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练习(含解析) 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三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练习(含解析) 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2 15:39:13

文档简介

十三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基础全面练】
1.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形成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以下事件属于此次运动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C.法国大革命  D.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选D。依据材料“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于1775年,是北美殖民地为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而掀起的独立运动;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是1825年一些贵族青年军官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故A、B、C均不是一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排除。为追求民族独立,从1920年起,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民众对英国殖民者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故D正确。
2.1919年李大钊发表多篇文章来分析中国社会问题,如“劳工”“分配”“解放”等问题。据此可推知,这些文章(  )
A.旨在推动五四运动爆发
B.宣扬了西方的民权学说
C.揭露了北洋政府的腐败
D.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解析】选D。李大钊关注到了“劳工”“分配”“解放”等问题,说明其关注无产阶级的解放问题和社会分配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故选D。李大钊的文章出发点并非为了推动五四运动爆发,排除A;材料未涉及西方民权学说,排除B;材料未涉及北洋政府的腐败,排除C。
3.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圣雄甘地唤醒了他的三亿同胞,动摇了大英帝国。”其主要依据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A.迫使英国承认印度独立
B.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
C.阻止了暴力斗争的出现
D.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解析】选D。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故选D。英国承认印度独立是在1947年,这不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排除A;材料没有强调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排除B;材料不是强调对暴力斗争方式的影响,排除C。
4.(2024·宁波高二检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奏响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期间的“民族曲”(  )
A.冲击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
B.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C.促进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推动多元新文化最终形成
【解析】选C。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故选C。两极格局出现于二战后,排除A;这一时期,殖民体系没有瓦解,排除B;材料与多元新文化无关,排除D。
【补偿训练】
英国某军事理论家在20世纪60年代总结出这样一句话:“今天,人类的敌人仍然是人类本身。”战争既是人类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人类愚蠢不化的见证,也许人类将永远背负着这把“双刃剑”走到历史的尽头。对此认识最正确的是(  )
A.战争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B.战争是把双刃剑,人类无法摆脱
C.战争是灾难,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D.战争有积极作用,不能一概否定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该军事理论家认识到战争是把“双刃剑”,说明在他看来战争有一定积极作用,故选D。A没有看到战争的负面影响,排除;战争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人类无法摆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没有看到战争的积极作用,观点片面,排除。
5.(2024·荆州高二检测)下表反映了二战后世界范围内部分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发展状况。据此可知,该表反映的主题是(  )
20世纪50年代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20世纪60年代末 非洲独立国家已达41个
20世纪90年代末 巴拿马人民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
B.不结盟运动条件成熟
C.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解析】选D。二战后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独立或收回主权,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故选D。国际政治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A;不结盟运动于1961年成立,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排除B、C。
【深化点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6.(2024·吕梁高二检测)下面这张图片为印度纸币卢比。钞票正面用英语和印地语等十几种语言标注面值。这反映出印度(  )
A.民族文化多样性 B.仍为英国殖民地
C.深度融入全球化 D.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解析】选A。据本题材料“钞票正面用英语和印地语等十几种语言标注面值”可知材料反映出印度社会的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故选A。发行货币是国家行使主权的体现,排除B;材料与深度融入全球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材料中没有关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相关论述,排除D。
【拓展延伸】 印度现代文化的特征
印度文化在吸收西方文明的同时,又保留本民族的特征,深受种姓制度、印度教等的影响,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具有多样性、宗教性和包容性。
7.新加坡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同时吸收西方文化,努力创造现代东方文化。这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  )
A.认同社会主义思想 B.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C.构建现代多元文化 D.发展过程中有隐患
