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练习(含解析)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一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练习(含解析)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2 15:41:35

文档简介

十一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基础全面练】
1.下面是某校学生制作的信息图片,这一国家最可能是(  )
A.巴比伦王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2.有人指出,伟大的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深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影响。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孔雀王朝的统一
C.亚历山大的远征 D.罗马帝国的扩张
3.(2024·昆明高二检测)在“希腊化时代”,中东大规模地引进希腊文化。同时,西亚文化向希腊的输出也空前加强。这体现了“希腊化时代”(  )
A.文化交往呈现出双向性
B.文明冲突碰撞十分激烈
C.东西方文明交融最明显
D.希腊是文明交流的中心
【补偿训练】
“亚历山大的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
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4.(2024·大连高二检测)亚历山大远征之后,东西地中海的学者、艺术家都蜂拥向亚历山大城。这表明当时(  )
A.文化中心东移的趋势
B.希腊文化的地位下降
C.雅典民主制度的衰落
D.欧亚非文化开始融合
5.古希腊的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再现了古希腊的社会图景,成为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作品是(  )
A.《吉尔伽美什》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罗摩衍那》
6.下图是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公元前3世纪的亚历山大古城遗址出土的文物——二神驾车图像饰板。可以用来印证(  )
左图注:小亚细亚的“大母神”乘坐波斯样式的狮子战车,驭手是希腊的胜利女神。上方是希腊的太阳神和月亮神,右边的多级高阶梯祭台则体现了伊朗地区的祭台风格。
A.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
B.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
C.区域文明的相对独立
D.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7.(2024·滨州高二检测)13世纪堪称游牧民族最辉煌的时期,它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几乎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它”是指(  )
A.亚历山大远征 B.蒙古西征
C.拿破仑战争 D.匈奴大迁徙
8.(2024·濮阳高二检测)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曾评价成吉思汗是“千年风云第一人”,其评判标准是“由谁缩小了地球为原则”。这一评价主要基于成吉思汗(  )
A.发动了漠北统一战争
B.建立强盛的蒙古汗国
C.完成了统一全国大业
D.发动第一次西征
9.“1235年,窝阔台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方向的未服诸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帅出征军……1236年春,率师出发。”这次西征(  )
A.起因是花剌子模国杀害了蒙古使臣
B.灭掉了花剌子模国并直抵黑海北岸
C.以西亚地区为目标并攻占了巴格达
D.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10.“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消除了国界的限制,使整个亚洲畅通无碍。”“蒙古的西征,带给西亚和东欧地区的是一场空前的人祸。”上述材料(  )
A.探讨了蒙古西征的路线
B.剖析了蒙古西征的战术
C.辩证看待蒙古西征影响
D.认可西征促进文化交流
11.伴随着蒙古军的铁蹄,中国的印刷技术、火器技术等西传,同时,西方的天文学、数学、医学、铸造技术等陆续传入中国。这反映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  )
A.强制性 B.单向性
C.多样性 D.阶段性
【补偿训练】
前苏联学者巴托尔德说:“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该学者认为蒙古帝国建立的意义在于(  )
A.统一了远东和近东各国
B.促进地区间交流和发展
C.维护了帝国的专制统治
D.建立世界上最庞大帝国
12.(2024·张家口高二检测)13世纪,中国北方草原兴起的蒙古汗国曾经进行了三次西征。蒙古汗国的西征(  )
A.推动了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B.促进希腊文化在埃及发展
C.扩大了儒家思想文化影响
D.改变了一些地区文化面貌
【深化点拨】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使一些地区受蒙古文化影响。
【综合应用练】
13.(2024·安庆高二检测)公元前4世纪末以后,埃及尼罗河河口的城市逐渐发展成了地中海上最大的商港,两河流域的塞琉西亚、东西方交通要道安条克城、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帕加马城等逐渐成为闻名于世的商贸中心。这些商贸中心的兴起得益于(  )
A.马其顿人的扩张 B.罗马奴隶制的发展
C.希腊文化的衰弱 D.班超对西域的经营
14.(2024·徐州高二检测)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完美融合古埃及文化与波斯文化的古希腊,而不是单边的、强制性的希腊帝国。这表明亚历山大远征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希腊的公正和平
B.学习东方的先进文明
C.创立多元文化的国家
D.建立希腊主导的帝国
15.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分裂为马其顿、塞琉古、托勒密埃及等王国。这些王国设计钱币时,大多将亚历山大形象铸于钱币之上。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彰显权力传承的正统
B.宣扬亚历山大的功绩
