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桂林高二检测)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被巴比伦人、亚述人先后采用。埃兰人、赫梯人等也根据各自需要,对楔形文字加以改变并使用。这可用于说明( )
A.西亚和北非文明发展的趋同性
B.文字的出现标志文明高度发展
C.苏美尔人为区域交往作出贡献
D.古巴比伦长期是区域文化中心
【解析】选C。楔形文字的传播和使用,不仅体现了苏美尔文化对邻近地区的影响力,还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和文化互动,为区域间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故选C。“西亚和北非文明发展的趋同性”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不一定是“文明高度发展”,排除B;“古巴比伦长期是区域文化中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
【补偿训练】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史诗,它讲述了英雄事业、友情、执着和对生死的无奈,书中所记述的苏美尔的神有吵闹、贪杯、争风吃醋,跟常人没有不同。由此可知,《吉尔伽美什》( )
A.代表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
B.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
C.反映苏美尔人执着于宗教信仰
D.兼具文学与历史学研究的价值
【解析】选D。据材料信息可知,《吉尔伽美什》中的英雄、神有着常人一样的情绪和问题,是古代西亚人文历史在历史人物中的体现,反映出该史诗兼具文学与历史学研究的价值,故选D。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仅是材料部分信息,排除B;C与材料信息“神有吵闹、贪杯、争风吃醋”等不符,排除。
2.某校史学社开展了“多样的文明,多样的世界”主题活动,他们寻找到了各个文明对应的代表性成果,这些成果与地图中的①②③④标示对应正确的是( )
A.《吉尔伽美什》、人首飞牛石雕、《天方夜谭》、四吠陀
B.卡尔纳克神庙、《汉谟拉比法典》、“悬诗”、桑奇大塔
C.那尔迈调色板、象形文字、印章文字、《罗摩衍那》
D.莎草纸、楔形文字、《医典》、吴哥窟
【解析】选B。地图中①是古代埃及地区,②是古代两河流域,③是阿拉伯地区,④是古代印度地区,卡尔纳克神庙是古埃及神庙,对应①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法典,属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对应②处;“悬诗”是阿拉伯古典诗歌,对应③处;桑奇大塔是印度早期王朝时代的佛塔,对应④处,故选B,排除A、C、D。
3.(2024·石家庄高二检测)除了精神治疗和草药治疗之外,古埃及人还发明了推拿和按摩疗法,食疗的应用也很充分。由此可见,古代埃及( )
A.医学理论走向成熟 B.医学技术获得发展
C.医疗体系基本建立 D.医学理念领先世界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古埃及人在医学领域采取多种治疗方法,这些多样的治疗方法表明古埃及医学技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故选B。材料所述内容为医疗实践,而非医学理论,排除A;题干材料与医疗体系无关,排除C;材料无法得出“医学理念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
【补偿训练】
(2024·天津高二检测)如图所示为创作于新石器时代的阿尔及利亚岩画,画面中间双角女神祈祷丰收,四周有一片正在播种的庄稼地。它体现了( )
A.农业出现与思想活跃的统一
B.集体劳作和多神信仰的汇集
C.铁犁牛耕和壁画艺术的结合
D.劳动场景和艺术审美的融合
【解析】选D。题干中的岩画表现了一个掌握五谷丰收的女神,四周是一片正在播种的庄稼地,被画得很小的许多人物似乎正在耕种,显出一片繁忙的劳动景象,从岩画的构图来看,说明古代非洲先民已懂得突出主题,学会用多层次的方式来展现生活,做到了艺术审美和劳动场景的融合,故选D。材料岩画主要反映农业生产,看不出“思想活跃”,排除A;岩画中只涉及了双角女神, “多神信仰”无法得出,排除B;岩画中没有牛耕的信息,排除C。
4.《一千零一夜》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很多来自古代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 )
A.促成欧洲的社会转型
B.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
C.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
D.是东西文化交流桥梁
【解析】选C。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讲述了来自世界许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百个故事,这说明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故选C。阿拉伯文化并未直接推动欧洲社会转型,排除A;古代印度、埃及等地区的故事并非西方文化,排除B;材料未涉及东西文化的交流,排除D。
5.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主要表明阿拉伯文化( )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
B.促进了西方文化传播
C.促进欧洲文明的兴起
D.促进阿拉伯帝国发展
【解析】选A。“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主要表明阿拉伯文化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故选A。促进西方文化传播与“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不符,排除B;阿拉伯文化产生以前,欧洲文明就已兴起,排除C;材料并未说明阿拉伯文化助力欧洲发展能促进阿拉伯帝国发展,排除D。
6.(2024·成都高二检测)古希腊人执着地追求个人幸福。荷马时代,古希腊人认为过上诸神般的生活就是幸福;苏格拉底则认为美德使人幸福。这说明古希腊( )
A.宗教崇拜兴盛 B.集体主义弱化
C.个人主义彰显 D.人文精神浓郁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古希腊人追求个人幸福,想要实现自己的幸福,并且古希腊哲学家也宣扬人的美德,这说明古希腊时期追求人的本性的人文精神浓郁,故选D。题干中没有描述宗教崇拜的信息,排除A;题干并没有描述集体主义的内容,排除B;题干中的信息并没有反映出古希腊个人主义彰显的内容,排除C。
