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班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了下列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
A.儒略历 B.象形文字
C.阿拉伯数字 D.《汉谟拉比法典》
2.雅典远征西西里岛时,其统帅亚西比德最初几场仗不太理想,亚西比德的反对者利用这个机会鼓动公民大会对他审判,以“颠覆政府,亵渎神明”的莫须有罪名判以死刑。这说明( )
A.公民大会无法实现民主政治 B.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缺陷
C.雅典民主本质是少数人的民主 D.司法审判无法体现民意
3.意大利某广场立有一块公元前1世纪的纪念碑,碑上刻有如下一段铭文(节选),该铭文内容可用于研究( )
皇帝凯撒·奥古斯都 十二次担任总司令 十一次担任执政官 十四次担任保民官 他把埃及交给罗马人民统治
A.两河流域的文学成就 B.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
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D.古代罗马的对外扩张
4.在古代,人民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一直流传到现在。下面关于基督教、佛教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诞生在亚洲 B.基督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C.公元6世纪佛教兴起 D.中世纪欧洲王权高于基督教会权力
5.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B.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
D.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6.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当今欧洲大陆上的三个独立国家,但他们在一千多年前曾经是血浓于水的亲兄弟。“三国时代”的出现源于历史上( )
A.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 B.罗马帝国的分裂
C.阿拉伯帝国的分裂 D.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7.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列符合庄园佃户生活情景的是( )
A.无需缴纳“什一税” B.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
C.免费使用领主的磨坊 D.无需为领主提供劳役
8.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的欧洲时指出:“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是指( )
A.庄园领主 B.市民阶层 C.封建贵族 D.奴隶主贵族
9.“罗马人按部就班扩充律法,将法官的裁决、司法专家的意见都囊括于内,作为法律的组成元素。”下列能说明罗马人在这一方面成就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十二铜表法》 D.《罗马民法大全》
10.古代日本“幕府”一词指将领的军帐。12世纪晚期,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此事件的影响是( )
A.大庄园出现 B.武士集团形成 C.幕府统治开始 D.天皇权力加强
11.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据此可知阿拉伯( )
A.影响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B.在文化领域领先全球
C.善于借鉴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D.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12.一位历史学家描述:“最初,领主在某一年偶然不需要一项劳役,就征收一便士或半便士,以代替一次或一天的劳役。之后,领主逐渐习惯每年征收定额的现金,以取代一定项目的劳役……但仍保留随时恢复劳役的权利。最后,双方达成协定,允诺农民支付定额的现金,以取代一切劳役。”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庄园经济也有商品交易 B.西欧庄园地租形式发生变化
C.欧洲封建制度已完全瓦解 D.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二、辨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
地中海示意图
表:古代地中海世界部分重要史事
时间 事件
公元前5世纪 苏格拉底的思考
公元前450年 《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4世纪 亚历山大东征
2世纪 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6世纪 《查士丁尼法典》编成
8世纪中期 阿拉伯帝国地跨亚、欧、非
12世纪 西欧大学兴起
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请选择“地中海是思想文化的智慧之海”,“地中海是文明交流的伟大之海”两个观点中的一个,并选择表格中史实或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字数200字左右,不超出格子。)
三、材料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都是由小国而走向统一的大国,最后成为广土众民的帝国。而希腊城邦因为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各城邦具有主权上的独立和政制上的差别,但是,古希腊人也自认为同属一个民族,都称自己是“希腊人”。在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局面下,奴隶制经济一般也是小规模的,不存在东方那种宫廷的大奴隶主,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与环地中海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徐爱国《西方法律思想史》
材料三:古代文明以农立国的基本特性,以及古代交通和通信条件的局限,注定了古代文明相互之间难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由此决定了古代各个文明独立发展的多元特性。
——摘编自晏绍祥、赵轶欧《如何理解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与交流》
(1)根据所学,请将材料一中世界五大文明区域按文明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写序号),并从文明诞生的地理环境角度说明你分类的理由。
(2)结合所学,古希腊城邦“政制上的差别”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古希腊城邦有这样差别的原因是什么?材料认为,在城邦的局面下,古希腊的经济又有什么特点?
(3)除了以上提到的文明,请再列举一个与古希腊类型相同的文明。结合材料三并综合以上探究,请归纳“古代文明发展”的特点。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材料二:
材料三: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民”。国家给贵族以“食封”和“禄”。……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
(1)材料一中的“全体公民”实际上指哪些人?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哪一最高权力机构来决定国家的重大问题?
(2)材料二中图一西欧的“层层分封”推动了哪一制度的建立?通过图二的“臣服礼”缔结的君臣关系与西周时期的分封相比,有何不同?
