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3 15:29:53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测试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东坡题跋》辑录了苏轼对众多艺术形式的讨论,文采焕然,意蕴深远。苏轼作为文人画的首倡者,儒释道融于一身的集大成者,其文章探骊得珠,见解独到。
“法”即法度、法则。于绘画而言,是艺术家应当遵循的准则,是前人树立的楷模。这里的“法”取之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谈到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就绘画本身而言,法包括两方面,一为“形”,二为“艺”。今人多认为其只写“意”,不重“形”,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曲解他意。可实际与之大相径庭。苏轼并不完全否定艺术的再现,对他而言,一幅画仍然是自然世界的有效影像。《东坡题跋》多篇笔墨中,可见其观点: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黄筌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宫廷画家,尤善花鸟,画风以“皇家富贵”著称。苏轼批评其缺乏观察,认为“观物审象”乃是画师的本职所在。《易传》提出“观物取象”一说,也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象”非“圣人”的“自我表现”,而是对宇宙万物的再现。观察要求多角度,“仰观”“俯察”远与近相结合方能察“万物之情”。
“艺”则为绘画的技巧、技艺。对于“艺”,苏轼要求了然于心,得心应手。他评李龙眠的画说:“虽然,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艺术家光有“道”而无“艺”,手上功夫不到位,那么物象只能存其心,为善鉴者而已。而熟练掌握“艺”,艺术也就变成了第二天性。无“艺”,只能内外不一,心手不应。如庖丁解牛,正是对事物的客观规律了然于心,才能运用自如,而对于“艺”,是可以通过焚膏继晷地学习得到的。
“意”是通过“法”,将自然万物观察到的与心融合,从而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东坡的“意”取法于老庄。这里的“意”与老子的“道”相似。“道”是“有”和“无”的统一,“实”和“虚”的统一“意”来自宇宙自然,此为“有”和“实”,能被人观察,同时它又掺杂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有道是“直抒胸臆”,此为“无”和“虚”,又和庄子的“象罔”相近。郭嵩焘注说:“象罔者,若有形,若无形,故曰眸而得之。即形求之不得,去形求之亦不得也。”
“意”从有限进入无限,不只是局限于作品本身,而是透过画,与自己的心碰撞,达到一种“自我”的境界。“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如果一幅画、一首诗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让人产生“意”,那定不是一件能打动人的艺术品。苏轼在《东坡题跋·跋宋汉杰画》中说道:“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后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
士人画与画工之作不同,这是苏轼从社会身份上区分绘画的。画匠只取“皮毛、槽枥”,看数尺便审美疲劳,而士人画展现出物象活泼的生命力,令人生“意”。他在《跋赵云子画》中也称赞赵云子“笔略而意具”,工者不能。
苏轼有言:“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这里提出的“新意”一词,实则是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心、自己的真实感受,去寻求新“意”,寻求属于自己的“意”并自成一家。明代董其昌评论前人书法时提道:“或曰,意不胜于法乎?不然,宋人自以其意为书耳,非能有古人之意也。”此处论述的是书法,但书画同源,书法为此,绘画亦然。
(摘编自徐世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从〈东坡题跋〉看苏轼的绘画思想》)
材料二:
苏轼论书主张独出新意,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是他并不否认对传统的学习。这一点从苏轼本人的书法实践中也可看出。其楷书代表作《宸奎阁碑》,字体具有楷书端庄敦厚的特点,其传统功夫可见一斑。黄庭坚在评价其书法时也说:“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处,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苏轼在评价他人书法作品时,也往往以其得古人意趣为高。
苏轼注重对传统的学习与崇尚书法个性的主张并不矛盾。他主张在学习前人风韵之时,能够独开一面,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无法之法”在《东坡题跋》中多次出现。苏轼还在熙宁之初便提出了他著名的观点:“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也是苏轼对自己书法的评价。他在《跋王荆公书》中说:“荆公(王安石)书得无法之法,然不可学,学之则无法。”“无法”自然不可学,然而却是“无法之法”,唯其如此才能获得审美价值。这和唐人论书讲究法度是迥异的。“无法之法”乃是书家的特有之法。
苏轼在评论书法作品时,常以“平淡自然”为上乘之作。例如说颜真卿书“信手自然,动有姿态。乃知瓦注贤于黄金,虽公犹未免也”。欧阳修书法“皆有自然之姿,信天下之奇迹也”。特别是其《书唐氏六家书后》所评六位书法家,多有“自然”之风。如褚遂良书“清远萧散”;颜真卿书“格力天纵”;等等。
苏轼认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苏轼要求书法家在审美创作中突破“规矩”的局限,达到一种自然、自由的状态,从而实现“心手”的高度协调。王献之小时候学习书法,王羲之从后面抽他的笔却抽不动,便知道他长大后必能以书法闻名于世。众人都以为王献之执笔得当,苏轼却不以为然,说“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王羲之看重的是王献之能始终专心致志,而东坡赞赏的是书法创作要不受拘束地听任笔毫的走向而又不失法度,这样才是得到了书法的真谛。他强调的“浩然听笔之所之”,是一种高度自由、自然的精神境界。
(摘编自刘莉莉《从〈东坡题跋〉
看苏轼的文艺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在《东坡题跋》一书中对绘画、书法都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充分体现其深厚的艺术修养。
B.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苏轼在绘画中能够体现“有”和“无”的统一、“实”和“虚”的统一。