C.推动希腊文化的传播
D.便利商业贸易的开展
16.(2024·潍坊高二检测)亚历山大远征后,埃及文字和西亚楔形文字逐步变成了死文字,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需要将其民族经典先翻译成希腊文才能理解。出现上述现象主要由于(  )
A.东西方的文化融汇 B.各地文化趋于统一
C.希腊文字得到推广 D.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补偿训练】
托勒密统治埃及时期,希腊人的口语中逐渐夹杂进了埃及土语,许多人也因与埃及人通婚而被同化了,即便是希腊人引以为豪的哲学也不免打上了东方文化的印记。这一现象(  )
A.体现了希腊化的影响
B.加快了希腊文化衰退
C.说明了希腊文化落后
D.丰富古希腊文明内涵
【拓展延伸】“希腊化时代”文化的特点
(1)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
(2)文化融合是军事征服的结果。
(3)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4)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
17.在1235年窝阔台召开的大会上,“为迅速传递帝国的消息,决定在帝国全境设立驿站……帝国的几条主要驿路,将窝阔台、察合台和拔都的驻帐联系起来”。这一决定(  )
A.加快了蒙古西征的进程
B.引发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C.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
D.导致欧洲封建制的瓦解
18.(2024·济南高二检测)《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稣,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罕默德,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这反映出(  )
A.蒙古兼容并蓄宗教政策
B.战争造成区域文化混乱
C.亚欧内陆民族分布变化
D.中西之间往来更加频繁
【补偿训练】
伴随着蒙古西征,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交涉;同一时期,中国也有人到欧洲访问,这反映了(  )
A.意大利人重视与中国交往
B.蒙古西征推动东西方交流
C.意大利最早与蒙古的交往
D.西征为了加强与西方联系
【深化点拨】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
19.(2024·新乡高二检测)13世纪,蒙古西征使沉寂数百年的从意大利通往中国的贸易通道重新变得畅通且安全,此时的西欧国王、教会为了商税利益纷纷支持工商业城市的发展,为迁入城市的新市民提供庇护。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  )
A.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
B.刺激了西欧文明的转型
C.迫使西欧加强海上探险
D.引发了大规模的城市化
【补偿训练】
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进行了三次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的蒙古帝国。蒙古人的西征也是农业文明时代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征服活动。下列对蒙古人征服战争评价较为客观的一项是(  )
A.蒙古铁骑所到之处破城掠寨,涂炭生灵,充分暴露了游牧民族的野蛮与残忍
B.战争总是残酷的,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常有的事,蒙古人的征服战争也不例外
C.蒙古人征服战争虽给农耕民族带来巨大灾难,但却打通了东西方交通的通道
D.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为了生存他们才不得已而掠夺定居的农耕民族
20.(2024·合肥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被囊括在亚历山大的帝国之下。虽然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3年突然病逝,但希腊—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没有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大大便利和促进了各希腊化王国之间以及它们与周边地区的交往。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往往大大超出政治统治的区域,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
——摘编自杨巨平《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
材料二 伊儿汗国建立前蒙古人在中亚和西亚先后进行两次西征。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后,蒙古帝国在中亚设置达鲁花赤,建立起蒙古帝国的统治权。绰儿马罕西征后,蒙古帝国在波斯委任成帖木儿、诺撒耳、阔儿吉思为最高行政长官。元宪宗蒙哥即位后,蒙古帝国加强对被占领地区的统治,设置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委任阿儿浑负责管理西亚地区,蒙古帝国中央政府与西亚建立起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蒙古帝国在中亚和西亚的早期行政统治一定程度上保护和继承了波斯文化,恢复和发展了呼罗珊残破的社会经济,同时为旭烈兀西征和伊儿汗国的建立打下了政治基础。
——摘编自徐良利《论伊儿汗国建立前蒙古人在中亚和西亚的征服和统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远征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蒙古人西征的统治举措,并简析古代战争和文化传播的关系。
【拓展创新练】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波斯的君主阿鲁浑派遣阿必失呵、火者等人为专使,带着大批的扈从来到中国,请求忽必烈大汗为他选择一名淑女为配偶,大汗答应了这个请求,选择了一位十七岁的姑娘,叫阔阔真,并派遣已来到帝国多年的马可·波罗一家由海路护送他们而去。
《永乐大典》记载,(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今年三月奉旨,遣……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今印度东南岸一带),往阿鲁浑大王位下。