7.在古罗马的建筑和其他艺术中,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这种行为旨在( )
A.塑造罗马皇帝权威 B.倡导民主与平等
C.表现神人同形同性 D.推动罗马法普及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这种行为是利用艺术手法从多个方面来美化皇帝,主要是为了显示皇帝在每一个领域都是存在的,凸显皇帝唯一且至高无上的权威,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民主与平等,排除B;表现神人同形同性是古希腊神话的特征,排除C;材料并没有涉及罗马法,排除D。
8.(2024·邯郸高二检测)“蛮族大入侵之后,西罗马帝国崩溃了,它的一切艺术、思想、道德和制度也都随之瓦解,只有基督教会没有遭受到厄难,它用神圣的基督信仰制服了桀骜不驯的北方蛮族。”这体现出,基督教( )
A.具有教化功能 B.凌驾于国王之上
C.奠定西欧文化 D.文明具有多样性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在蛮族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之后,基督教用神圣的基督信仰制服了桀骜不驯的北方蛮族,这体现出,基督教文化发挥了重要的教化功能,故选A。基督教与国王的关系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希腊罗马文化奠定西欧文化基础,C夸大了基督教的作用,排除;基督教文明的多样性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
【补偿训练】
中世纪时期的修道院保留和研究古代文献,不少教会热衷于高等教育和艺术事业,教会学校教授“七艺”,众多修士从事科学、哲学活动,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
A.基督教垄断欧洲教育和文化
B.推动欧洲近代科学的产生
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
D.传承并发展了传统文化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中世纪,基督教修道院保留、研究古代文献,用古希腊哲学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推动近代科学思维方式产生,反映出基督教传承并发展了传统文化,故选D。材料并未强调基督教对欧洲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垄断和控制,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基督教推动了近代科学思维方式而非近代科学的产生,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神权和世俗文化关系的信息,排除C。
9.在拜占庭文化中,《荷马史诗》的诗篇和寓意被基督教神学家改造,其故事失去了多神教的色彩,着重传达了基督教的信念,基督徒的价值观也被植入其中。这反映了( )
A.古希腊文化深刻影响基督教文化
B.拜占庭统治者重视本国文化发展
C.古希腊为拜占庭文化提供了营养
D.基督教发展不利于希腊文化传承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荷马史诗》的诗篇和寓意被基督教神学家改造成为了拜占庭文化中的一部分,说明作为古希腊文化代表之一的《荷马史诗》为拜占庭文化提供了营养,故选C。题干材料不足以证明古希腊文化深刻影响了基督教文化,排除A;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重视本国文化发展的内容,排除B;《荷马史诗》被改造保留在了拜占庭文化中,这也是对希腊文化的一种传承,排除D。
【补偿训练】
拜占庭皇帝自号为“爱莎波斯特罗”(传道者),有权挑选或否决主教人选;主教人选一经确定,须在就职仪式上宣布“根据上帝和皇帝的旨意”当选。由此可见拜占庭帝国( )
A.王权摆脱了教会牵制
B.形成二元制政治格局
C.皇帝是教会最高领袖
D.教会从属国家政权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拜占庭皇帝有权任命主教,主教也必须服从皇帝统治,这体现了教权低于皇权,教会从属国家政权,故选D。“王权摆脱了教会牵制”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是强调教会服从皇帝统治,并不是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制政治格局,排除B;教皇是教会的最高领袖,排除C。
10.(2024·广州高二检测)拜占庭帝国建立在海上供给线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之上。当阿莱克修斯一世(1081-1118年在位)出让其海上贸易特权后,拜占庭帝国便陷入衰落。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
A.具有海洋性特征 B.继承了罗马法
C.展现文明多样性 D.影响世界发展
【解析】选A。据材料“建立在海上供给线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之上”“出让其海上贸易特权后,拜占庭帝国便陷入衰落”可知,拜占庭帝国的兴盛和衰落都与海洋有密切关系,体现了拜占庭帝国具有海洋性的特征,故选A。继承罗马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材料与文明多样性无关,排除C;拜占庭帝国对世界的影响材料并未说明,排除D。
【补偿训练】
(2024·长春高二检测)《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
A.纵容犯罪 B.维护贵族利益
C.重视证据 D.主张重罪轻罚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可知,判某一人有罪必须要有证据,故选C。材料的主旨不是纵容犯罪,而是强调依凭证据来审判,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维护贵族或者平民的利益,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量刑以及法律依据,排除D。
11.15世纪中期以后,俄罗斯文化更加排斥西欧,更加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我孤立,他们认为“可以想象到的最大的恶是西方的拉丁思想方式”。这主要是由于( )
A.欧洲贸易中心变迁
B.基辅罗斯国家形成
C.西欧二元政治局面
D.东正教中心的转移