C.士人画展现出的物象比画工之作更有生命力,这样的区别导致士人与画工的社会身份有所不同。
D.苏轼中年的一些作品具有颜真卿书法的特点,这一点在黄庭坚对苏轼的评价中可以得到印证。
【答案】C 【解析】“这样的区别导致士人与画工的社会身份有所不同”因果关系不成立,材料一“士人画与画工之作不同,这是苏轼从社会身份上区分绘画的”,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人认为艺术家应当遵循的准则要体现在“意”上,而不在“形”上,但苏轼认为“形”的准则要求要高于“意”。
B.苏轼重视绘画技巧,他认为画家如果能够做到有“道”又有“艺”,那么画家既可以“形于心”,又可以“形于手”。
C.苏轼在《跋王荆公书》中批评王安石的“无法之法”,并且还告诫后学者不可贸然学习王安石书法的“无法之法”。
D.苏轼以为王献之执笔不当,苏轼赞赏的是书法创作要不受拘束地挥洒笔墨而又不失去法度,并且始终要专心致志。
【答案】B 【解析】A.“苏轼认为‘形’的准则要求要高于‘意’”错,材料一是说“虽然,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不存在比较。C.“批评王安石……”错,材料二是“荆公(王安石)书得无法之法,然不可学,学之则无法”,苏轼并没有批评王安石的“无法之法”。D.“并且始终要专心致志”错误,材料二是“王羲之看重的是王献之能始终专心致志”,“始终要专心致志”是王羲之的观点,不是苏轼的观点。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苏轼在评价他人书法作品时,也往往以其得古人意趣为高”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智永“精能之至、反造疏淡”。
B.杜祁公“得昔人风气”。
C.李元直“晓字法、得古意”。
D.张旭“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
【答案】A 【解析】A.是说智永的书法追求“平淡自然”,而不是“以其得古人意趣为高”。
4.下面这幅图是戴嵩所作的《斗牛图》,苏轼曾在《书戴嵩画牛》中写到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牧童指出“此画斗牛耶?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苏轼在《书戴嵩画牛》中想要表达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画家在绘画时不管多么注重写“意”,依旧要遵循“法”,遵循自然万物的本质。
B.“观物审象”乃是画师的本职所在,画师应多角度观察,方能察出“万物之情”。
C.艺术创作要符合生活的真实性,画家要深入观察生活,才能获得创作上的真知。
D.前人留下的绘画经验在指导后世画家创作时,也可能对其思维和行动形成制约。
【答案】D 【解析】苏轼在《书戴嵩画牛》中想要表达的是画家应在尊重事物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D.是说前人的经验对后世画家的创作构成局限。故不符合苏轼在《书戴嵩画牛》中想要表达的观点。
5.材料一中苏轼有言:“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苏轼所说的“新意”的内涵。(6分)
【答案】①苏轼主张师古而不泥古,他认为要在继承前人书法创作的基础上,独开一面,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以“无法之法”探索“新意”。②苏轼主张作书要随意所适,自然天放,在“浩然听笔之所之”境界下达到一种自然、自由的状态,从而在“平淡自然”中出“新意”。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 娘
后 窗
我从小就不知道叫妈妈,只会叫娘。我娘就是我的妈妈,这是我大些时候才弄明白的事儿。“为什么不让我们叫妈而叫娘呢?”娘的回答让我懂得了其中的缘由。
“本来你姐出生以后是管我叫妈妈的,可是等你出生以后就不能叫了。人家说你这个孩子命硬,克妈,必须得改口叫娘才能避免。”原来罪魁祸首是我啊!在我的影响下,相继出生的两个弟弟也都管妈妈叫娘,娘是我们姐弟四人的妈妈。
我娘是辽宁朝阳人,我爸是黑龙江朝阳人,“朝阳”是他们俩的缘分。虽有一些空间距离,但都在东北三省范围内,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小东北人。黑土地上一望无际的田野和父母的基因给了我们踏实、勤劳、朴拙、粗犷的共同性格。然而,细细品来,我的身上似乎集中了父母身上的优点,而对他们的弱点都悄无声息地规避掉了。
我娘很聪明,上小学时成绩一直不错,到六年级毕业正赶上了特殊时期,不能继续读书了,只好回家劳动。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没有什么娱乐生活,没钱买蜡烛,天一黑我们就躺在炕上睡觉了,睡不着,娘就教我们唱歌。我觉得娘唱得真好听,就很认真地和她学,《大海航行靠舵手》《打靶归来》《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都是我跟娘学的,娘就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
我娘性子慢,我爸性子急,他俩合拍的时候很少,常常三句话不到我爸就急了,娘就会被责骂。在强势的男人面前,她通常都会选择默默忍受,实在忍不住,会小声反抗一下,但声音很弱,她不想家里发生战争,让我们四个孩子受到惊吓。除了给全家人安顿吃穿用度,我娘还要和我爸一起到地里干农活儿。在我的记忆中,她从没有睡过懒觉,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喂猪喂鸡,从早忙到晚,没有休息的时间。
我娘的女工活儿做得很好,她不仅会缝缝补补,还会绣花。我们小时候睡的枕头上,常有我娘绣的花,有牡丹,有蔷薇,有莲花,虽然是用粗布绣成的,却有一种别样的美。前几年回家,娘从箱子里拿出几个枕套,是她绣的十字绣,她捡了一个最好看的给了我,说我有了新房子可以用。我看着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美丽图案,赞叹娘的心灵手巧。这两年,娘的眼睛越来越不好,不得已停止了女工活儿。
然而,娘说什么也不肯放弃她那台老式的缝纫机。爸和我都主张把缝纫机拿走,放在房间里的哪个角落似乎都和整体布局不搭调。娘却不搭理我们,说缝纫机要放着,说指不定什么时候还能用上。衣服崩了线,裤子开了口,做个被罩,缝个围裙……过日子哪能都买新的,到外边修补都要求人花钱。开始我不太理解,坏了就淘汰买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后来想想,哪个人没有几件旧物是割舍不掉的呢?这些物件曾经充实过自己的生命,是生命中某一段时光的见证者。旧物就像树根,是不能拔掉的。一旦拔掉,生命就会失去活力。想明白这些,我不再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要求娘,而是都听娘的,只要她觉得欢喜就好。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娘的性格,我爸太固执太严肃了,而我娘乐观豁达,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不纠结,不苛刻。遇到什么事都能想得开,我能把我娘带出来游玩,却很难说动我爸离开家半步。我娘想得少,故而快乐多,身体好;我爸想得多,故而纠结多,身体相对弱。从二老身上,我都能得出心态性格会影响身体健康的结论。
