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基础全面练】
1.“食物是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材料旨在强调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是( )
A.武力优势 B.技术条件
C.经济因素 D.路线方向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印欧人迁徙的经济因素,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印欧人迁徙的武力优势、技术条件、路线方向,排除A、B、D。
2.有学者认为,印度的古典文明是从早期吠陀文明发展而来的,而吠陀文明的创造者是来到南亚次大陆的( )
A.西哥特人 B.波斯人
C.赫梯人 D.雅利安人
【解析】选D。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和吠陀文明,故选D,排除A、B、C。
3.印欧人的早期迁徙推动了亚欧大陆中西部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与之有关的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代商周文明
【解析】选C。进入印度河流域的印欧人一般被称为雅利安人。他们征服当地原住民后,建立了古印度文明,故选C。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的形成没有受到外来印欧人的影响,排除A、B;中国古代商周文明与印欧人无关,排除D。
【深化点拨】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亚欧大陆中西部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和发展。
4.赫梯人是早期印欧人的一支,其建立的帝国于公元前1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赫梯帝国兴起的地区位于下图(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选A。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赫梯帝国兴起于小亚细亚中部,图中①处是小亚细亚中部,故选A,排除B、C、D。
5.人口的迁徙影响政治格局。符合下表描述的人口迁徙浪潮的是( )
在东方 促成了中国民族大交融和暂时的政治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
在西方 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
A.印欧人的迁徙 B.亚欧游牧民族迁徙
C.黑人奴隶贸易 D.拜占庭帝国的建立
【解析】选B。匈奴人西迁引发的亚欧游牧民族迁徙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成了中国北方民族大交融和暂时的政治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故选B。印欧人迁徙、黑人奴隶贸易以及拜占庭帝国建立与材料无关,排除A、C、D。
6.(2024·济南高二检测)古印欧人的征服毁灭了许多古老的文明,许多新的文明也就诞生了。据此推知,印欧人的迁徙对亚欧大陆的影响是( )
A.导致文明衰落 B.影响文化发展
C.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民族交融
【解析】选B。据题意可知,古印欧人的迁徙,既毁灭了许多古老的文明,但也促进了许多新的古老文明的诞生,所以印欧人的迁徙影响了欧亚文化的发展,故选B。印欧人的迁徙也导致了许多新的文明的诞生,并不仅仅是衰落,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人口急剧减少,排除C;材料无法说明印欧人的迁徙促进了民族交融,排除D。
7.公元前2000年左右,印欧人开始了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大迁徙,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中国北方的匈奴也不断扩张。游牧民族不断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失败 B.生存压力
C.气候变暖 D.文化交流
【解析】选B。游牧民族不断迁徙的原因是逐水草而居,生存的需要,故选B。游牧民族不断迁徙是其民族的特点,而不是战争失败,排除A;游牧民族的特点是逐水草而居,而不是气候变暖,排除C;文化交流是游牧民族迁徙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排除D。
8.公元1世纪,游牧民族大月氏建立贵霜帝国。4世纪在中国北方建立的“十六国”也是游牧民族在农耕世界建立的政权。这些国家的建立( )
A.体现草原文明优于农耕文明
B.客观上促进民族和文化交融
C.导致了亚洲落后于时代潮流
D.推动全球贸易网的初步形成
【解析】选B。材料信息表明游牧民族进入农耕世界,这客观上促进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民族和文化的交融,故选B。文明没有优劣之分,排除A;近代前期亚洲才落后于时代潮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全球贸易网的初步形成,排除D。
9.(2024·承德高二检测)约在公元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 )
A.导致马其顿王国灭亡
B.冲击罗马帝国的统治
C.使赫梯人掌握马拉战车技术
D.加快西欧封建制度瓦解进程
【解析】选B。匈奴人西迁加速了欧洲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为日耳曼诸国的建立提供了机会,故选B。该迁徙与马其顿王国的灭亡无关,排除A;公元前2千纪,赫梯人已经掌握马拉战车技术,排除C;这一迁徙,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排除D。
10.(2024·盐城高二检测)下表为客家人历史上三次大规模南迁的概况。据此分析,客家人被迫南迁是因为( )
时间 原因 目的地
317—589年 五胡乱华 鄂豫南部、皖赣沿长江南部、赣江上下游
880—1126年 黄巢起义 皖南、赣东南、闽西南、粤东北
1127—1644年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中原 粤东、粤北等
A.民族迫害 B.宗教传播
C.政局动荡 D.江南开发
【解析】选C。根据“五胡乱华”“黄巢起义”“金人南下、元人入主中原”等信息可知,这些都反映了政局不稳,所以客家人被迫南迁是因为政局的动荡,故选C。客家人南迁与民族迫害和宗教传播无关,排除A、B;D是客家人南迁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