【解析】选D。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导致俄罗斯文化日益与西欧天主教文化圈形成文化对立局面,故选D。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基辅罗斯国家在15世纪前已经形成,排除B;西欧王权与教权并立的局面与材料信息无直接关联,排除C。
【深化点拨】随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和俄罗斯的崛起,形成了范围主要包括俄罗斯、东欧和巴尔干半岛等地的东正教化圈。其主要特征是多为斯拉夫民族,民众多信奉东正教,西里尔字母使用广泛。
12.(2024·扬州高二检测)下图为某一历史专著中某章节的目录,据此分析该章节讲授的内容为( )
一、哈拉巴文化的遗迹 二、吠陀时代 三、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 四、佛陀的抗争与救赎 五、后佛陀时代的帝国兴替与社会演变
A.古印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希腊文化 D.古罗马文明
【解析】选A。据材料中“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后佛陀时代”等信息可知,这一章节介绍的是古代印度的史实,应该属于古印度文明,故选A。种姓制度、吠陀时代与古埃及、古希腊以及古罗马不符,排除B、C、D。
13.下表为17世纪朝鲜贵族的家训内容(部分)。这反映出当时( )
出处 内容
韩敬履 《家训八条》 “文简公居家克俭,衣服饮食取洁而已,事母定省,晨昏亲临甘旨,虽官高,衰老未尝废焉”
金命锡《示诸孙》 “穷何以不失义,达何以不离道”
吴光运《训子》 “惟吾高祖竹南先生,华而素养,盛而执谦,忠信淳朴,以遗我子孙”
A.朝鲜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B.家训旨在歌颂祖先功绩
C.贵族是社会教化的主体
D.东亚文化圈内交流互鉴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朝鲜的日常生活中,讲究晨昏定省,忠孝礼义,表明朝鲜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故选A。“祖先功绩”材料并未反映,排除B;仅从材料无法判定社会教化的主体是贵族,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朝鲜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排除D。
【拓展延伸】中国制度和文化对古代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
(1)政治:日本、朝鲜模仿中国的制度,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2)文化:日本、朝鲜、越南分别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文字。(3)思想: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和个人生活等多方面,均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尊奉孔子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孔子的教导,建立孔庙,按时祭祀孔子。(4)宗教:中国道教等的传入深刻影响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14.(2024·朔州高二检测)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00多处。其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
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C.中日两国交往很少
D.疆域邻近交通便利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源氏物语》中多处引用了中国古典文学典籍,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先进性,对周边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故选B。日本人虚心好学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说法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中日之间隔海相望,当时水上交通工具还比较落后,中日两国之间交通不便,排除D。
15.如下图是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该地区古代文明( )
A.用当地特有的莎草纸做纸张
B.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
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该金字塔为玛雅文明的金字塔,据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故选B。莎草纸是古埃及人发明的,排除A;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排除C;发明“浮动园地”的是阿兹特克人,排除D。
【补偿训练】
玛雅各城邦都很重视自己的历史,习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刻在石碑或石柱上,一般每隔20年就立石记事一次,现已发现的石碑或石柱就有数百个。这些历史碑铭( )
A.使人们全面了解玛雅文化
B.主要记载玛雅的政治事件
C.有助于人们了解玛雅文化
D.客观地记载了玛雅的历史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玛雅各城邦习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刻在石碑或石柱上,这对研究玛雅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有助于人们了解玛雅文化,故选C。A说法太绝对,也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说法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历史碑铭是人刻的,必然带有主观性,排除D。
16.(2024·六盘水高二检测)陈佛松在《世界文化史》一书中指出:“印第安文化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一样,也是世界文化源头之一。他们留下的金字塔祭坛、神庙、石柱、浮雕、文字、文学及物质文明等对人类文化都有卓越的贡献。”这可用于说明( )
A.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B.印第安文化领先世界