【解析】选C。新加坡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促进本国文化发展,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多元的新文化,故选C。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不能说明认同社会主义思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新兴民族国家是否走上现代化道路,排除B;题干材料与“有隐患”无关,排除D。
【综合应用练】
8.(2024·石家庄高二检测)1914年,印度支持英国参战,至少有90万印度人在英国军队中当战斗员,还有30万印度人当劳工。海外服役的士兵带着新思想和新观念回到故土。“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新”表现在(  )
A.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B.印度教思想传播
C.佛教思想向外传播 D.传播了儒家思想
【解析】选A。印度参加一战的士兵在战场上看到为国家奋战的其他国家士兵,激发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将这种新思想带回印度,故选A。印度教和佛教是印度本土宗教,不是新思想,排除B、C;印度士兵是去欧洲参战,并非中国,所以不可能是儒家思想,排除D。
9.(2024·长春高二检测)有学者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民族主义蔓延到更广阔的世界,使各民族自己开创命运的自由主义精神在时代上被定格为最普遍的价值,且是不可倒退的。该学者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B.推动民族主义的传播
C.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
D.改变各洲的力量对比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传播了民族主义,激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民族意识的兴起,故选B。材料没有强调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和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排除A、C;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改变了各洲的力量对比,排除D。
【补偿训练】
(2024·漳州高二检测)一战中,英、法等宗主国殖民者鼓励非洲属民去杀死“白人”敌人, 在此之前, 这些“白人”的生命还被看成是神圣的。最终, 大约 15万非洲士兵和搬运工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殖民者”的行为客观上(  )
A.使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B.反映了欧洲实力迅速衰落
C.利于民族自决原则的传播
D.打破了非洲封闭隔绝状态
【解析】选C。一战期间,非洲属民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使得非洲属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利于民族自决原则的传播,促进了一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故选C。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排除A;受一战的打击,欧洲实力相对衰落,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近代以来,非洲封闭隔绝状态就被打破了,排除D。
【深化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一战后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10.1959年英国人罗纳德·塞尔发表了《被缚的非洲人弯曲地蜷缩在非洲地图中,准备挣脱他的枷锁》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地区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发展
D.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解析】选C。二战结束后,随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非洲即将挣脱枷锁,走向民族独立,因此题干中“准备挣脱他的枷锁”的表述体现了这一时期非洲人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发展,故选C。材料体现的是非洲的民族解放,并不是地区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排除A;仅从材料无法得知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状况,排除B;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排除D。
11.(2024·许昌高二检测)现代埃及文化是融合多元文化因素的阿拉伯文化。从宗教信仰看,官方宗教是伊斯兰教,民间也信奉基督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法语也广泛使用。材料表明现代埃及文化是(  )
A.殖民侵略的产物 B.非洲文明的代表
C.文化碰撞的结果 D.信仰多元的体现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埃及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体,体现了埃及本土文化和其他外来文化之间的结合,故选C。A说法绝对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体现现代埃及文化是“非洲文明的代表”,排除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拓展延伸】 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1)国家独立是文化复兴的前提,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无法真正实现文化复兴。
(2)重视继承发扬民族文化,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东方与西方的交流中,创新发展。
(3)复兴民族文化是国家主权的表现,是推动国家发展振兴的重要动力。
12.斯瓦希里语是东非族际通用语种,99%的坦桑尼亚人会熟练使用斯瓦希里语。英语作为官方用语,使用人数仅为总人口的5%。1964年,坦桑尼亚政府正式决定将斯瓦希里语定为国语。坦桑尼亚政府的做法(  )
A.利于民族文化复兴 B.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C.促进非洲文明统一 D.体现求同存异方针
【解析】选A。据“99%的坦桑尼亚人会熟练使用斯瓦希里语……坦桑尼亚政府正式决定将斯瓦希里语定为国语”及所学可得出民族语言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民族文化复兴,故选A。这一做法并没有推翻殖民统治,排除B;非洲文明并不统一,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求同存异方针,排除D。
【补偿训练】
韩国原属东亚儒家文化圈,近代以来先后融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等外来文化,形成了韩国经济翻身的特殊精神动力,自20世纪 60年代以来连续35年保持了7%—9%的GDP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据此可知,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  )
A.多元文化融合促进了现代化
B.通过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C.发展经济是独立后主要任务
D.致力于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多元文化融合促进了现代化进程,故选A。材料只涉及韩国经济发展及发展原因,不涉及韩国发展经济的目的和独立后的主要任务,排除B、C;材料只涉及了儒家、佛教、基督教文化,不涉及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排除D。