从老家走出来在外生活的这十几年,与父母见面的机会极少,平均每年一次而已,每次都格外珍惜。二老确实实现了衣食无忧,安度晚年,但我娘和我爸生活在一起,我还是时常有些隐忧,不是担忧他们的身体健康,而是担心他们没有儿孙承欢膝下,仅剩没有共同语言的两个人该如何相处,我娘会不会受到爸的欺负。我娘眼睛不好,最怕流泪,为了不让我们担心,她即使受了委屈,也不会在电话里告诉我们,只会一个人暗自流泪。可是,流泪对她的眼睛伤害非常大。
每次打电话,我都嘱咐我娘别和倔强了一辈子的老爸计较,再嘱咐老爸和娘好好说话,别动不动就发脾气,使性子。老爸总是笑呵呵地说,你娘在家里就剩下享福了,活儿都是我自己干的,她就是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哪里有受委屈?娘在一旁直咧嘴,说爸净拣好听的说。
我在电话这头常常无法分辨哪一个说的是真话,哪一个说的是假话,他们各说各的理。无奈的时候,我只好说,等你们相看两厌的时候,一个到我这里来吧,就是你们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了,没有新鲜感,不知道珍惜,分开一段时间就会想到对方的好。这时,他们就会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可不到你那里去,往楼上一住就像蹲了监狱一样,住不惯,哪里有我们的平房好,自由,方便。在这件事上,他们倒是达成了共识。
我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只是作为女儿,我一定要让他们拥有幸福的晚年,不仅是物质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
(选自《海燕》2020年第12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交代“我”叫“娘”的原因。“原来罪魁祸首是我啊!”此话虽以俏皮的口吻说出,但也包含着“我”的自责和愧疚。
B.“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总是”一词表现了母亲做这些事情的频度,她从未间断过,突出了母亲勤劳能干的一面。
C.“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小东北人”“黑土地上一望无际的田野”既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又包含着无法归乡的苦闷之情。
D.作者认为,生活中的某些物件曾经充实过自己的生命,见证了某一段时光。作者的母亲无法割舍的那台老式缝纫机即是如此。
【答案】C 【解析】“又包含着无法归乡的苦闷之情”错误,文中并未谈及无法归乡,也未谈及苦闷之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句式整散结合,长短句式交错使用,语言生动活泼,如“衣服崩了线,裤子开了口……”句式简短整齐,富有节奏。
B.文中提到“我娘眼睛不好,最怕流泪”“流泪对她的眼睛伤害非常大”,从中可见作者对娘的深深的爱和无限的担忧。
C.文章以“我娘”为标题,突出了写作对象,给人以亲切自然之感;行文过程中以“我”的视角叙事,便于抒情议论。
D.文章中“我”是叙述者,也是文本价值判断的窗口,“我”的所思所感,可引发读者对和母亲一样的普通人的生活的思考。
【答案】A 【解析】“句式整散结合,长短句式交错使用”分析不当,本文多用散句和短句,偶有整句和长句。
8.请结合“我”的爸爸的形象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5分)
【答案】形象:爸爸是一个传统的男性形象,他脾气暴躁,为人固执严肃,有大男子主义。作用:他的形象更加反衬出母亲懂得忍让、乐观豁达、不纠结、不苛刻的一面。
9.请结合文章分析“我娘”对孩子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案】①娘教孩子们唱歌,丰富夜晚的生活,娘成为“我”音乐的启蒙老师。②娘为了不让孩子受到惊吓,不想挑起家庭战争,极力忍受爸爸的责骂。③娘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吃苦耐劳,起早贪黑地劳作;娘做了十字绣,她把最好看的送给“我”,希望“我”用在新房子里。④娘为了不让孩子们担心,即使受了委屈也不告诉孩子们,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流泪。(答出3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高祖召彭越①,责以谋反,夷三族。枭越首于洛阳,下诏:“有敢收视者,辄捕之。”栾布祠而哭之,吏捕以闻。上召布,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项王所以遂不能西者,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则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具,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太史公曰: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喋血乘胜日有闻矣。怀畔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中材已上且羞其行,况王者乎!彼无异故,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
(选自《史记》,有删改)
材料二:
韩信、英布、彭越皆以谋反诛夷。信乘高祖自将征陈豨之时,欲发兵袭吕后、太子。布见汉使验问,即发兵东取荆,西击楚,对高祖言欲为帝,其为反逆已明。唯越但以称病不亲诣邯郸之故,上即赦以为庶人,而吕后令人告越复谋反,遂及祸。三人之事,越独为冤。且扈辄②劝越反,越不听,有司以越不诛辄为反形已具,然则贯高欲杀高祖,张敖不从,其事等耳,乃以为不知状,而敖得释,何也?乐说告信,贲赫告布,皆得封列侯。而梁太仆告越不论赏,岂非汉朝亦知其故耶?栾布为越大夫,使于齐而越死,还奏事越头下,上召骂布,欲烹之。布谓越反形未见,而帝以苛细诛之,上乃释布,拜为都尉。然则高祖于用刑,为有负于越矣,伤哉!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彭越:西汉王朝开国功臣,被封为梁王,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②扈辄:与后文的“梁太仆”都是梁王彭越的部属。贯高、张敖、乐说、贲赫等人都是汉臣。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写出需断句相应位置的字母。(3分)
当是之A时B彭王C一顾D与楚E则汉破F与汉G则楚破
【答案】BDF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闻,使……知道,与荀子《劝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中的“闻”词义不同。
B.所以,表示原因,与韩愈《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词义相同。