C.世界文化具有同质性
D.印第安文化比较落后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印第安文化也是世界文化源头之一,是世界各国创造的灿烂文明之一,这说明世界文化具有多元性,丰富多彩,故选A。材料中没有对各地文化进行对比,无法判定是否领先世界,也无法判定是否相对落后,排除B、D;C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也没有体现,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大题,共52分)
17.(12分)(2024·邯郸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以象形文字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创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中,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现,双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现,而脚又是侧面的。
——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材料二 在“埃及学”出现以前,人们对埃及了解甚少,甚至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脑海里都仅把埃及和金字塔联系在一起。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带去了兵将和一部分学者及技术人员,想对埃及的地理历史有较深刻的了解。这些学者先是发现了卢克索宫殿,然后发现了卡尔纳克神庙。由于大多数人读不懂古埃及人的碑文,因此工作毫无进展。直到1822年,商博良发现一块方尖碑,碑上有埃及文和希腊文对译的文字。他是精通希腊文的,通过希腊文,他了解这是记录托勒密及克娄巴特拉的爱情故事。从一再出现的文字及其特殊位置,他找出了11个埃及字母——他用这几个字母去读拿破仑部队拖倒在尼罗河口的罗塞塔石碑,他竟毫无困难地读通了。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碑文地读下去,20余年工夫,他居然读通了所有发现的埃及碑文,而且还找出了古埃及的字母。于是,研究埃及之门就此被打开了。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
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明的特点。(6分)
答案:(1)特点:传承悠久;厚葬风气浓厚;艺术自成体系。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中“在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中,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埃及学出现的历史因素。(6分)
答案:(2)历史因素:拿破仑进征埃及;古埃及文明留有大量历史遗存,发现刻有文字的碑文;法国学者和技术人员的探索发现;商博良的敬业态度和钻研精神。
【解析】第(2)题,据材料二“拿破仑远征埃及带去了兵将和一部分学者及技术人员”“1822年,商博良发现一块方尖碑”“他竟毫无困难地读通了。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碑文地读下去”“一部分学者及技术人员,想对埃及的地理历史有较深刻的了解”进行分析。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掷铁饼者》原先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青铜雕塑作品,今已不存。下图为罗马时代的大理石雕复制品。
材料二 在文化统一综合的大势之下,罗马在法制建设上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希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也最大。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界末共和初建直至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编撰法典为止的所有罗马法律。……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当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后,资产阶级把罗马法“巧妙地运用于现代资本主义条件”。1804年颁布的反映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的。
——摘编自董小川《世界文化史》
材料三 阿拉伯文化是在东、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但却带有独具特色的伊斯兰教特征,它不仅仅是对各种文化的拼凑,而是原有各文明的综合。在阿拉伯文化身上,可以见到宽广胸襟与自我创造的完美统一、开放意识与宗教精神的深度兼容,这正是阿拉伯文化的魅力所在。……对于中古欧洲文化来说,阿拉伯文化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阿拉伯人还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
——摘编自董小川《世界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请用一句话说明古希腊、罗马在欧洲文化史上的地位。(4分)
答案:(1)历史信息:体现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或是古希腊人物雕塑的典范);反映了古希腊文化在古罗马的传承。
地位: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中“《掷铁饼者》原先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青铜雕塑作品”“罗马时代的大理石雕复制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即可。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古代西亚和欧洲文化的相关史实,围绕文化“继承与发展”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0分)