(3)材料三所述内容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对日本社会转型有何重要影响?综上,你认为怎样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9世纪……庄园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庄园的主要居民是佃户,领主依靠向佃户供份地,对佃户进行劳役剥削;庄园里除了极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外,大部分生活用品都依靠佃户的生产劳动来获取。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0~11世纪时,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逐渐兴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分离,市民阶层形成,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11~12世纪,城市为摆脱封建主的束缚进行了斗争,最终大多数得到国王、主教和诸侯的特许状,形成了自由城市。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不仅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追求成功、满足欲望的新观念出现了:市场意识得到了认同:雇工、按劳取酬等原则普遍实行: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等。
——陈红《“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材分析》
(1)依据材料一回答,中世纪西欧庄园有什么显著特点?根据材料分析,庄园经济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2)根据材料二,中世纪城市有何重要地位?材料中“特许状”“自由城市”的出现说明城市对中世纪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材料三,近代因素如“雇工、按劳取酬原则”在14—15世纪西欧的哪些经济组织中普遍实行?(举一例)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说明此时的西欧经济性质上有何新变化?从以上探究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思维导图“古代两河流域”等信息和所学可知,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D项正确;儒略历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不属于两河流域,排除A项;象形文字的创立者是古埃及人,排除B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属于古印度文明成果,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据题干“统帅亚西比德,以莫须有罪名判以死刑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缺陷,存在滥用权力现象,B项正确;公民大会无法实现民主政治,这句话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雅典民主本质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司法审判体现了民意,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的扩张。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缔造者,由材料“他把埃及交给罗马人民统治”可知,材料反映了古罗马的扩张,D正确。材料与两河流域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雅典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古代埃及无关,排除C项。故选D。
4.答案:A
解析:公元1世纪,基督教诞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A、C、D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
5.答案: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的是对世界古代史。公元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国打败希腊联军,控制希腊,不久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大帝,他出兵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3世纪起,罗马帝国爆发危机,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也称拜占庭帝国,直到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覆灭。因此,选项中的帝国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应为: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现代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源于查理曼帝国的分裂,D项正确;公元前301年,亚历山大帝国基本分裂为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排除A项;罗马帝国于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后来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取代,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当佃户和庄园领主或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时,可经过庄园法庭审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B项正确;领主还向佃户收取捐税,排除A项;佃户使用领主的磨坊需要缴纳使用费,排除C项;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排除D项。故选:B。
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再结合题干“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可知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B项正确;庄园领主是农业经济组织形式的庄园的主人,排除A项;封建贵族、奴隶主贵族与“平民的传记”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9.答案:D
解析:《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颁布的法律文献,是《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的统称,《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D正确;《汉漠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法典,排除A;《荷马史诗》是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排除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排除C。故选:D。
10.答案:C
解析: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立镰仓幕府。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1.答案:A
解析:由材料“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可知,欧自然科学受到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在文化领域领先全球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史实叙述都不正确,排除BD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阿拉伯善于借鉴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排除C项。故选A项。
12.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从“最初,领主在某一年偶然不需要一项劳役,就征收一便士或半便士,以代替一次或一天的劳役”,到后来“双方达成协定,允诺农民支付定额的现金,以取代一切劳役”,这说明领主逐渐收取现金以取代劳役,由此反映出西欧庄园货币地租逐渐取代芳役地租,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庄园在经济上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且材料反映的是地租收取方式的变化,并未说明商品交易情况,排除A项;仅凭西欧庄园地租收取形式的变化还不足以得出欧洲封建制度已经完全瓦解,排除C项;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说明领主和农民间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但不代表他们建立了雇佣关系,不能得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示例一:
地中海是思想文化的智慧之海。
古希腊出现许多哲学家,成就突出,如公元前5世纪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提出“人应该认识你自己”的观点,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有重要意义。古罗马时期和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突出,如《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综上所述,地中海世界历史上思想文化繁荣发达,是“智慧之海”名副其实。我们应与时俱进,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促进社会进步。
示例二:
地中海是文明交流的伟大之海。
世界古代史上,地中海世界出现了许多地跨三洲的大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达到鼎盛,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如将中国的造纸术等传入欧洲,保存了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传入欧洲。
由此可见,地中海世界是文明交流的重要场所,是促进人类文明的“伟大之海”。我们应促进国家合作,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世界向前发展。