13.(2024·洛阳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殖民统治削弱了奥斯曼帝国和埃及内部的封建势力,埃及出现了有利于民主化发展的新变化。大战一举切断了埃及与奥斯曼帝国的宗主关系,进一步摧毁了束缚埃及民主化的封建桎梏。大战期间,埃及的经济发展环境大为改善,竞争压力大大缓解。英国忙于战争,海上交通线阻塞,对埃及的商品输出大幅减少,确实起到了“近似关税保护的作用”。同时,埃及新兴的民主力量进一步壮大,1916年3月,成立了全国性的贸易和工业委员会。大战期间,埃及增加10万工人,到1917年,工人总数已达64万人。大战结束时,全埃及已有90多个工会。西方民主自由以及社会主义思想、民族主义思想在埃及广泛传播,引发深刻的社会反响。
材料二 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开始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土耳其人民奋勇抗争,创立共和国;阿富汗人民击败英军,终赢独立;伊朗起义风起云涌,北部出现苏维埃民主政权。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奴役被压迫民族的反帝、反殖斗争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极大冲击了旧式的封建和殖民统治秩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辉《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埃及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埃及政治、经济、文化重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答案:(1)作用:打击了埃及的封建主义;促进了埃及国内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化进程;促进埃及民族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的力量;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的传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浪潮的特征。
答案: (2)特征: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得到苏俄政府和共产国际的援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拓展创新练】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没落”“衰败”的悲凉气氛中,许多学者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尤其以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最具代表性……甚至掀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达姆斯塔特的“东方智慧学院”……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对战后西方文明的反省与重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摘编自夏舒洋
《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上述现象进行评析。
答案:近代西方先后进行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巨大,近代科技成果累累,这对世界文明发展影响巨大。西方文化强调个人利益至上,推崇竞争,创造了近代资本主义文明。通过殖民扩张,资本主义文明在近代世界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使得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近代文明的弊端。一些对自身文明前途怀抱忧患意识的西方人,认为西方文明已经没落。在正视和反省自身文明缺陷的同时,他们将眼光投向东方和中国文明,掀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重视和弘扬中国文化价值,企图以此拯救西方文明。中学西播高潮的出现,对战后西方文明的反省与重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由此可知,文化交流与借鉴对于中西双方都很有必要。中国文化崇尚礼让友爱、主张以和为贵、提倡天人合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我们应平等看待中西文化的优长,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许多学者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东方文化救世论”和所学知识可拟定论点为文化交流与借鉴对于中西双方都很有必要,关于阐释可从西方的工业革命、思想文化及科技文明的先进性;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等角度去分析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十三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基础全面练】
1.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形成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以下事件属于此次运动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C.法国大革命  D.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1919年李大钊发表多篇文章来分析中国社会问题,如“劳工”“分配”“解放”等问题。据此可推知,这些文章(  )
A.旨在推动五四运动爆发
B.宣扬了西方的民权学说
C.揭露了北洋政府的腐败
D.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3.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圣雄甘地唤醒了他的三亿同胞,动摇了大英帝国。”其主要依据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A.迫使英国承认印度独立
B.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
C.阻止了暴力斗争的出现
D.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4.(2024·宁波高二检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奏响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期间的“民族曲”(  )
A.冲击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
B.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C.促进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推动多元新文化最终形成
【补偿训练】
英国某军事理论家在20世纪60年代总结出这样一句话:“今天,人类的敌人仍然是人类本身。”战争既是人类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人类愚蠢不化的见证,也许人类将永远背负着这把“双刃剑”走到历史的尽头。对此认识最正确的是(  )
A.战争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B.战争是把双刃剑,人类无法摆脱
C.战争是灾难,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D.战争有积极作用,不能一概否定
5.(2024·荆州高二检测)下表反映了二战后世界范围内部分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发展状况。据此可知,该表反映的主题是(  )
20世纪50年代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20世纪60年代末 非洲独立国家已达41个