C.微,如果没有,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词义相同。
D.乘,乘着、趁着,与姚鼐《登泰山记》“自京师乘风雪”中的“乘”词义不同。
【答案】B 【解析】“词义相同”错误。“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是“用来……”的意思。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栾布认为高祖危难时,彭王尚助汉抗楚,如今安定,他想把爵位世代相传,不会谋反。
B.太史公认为彭越这类人谋略过人,只要能够保全性命,他们就有机会重新掌握权力。
C.洪迈认为,高祖开始不相信彭越会谋反,吕后让手下再次告发,高祖才确定彭越谋反。
D.材料二见解独到,议论精当,将洪迈《容斋随笔》精辟隽永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C 【解析】“高祖开始不相信彭越会谋反,吕后让手下再次告发,高祖才确定彭越谋反”错,根据“唯越但以称病不亲诣邯郸之故,上即赦以为庶人,而吕后令人告越复谋反,遂及祸”可知,高祖一开始就认为彭越会谋反,找了一个小理由将他贬为普通人,接着再让吕后找人诬告,就将他诛杀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怀畔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
(2)布谓越反形未见,而帝以苛细诛之,上乃释布,拜为都尉。
【答案】(1)胸怀叛逆的心志,等到失败,没能杀身成名而甘当阶下囚徒,以致本身被杀戮,为什么呢?
(2)栾布说彭越造反的行迹并没有显现,但皇帝却苛求小节而诛杀了彭越,皇帝于是就释放了栾布,让他做都尉。
14.洪迈认为彭越蒙冤,依据有哪些?请分条概括。(3分)
【答案】①扈辄劝说英布造反,英布不听从,却被认为造反。②梁太仆告发英布造反,却没有被赏赐。③栾布因彭越被杀指责汉高祖,却被释放当上都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汉高祖召见彭越,以谋反的罪名责罚他,诛灭了彭越的三族。(之后又)把彭越的头悬挂在洛阳城门下示众,并且下命令说:“有敢来收殓探视的,就立即逮捕他。”栾布边祭祀边哭泣,官吏逮捕了他,并将此事报告了皇上。皇上召见栾布,栾布说:“当初皇上你被困彭城,项王之所以不能顺利西进,就是因为彭王据守着梁地,跟汉军联合而使楚为难的缘故啊。在那个时候,只要彭王调头一走,跟楚联合,汉就失败;跟汉联合,楚就失败。再说垓下之战,如果没有彭王,项羽不会灭亡。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彭王接受符节受了封,也想把这个封爵世世代代地传下去。现在陛下产生怀疑,认为他要谋反,可是谋反的形迹没有显露,却因苛求小节而诛灭了他的家族,我担心有功之臣人人都会感到自己危险了。”
太史公说:魏豹、彭越虽然出身贫贱,然而他们像卷席子一样,占有了千里广阔的土地,南面称王,他们踏着敌人的血迹乘胜追击,名声一天天地显扬。胸怀叛逆的心志,等到失败,没能杀身成名而甘当阶下囚徒,以致本身被杀戮,为什么呢?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尚且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何况称王道孤的人呢!(他们之所以忍辱不死,)没有别的缘故,他们的智慧、谋略高人一筹,只担心不能保全自身的性命。只要他们能掌握一点点权力,其政治风云变幻,就能施展他们的作为,因此被囚禁起来而不逃避啊。
材料二:
韩信、英布、彭越都因为谋反被杀尽。韩信趁着汉高祖亲自带领军队征讨陈豨的时候,想要发兵袭击吕后、太子。英布接见汉朝的使者询问验证了这件事,立即发兵向东攻占了荆地,向西进攻楚地,对汉高祖说想自立为皇帝,他造反谋逆的罪名已经非常明显了。只是彭越因为称病没有亲自去邯郸的缘故,皇上立即下命令将他贬为普通人,接着吕后再次指使人诬告彭越图谋造反,于是灾祸(就紧接着)到来。三个人的事,只有彭越冤屈。并且扈辄劝说彭越造反,彭越不听从,官吏就凭借着彭越不杀扈辄就认为彭越造反的罪状已经具备,然而贯高想杀汉高祖,张敖不听从,张敖的事与彭越的事相同,却用张敖不知道的借口,使张敖能被释放,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乐说告发韩信,贲赫告发英布,都被封为列侯。但梁国的太仆告发彭越却不论功行赏,难道不是汉朝也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栾布作为彭越的大夫,出使齐地,彭越却死了,回来后还在彭越的人头之下汇报事情,皇上召见栾布并骂他,想对他施加烹刑。栾布说彭越造反的行迹并没有显现,但皇帝却苛求小节而诛杀了彭越,皇帝于是就释放了栾布,让他做都尉。然而汉高祖在施加刑罚方面,太对不起彭越了,真让人伤心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前两句生动地表现出词人纵情豪饮的情状,“复”“仿佛”二词表现力强。
B.家童雷鸣似的打鼾声和江流声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烘托了词人的心绪。
C.“夜阑风静縠纹平”这一景物描写反映了词人心灵的超越,自然地引出后文。
D.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婉约而沉郁的艺术风格。
【答案】D 【解析】“婉约而沉郁的艺术风格”错,反映了他豪放而飘逸的艺术风格。
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根据全词简要概括。(6分)
【答案】①历尽宦海浮沉的迷茫和孤寂。②无法解脱而又力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③对世俗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和潇洒如仙的旷达胸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取得成就不一定要天赋异禀,而要善于利用外部条件。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江上水汽弥漫,无边无际的江水和远方天际相接。
(3)“酒”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其他运用“酒”的意象的诗词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3)示例一: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示例二: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示例三: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赏圆月之美,听探月之事。漫步在航天公园之中,随处可见蕴含着丰富航天历史知识的创新设计。形似火箭腾飞形成的一团熊熊火焰的城市新地标“腾飞塔”象征着大家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地将火箭推上云霄。塔高高度取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高度,为44.86米。九天揽月星河阔,十六春秋绕落回。夜色中,参照探月工程“绕、落、回”理念设计的“绕月桥”,在辽阔的湖面上穿梭,显得分外迷人、令人遐想。步道里嵌入了中心历时13年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生动有趣的故事:“零窗口发射”的完美表现,“七战七捷”的光辉战绩,“玉兔车”微博日记和“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的质量文化等,古老神话故事与现代创造奇迹在这里①__________。绕地广场的世界地图标注有全球29家航天发射场的位置,星轨广场互动景墙上陈列着功勋火箭。