解析:观点及论述: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首先选择题干观点,确定观点,如选择地中海是思想文化的智慧之海。其次,进行论述,注意选择表格中的史实或者结合所学论述,重点强调地中海地区的文化发展,如选择史实:苏格拉底的思考和《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古希腊文化发展的知识可知,古希腊出现许多哲学家,成就突出,如公元前世纪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提出“人应该认识你自己”的观点,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有重要意义;结合所学古代罗马文化的知识可知,古罗马时期和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突出,如《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最后总结,强调地中海地区文化发展的意义,如综上所述,地中海世界历史上思想文化繁荣发达,是“智慧之海”名副其实。我们应与时俱进,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促进社会进步。如选择观点,地中海是文明交流的伟大之海。论述时强调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因此选择的史实可以是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和阿拉伯帝国地跨亚、欧、非,论述时强调这些帝国对东西文明交流的贡献,如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古代史上,地中海世界出现了许多地跨三洲的大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结合所学阿拉伯帝国的知识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达到鼎盛,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如将中国的造纸术等传入欧洲,保存了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传入欧洲。最后总结,如由此可见,地中海世界是文明交流的重要场所,是促进人类文明的“伟大之海”。我们应促进国家合作,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世界向前发展。
14.答案:(1)①:诞生于海洋环境;②③④⑤:诞生于大河流域。
(2)民主政治;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影响;规模小,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3)古罗马;古代各个文明具有独立发展的多元特性,其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1)分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海洋文明,①:大河文明,②③④⑤。理由: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古代西方文明则以海洋为中心,比如古希腊文明以爱琴海为中心,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经济上以工商业为主。①诞生于海洋环境;而古代亚非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比如古代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恒河养育了印度人民,长江黄河则是中国的母亲河。②③④⑤诞生于大河流域。
(2)差别:根据材料二“希腊城邦因为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各城邦具有主权上的独立和政制上的差别”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城邦“政制上的差别”指的是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原因:根据材料二“古希腊人也自认为同属一个民族,都称自己是‘希腊人’。在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局面下,奴隶制经济一般也是小规模的,不存在东方那种宫廷的大奴隶主,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与环地中海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可以看出古希腊城邦有这样差别的原因是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影响;特点:根据材料二“在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局面下,奴隶制经济一般也是小规模的,不存在东方那种宫廷的大奴隶主,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与环地中海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结合所学可知,在城邦的局面下,古希腊的经济规模小,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3)举例:根据所学可知,与古希腊类型相同的文明有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则以地中海为中心,也属于海洋文明。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材料三“古代文明以农立国的基本特性,以及古代交通和通信条件的局限,注定了古代文明相互之间难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由此决定了古代各个文明独立发展的多元特性。”可知,古代各个文明具有独立发展的多元特性其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15.答案:(1)成年男性公民;公民大会。
(2)封君封臣制度;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不能越级管辖。
(3)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进行制度创新;结合国情改革;发扬民主发挥公民积极性。
解析:(1)人:根据材料“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因此材料一中的“全体公民”实际上指成年男性公民。最高权力机构: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因此雅典公民通过参加公民大会来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2)制度:根据材料图片“层层分封”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通过层层分封土地形成封君封臣制度,因此材料二中西欧的“层层分封”推动了封君封臣制度的确立。不同:根据图片二“臣服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通常是先有爵位后有土地,即先授予爵位,然后再分配相应的领土。这种分封方式强调了等级和秩序,体现了严格的宗法制度。相比之下,“臣服礼”是通过臣服和效忠的关系建立的,这种关系更多是基于对权力和地位的认可,而不是通过正式的分封仪式:西周的分封制是层层从属的,即诸侯效忠于天子,大夫效忠于诸侯,形成了一个严格的等级制度。而“臣服礼”缔结的君臣关系则是直接效忠于上级领主,隔级之间没有直接的效忠关系,这种关系更加灵活和松散,即该“臣服礼”与西周时期的分封相比,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不能越级管辖。
(3)改革:根据材料“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因此材料三内容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
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进行制度创新;
做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学习其他优秀的文化成果,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革,促进本国的发展与转型,说明改革从本国国情出发,并且发扬民主发挥公民积极性,主动学习他国优秀的文化成果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6.答案:(1)自给自足;封建性质。
(2)工商业中心;打击封建割据势力、瓦解封建制度、市民阶级形成。
(3)租地农场、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庄园里除了极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外,大部分生活用品都依靠佃户的生产劳动来获取可知,庄园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佃户通过劳动生产满足庄园内生活的需要,而领主通过对佃户的剥削获取经济利益,因此庄园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性质:根据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居民是佃户,领主依靠向佃户供份地,对佃户进行芳役剥削可知,领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庄园经济是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
(2)地位:根据材料二“10~11世纪时,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逐渐兴起可知地位是工商业中心。影响:根据材料二“城市为摆脱封建主的束缚进行了斗争,最终大多数得到国王、主教和诸侯的特许状,形成了自由城市可知是打击封建割据势力、瓦解封建制度、市民阶级形成。
(3)组织:根据材料三“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不仅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和所学可知,近代因素如“雇工、按劳取酬原则在14—15世纪西欧的租地农场、手工工场中普遍实行,租地农场、手工工场中有大师雇工,雇佣劳动制度逐步取代了封建庄园的劳役义务,形成了按劳取酬的雇佣关系,这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反映出经济从封建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萌芽过渡。变化: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的出现,雇佣芳动制度逐步取代了封建庄园的劳役义务,形成了按劳取酬的雇佣关系,这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启示:材料一反映了庄园经济,材料二反映了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材料三反映了中世纪城市的兴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综合上述探究,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与社会关系等角度,分析概括出启示即可,如: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