11.(2024·驻马店高二检测)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此后日耳曼人陆续进入西罗马帝国,最终在476年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据此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匈奴人的进攻 B.西哥特人的占领
C.亚欧民族大迁徙 D.西罗马帝国的没落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由于亚欧民族大迁徙导致日耳曼人等外族入侵西罗马帝国,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故选C。匈奴人的进攻只是促使了日耳曼各分支进入西罗马帝国,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西哥特人的占领只是欧洲各民族迁入罗马帝国的原因,并非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排除B;西罗马帝国的没落是其灭亡的原因之一,但材料没有提及,排除D。
12.下图为贵霜帝国的金币,正面是贵霜国王像,外圈为希腊文,背面是湿婆(婆罗门教主神之一)持三叉戟的站像,外圈是佉卢文。这反映了( )
A.丝绸之路的拓展 B.多元文化的交流
C.东西经贸的频繁 D.希腊文明的延续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贵霜帝国的金币正面是贵霜国王像,外圈为希腊文,背面是湿婆,说明贵霜帝国金币受到希腊文化、印度文化、贵霜文化的多重影响,这体现的是多元文化的交流,故选B。材料无法得出贵霜帝国金币和丝绸之路之间有联系,排除A;材料无法得出东西经贸频繁的结论,排除C;材料不能说明贵霜帝国在延续希腊文明,排除D。
【补偿训练】
有学者指出,如果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人,于公元1000年、1500年或1800年在欧洲复活,他将会为居住在这一古老帝国许多地区的日耳曼民族的崭新奇特的生活方式而大吃一惊。这说明( )
A.民族大迁徙对古典文化造成严重破坏
B.日耳曼民族复兴了古罗马时期的文化
C.西欧封建社会的建立得益于罗马文明
D.罗马人惊叹于西欧中古时期繁荣文明
【解析】选A。材料强调的是日耳曼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巨大差异性,反映了民族大迁徙对古典文化造成严重破坏,故选A。根据材料可知,日耳曼民族破坏了罗马文明,排除B;西欧封建社会是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而不是得益于罗马文明,排除C;公元1800年不属于西欧中古时期,排除D。
【综合应用练】
13.(2024·焦作高二检测)印欧人生活在东欧平原上,作为游牧民族,他们驯养马匹,进而发明了马拉战车,这从本质上说明( )
A.生活实践推动了技术革新
B.印欧人一直重视科技发明
C.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
D.印欧人和农业居民的互动
【解析】选A。印欧人发明马拉战车是为了满足其游牧生活的需要,反映了生活实践推动技术革新,故选A。材料不能说明印欧人“一直重视”科技发明,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排除C;印欧人发明马拉战车与农业居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14.(2024·韶关高二检测)在与印欧人的碰撞和交往中,农业社会居民学会了使用马匹和战马,后来出现了骑兵,这说明( )
A.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之间互相学习
B.农业民族文化领先于游牧民族文化
C.农业文明向游牧民族的学习和借鉴
D.游牧民族学习农业民族的先进方式
【解析】选C。据材料可以看出在印欧人向外迁徙的过程中,农耕文明也在不断向其学习和借鉴,故选C。材料体现的是农业民族向游牧民族学习,不是相互学习,排除A;材料不能得出文化孰优孰劣,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农业民族学习游牧民族,排除D。
【补偿训练】
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大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交流与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B.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
C.西亚和北非文明区被统一起来
D.《荷马史诗》成为西方文学的源泉
【解析】选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统一起来,故选C 。拜占庭文化起源于东罗马帝国时期,排除A;波斯帝国并未侵占东南亚地区,排除B;《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波斯未能征服希腊,排除D。
15.(2024·西安高二检测)约公元前3000年,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有发达的畜牧业,驯养马、牛、猪、羊等,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部分印欧人于公元前2世纪中前期进入小亚细亚,并建立了国家。从中可以看出( )
A.印欧人迁徙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B.印欧人文明发展状态在当时最先进
C.印欧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D.生产力发展为印欧人迁徙提供条件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印欧人迁徙小亚细亚提供了前提条件,故选D。材料未涉及冲击当地的社会秩序,排除A;“最先进”说法绝对,材料未涉及与其他文明的比较,排除B;材料涉及畜牧业,未涉及种植业,排除C。
【拓展延伸】文化认同在民族交融中的作用
(1)文化认同具有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凝聚民族精神、培育和强化统一意识等功能。(2)文化交融是民族交融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互化”是中国文化与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互化”就是民族相互认同、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影响。(3)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基础的价值取向,为中国数千年来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坚实的信念和基础。
16.(2024·龙岩高二检测)公元3-6世纪,日耳曼各部族不断南迁,在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日耳曼文化和罗马文化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这表明,日耳曼人的迁徙( )