近日,慕名前来西昌市航天主题公园的游客②__________。航天员翟志刚、汤洪波也专程与西昌航天学校的中小学生代表来到公园,围绕航天员在空间站中是如何生活、学习、工作的,开展了一场③__________的交流活动,令孩子们欣喜不已。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①交相辉映 ②络绎不绝 ③别开生面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城市新地标“腾飞塔”高44.86米,高度取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高度,它形似火箭腾飞形成的一团熊熊火焰,象征着大家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地将火箭推上云霄。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答案】①用“颗颗螺钉”和“小小按钮”代指与航天有关的每一个部件和工作细节。②强调航天人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和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方法。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鳄雀鳝隶属于雀鳝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对欧洲的雀鳝化石研究发现,它曾生活于1.2亿年前的白垩纪。它原产于北美,全身长满硬鳞,还有长满尖齿的长嘴,跟鳄类的确有几分相似,故得名。鳄雀鳝对食物又有来者不拒、“大小通吃”的特性,所以饲养者赋予其财源广进的寓意,并以观赏鱼的性质引入国内。
鳄雀鳝之所以能“大小通吃”,是因为它有一个独门秘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吞下比自己大的生物,其吞咽能力甚至可以媲美蛇类。不幸的是,常常有一些人对其饲养、观赏一段时间后就失去了兴趣,然后将其任意抛弃、随意放生,而这种“淡水杀手”在我国水域暂时没有天敌。
那些被随意投放在自然环境中的鳄雀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没法用人工方式杀灭,它们如果适应了环境,形成了自然种群,将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鳄雀鳝可能带来的危害,现在它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列入了外来入侵物种的名单,时刻警示人们严格管理引进和养殖鳄雀鳝,不能让它们进入非原产地的自然环境。
21.下列句子中的“并”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
B.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并不糊涂。
C.他来到屋里并供认了一切。
D.对此疾病,应预防与治疗并重。
【答案】C 【解析】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并”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A.动词,意思是“挨着”。B.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C.连词,表示承接关系。D.副词,表示同时存在、同时进行。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案】①被称为鱼类中的活化石(或:鳄雀鳝的物种历史十分悠久) ②就是超强的吞咽能力 ③没有天敌的制衡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司马迁曾云:“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通过对《短歌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像曹操、辛弃疾那样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正是因为有建功立业、统一华夏的宏伟志向,他们才会一扫前人抒发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志向,他们才会不屈服于现实,不在苦难中沉沦。无数伟大的志向,让我们看到人类不屈从于命运的抗争,看到了生命的意义。
作为青年人,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有两层含义。第一层联系教材,指出曹操、辛弃疾的人格魅力,在于他们有建立功业、统一中国的伟大志向。正是有了伟大的志向,他们才能抛弃消极情绪的影响,才能不向现实屈服,才能经受苦难的磨炼。本层次体现了志向对古人的影响。第二层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先贤对伟大志向的追求,可以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启发,让我们也能够突破命运的枷锁,真正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本层次主要谈志向对青年人的重要性。
题目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围绕“壮志、志向”展开联想,通过写作,体现个人理解和感悟。
本次作文借“志向”等词语表明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去进行感悟,引导学生思考伟大志向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少年强则国强。青春少年,应尽早确立人生方向,树立伟大志向,从而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也能为社会和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追求伟大的志向,实现人生更美好的梦想。文章要能够传达高雅审美情趣,表现有志青年的思想、理想和精神。
参考立意:①树立伟大志向,实现人生价值。②以伟大志向为引领,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③志当存高远,青春自生辉。第八单元测试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东坡题跋》辑录了苏轼对众多艺术形式的讨论,文采焕然,意蕴深远。苏轼作为文人画的首倡者,儒释道融于一身的集大成者,其文章探骊得珠,见解独到。