20世纪90年代末 巴拿马人民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
B.不结盟运动条件成熟
C.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深化点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6.(2024·吕梁高二检测)下面这张图片为印度纸币卢比。钞票正面用英语和印地语等十几种语言标注面值。这反映出印度(  )
A.民族文化多样性 B.仍为英国殖民地
C.深度融入全球化 D.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拓展延伸】 印度现代文化的特征
印度文化在吸收西方文明的同时,又保留本民族的特征,深受种姓制度、印度教等的影响,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具有多样性、宗教性和包容性。
7.新加坡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同时吸收西方文化,努力创造现代东方文化。这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  )
A.认同社会主义思想 B.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C.构建现代多元文化 D.发展过程中有隐患
【综合应用练】
8.(2024·石家庄高二检测)1914年,印度支持英国参战,至少有90万印度人在英国军队中当战斗员,还有30万印度人当劳工。海外服役的士兵带着新思想和新观念回到故土。“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新”表现在(  )
A.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B.印度教思想传播
C.佛教思想向外传播 D.传播了儒家思想
9.(2024·长春高二检测)有学者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民族主义蔓延到更广阔的世界,使各民族自己开创命运的自由主义精神在时代上被定格为最普遍的价值,且是不可倒退的。该学者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B.推动民族主义的传播
C.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
D.改变各洲的力量对比
【补偿训练】
(2024·漳州高二检测)一战中,英、法等宗主国殖民者鼓励非洲属民去杀死“白人”敌人, 在此之前, 这些“白人”的生命还被看成是神圣的。最终, 大约 15万非洲士兵和搬运工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殖民者”的行为客观上(  )
A.使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B.反映了欧洲实力迅速衰落
C.利于民族自决原则的传播
D.打破了非洲封闭隔绝状态
【深化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一战后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10.1959年英国人罗纳德·塞尔发表了《被缚的非洲人弯曲地蜷缩在非洲地图中,准备挣脱他的枷锁》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地区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发展
D.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11.(2024·许昌高二检测)现代埃及文化是融合多元文化因素的阿拉伯文化。从宗教信仰看,官方宗教是伊斯兰教,民间也信奉基督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法语也广泛使用。材料表明现代埃及文化是(  )
A.殖民侵略的产物 B.非洲文明的代表
C.文化碰撞的结果 D.信仰多元的体现
【拓展延伸】 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1)国家独立是文化复兴的前提,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无法真正实现文化复兴。
(2)重视继承发扬民族文化,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东方与西方的交流中,创新发展。
(3)复兴民族文化是国家主权的表现,是推动国家发展振兴的重要动力。
12.斯瓦希里语是东非族际通用语种,99%的坦桑尼亚人会熟练使用斯瓦希里语。英语作为官方用语,使用人数仅为总人口的5%。1964年,坦桑尼亚政府正式决定将斯瓦希里语定为国语。坦桑尼亚政府的做法(  )
A.利于民族文化复兴 B.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C.促进非洲文明统一 D.体现求同存异方针
【补偿训练】
韩国原属东亚儒家文化圈,近代以来先后融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等外来文化,形成了韩国经济翻身的特殊精神动力,自20世纪 60年代以来连续35年保持了7%—9%的GDP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据此可知,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  )
A.多元文化融合促进了现代化
B.通过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C.发展经济是独立后主要任务
D.致力于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
13.(2024·洛阳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殖民统治削弱了奥斯曼帝国和埃及内部的封建势力,埃及出现了有利于民主化发展的新变化。大战一举切断了埃及与奥斯曼帝国的宗主关系,进一步摧毁了束缚埃及民主化的封建桎梏。大战期间,埃及的经济发展环境大为改善,竞争压力大大缓解。英国忙于战争,海上交通线阻塞,对埃及的商品输出大幅减少,确实起到了“近似关税保护的作用”。同时,埃及新兴的民主力量进一步壮大,1916年3月,成立了全国性的贸易和工业委员会。大战期间,埃及增加10万工人,到1917年,工人总数已达64万人。大战结束时,全埃及已有90多个工会。西方民主自由以及社会主义思想、民族主义思想在埃及广泛传播,引发深刻的社会反响。
材料二 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开始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土耳其人民奋勇抗争,创立共和国;阿富汗人民击败英军,终赢独立;伊朗起义风起云涌,北部出现苏维埃民主政权。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奴役被压迫民族的反帝、反殖斗争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极大冲击了旧式的封建和殖民统治秩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辉《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埃及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埃及政治、经济、文化重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浪潮的特征。
【拓展创新练】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没落”“衰败”的悲凉气氛中,许多学者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尤其以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最具代表性……甚至掀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达姆斯塔特的“东方智慧学院”……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对战后西方文明的反省与重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摘编自夏舒洋
《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上述现象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