A.推动区域文明发展与转型
B.摧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
C.阻碍欧洲农耕文明的进程
D.确立了欧洲文化优势地位
【解析】选A。材料表明,日耳曼人在南迁灭亡西罗马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国家,这些日耳曼人的统治区域内部文化受日耳曼文化和罗马文化的双重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日耳曼人的迁徙推动区域文明的发展与转型,故选A。日耳曼人的迁徙并未摧毁古罗马帝国的文化,排除B;日耳曼人的迁徙并没有阻碍欧洲农耕文明进程,排除C;材料不能说明确立了欧洲文化优势地位,排除D。
17.东晋南朝时期,游牧民族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五谷杂粮与菜蔬进入了他们的生活,并吸收了汉族精细的加工方法,而汉族的传统饮食结构也得以改变,肉类食物的比重大大增加,加工方法也更多样。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北方汉族人口大量南迁
B.统治者封建化政策的推动
C.民族迁徙促进文化交融
D.经济发展南北差异消失
【解析】选C。据材料“东晋南朝时期,游牧民族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五谷杂粮与菜蔬进入了他们的生活,并吸收了汉族精细的加工方法,而汉族的传统饮食结构也得以改变,肉类食物的比重大大增加,加工方法也更多样”可以看出,这体现了民族间文化的交融,故选C。材料描述的是民族文化交融,而非北民南迁,排除A;材料中没有描述封建化政策的信息,排除B;经济发展南北差异消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
18.公元300—600年间,中国与罗马都面临相似的历史境遇。在中国,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在罗马,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勃艮第、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潮水般地入侵,建起了一个个“蛮族王国”。这次游牧部落的大迁徙( )
A.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
B.传播了近代欧洲文明的火种
C.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D.促进了欧亚古典文明的复兴
【解析】选A。根据“在中国,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可得出游牧民族的大迁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根据“在罗马,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勃艮第、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潮水般地入侵,建起了一个个‘蛮族王国’”可得出游牧民族的迁徙同样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故选A。材料述及的不仅仅是欧洲,还有亚洲,排除B;这一时期东西方均处于分裂状态,排除C;蛮族入侵毁坏了欧洲古典文明,排除D。
【深化点拨】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过程中,不同地域的文化在碰撞、交流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19.(2024·赣州高二检测)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的一支汪达尔人征服北非,并大肆破坏罗马文化的痕迹。汪达尔王国灭亡后,北非逐渐变成沙漠民族的地区。此后,统治北非的拜占庭人也无法改变这一趋势。由此可知,汪达尔人的迁徙( )
A.恶化了北非的生态环境
B.促进罗马文化中心转移
C.导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
D.改变了区域文化的形态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汪达尔人破坏了北非的罗马文化痕迹后,即使拜占庭人也无法改变当地的文化形态,故选D。材料是汪达尔人改变了北非的文化形态,而非生态环境,排除A;材料未涉及罗马文化中心的演变,排除B;材料未体现罗马帝国分裂的原因,排除C。
20.(2024·石家庄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3世纪末,关中发生饥荒,汉、氐各族大批民众被迫流亡到汉中地区,其中十余万人获准进入巴蜀。西晋益州刺史谋求割据自立,为收编移民而残害流民首领,各族流民在氐族人李特的率领下攻克成都,粉碎了其割据阴谋。不久,西晋政府又下令遣返流民。史载:“时罗尚(西晋新任益州刺史)贪残,为百姓患,而(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李特去世后,其子李雄领导流民再次攻下成都,李雄在部下及部分蜀中大户的拥戴下称皇帝。“雄于是下宽大之令,降附者皆假复除。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益州遂定。”“由是夷夏安之,威震西土。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自秦朝以后,大一统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基调。比较来看,欧洲的面积与我国相当,但自古罗马帝国以后就逐步分裂为众多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而欧洲并没有形成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由中原人构建、各民族参与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原地区形成的科技文化和制度文化,成为周边各民族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摘编自何星亮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3世纪末大量人口迁入巴蜀的背景及影响。
答案:(1)背景: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东汉以来北方、西北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关中饥荒的发生。
影响:打击了地方军阀势力;促进了巴蜀民族交融;有利于巴蜀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巴蜀成为十六国时期重要移民迁入地。
