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六单元 工业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少年马克思
人物扫描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出生在普鲁士(德国统一前的邦国)律师家庭,他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根据材料,思考马克思在青少年时期树立的人生理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博士毕业后的马克思没有如母亲所愿找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而是在《莱茵报》找一份收入低薄的工作,他文笔出众、观点犀利、思想深邃,吸引了大批读者,但是也因为他抨击普鲁士政府,遭到驱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马克思在审阅《莱茵报》
恩格斯1820-1895
人物扫描
恩格斯,德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马克思的挚友,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父亲是一资本家,但恩格斯从小同情工人境遇。中学还没有毕业,他就被迫到父亲在英国曼彻斯特的一家工厂工作。恩格斯了解工人贫困的生活状况,对工人们十分同情,产生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使劳苦大众获得解放的思想。
阅读人物扫描,你发现恩格斯马克思的思想有哪些相似之处?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关心和同情底层人民的生活,把为更多人谋幸福和获得解放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1844年,他们在巴黎相遇,马克思26岁,恩格斯24岁
因为共同的理想,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一生的挚友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1818
1848
1820
出生
出生
发表《共产党宣言》
1849
移居伦敦
1883
去世
1895
去世
出生于德国工厂主家庭,却时刻关心工人的生活。
每天必到大英博物馆,完成《资本论》
1844
伟大友谊的开端
(油画)
1841
《莱茵报》
抨击普鲁士政府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1.史实
2.主要贡献
①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
②《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
③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机器化大生产的工厂
工厂里劳动的工人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但是否同时提高了所有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
由手工生产转为机器生产,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
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上述材料的共同反映了什么?
材料一:1810年纺织工人每周的平均工资为42先令6便士,1825年下降到25先令6便士……许多织工的工资难以维持最低生活费用,没有住房没有家具没有照明,甚至连晚上睡觉时铺在身下保暖的干草都没有……有些工厂的工作时间都是14-18个小时……劳工的平均死亡年龄是17岁。
——《历史的细节——马镫、轮子和机器如何重构中国和世界》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无情压榨
忍受 or 抗争 ?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
1. 经济前提: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阶级矛盾
日益突出。
183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提高工资和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压迫
19世纪,英国工人爆发宪章运动
争取普选权等,政治权利
1844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提高工资待遇
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2 . 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目标是“富国”和“裕民”。其中,“裕民”是第一位的,没有民众的富裕,“国富”就成了无源之水。
适度提高工资水平利大于弊。……工资水平与国民财富的发展水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提高工资不仅同富国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且是裕民的应有之意。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国富论》)
人类历史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
康德:人民对于国家最高统治只有服从的义务,没有反抗的权利,他强调道德自律,认为历史的进步取决于道德的完善。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整个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就是说,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变化着,发展着和改造着的。同时过程内部的矛盾是事物自身运动和发展的源泉。
德国古典哲学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其辩证法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所引起的急剧的社会变化,但也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傅立叶)
空想社会主义主张废除私有制,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会平等。 企图用说服的方法,使资产阶级主动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但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实现,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
空想社会主义
批判继承
马克思主义
三大组成部分
理论来源
3 . 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14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历史意义
1947年6月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德国成立 。11月召开第二届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 执笔起草政治纲领。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把这份政治纲领出版成书,便是《共产党宣言》。
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
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
《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语第1版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共产党宣言》
相关史事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全世界已经用200多种语言文字出版,有1000多种版本,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出版的版本和印刷次数最多、传播范围最广泛的社会政治和人文科学著作。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
1.诞生标志
2.主要内容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③提出方法:
②总结现状:
①揭示规律:
②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①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取代。
③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
④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者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一中“幽灵”指的是?
材料二中“魔法师”是?
材料三中“掘墓人”是?
材料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围剿,旧欧洲一切势力……都联合起来了……共产党人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资产阶级......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人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
问题思考:《共产党宣言》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是共产国际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现实意义:《共产党宣言》出版后,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精神武器,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列宁领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时间:
国家:
斗争方式:
斗争目标:
1864年
英、法、德等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各国工人联合起来
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第一国际培养了许多干部,为以后各国工人阶级斗争提供了组织者和领导者
1.第一国际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第一国际成立大会
背景:
时间:
地位:
结果:
意义: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1871年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失败
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巴黎公社
1870年,普鲁士与法国爆发战争。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普军直逼巴黎城下,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围困巴黎的敌军,采取了屈膝投降的政策,同德国草签了割地赔款的条约。与此同时,临时政府调集军队,准备以武力解散巴黎人民的武装。
1871年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成立
他们已经认识到他们这个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对抗,然而无论法国经济的进展或法国工人群众的精神的发展,都还没有达到可能实现社会改造的程度。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6.失败原因
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巴黎公社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根本原因)
②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③没有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
一首歌曲:《国际歌》
《国际歌》
知识拓展
《国际歌》(法语:L'Internationale)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歌词由欧仁·鲍狄埃于1871年6月1日创作 ,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6月为其谱曲,歌谱于1888年6月23日首次出版 。
1871年3月18日,法国工人阶级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28日,凡尔赛反动军队攻陷了巴黎公社的最后一个堡垒--拉雪兹神父公墓,革命失败。5月30日,凡尔赛作假宣布已经逮捕并枪决了巴黎公社的领导者之一欧仁·鲍狄埃。其实,鲍狄埃已经在巴黎革命群众的掩护下,转移到了蒙马特尔区的一位工人家里。他眼看巴黎公社惨遭镇压,耳闻资产阶级屠杀革命战友的枪声,手抚着打光了子弹的枪杆,他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脑中孕育了一个宏伟的构思。6月1日,鲍狄埃在他所隐蔽的一间破旧不堪的阁楼里,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 。
《国际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 ,1922年至1944年为苏联的国歌 ,1931年至1937年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歌 。
背景:巴黎公社的失败
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