《马可·波罗行纪》的作者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人们一直持怀疑态度。怀疑者认为行纪只是据传闻写成,但吴芳思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 》一文中提出:“我倾向于他可能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这并不能否认有关中国和远东的资料来源,他把本来会散失的情况记录了下来,这与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相似,希罗多德并没有去过他所记述的所有地方,可他的著作绝不可以轻率地摒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可·波罗行纪》的史料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十一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基础全面练】
1.下面是某校学生制作的信息图片,这一国家最可能是(  )
A.巴比伦王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解析】选B。据材料信息“公元前4世纪”“ 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承载了东方传统”可知,这一国家为亚历山大帝国,故选B。巴比伦王国的疆域并未地跨欧、亚、非三洲,排除A;罗马由共和制演变为帝制的时间是公元前1世纪,排除C;波斯帝国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排除D。
2.有人指出,伟大的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深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影响。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孔雀王朝的统一
C.亚历山大的远征 D.罗马帝国的扩张
【解析】选C。《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文化的代表,其影响了梵文史诗《罗摩衍那》,这主要得益于亚历山大远征,故选C。丝绸之路并未涉及古希腊,排除A;孔雀王朝的统一和古希腊文化无关,排除B;罗马帝国影响范围并未到达印度,排除D。
3.(2024·昆明高二检测)在“希腊化时代”,中东大规模地引进希腊文化。同时,西亚文化向希腊的输出也空前加强。这体现了“希腊化时代”(  )
A.文化交往呈现出双向性
B.文明冲突碰撞十分激烈
C.东西方文明交融最明显
D.希腊是文明交流的中心
【解析】选A。据材料信息可知,中东引进希腊文化,而西亚文化也向希腊输出,说明“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往具有双向性,故选A,材料未体现文明的冲突碰撞,排除B;“最明显”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希腊是文明交流的中心”这一结论,排除 D。
【补偿训练】
“亚历山大的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
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解析】选D。据材料“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强调的是亚历山大远征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影响,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交流,非东方文明和希腊文明的衰落,排除A、B;东西方文化被湮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
4.(2024·大连高二检测)亚历山大远征之后,东西地中海的学者、艺术家都蜂拥向亚历山大城。这表明当时(  )
A.文化中心东移的趋势
B.希腊文化的地位下降
C.雅典民主制度的衰落
D.欧亚非文化开始融合
【解析】选A。据材料中“东西地中海的学者、艺术家都蜂拥向亚历山大城”可得出希腊文化中心从希腊东移到了亚历山大城,故选A。材料的主旨是文化中心的东移,而非希腊文化的地位下降和雅典民主制度的衰落,排除B、C;“开始”一词说法错误,欧亚非文化交流融合在亚历山大远征之前已经在缓慢进行了,排除D。
5.古希腊的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再现了古希腊的社会图景,成为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作品是(  )
A.《吉尔伽美什》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罗摩衍那》
【解析】选C。世界文学名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公元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故选C。《吉尔伽美什》是古代西亚的史诗,《天方夜谭》是古代阿拉伯的作品,《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的作品,排除A、B、D。
6.下图是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公元前3世纪的亚历山大古城遗址出土的文物——二神驾车图像饰板。可以用来印证(  )
左图注:小亚细亚的“大母神”乘坐波斯样式的狮子战车,驭手是希腊的胜利女神。上方是希腊的太阳神和月亮神,右边的多级高阶梯祭台则体现了伊朗地区的祭台风格。
A.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
B.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
C.区域文明的相对独立
D.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解析】选B。据材料“小亚细亚的‘大母神’乘坐波斯样式的狮子战车,驭手是希腊的胜利女神。上方是希腊的太阳神和月亮神,右边的多级高阶梯祭台则体现了伊朗地区的祭台风格”可直接得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故选B。题干材料与多元一体无关,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区域文明间的交流,不是相对独立,排除C;材料主旨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不是古希腊文化的广泛传播,排除D。
7.(2024·滨州高二检测)13世纪堪称游牧民族最辉煌的时期,它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几乎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它”是指(  )
A.亚历山大远征 B.蒙古西征
C.拿破仑战争 D.匈奴大迁徙