【解析】第(1)题第一问由材料“公元3世纪末,关中发生饥荒,汉、氐各族大批民众被迫流亡到汉中地区,其中十余万人获准进入巴蜀”并结合西晋的统一、民族交融和少数民族的内迁进行分析。第二问由材料“各族流民在氐族人李特的率领下攻克成都,粉碎了其割据阴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公元3-6世纪中欧人口迁徙的后果的差异。
答案: (2)差异:日耳曼人的迁徙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后西欧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南迁接受了中原民族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习俗,通过改革实现封建化,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流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解析】第(2)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和中国的民族交融角度进行分析。
【拓展创新练】
21.世界古代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产生多次大规模冲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为多少打开各个民族的闭塞,向程度越来越高的世界史发展尽到了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力量。……游牧、半游牧部族以暴力进入农耕世界之后,一旦扎根定居下来,那么,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却又往往抵制不了他们所曾破坏过的经济和文化的吸引。随着时间的延续推移,他们自己、包括他们的后代,也就构成遭到破坏后的农耕世界历史继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对古代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予以评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古代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是推动古代世界各区域文化之间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和力量。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扩大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之间的交流通道,促进了彼此间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每次冲击都会在旧文明的废墟上建立一些新的帝国,从而促进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交通,使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为密切,各个区域文化之间、农牧文化之间,在碰撞、交往中相互学习,从而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客观上打破了各民族间的封闭自守,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与转型。一方面迁徙后在农耕世界定居下来的游牧、半游牧民族,在接受农耕世界先进制度与文明的基础上,完成了农耕化和自身的转型进步,从而扩大了农耕世界的范围;另一方面农耕世界在面临游牧世界的冲击时,也会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自身进行某种变革,从而促进农耕世界自身的发展。
总之,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几次大冲击,推动了文化的交锋、交流与交融,推动了众多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创新,重塑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析】根据材料“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为多少打开各个民族的闭塞,向程度越来越高的世界史发展尽到了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力量”“抵制不了他们所曾破坏过的经济和文化的吸引”“农耕世界历史继续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论题:古代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是推动古代世界各区域文化之间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和力量。其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阐述。据材料“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为多少打开各个民族的闭塞,向程度越来越高的世界史发展尽到了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力量”可得出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扩大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之间的交流通道,促进了彼此间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次冲击都会在旧文明的废墟上建立一些新的帝国,从而促进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交通,使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为密切,各个区域文化之间、农牧文化之间,在碰撞、交往中相互学习,从而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据材料“游牧、半游牧部族以暴力进入农耕世界之后,一旦扎根定居下来,那么,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却又往往抵制不了他们所曾破坏过的经济和文化的吸引”可得出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客观上打破了各民族间的封闭自守,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与转型。迁徙后在农耕世界定居下来的游牧、半游牧民族,接受农耕世界先进制度与文明的基础上,完成了农耕化和自身的转型进步,从而扩大了农耕世界的范围;据材料“随着时间的延续推移,他们自己、包括他们的后代,也就构成遭到破坏后的农耕世界历史继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可得出农耕世界在面临游牧世界的冲击时,也会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自身进行某种变革,从而促进农耕世界自身的发展。