答案:(2)示例:主题:从罗马法的发展过程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论述: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建筑等领域多有建树。以罗马法为例,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东罗马即拜占庭帝国继续发展,它继承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其汇编而成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代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的。
总之,罗马法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对前面法律的扬弃和继承,又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与发展,体现了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第(2)题,首先据材料二信息“在文化统一综合的大势之下,罗马在法制建设上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希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也最大”,可分析归纳得出主题,然后,结合所学古代西亚和欧洲文化的知识,可从古罗马文化的特点、罗马法形成的过程和影响等角度进行论述,论述时要注意史实准确,条理清晰。最后,对论述进行归纳总结。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了“轴心时代”这一命题。他认为,从此,“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相关史实,论证“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这一观点。
答案:论证: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奠基时代。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老子等思想家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这一时期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古希腊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大哲人,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雅典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希腊人的文学艺术作品至今仍是现代西方文艺界学习的范本和创作的源泉之一。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观点论证题。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轴心时代中西文明成果和历史影响入手展开论证,如以中国百家争鸣、古希腊古典文化在哲学、政治等方面的成果及两者对中西方文明的影响,说明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奠基时代等。论证的过程中注意语言通顺,逻辑严明。
20.(14分)史料的辨析和使用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尼尼微古城出土的《吉尔伽美什》泥板史诗(楔形文字) 图2古埃及阿布考石碑(象形文字)
图3古印度梵文文献《贝叶经》(梵文) 图4殷墟出土的甲骨(甲骨文)
(1)根据材料,指出上述史料的类型。(2分)
答案:(1)史料类型:均为实物史料(一手史料)。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史料均是出土文物,结合所学可知,出土文物均为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史料的价值。(12分)
答案:(2)史料价值:实物史料能比较真实直观地反映历史,学术价值较高;但实物史料无法完全反映历史的全貌,需要与其他史料互相印证、相互补充。
图1尼尼微古城出土的《吉尔伽美什》泥板史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对于研究世界最古老的楔形文字和西亚辉煌的文化成就有重要史料价值;图2古埃及阿布考石碑对于研究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历史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图3古印度梵文文献《贝叶经》对于研究古代印度的佛教及书写佛经的文字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图4甲骨文对于研究古代中国商朝历史和中国文字的演变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总之,这些历史文物是古代人类文明多元特征的一个缩影。
【解析】第(2)题,首先结合所学史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方式说明,实物史料的史料价值,然后,对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桂林高二检测)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被巴比伦人、亚述人先后采用。埃兰人、赫梯人等也根据各自需要,对楔形文字加以改变并使用。这可用于说明( )
A.西亚和北非文明发展的趋同性
B.文字的出现标志文明高度发展
C.苏美尔人为区域交往作出贡献
D.古巴比伦长期是区域文化中心
【补偿训练】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史诗,它讲述了英雄事业、友情、执着和对生死的无奈,书中所记述的苏美尔的神有吵闹、贪杯、争风吃醋,跟常人没有不同。由此可知,《吉尔伽美什》( )
A.代表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
B.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
C.反映苏美尔人执着于宗教信仰
D.兼具文学与历史学研究的价值
2.某校史学社开展了“多样的文明,多样的世界”主题活动,他们寻找到了各个文明对应的代表性成果,这些成果与地图中的①②③④标示对应正确的是( )
A.《吉尔伽美什》、人首飞牛石雕、《天方夜谭》、四吠陀
B.卡尔纳克神庙、《汉谟拉比法典》、“悬诗”、桑奇大塔
C.那尔迈调色板、象形文字、印章文字、《罗摩衍那》
D.莎草纸、楔形文字、《医典》、吴哥窟
3.(2024·石家庄高二检测)除了精神治疗和草药治疗之外,古埃及人还发明了推拿和按摩疗法,食疗的应用也很充分。由此可见,古代埃及( )
A.医学理论走向成熟 B.医学技术获得发展
C.医疗体系基本建立 D.医学理念领先世界
