度的记录表。其中速度最大的是(  )
A.1号 B.2号 C.3号
13.(2分)下列运动形式不同于其他两种的是(  )。
A.敲响的音叉 B.转动的指针 C. 转动的扇叶
14.(2分)下列运动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
A.抛出的纸飞机 B.转动的自行车车轮 C.上升的电梯
15.(2分)来到方特,小明玩了海盗船、跳楼机、摩天轮……他将它们的运动轨迹画了下来,根据运动
轨迹判断,属于摆动的是(  )。
A.海盗船 B.跳楼机 C.摩天轮
16.(2分)小智在玩具车上贴了两个圆点,如图所示,当车开动时,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圆点运动形式相同 B.两个圆点运动形式不同 C.两个圆点运动无法判断
17.(2分)小明为了研究蚂蚁,给蚂蚁进行拍照,题9图他用手机间隔2秒拍下的两张图,从图中可知,在这段时间里,运动了的蚂蚁是(  )
A.编号为A的蚂蚁 B.编号为B的蚂蚁 C.编号为C的蚂蚁
18.(2分)小明周末去公园玩,看到下面几种现象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
A.苹果落地 B.荡秋千 C.风车转动
19.(2分)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的“青山”与“孤帆”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帆船、河岸 B.河岸、帆船 C.青山、太阳
20.(2分)下列交通工具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
A. B. C.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在物质世界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息息相关。弹力、摩擦力、浮力是三种常见的力,你对它们了解多少?马上试试吧。
21.(2分)在一定限度内,弹簧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 )。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22.(2分)如下图所示,用不同的方式拉同一辆小车,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方式的摩擦力更大 B.乙方式的摩擦力更大 C.两种方式的摩擦力一样大
23.(2分)下列做法中,为了减小摩擦力的是(  )。
A. B. C.
24.(2分) 我们使用的圆珠笔能自动伸缩笔芯是利用了 (  )。
A.手指的弹力 B.笔杆的弹力 C.弹簧的弹力
25.(2分)运动会开始了,学校为每个班级准备了一箱矿泉水。小科和豆豆的搬运方式如图所示,其中(  )。
A.小科搬运水的方式省力 B.豆豆搬运水的方式省力 C.两种搬运水的方式一样省力
26.(2分)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
A.1.1kg B.1.2N C.1.3m
27.(2分)假设小车的快慢可能与拉力大小有关,则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小车的重量 B.路面 C.拉力大小
28.在桌面上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实验时,绳子多长比较合适?(  )
A.小车运动到终点时,垫圈碰到地面 B.小车在起点时,垫圈刚好碰到地面
C.小车运动到终点时,垫圈接近地面
29.(2分)陈智要用下图中的方法使纸盒刚好运动起来,三种方法中用垫圈最多的是(  )
A.给纸盒安装滚木 B.安装了轮子的纸盒
C.纸盒直接放在桌面上
30.(2分)橡皮泥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做成下列形状,最有可能会浮在水面的是(  )
A. B. C.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1.(18分)探究一:某科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中,拍摄了些动物照片。下图是他们拍摄的动物照片,
请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鱼适应在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是   。
(2)其中属于具有胎生哺乳特征的是   (只填序号)。
(3)按体内是否有脊椎,它们可以分为   和   。鱼属于   动物,蜘蛛属于   动物。
(4)青蛙的运动方式是   ,鸟的运动方式是   。
A.跳跃 B.飞行 C.奔跑
(5)你喜欢的动物是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8分)某小组用秒表测量了两块小木块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如下记录表。
木块 不同木块运动的时间(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据
1号 5 5 5  
2号 5 6 7  
(1)同一木块要测3次,主要原因是( )。
A.让学生熟练使用秒表
B.让大家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C.重复实验可以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2)1号木块的平均数据是( )。
A.4 B.5 C.6
(3)2号木块的平均数据是( )。
A.4 B.5 C.6
(4)比较数据,可以发现(  )。
A.1号木块快 B.2号木块快 C.两块木块一样快
33.(14分)探究三:小明为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图中的三个装置。
(1)小明研究的是摩擦力大小和 (  )关系。
A.接触面 B.弹簧测力计量程 C.物体重量
(2)小明选择了1号实验桌,想减小摩擦力,则可 (  )。
A.在实验桌上垫上砂纸 B.加上更多砝码 C.给小木块装上轮子
(3)上面三幅图按摩擦力的大小排序为 (  )。
A.1>2>3 B.1>3>2 C. 2>3>1
(4)1号实验,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如右图,读数是   .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刻度的最大值
B.只能测竖直方向的力
C.使用前指针需要在零刻度线上
(6)关于自行车,下列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力的是 (  )。
A.轮轴与链条之间涂上润滑油
B.自行车使用滚动轴承
C.自行车轮胎上有很深的花纹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共60分,每题2分)
1.(2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鱼类共同特征的是(  )
A.生活在水中 B.用肺呼吸 C.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
【答案】B