可见,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几次大冲击,推动了文化的交锋、交流与交融,推动了众多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创新,重塑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六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基础全面练】
1.“食物是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材料旨在强调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是( )
A.武力优势 B.技术条件
C.经济因素 D.路线方向
2.有学者认为,印度的古典文明是从早期吠陀文明发展而来的,而吠陀文明的创造者是来到南亚次大陆的( )
A.西哥特人 B.波斯人
C.赫梯人 D.雅利安人
3.印欧人的早期迁徙推动了亚欧大陆中西部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与之有关的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代商周文明
【深化点拨】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亚欧大陆中西部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和发展。
4.赫梯人是早期印欧人的一支,其建立的帝国于公元前1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赫梯帝国兴起的地区位于下图(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人口的迁徙影响政治格局。符合下表描述的人口迁徙浪潮的是( )
在东方 促成了中国民族大交融和暂时的政治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
在西方 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
A.印欧人的迁徙 B.亚欧游牧民族迁徙
C.黑人奴隶贸易 D.拜占庭帝国的建立
6.(2024·济南高二检测)古印欧人的征服毁灭了许多古老的文明,许多新的文明也就诞生了。据此推知,印欧人的迁徙对亚欧大陆的影响是( )
A.导致文明衰落 B.影响文化发展
C.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民族交融
7.公元前2000年左右,印欧人开始了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大迁徙,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中国北方的匈奴也不断扩张。游牧民族不断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失败 B.生存压力
C.气候变暖 D.文化交流
8.公元1世纪,游牧民族大月氏建立贵霜帝国。4世纪在中国北方建立的“十六国”也是游牧民族在农耕世界建立的政权。这些国家的建立( )
A.体现草原文明优于农耕文明
B.客观上促进民族和文化交融
C.导致了亚洲落后于时代潮流
D.推动全球贸易网的初步形成
9.(2024·承德高二检测)约在公元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 )
A.导致马其顿王国灭亡
B.冲击罗马帝国的统治
C.使赫梯人掌握马拉战车技术
D.加快西欧封建制度瓦解进程
10.(2024·盐城高二检测)下表为客家人历史上三次大规模南迁的概况。据此分析,客家人被迫南迁是因为( )
时间 原因 目的地
317—589年 五胡乱华 鄂豫南部、皖赣沿长江南部、赣江上下游
880—1126年 黄巢起义 皖南、赣东南、闽西南、粤东北
1127—1644年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中原 粤东、粤北等
A.民族迫害 B.宗教传播
C.政局动荡 D.江南开发
11.(2024·驻马店高二检测)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此后日耳曼人陆续进入西罗马帝国,最终在476年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据此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匈奴人的进攻 B.西哥特人的占领
C.亚欧民族大迁徙 D.西罗马帝国的没落
12.下图为贵霜帝国的金币,正面是贵霜国王像,外圈为希腊文,背面是湿婆(婆罗门教主神之一)持三叉戟的站像,外圈是佉卢文。这反映了( )
A.丝绸之路的拓展 B.多元文化的交流
C.东西经贸的频繁 D.希腊文明的延续
【补偿训练】
有学者指出,如果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人,于公元1000年、1500年或1800年在欧洲复活,他将会为居住在这一古老帝国许多地区的日耳曼民族的崭新奇特的生活方式而大吃一惊。这说明( )
A.民族大迁徙对古典文化造成严重破坏
B.日耳曼民族复兴了古罗马时期的文化
C.西欧封建社会的建立得益于罗马文明
D.罗马人惊叹于西欧中古时期繁荣文明
【综合应用练】
13.(2024·焦作高二检测)印欧人生活在东欧平原上,作为游牧民族,他们驯养马匹,进而发明了马拉战车,这从本质上说明( )
A.生活实践推动了技术革新
B.印欧人一直重视科技发明
C.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
D.印欧人和农业居民的互动
14.(2024·韶关高二检测)在与印欧人的碰撞和交往中,农业社会居民学会了使用马匹和战马,后来出现了骑兵,这说明( )
A.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之间互相学习
B.农业民族文化领先于游牧民族文化
C.农业文明向游牧民族的学习和借鉴
D.游牧民族学习农业民族的先进方式
【补偿训练】
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大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交流与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B.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
C.西亚和北非文明区被统一起来
D.《荷马史诗》成为西方文学的源泉
15.(2024·西安高二检测)约公元前3000年,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有发达的畜牧业,驯养马、牛、猪、羊等,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部分印欧人于公元前2世纪中前期进入小亚细亚,并建立了国家。从中可以看出( )