【补偿训练】
(2024·天津高二检测)如图所示为创作于新石器时代的阿尔及利亚岩画,画面中间双角女神祈祷丰收,四周有一片正在播种的庄稼地。它体现了( )
A.农业出现与思想活跃的统一
B.集体劳作和多神信仰的汇集
C.铁犁牛耕和壁画艺术的结合
D.劳动场景和艺术审美的融合
4.《一千零一夜》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很多来自古代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 )
A.促成欧洲的社会转型
B.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
C.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
D.是东西文化交流桥梁
5.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主要表明阿拉伯文化( )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
B.促进了西方文化传播
C.促进欧洲文明的兴起
D.促进阿拉伯帝国发展
6.(2024·成都高二检测)古希腊人执着地追求个人幸福。荷马时代,古希腊人认为过上诸神般的生活就是幸福;苏格拉底则认为美德使人幸福。这说明古希腊( )
A.宗教崇拜兴盛 B.集体主义弱化
C.个人主义彰显 D.人文精神浓郁
7.在古罗马的建筑和其他艺术中,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这种行为旨在( )
A.塑造罗马皇帝权威 B.倡导民主与平等
C.表现神人同形同性 D.推动罗马法普及
8.(2024·邯郸高二检测)“蛮族大入侵之后,西罗马帝国崩溃了,它的一切艺术、思想、道德和制度也都随之瓦解,只有基督教会没有遭受到厄难,它用神圣的基督信仰制服了桀骜不驯的北方蛮族。”这体现出,基督教( )
A.具有教化功能 B.凌驾于国王之上
C.奠定西欧文化 D.文明具有多样性
【补偿训练】
中世纪时期的修道院保留和研究古代文献,不少教会热衷于高等教育和艺术事业,教会学校教授“七艺”,众多修士从事科学、哲学活动,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
A.基督教垄断欧洲教育和文化
B.推动欧洲近代科学的产生
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
D.传承并发展了传统文化
9.在拜占庭文化中,《荷马史诗》的诗篇和寓意被基督教神学家改造,其故事失去了多神教的色彩,着重传达了基督教的信念,基督徒的价值观也被植入其中。这反映了( )
A.古希腊文化深刻影响基督教文化
B.拜占庭统治者重视本国文化发展
C.古希腊为拜占庭文化提供了营养
D.基督教发展不利于希腊文化传承
【补偿训练】
拜占庭皇帝自号为“爱莎波斯特罗”(传道者),有权挑选或否决主教人选;主教人选一经确定,须在就职仪式上宣布“根据上帝和皇帝的旨意”当选。由此可见拜占庭帝国( )
A.王权摆脱了教会牵制
B.形成二元制政治格局
C.皇帝是教会最高领袖
D.教会从属国家政权
10.(2024·广州高二检测)拜占庭帝国建立在海上供给线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之上。当阿莱克修斯一世(1081-1118年在位)出让其海上贸易特权后,拜占庭帝国便陷入衰落。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
A.具有海洋性特征 B.继承了罗马法
C.展现文明多样性 D.影响世界发展
【补偿训练】
(2024·长春高二检测)《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
A.纵容犯罪 B.维护贵族利益
C.重视证据 D.主张重罪轻罚
11.15世纪中期以后,俄罗斯文化更加排斥西欧,更加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我孤立,他们认为“可以想象到的最大的恶是西方的拉丁思想方式”。这主要是由于( )
A.欧洲贸易中心变迁
B.基辅罗斯国家形成
C.西欧二元政治局面
D.东正教中心的转移
【深化点拨】随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和俄罗斯的崛起,形成了范围主要包括俄罗斯、东欧和巴尔干半岛等地的东正教化圈。其主要特征是多为斯拉夫民族,民众多信奉东正教,西里尔字母使用广泛。
12.(2024·扬州高二检测)下图为某一历史专著中某章节的目录,据此分析该章节讲授的内容为( )
一、哈拉巴文化的遗迹 二、吠陀时代 三、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 四、佛陀的抗争与救赎 五、后佛陀时代的帝国兴替与社会演变
A.古印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希腊文化 D.古罗马文明
13.下表为17世纪朝鲜贵族的家训内容(部分)。这反映出当时( )
出处 内容
韩敬履 《家训八条》 “文简公居家克俭,衣服饮食取洁而已,事母定省,晨昏亲临甘旨,虽官高,衰老未尝废焉”
金命锡《示诸孙》 “穷何以不失义,达何以不离道”
吴光运《训子》 “惟吾高祖竹南先生,华而素养,盛而执谦,忠信淳朴,以遗我子孙”
A.朝鲜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B.家训旨在歌颂祖先功绩
C.贵族是社会教化的主体
D.东亚文化圈内交流互鉴
【拓展延伸】中国制度和文化对古代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
(1)政治:日本、朝鲜模仿中国的制度,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2)文化:日本、朝鲜、越南分别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文字。(3)思想: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和个人生活等多方面,均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尊奉孔子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孔子的教导,建立孔庙,按时祭祀孔子。(4)宗教:中国道教等的传入深刻影响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14.(2024·朔州高二检测)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00多处。其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
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C.中日两国交往很少
D.疆域邻近交通便利
15.如下图是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该地区古代文明( )