【解析】鱼类是体被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卵生。用肺呼吸的是哺乳动物。故选B。
2.(2分)一种鸟类标本,它的喙是扁扁的,可以由此推断它是以吃(  )为主。
A.肉 B.鱼 C.虫子
【答案】B
【解析】【分析】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应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鸟的喙不同,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应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有一种鸟,它的喙扁扁的,两旁还长有一些齿梳结构,这种鸟适合吃鱼。
3.(2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莺、燕具有共同特征是(  )。
A.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 B.身体表面有鳞片,有鳍 C.身体表面有毛、哺乳
【答案】A
【解析】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莺、燕具有共同特征是身体表现有羽毛、有喙,选项A
表述正确,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4.(2分)下列动物能与右图动物归为一类的是(  )

A.蝴蝶、蜻蜓、蜜蜂 B.螃蟹、蜈蚣、蜘蛛 C.蝴蝶、蜻蜓、蜘蛛
【答案】A
【解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依据很多,注意要灵活分类,蚂蚁和蝴蝶、蜜蜂、蜻蜓归为一类,它们是昆虫;蜘蛛、蜈蚣、螃蟹都不属于昆虫。
5.(2分)观察下面鸟的足,(  )是雄鹰的足。
A. B. C.
【答案】A
【解析】老鹰的脚的形状呈现出一种弯曲的形态,它们具有非常强的抓握力。老鹰的脚有四个脚趾,每个脚趾上都长有强而有力的爪子。这些爪子非常锋利且强壮,可以轻松地捕捉和抓住猎物。
6.(2分)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①青蛙②蚯蚓③蚂蚁④人⑤大雁⑥蛇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体内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属于脊椎动物,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青蛙、人、大雁、蛇为脊椎动物。
7.(2分)下列动物中,(  )属于哺乳动物。
A.奶牛 B.鸭子 C.企鹅
【答案】A
【解析】鸭子、企鹅都属于鸟类,属于卵生动物,奶牛是胎生、哺乳动物。
8.(2分)下列鸟喙中,(  )看起来又短又粗,像个笨圆锥,用起来却像胡桃钳一样,可以夹破坚硬的种子外壳。
A. B. C.
【答案】A
【解析】鸟类的共同特征是: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产卵繁殖后代。鸟喙具有多样性,使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鸟的生活环境不同,食物不同,导致它们的喙各有特点。鸟类的喙主要用来获取食物:捕食、叼住、撕咬以及从水中过滤食物,有时也用于攀登、修饰、争斗和筑巢。分析选项可知,A鸟喙看起来又短又粗,像个笨圆锥,用起来却像胡桃钳一样,可以夹破坚硬的种子外壳。
9.(2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鱼游动时,只有胸鳍在运动
B.鱼游动时,不是一 种鳍在运动,而是多个鳍相互作用
C.鱼前进时,只有躯干和头部在运动,拐弯时只有尾鳍在摆动
【答案】B
【解析】鱼适应水中生活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能用鳃呼吸,鳃是鱼的呼吸器官,能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二是能用鳍游泳,鳍的名称分别为:尾鳍、臀鳍、腹鳍、胸鳍和背鳍,其中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能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鳍起到协调作用。
10.(2分)下列箭头所指的部位与其名称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答案】A
【解析】脊柱具有支撑、保护脊髓和内脏、以及运动的作用,羊的脊柱是连接前肢和后肢的,位于羊背上。
11.(2分)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画出汽车车轮的运动轨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物体有平动、滚动、振动、跳动和摆动等运动方式,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汽车行驶的过程中,汽车车轮的运动形式是滚动,运动轨迹如图B;图A是移动的运动轨迹,图C是旋转的运动轨迹。
12.(2分)下面是三名同学测试自己跑步速度的记录表。其中速度最大的是(  )
A.1号 B.2号 C.3号
【答案】C
【解析】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速度=路程÷时间,1号的速度是5米/秒,2号的速度是4米/秒;3号的速度是6米/秒,所以速度最大的是3号。
13.(2分)下列运动形式不同于其他两种的是(  )。
A.敲响的音叉 B.转动的指针 C.转动的扇叶
【答案】A
【解析】物体按运动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平动、转动、滚动、摆动、振动等。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转动的指针、转动的扇叶的运动形式都属于转动;敲响的音叉的运动形式属于振动。
14.(2分)下列运动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
A.抛出的纸飞机 B.转动的自行车车轮 C.上升的电梯
【答案】C
【解析】物体运动根据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抛出的飞机一般会是抛物线形式,转动的车轮都是曲线运动。
15.(2分)来到方特,小明玩了海盗船、跳楼机、摩天轮……他将它们的运动轨迹画了下来,根据运动轨迹判断,属于摆动的是(  )。
A.海盗船 B.跳楼机 C.摩天轮
【答案】A
【解析】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式划分,分为平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海盗船的运动方式是摆动,跳楼机的运动方式是平动,摩天轮的运动是转动。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16.(2分)小智在玩具车上贴了两个圆点,如图所示,当车开动时,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圆点运动形式相同 B.两个圆点运动形式不同 C.两个圆点运动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小明在玩具汽车上贴了两个圆点,如图,当车开动时,正确的说法是①的运动方式是平动,②的运动方式是转动,两个圆点的运动形式不一样。