A.印欧人迁徙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B.印欧人文明发展状态在当时最先进
C.印欧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D.生产力发展为印欧人迁徙提供条件
【拓展延伸】文化认同在民族交融中的作用
(1)文化认同具有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凝聚民族精神、培育和强化统一意识等功能。(2)文化交融是民族交融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互化”是中国文化与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互化”就是民族相互认同、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影响。(3)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基础的价值取向,为中国数千年来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坚实的信念和基础。
16.(2024·龙岩高二检测)公元3-6世纪,日耳曼各部族不断南迁,在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日耳曼文化和罗马文化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这表明,日耳曼人的迁徙( )
A.推动区域文明发展与转型
B.摧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
C.阻碍欧洲农耕文明的进程
D.确立了欧洲文化优势地位
17.东晋南朝时期,游牧民族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五谷杂粮与菜蔬进入了他们的生活,并吸收了汉族精细的加工方法,而汉族的传统饮食结构也得以改变,肉类食物的比重大大增加,加工方法也更多样。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北方汉族人口大量南迁
B.统治者封建化政策的推动
C.民族迁徙促进文化交融
D.经济发展南北差异消失
18.公元300—600年间,中国与罗马都面临相似的历史境遇。在中国,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在罗马,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勃艮第、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潮水般地入侵,建起了一个个“蛮族王国”。这次游牧部落的大迁徙( )
A.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
B.传播了近代欧洲文明的火种
C.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D.促进了欧亚古典文明的复兴
【深化点拨】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过程中,不同地域的文化在碰撞、交流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19.(2024·赣州高二检测)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的一支汪达尔人征服北非,并大肆破坏罗马文化的痕迹。汪达尔王国灭亡后,北非逐渐变成沙漠民族的地区。此后,统治北非的拜占庭人也无法改变这一趋势。由此可知,汪达尔人的迁徙( )
A.恶化了北非的生态环境
B.促进罗马文化中心转移
C.导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
D.改变了区域文化的形态
20.(2024·石家庄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3世纪末,关中发生饥荒,汉、氐各族大批民众被迫流亡到汉中地区,其中十余万人获准进入巴蜀。西晋益州刺史谋求割据自立,为收编移民而残害流民首领,各族流民在氐族人李特的率领下攻克成都,粉碎了其割据阴谋。不久,西晋政府又下令遣返流民。史载:“时罗尚(西晋新任益州刺史)贪残,为百姓患,而(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李特去世后,其子李雄领导流民再次攻下成都,李雄在部下及部分蜀中大户的拥戴下称皇帝。“雄于是下宽大之令,降附者皆假复除。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益州遂定。”“由是夷夏安之,威震西土。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自秦朝以后,大一统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基调。比较来看,欧洲的面积与我国相当,但自古罗马帝国以后就逐步分裂为众多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而欧洲并没有形成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由中原人构建、各民族参与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原地区形成的科技文化和制度文化,成为周边各民族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摘编自何星亮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3世纪末大量人口迁入巴蜀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公元3-6世纪中欧人口迁徙的后果的差异。
【拓展创新练】
21.世界古代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产生多次大规模冲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为多少打开各个民族的闭塞,向程度越来越高的世界史发展尽到了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力量。……游牧、半游牧部族以暴力进入农耕世界之后,一旦扎根定居下来,那么,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却又往往抵制不了他们所曾破坏过的经济和文化的吸引。随着时间的延续推移,他们自己、包括他们的后代,也就构成遭到破坏后的农耕世界历史继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对古代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予以评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