【解析】选B。蒙古大军在13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充足的后勤供应战胜了几乎所有敌人,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故选B。亚历山大东征是在公元前334—前324年,排除A;拿破仑战争的发生时间是19世纪,排除C;匈奴在1世纪就开始了大迁徙,排除D。
8.(2024·濮阳高二检测)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曾评价成吉思汗是“千年风云第一人”,其评判标准是“由谁缩小了地球为原则”。这一评价主要基于成吉思汗(  )
A.发动了漠北统一战争
B.建立强盛的蒙古汗国
C.完成了统一全国大业
D.发动第一次西征
【解析】选D。成吉思汗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蒙古西征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故选D。统一漠北、 建立蒙古汗国主要影响蒙古地区,不能体现“缩小了地球”,排除A、B;1271 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排除C。
9.“1235年,窝阔台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方向的未服诸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帅出征军……1236年春,率师出发。”这次西征(  )
A.起因是花剌子模国杀害了蒙古使臣
B.灭掉了花剌子模国并直抵黑海北岸
C.以西亚地区为目标并攻占了巴格达
D.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此次西征为蒙古第二次西征,第二次西征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故选D。A、B是第一次西征的原因和结果,排除;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排除C。
10.“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消除了国界的限制,使整个亚洲畅通无碍。”“蒙古的西征,带给西亚和东欧地区的是一场空前的人祸。”上述材料(  )
A.探讨了蒙古西征的路线
B.剖析了蒙古西征的战术
C.辩证看待蒙古西征影响
D.认可西征促进文化交流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蒙古西征打破了地区界限,加强了不同文明区间的交流,同时也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由此可知,材料辩证看待蒙古西征的影响,故选C。材料虽然提到西亚、东欧,但是没有具体讲到西征路线,排除A;材料中不涉及蒙古西征战术的信息,排除B;D表述符合史实,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
11.伴随着蒙古军的铁蹄,中国的印刷技术、火器技术等西传,同时,西方的天文学、数学、医学、铸造技术等陆续传入中国。这反映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  )
A.强制性 B.单向性
C.多样性 D.阶段性
【解析】选C。从交流的内容看,蒙古西征后,中国的科技向西传播,西方的科技文化也传入中国,中西文化的交流内容广泛,具有多样性,故选C。题干未强调强制性交流,排除A;材料中的交流是双向的,排除B;题干没有表明其他时期的交流,不能得出阶段性的结论,排除D。
【补偿训练】
前苏联学者巴托尔德说:“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该学者认为蒙古帝国建立的意义在于(  )
A.统一了远东和近东各国
B.促进地区间交流和发展
C.维护了帝国的专制统治
D.建立世界上最庞大帝国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巴托尔德意在强调蒙古帝国建立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故选B。A、D是帝国建立的直接表现,不是意义,排除;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2.(2024·张家口高二检测)13世纪,中国北方草原兴起的蒙古汗国曾经进行了三次西征。蒙古汗国的西征(  )
A.推动了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B.促进希腊文化在埃及发展
C.扩大了儒家思想文化影响
D.改变了一些地区文化面貌
【解析】选D。蒙古汗国的西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故选D。A、B是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排除;C不符合蒙古文化的特征,排除。
【深化点拨】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使一些地区受蒙古文化影响。
【综合应用练】
13.(2024·安庆高二检测)公元前4世纪末以后,埃及尼罗河河口的城市逐渐发展成了地中海上最大的商港,两河流域的塞琉西亚、东西方交通要道安条克城、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帕加马城等逐渐成为闻名于世的商贸中心。这些商贸中心的兴起得益于(  )
A.马其顿人的扩张 B.罗马奴隶制的发展
C.希腊文化的衰弱 D.班超对西域的经营
【解析】选A。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崛起,统一了西亚和小亚细亚,因为军事实力强大,所以整个地中海沿岸的贸易十分发达,故选A。罗马在公元前4世纪已经衰落,没有掌握小亚细亚,排除B;亚历山大帝国是希腊的帝国,所以希腊文化没有衰弱,排除C;公元前4世纪,中国还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班超尚未对西域进行经营,排除D。
14.(2024·徐州高二检测)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完美融合古埃及文化与波斯文化的古希腊,而不是单边的、强制性的希腊帝国。这表明亚历山大远征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希腊的公正和平
B.学习东方的先进文明
C.创立多元文化的国家
D.建立希腊主导的帝国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远征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完美融合古埃及文化与波斯文化的古希腊,创立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故选C。传播希腊的公正和平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对东方先进文明的学习,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建立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并不是建立希腊主导的帝国,排除D。