“法”即法度、法则。于绘画而言,是艺术家应当遵循的准则,是前人树立的楷模。这里的“法”取之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谈到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就绘画本身而言,法包括两方面,一为“形”,二为“艺”。今人多认为其只写“意”,不重“形”,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曲解他意。可实际与之大相径庭。苏轼并不完全否定艺术的再现,对他而言,一幅画仍然是自然世界的有效影像。《东坡题跋》多篇笔墨中,可见其观点: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黄筌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宫廷画家,尤善花鸟,画风以“皇家富贵”著称。苏轼批评其缺乏观察,认为“观物审象”乃是画师的本职所在。《易传》提出“观物取象”一说,也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象”非“圣人”的“自我表现”,而是对宇宙万物的再现。观察要求多角度,“仰观”“俯察”远与近相结合方能察“万物之情”。
“艺”则为绘画的技巧、技艺。对于“艺”,苏轼要求了然于心,得心应手。他评李龙眠的画说:“虽然,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艺术家光有“道”而无“艺”,手上功夫不到位,那么物象只能存其心,为善鉴者而已。而熟练掌握“艺”,艺术也就变成了第二天性。无“艺”,只能内外不一,心手不应。如庖丁解牛,正是对事物的客观规律了然于心,才能运用自如,而对于“艺”,是可以通过焚膏继晷地学习得到的。
“意”是通过“法”,将自然万物观察到的与心融合,从而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东坡的“意”取法于老庄。这里的“意”与老子的“道”相似。“道”是“有”和“无”的统一,“实”和“虚”的统一“意”来自宇宙自然,此为“有”和“实”,能被人观察,同时它又掺杂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有道是“直抒胸臆”,此为“无”和“虚”,又和庄子的“象罔”相近。郭嵩焘注说:“象罔者,若有形,若无形,故曰眸而得之。即形求之不得,去形求之亦不得也。”
“意”从有限进入无限,不只是局限于作品本身,而是透过画,与自己的心碰撞,达到一种“自我”的境界。“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如果一幅画、一首诗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让人产生“意”,那定不是一件能打动人的艺术品。苏轼在《东坡题跋·跋宋汉杰画》中说道:“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后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
士人画与画工之作不同,这是苏轼从社会身份上区分绘画的。画匠只取“皮毛、槽枥”,看数尺便审美疲劳,而士人画展现出物象活泼的生命力,令人生“意”。他在《跋赵云子画》中也称赞赵云子“笔略而意具”,工者不能。
苏轼有言:“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这里提出的“新意”一词,实则是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心、自己的真实感受,去寻求新“意”,寻求属于自己的“意”并自成一家。明代董其昌评论前人书法时提道:“或曰,意不胜于法乎?不然,宋人自以其意为书耳,非能有古人之意也。”此处论述的是书法,但书画同源,书法为此,绘画亦然。
(摘编自徐世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从〈东坡题跋〉看苏轼的绘画思想》)
材料二:
苏轼论书主张独出新意,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是他并不否认对传统的学习。这一点从苏轼本人的书法实践中也可看出。其楷书代表作《宸奎阁碑》,字体具有楷书端庄敦厚的特点,其传统功夫可见一斑。黄庭坚在评价其书法时也说:“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处,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苏轼在评价他人书法作品时,也往往以其得古人意趣为高。
苏轼注重对传统的学习与崇尚书法个性的主张并不矛盾。他主张在学习前人风韵之时,能够独开一面,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无法之法”在《东坡题跋》中多次出现。苏轼还在熙宁之初便提出了他著名的观点:“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也是苏轼对自己书法的评价。他在《跋王荆公书》中说:“荆公(王安石)书得无法之法,然不可学,学之则无法。”“无法”自然不可学,然而却是“无法之法”,唯其如此才能获得审美价值。这和唐人论书讲究法度是迥异的。“无法之法”乃是书家的特有之法。
苏轼在评论书法作品时,常以“平淡自然”为上乘之作。例如说颜真卿书“信手自然,动有姿态。乃知瓦注贤于黄金,虽公犹未免也”。欧阳修书法“皆有自然之姿,信天下之奇迹也”。特别是其《书唐氏六家书后》所评六位书法家,多有“自然”之风。如褚遂良书“清远萧散”;颜真卿书“格力天纵”;等等。
苏轼认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苏轼要求书法家在审美创作中突破“规矩”的局限,达到一种自然、自由的状态,从而实现“心手”的高度协调。王献之小时候学习书法,王羲之从后面抽他的笔却抽不动,便知道他长大后必能以书法闻名于世。众人都以为王献之执笔得当,苏轼却不以为然,说“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王羲之看重的是王献之能始终专心致志,而东坡赞赏的是书法创作要不受拘束地听任笔毫的走向而又不失法度,这样才是得到了书法的真谛。他强调的“浩然听笔之所之”,是一种高度自由、自然的精神境界。
(摘编自刘莉莉《从〈东坡题跋〉
看苏轼的文艺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在《东坡题跋》一书中对绘画、书法都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充分体现其深厚的艺术修养。
B.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苏轼在绘画中能够体现“有”和“无”的统一、“实”和“虚”的统一。
C.士人画展现出的物象比画工之作更有生命力,这样的区别导致士人与画工的社会身份有所不同。
D.苏轼中年的一些作品具有颜真卿书法的特点,这一点在黄庭坚对苏轼的评价中可以得到印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人认为艺术家应当遵循的准则要体现在“意”上,而不在“形”上,但苏轼认为“形”的准则要求要高于“意”。