A.用当地特有的莎草纸做纸张
B.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
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
【补偿训练】
玛雅各城邦都很重视自己的历史,习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刻在石碑或石柱上,一般每隔20年就立石记事一次,现已发现的石碑或石柱就有数百个。这些历史碑铭( )
A.使人们全面了解玛雅文化
B.主要记载玛雅的政治事件
C.有助于人们了解玛雅文化
D.客观地记载了玛雅的历史
16.(2024·六盘水高二检测)陈佛松在《世界文化史》一书中指出:“印第安文化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一样,也是世界文化源头之一。他们留下的金字塔祭坛、神庙、石柱、浮雕、文字、文学及物质文明等对人类文化都有卓越的贡献。”这可用于说明( )
A.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B.印第安文化领先世界
C.世界文化具有同质性
D.印第安文化比较落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大题,共52分)
17.(12分)(2024·邯郸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以象形文字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创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中,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现,双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现,而脚又是侧面的。
——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材料二 在“埃及学”出现以前,人们对埃及了解甚少,甚至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脑海里都仅把埃及和金字塔联系在一起。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带去了兵将和一部分学者及技术人员,想对埃及的地理历史有较深刻的了解。这些学者先是发现了卢克索宫殿,然后发现了卡尔纳克神庙。由于大多数人读不懂古埃及人的碑文,因此工作毫无进展。直到1822年,商博良发现一块方尖碑,碑上有埃及文和希腊文对译的文字。他是精通希腊文的,通过希腊文,他了解这是记录托勒密及克娄巴特拉的爱情故事。从一再出现的文字及其特殊位置,他找出了11个埃及字母——他用这几个字母去读拿破仑部队拖倒在尼罗河口的罗塞塔石碑,他竟毫无困难地读通了。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碑文地读下去,20余年工夫,他居然读通了所有发现的埃及碑文,而且还找出了古埃及的字母。于是,研究埃及之门就此被打开了。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
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明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埃及学出现的历史因素。(6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掷铁饼者》原先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青铜雕塑作品,今已不存。下图为罗马时代的大理石雕复制品。
材料二 在文化统一综合的大势之下,罗马在法制建设上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希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也最大。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界末共和初建直至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编撰法典为止的所有罗马法律。……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当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后,资产阶级把罗马法“巧妙地运用于现代资本主义条件”。1804年颁布的反映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的。
——摘编自董小川《世界文化史》
材料三 阿拉伯文化是在东、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但却带有独具特色的伊斯兰教特征,它不仅仅是对各种文化的拼凑,而是原有各文明的综合。在阿拉伯文化身上,可以见到宽广胸襟与自我创造的完美统一、开放意识与宗教精神的深度兼容,这正是阿拉伯文化的魅力所在。……对于中古欧洲文化来说,阿拉伯文化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阿拉伯人还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
——摘编自董小川《世界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请用一句话说明古希腊、罗马在欧洲文化史上的地位。(4分)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古代西亚和欧洲文化的相关史实,围绕文化“继承与发展”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0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了“轴心时代”这一命题。他认为,从此,“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相关史实,论证“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这一观点。
20.(14分)史料的辨析和使用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尼尼微古城出土的《吉尔伽美什》泥板史诗(楔形文字) 图2古埃及阿布考石碑(象形文字)
图3古印度梵文文献《贝叶经》(梵文) 图4殷墟出土的甲骨(甲骨文)
(1)根据材料,指出上述史料的类型。(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史料的价值。(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