15.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分裂为马其顿、塞琉古、托勒密埃及等王国。这些王国设计钱币时,大多将亚历山大形象铸于钱币之上。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彰显权力传承的正统
B.宣扬亚历山大的功绩
C.推动希腊文化的传播
D.便利商业贸易的开展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马其顿、塞琉古、托勒密埃及等王国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的国家,其为了体现权力传承的正统性,提高各自的政治地位,将亚历山大形象铸于钱币之上,故选A。材料描述的是彰显正统性,而非宣扬亚历山大功绩,排除B;“推动希腊文化的传播”这是影响,而非目的,排除C;便利商业贸易的开展,不是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排除D。
16.(2024·潍坊高二检测)亚历山大远征后,埃及文字和西亚楔形文字逐步变成了死文字,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需要将其民族经典先翻译成希腊文才能理解。出现上述现象主要由于(  )
A.东西方的文化融汇 B.各地文化趋于统一
C.希腊文字得到推广 D.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解析】选C。亚历山大远征促进“希腊化时代”的到来,希腊语言文字得到推广,所以出现题干材料中的现象,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东西方的文化融汇,排除A;“趋于统一”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据材料不能得出“希腊文化中心东移”的结论,排除D。
【补偿训练】
托勒密统治埃及时期,希腊人的口语中逐渐夹杂进了埃及土语,许多人也因与埃及人通婚而被同化了,即便是希腊人引以为豪的哲学也不免打上了东方文化的印记。这一现象(  )
A.体现了希腊化的影响
B.加快了希腊文化衰退
C.说明了希腊文化落后
D.丰富古希腊文明内涵
【解析】选D。托勒密统治埃及时期,希腊文化,包括语言、哲学等受到埃及文化的影响,丰富古希腊文明内涵,故选D。材料所述为希腊文化受其他地区的影响,排除A;吸收东方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而非衰退,排除B;希腊文化并不落后,排除C。
【拓展延伸】“希腊化时代”文化的特点
(1)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
(2)文化融合是军事征服的结果。
(3)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4)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
17.在1235年窝阔台召开的大会上,“为迅速传递帝国的消息,决定在帝国全境设立驿站……帝国的几条主要驿路,将窝阔台、察合台和拔都的驻帐联系起来”。这一决定(  )
A.加快了蒙古西征的进程
B.引发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C.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
D.导致欧洲封建制的瓦解
【解析】选A。会议建立了邮驿制度,有利于帝国沿线的信息传递,为蒙古帝国迅速处理战争信息提供便利,有利于此时蒙古的第二次西征,故选A。材料主旨与民族迁徙、中西文化交流无关,排除B、C;邮驿制度与欧洲封建制瓦解无关,排除D。
18.(2024·济南高二检测)《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稣,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罕默德,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这反映出(  )
A.蒙古兼容并蓄宗教政策
B.战争造成区域文化混乱
C.亚欧内陆民族分布变化
D.中西之间往来更加频繁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对于元朝内部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信仰,忽必烈持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反映了蒙古帝国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混乱,排除B;据材料不能得出亚欧内陆民族分布的变化,排除C;据材料不能得出中西之间交往的程度,排除D。
【补偿训练】
伴随着蒙古西征,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交涉;同一时期,中国也有人到欧洲访问,这反映了(  )
A.意大利人重视与中国交往
B.蒙古西征推动东西方交流
C.意大利最早与蒙古的交往
D.西征为了加强与西方联系
【解析】选B。材料体现出东西方人员往来,有助于加强双方的交流,体现了东西方交流,故选B。A、C与材料无关,排除;蒙古西征的主要目的不是加强联系,排除D。
【深化点拨】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
19.(2024·新乡高二检测)13世纪,蒙古西征使沉寂数百年的从意大利通往中国的贸易通道重新变得畅通且安全,此时的西欧国王、教会为了商税利益纷纷支持工商业城市的发展,为迁入城市的新市民提供庇护。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  )
A.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
B.刺激了西欧文明的转型
C.迫使西欧加强海上探险
D.引发了大规模的城市化
【解析】选B。蒙古西征客观上有利于“从意大利通往中国的贸易通道重新变得畅通且安全”,有利于贸易的发展,西欧国王、教会支持工商业城市发展,刺激了西欧文明的转型,故选B。材料中并没有被征服地区遭受破坏的信息,排除A;陆上商路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并不会迫使西欧国家加强海上探险活动,排除C;题干材料与大规模城市化无关,排除D。
【补偿训练】
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进行了三次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的蒙古帝国。蒙古人的西征也是农业文明时代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征服活动。下列对蒙古人征服战争评价较为客观的一项是(  )
A.蒙古铁骑所到之处破城掠寨,涂炭生灵,充分暴露了游牧民族的野蛮与残忍
B.战争总是残酷的,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常有的事,蒙古人的征服战争也不例外
C.蒙古人征服战争虽给农耕民族带来巨大灾难,但却打通了东西方交通的通道
