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群文探究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颂
古
五
十
五
首
其
一
宋·释绍昙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情境
某高中语文视频号近期推出了“遇见·诗意”系列视频,针对一年中各时的景色加以诗意的解读,让观者能享受时节美景的同时也能享受诗化的人生。
现向高一同学征集视频文稿,编以《人间好时节》文案集以作视频制作之用。
在写稿之前,
我们先来探究一下
郁达夫先生和朱自清先生
怎么制作他们的
“遇见”
壹
寻物篇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选取的都是老北京的景物,却呈现出摇曳多姿的不同之美。请从两文中任选一幅你喜欢的图画,为画面命名。
画面命名 角度
景物选取
《故都的秋》——扇形结构
清、静
悲凉
晨院观秋
清晨踏秋
衰蝉啼秋
闲人叹秋
枣柿映秋
《荷塘月色》——圆形结构
月下小径
月下荷塘
塘上月光
荷塘四周
贰
析景篇
故都的秋
画面 感官角度(嗅觉、视觉、味觉、触觉、听觉……) 特点
晨院观秋
清晨踏秋 衰蝉啼秋 闲人叹秋 枣柿映秋 故都的秋
画面 感官角度(嗅觉、视觉、味觉、触觉、听觉……) 特点
晨院观秋 视觉——破屋、碧绿的天色、青天、槐树叶、日光、残垣断壁、蓝朵 听觉——驯鸽飞声 清
静
悲凉
清晨踏秋 视觉——落蕊、丝纹 触觉——极微细极柔软 衰蝉啼秋 听觉 闲人叹秋 听觉——息列索落 视觉——灰沉沉的天、青天、都市闲人 触觉——凉 枣柿映秋 视觉 荷塘月色
画面 艺术技巧
月下荷塘 荷叶 荷花 荷香 水波
塘上月光
荷塘月色
画面 艺术技巧
月下荷塘 荷叶 荷花 荷香 水波 拟人 比喻 通感 动静结合
多感官 多色彩 由高到低 叠词
塘上月光 巧用动词 比喻 通感 衬托
叁
诗化篇
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
《故都的秋》
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1933 年国民党加强对郁达夫的监视与迫害,为了躲避迫害,他移家杭州。中国大地连年混战,民不聊生,1934 年时,日本占领东北,窥视中原。
《荷塘月色》
①1927年国共散伙,面临抉择,矛盾不知出路;
②家中妻儿指望自己生活,逃避为好却又放不下“兼济天下”的信念;
③生活琐事所累,与父亲的关系紧张;
④思乡愁苦,怀念好友相聚自由时光。
肆
成稿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中国人对人生的无尽期待,也仿佛藏在了这个“小者未盛”的节气里。
“相彼雨雪,先集维霰。”(《诗经·小雅》)所谓“霰”指的就是还没有完全成型的雪花。初雪轻舞,岁月安暖。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唐·戴叔伦《小雪》)新雪如花,随风飘散,怎么看都不厌倦,临窗而坐,悠然赏雪,世界一片清寒。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宋·释善珍《小雪》)天色暗暗,落下细细密密的霰,扑簌簌地打在窗纸上,忍不住担心狗的叫声惊破了这份宁静,又怕北风呼啸破坏了这份清雅。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白居易《问刘十九》)烤着殷红的暖炉,喝着新酿的米酒,话着家长里短。
岁至小雪,天地苍茫。
不管诗意还是庸常,愿温柔可抵岁月寒凉。
“遇见·诗意”系列视频已经正式进入制作,请大家根据自己喜欢的季节配上选好的诗歌,加以你的诗意解读,完后200字左右的文稿。
完成《人间好时节》文案集的整理。
文 案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