17.(2分)小明为了研究蚂蚁,给蚂蚁进行拍照,题9图他用手机间隔2秒拍下的两张图,从图中可知,在这段时间里,运动了的蚂蚁是(  )
A.编号为A的蚂蚁 B.编号为B的蚂蚁 C.编号为C的蚂蚁
【答案】C
【解析】观察几幅图,发现两个图中位置有相对变化的是C蚂蚁,所以编号为C的蚂蚁运动了。
18.(2分)小明周末去公园玩,看到下面几种现象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
A.苹果落地 B.荡秋千 C.风车转动
【答案】A
【解析】荡秋千、风车转动运动轨迹都是曲线,属于曲线运动;苹果落地运动轨迹是直线,属于直线运动。
19.(2分)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的“青山”与“孤帆”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帆船、河岸 B.河岸、帆船 C.青山、太阳
【答案】A
【解析】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的“青山”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帆船,“孤帆”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河岸。
20.(2分)下列交通工具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我们可以用速度来描述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距离÷时间。下列交通工具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飞机,一般民用客机是800公里/小时左右,所以C符合题意。
21.(2分)在一定限度内,弹簧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  )。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答案】B
【解析】在一定限度内,弹簧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因为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有关,弹簧伸长量越大,弹力越大。
22.(2分)如下图所示,用不同的方式拉同一辆小车,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方式的摩擦力更大 B.乙方式的摩擦力更大 C.两种方式的摩擦力一样大
【答案】B
23.(2分)下列做法中,为了减小摩擦力的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摩擦力有利有弊,生活中我们根据需要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比如楼梯防滑条、车轮链条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轴承滚珠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24.(2分) 我们使用的圆珠笔能自动伸缩笔芯是利用了 (  )。
A.手指的弹力 B.笔杆的弹力 C.弹簧的弹力
【答案】C
【解析】圆珠笔能够自动伸缩笔芯的功能是通过内置的弹簧实现的。这种弹簧具有弹性,能够在受到压力时变形,并在压力释放后恢复原状。具体来说,当笔头被按压时,弹簧被压缩,从而使得笔芯伸出;再次释放压力时,弹簧恢复原状并伸展,导致笔芯缩回。这种机制结合其他装置,使得圆珠笔的笔芯能够伸缩自如。
25.(2分)运动会开始了,学校为每个班级准备了一箱矿泉水。小科和豆豆的搬运方式如图所示,其中(  )。
A.小科搬运水的方式省力 B.豆豆搬运水的方式省力
C.两种搬运水的方式一样省力
【答案】B
【解析】根据运动方式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滑动还是滚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小科不使用推车是滑动摩擦,豆豆使用推车是滚动摩擦,豆豆搬运水的方式产生的摩擦力小。所以豆豆搬运水的方式省力。故B选项正确。
26.(2分)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
A.1.1kg B.1.2N C.1.3m
【答案】B
【解析】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力的大小的工具。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力越大,伸得越长;受力越小,伸得越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图中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最小刻度是0.2牛,图中指针显示示数为1.2牛,即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2牛。故B选项正确。
27.(2分)假设小车的快慢可能与拉力大小有关,则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小车的重量 B.路面 C.拉力大小
【答案】C
【解析】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应用控制变量法,假设小车的快慢可能与自身重量有关,则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其他条件都不变。
28.(2分)在桌面上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实验时,绳子多长比较合适?(  )
A.小车运动到终点时,垫圈碰到地面 B.小车在起点时,垫圈刚好碰到地面
C.小车运动到终点时,垫圈接近地面
【答案】A
【解析】重力小车的动力来自于垫圈的重力,拉小车绳子的长度不能是随意的,应该等于桌子的高度,这样小车运动到终点时,垫圈碰到地面,小车在桌子上运动的距离也不会超过桌子的高度。
29.(2分)陈智要用下图中的方法使纸盒刚好运动起来,三种方法中用垫圈最多的是(  )
A.给纸盒安装滚木 B.安装了轮子的纸盒
C.纸盒直接放在桌面上
【答案】C
【解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给纸盒安装滚木、安装了轮子的纸盒,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可以省力;纸盒直接放在桌面上属于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所以三种方法中用垫圈最多的是C。