B.苏轼重视绘画技巧,他认为画家如果能够做到有“道”又有“艺”,那么画家既可以“形于心”,又可以“形于手”。
C.苏轼在《跋王荆公书》中批评王安石的“无法之法”,并且还告诫后学者不可贸然学习王安石书法的“无法之法”。
D.苏轼以为王献之执笔不当,苏轼赞赏的是书法创作要不受拘束地挥洒笔墨而又不失去法度,并且始终要专心致志。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苏轼在评价他人书法作品时,也往往以其得古人意趣为高”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智永“精能之至、反造疏淡”。
B.杜祁公“得昔人风气”。
C.李元直“晓字法、得古意”。
D.张旭“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
4.下面这幅图是戴嵩所作的《斗牛图》,苏轼曾在《书戴嵩画牛》中写到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牧童指出“此画斗牛耶?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苏轼在《书戴嵩画牛》中想要表达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画家在绘画时不管多么注重写“意”,依旧要遵循“法”,遵循自然万物的本质。
B.“观物审象”乃是画师的本职所在,画师应多角度观察,方能察出“万物之情”。
C.艺术创作要符合生活的真实性,画家要深入观察生活,才能获得创作上的真知。
D.前人留下的绘画经验在指导后世画家创作时,也可能对其思维和行动形成制约。
5.材料一中苏轼有言:“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苏轼所说的“新意”的内涵。(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 娘
后 窗
我从小就不知道叫妈妈,只会叫娘。我娘就是我的妈妈,这是我大些时候才弄明白的事儿。“为什么不让我们叫妈而叫娘呢?”娘的回答让我懂得了其中的缘由。
“本来你姐出生以后是管我叫妈妈的,可是等你出生以后就不能叫了。人家说你这个孩子命硬,克妈,必须得改口叫娘才能避免。”原来罪魁祸首是我啊!在我的影响下,相继出生的两个弟弟也都管妈妈叫娘,娘是我们姐弟四人的妈妈。
我娘是辽宁朝阳人,我爸是黑龙江朝阳人,“朝阳”是他们俩的缘分。虽有一些空间距离,但都在东北三省范围内,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小东北人。黑土地上一望无际的田野和父母的基因给了我们踏实、勤劳、朴拙、粗犷的共同性格。然而,细细品来,我的身上似乎集中了父母身上的优点,而对他们的弱点都悄无声息地规避掉了。
我娘很聪明,上小学时成绩一直不错,到六年级毕业正赶上了特殊时期,不能继续读书了,只好回家劳动。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没有什么娱乐生活,没钱买蜡烛,天一黑我们就躺在炕上睡觉了,睡不着,娘就教我们唱歌。我觉得娘唱得真好听,就很认真地和她学,《大海航行靠舵手》《打靶归来》《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都是我跟娘学的,娘就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
我娘性子慢,我爸性子急,他俩合拍的时候很少,常常三句话不到我爸就急了,娘就会被责骂。在强势的男人面前,她通常都会选择默默忍受,实在忍不住,会小声反抗一下,但声音很弱,她不想家里发生战争,让我们四个孩子受到惊吓。除了给全家人安顿吃穿用度,我娘还要和我爸一起到地里干农活儿。在我的记忆中,她从没有睡过懒觉,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喂猪喂鸡,从早忙到晚,没有休息的时间。
我娘的女工活儿做得很好,她不仅会缝缝补补,还会绣花。我们小时候睡的枕头上,常有我娘绣的花,有牡丹,有蔷薇,有莲花,虽然是用粗布绣成的,却有一种别样的美。前几年回家,娘从箱子里拿出几个枕套,是她绣的十字绣,她捡了一个最好看的给了我,说我有了新房子可以用。我看着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美丽图案,赞叹娘的心灵手巧。这两年,娘的眼睛越来越不好,不得已停止了女工活儿。
然而,娘说什么也不肯放弃她那台老式的缝纫机。爸和我都主张把缝纫机拿走,放在房间里的哪个角落似乎都和整体布局不搭调。娘却不搭理我们,说缝纫机要放着,说指不定什么时候还能用上。衣服崩了线,裤子开了口,做个被罩,缝个围裙……过日子哪能都买新的,到外边修补都要求人花钱。开始我不太理解,坏了就淘汰买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后来想想,哪个人没有几件旧物是割舍不掉的呢?这些物件曾经充实过自己的生命,是生命中某一段时光的见证者。旧物就像树根,是不能拔掉的。一旦拔掉,生命就会失去活力。想明白这些,我不再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要求娘,而是都听娘的,只要她觉得欢喜就好。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娘的性格,我爸太固执太严肃了,而我娘乐观豁达,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不纠结,不苛刻。遇到什么事都能想得开,我能把我娘带出来游玩,却很难说动我爸离开家半步。我娘想得少,故而快乐多,身体好;我爸想得多,故而纠结多,身体相对弱。从二老身上,我都能得出心态性格会影响身体健康的结论。
从老家走出来在外生活的这十几年,与父母见面的机会极少,平均每年一次而已,每次都格外珍惜。二老确实实现了衣食无忧,安度晚年,但我娘和我爸生活在一起,我还是时常有些隐忧,不是担忧他们的身体健康,而是担心他们没有儿孙承欢膝下,仅剩没有共同语言的两个人该如何相处,我娘会不会受到爸的欺负。我娘眼睛不好,最怕流泪,为了不让我们担心,她即使受了委屈,也不会在电话里告诉我们,只会一个人暗自流泪。可是,流泪对她的眼睛伤害非常大。
每次打电话,我都嘱咐我娘别和倔强了一辈子的老爸计较,再嘱咐老爸和娘好好说话,别动不动就发脾气,使性子。老爸总是笑呵呵地说,你娘在家里就剩下享福了,活儿都是我自己干的,她就是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哪里有受委屈?娘在一旁直咧嘴,说爸净拣好听的说。
我在电话这头常常无法分辨哪一个说的是真话,哪一个说的是假话,他们各说各的理。无奈的时候,我只好说,等你们相看两厌的时候,一个到我这里来吧,就是你们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了,没有新鲜感,不知道珍惜,分开一段时间就会想到对方的好。这时,他们就会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可不到你那里去,往楼上一住就像蹲了监狱一样,住不惯,哪里有我们的平房好,自由,方便。在这件事上,他们倒是达成了共识。
我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只是作为女儿,我一定要让他们拥有幸福的晚年,不仅是物质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