D.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为了生存他们才不得已而掠夺定居的农耕民族
【解析】选C。蒙古人征服战争虽给农耕民族带来巨大灾难,但却打通了东西方交通的通道,也促进东西方的交流,故选C。A、B只反映了蒙古人征服战争的消极影响,评价片面,排除;D反映了蒙古人征服战争的部分原因,但没有全面地认识蒙古西征的影响,排除。
20.(2024·合肥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被囊括在亚历山大的帝国之下。虽然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3年突然病逝,但希腊—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没有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大大便利和促进了各希腊化王国之间以及它们与周边地区的交往。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往往大大超出政治统治的区域,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
——摘编自杨巨平《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
材料二 伊儿汗国建立前蒙古人在中亚和西亚先后进行两次西征。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后,蒙古帝国在中亚设置达鲁花赤,建立起蒙古帝国的统治权。绰儿马罕西征后,蒙古帝国在波斯委任成帖木儿、诺撒耳、阔儿吉思为最高行政长官。元宪宗蒙哥即位后,蒙古帝国加强对被占领地区的统治,设置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委任阿儿浑负责管理西亚地区,蒙古帝国中央政府与西亚建立起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蒙古帝国在中亚和西亚的早期行政统治一定程度上保护和继承了波斯文化,恢复和发展了呼罗珊残破的社会经济,同时为旭烈兀西征和伊儿汗国的建立打下了政治基础。
——摘编自徐良利《论伊儿汗国建立前蒙古人在中亚和西亚的征服和统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远征的突出特点。
答案:(1)特点:疆域版图空前扩大;伴随着希腊化进程;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日益深入;形成多个交通体系。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 “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进行归纳概括。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蒙古人西征的统治举措,并简析古代战争和文化传播的关系。
答案: (2)举措:设置官员、机构管理;推行行省制度,行使直接管理;恢复发展地方经济。
关系:战争给社会经济文化造成破坏;战争客观上会推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融合、传播。
【解析】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蒙古帝国在中亚设置达鲁花赤,建立起蒙古帝国的统治权”“设置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委任阿儿浑负责管理西亚地区”“恢复和发展了呼罗珊残破的社会经济”进行分析。第二问关系:从战争的破坏性和推动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拓展创新练】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波斯的君主阿鲁浑派遣阿必失呵、火者等人为专使,带着大批的扈从来到中国,请求忽必烈大汗为他选择一名淑女为配偶,大汗答应了这个请求,选择了一位十七岁的姑娘,叫阔阔真,并派遣已来到帝国多年的马可·波罗一家由海路护送他们而去。
《永乐大典》记载,(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今年三月奉旨,遣……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今印度东南岸一带),往阿鲁浑大王位下。
《马可·波罗行纪》的作者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人们一直持怀疑态度。怀疑者认为行纪只是据传闻写成,但吴芳思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 》一文中提出:“我倾向于他可能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这并不能否认有关中国和远东的资料来源,他把本来会散失的情况记录了下来,这与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相似,希罗多德并没有去过他所记述的所有地方,可他的著作绝不可以轻率地摒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可·波罗行纪》的史料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看法:《马可·波罗行纪》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史料价值又是有限的。
①《马可·波罗行纪》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永乐大典》与《马可·波罗行纪》中都曾记载元朝曾遣使至波斯,且使者中有人名字相同,可见《马可·波罗行纪》是真实的、可信的;即使《马可·波罗行纪》只是记录了中国和远东的见闻,它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②《马可·波罗行纪》的史料价值是有限的。如《永乐大典》中并未记载派遣马可·波罗一家护送专质等人一事,可见《马可·波罗行纪》可能只是记载了一个传闻,因此这会影响《马可·波罗行纪》的史料价值。总之,《马可·波罗行纪》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作为史料又有其不足之处,应该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马可·波罗行纪》的作者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人们一直持怀疑态度”“不能否认有关中国和远东的资料来源,他把本来会散失的情况记录了下来……绝不可以轻率地摒弃”可以概括出对《马可·波罗行纪》的看法;然后,根据材料“《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波斯的君主阿鲁浑派遣阿必失呵、火者等人为专使,带着大批的扈从来到中国”“《永乐大典》记载……今年三月奉旨,遣……阿必失呵、火者”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