30.(2分)橡皮泥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做成下列形状,最有可能会浮在水面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方形和圆形的橡皮泥都是沉入水底的,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为船形以后,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橡皮泥所受的浮力也增大,所以最有可能会浮在水面的是改成为船形的橡皮泥。故选C。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1.(17分)探究一:某科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中,拍摄了些动物照片。下图是他们拍摄的动物照片,请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鱼适应在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是   。
(2)其中属于具有胎生哺乳特征的是   (只填序号)。
(3)按体内是否有脊椎,它们可以分为   和   。鱼属于   动物,蜘蛛属于   动物。
(4)青蛙的运动方式是   ,鸟的运动方式是   。
A.跳跃 B.飞行 C.奔跑
(5)你喜欢的动物是   ,因为   。
【答案】(1)鳃 (2)CD (3)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无脊椎 (4)A;B
(5)F;形态优美,声音动听(合理即可)
【解析】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哺乳动物的特征是身体表面长有毛、胎生、哺乳。动物按体内是否有脊椎,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身体中有脊椎的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没有脊椎的是无脊椎动物。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有飞行、游泳、跳跃、奔跑等。
(1)鱼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所以鱼适应在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是鳃。
(2)哺乳动物的特征是胎生哺乳,蝙蝠、鲸是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特征。
(3)按体内是否有脊椎,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身体中有脊椎的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没有脊椎的是无脊椎动物。鱼属于脊椎动物,蜘蛛属于无脊椎动物。
(4)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青蛙的运动方式是跳跃,鸟的运动方式是飞行。
(5)我喜欢的动物是青蛙,因为它能捕捉害虫。
32.(8分)探究二:某小组同学用秒表测量了两块小木块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如下记录表。
木块 不同木块运动的时间(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据
1号 5 5 5  
2号 5 6 7  
(1)同一木块要测3次,主要原因是( )。
A.让学生熟练使用秒表 B.让大家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C.重复实验可以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2)1号木块的平均数据是( )。
A.4 B.5 C.6
(3)2号木块的平均数据是( )。
A.4 B.5 C.6
(4)比较数据,可以发现(  )。
A.1号木块快 B.2号木块快 C.两块木块一样快
33.(14分)探究三:小明为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图中的三个装置。
(1)小明研究的是摩擦力大小和 (  )关系。
A.接触面 B.弹簧测力计量程 C.物体重量
(2)小明选择了1号实验桌,想减小摩擦力,则可 (  )。
A.在实验桌上垫上砂纸 B.加上更多砝码 C.给小木块装上轮子
(3)上面三幅图按摩擦力的大小排序为 (  )。
A.1>2>3 B.1>3>2 C.3>2>1
(4)1号实验,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如右图,读数是   .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刻度的最大值 B.只能测竖直方向的力
C.使用前指针需要在零刻度线上
(6)关于自行车,下列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力的是 (  )。
A.轮轴与链条之间涂上润滑油 B.自行车使用滚动轴承
C.自行车轮胎上有很深的花纹
【答案】(1)C (2)C (3)B (4)2.6N (5)B (6)C
【解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拿起测力计,先检査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1)研究摩擦力的大小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相同。题干中物体的重量不同,接触面和弹簧测力计量程是相同的。小明研究的是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关系。
(2)小明选择了1号实验点,想减小摩擦力、则可给小木块装上轮子,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在实验桌上垫上砂纸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上更多砝码增加了物体重量,都是增大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无关。
(3)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上面三幅图1号物体最重,然后依次是3号和2号,按摩擦力的大小排序为1>3>2。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1号实验,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如图,读数是2.6N。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刻度的最大值:弹簧测力计不仅能测竖直方向的力,也能测水平方向的力;使用前指针需要在零刻度线上;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
(6)关于自行车,自行车轮胎上有很深的花纹,增大了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属于增大摩擦力;轮轴与链条之间涂上润滑油、抛光轴承,减小了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属于减小摩擦力;自行车使用滚动轴承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属于减小摩擦力。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