(选自《海燕》2020年第12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交代“我”叫“娘”的原因。“原来罪魁祸首是我啊!”此话虽以俏皮的口吻说出,但也包含着“我”的自责和愧疚。
B.“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总是”一词表现了母亲做这些事情的频度,她从未间断过,突出了母亲勤劳能干的一面。
C.“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小东北人”“黑土地上一望无际的田野”既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又包含着无法归乡的苦闷之情。
D.作者认为,生活中的某些物件曾经充实过自己的生命,见证了某一段时光。作者的母亲无法割舍的那台老式缝纫机即是如此。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句式整散结合,长短句式交错使用,语言生动活泼,如“衣服崩了线,裤子开了口……”句式简短整齐,富有节奏。
B.文中提到“我娘眼睛不好,最怕流泪”“流泪对她的眼睛伤害非常大”,从中可见作者对娘的深深的爱和无限的担忧。
C.文章以“我娘”为标题,突出了写作对象,给人以亲切自然之感;行文过程中以“我”的视角叙事,便于抒情议论。
D.文章中“我”是叙述者,也是文本价值判断的窗口,“我”的所思所感,可引发读者对和母亲一样的普通人的生活的思考。
8.请结合“我”的爸爸的形象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5分)
9.请结合文章分析“我娘”对孩子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高祖召彭越①,责以谋反,夷三族。枭越首于洛阳,下诏:“有敢收视者,辄捕之。”栾布祠而哭之,吏捕以闻。上召布,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项王所以遂不能西者,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则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具,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太史公曰: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喋血乘胜日有闻矣。怀畔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中材已上且羞其行,况王者乎!彼无异故,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
(选自《史记》,有删改)
材料二:
韩信、英布、彭越皆以谋反诛夷。信乘高祖自将征陈豨之时,欲发兵袭吕后、太子。布见汉使验问,即发兵东取荆,西击楚,对高祖言欲为帝,其为反逆已明。唯越但以称病不亲诣邯郸之故,上即赦以为庶人,而吕后令人告越复谋反,遂及祸。三人之事,越独为冤。且扈辄②劝越反,越不听,有司以越不诛辄为反形已具,然则贯高欲杀高祖,张敖不从,其事等耳,乃以为不知状,而敖得释,何也?乐说告信,贲赫告布,皆得封列侯。而梁太仆告越不论赏,岂非汉朝亦知其故耶?栾布为越大夫,使于齐而越死,还奏事越头下,上召骂布,欲烹之。布谓越反形未见,而帝以苛细诛之,上乃释布,拜为都尉。然则高祖于用刑,为有负于越矣,伤哉!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彭越:西汉王朝开国功臣,被封为梁王,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②扈辄:与后文的“梁太仆”都是梁王彭越的部属。贯高、张敖、乐说、贲赫等人都是汉臣。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写出需断句相应位置的字母。(3分)
当是之A时B彭王C一顾D与楚E则汉破F与汉G则楚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闻,使……知道,与荀子《劝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中的“闻”词义不同。
B.所以,表示原因,与韩愈《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词义相同。
C.微,如果没有,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词义相同。
D.乘,乘着、趁着,与姚鼐《登泰山记》“自京师乘风雪”中的“乘”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栾布认为高祖危难时,彭王尚助汉抗楚,如今安定,他想把爵位世代相传,不会谋反。
B.太史公认为彭越这类人谋略过人,只要能够保全性命,他们就有机会重新掌握权力。
C.洪迈认为,高祖开始不相信彭越会谋反,吕后让手下再次告发,高祖才确定彭越谋反。
D.材料二见解独到,议论精当,将洪迈《容斋随笔》精辟隽永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怀畔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
(2)布谓越反形未见,而帝以苛细诛之,上乃释布,拜为都尉。
14.洪迈认为彭越蒙冤,依据有哪些?请分条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前两句生动地表现出词人纵情豪饮的情状,“复”“仿佛”二词表现力强。
B.家童雷鸣似的打鼾声和江流声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烘托了词人的心绪。
C.“夜阑风静縠纹平”这一景物描写反映了词人心灵的超越,自然地引出后文。
D.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婉约而沉郁的艺术风格。
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根据全词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取得成就不一定要天赋异禀,而要善于利用外部条件。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江上水汽弥漫,无边无际的江水和远方天际相接。
(3)“酒”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其他运用“酒”的意象的诗词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赏圆月之美,听探月之事。漫步在航天公园之中,随处可见蕴含着丰富航天历史知识的创新设计。形似火箭腾飞形成的一团熊熊火焰的城市新地标“腾飞塔”象征着大家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地将火箭推上云霄。塔高高度取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高度,为44.86米。九天揽月星河阔,十六春秋绕落回。夜色中,参照探月工程“绕、落、回”理念设计的“绕月桥”,在辽阔的湖面上穿梭,显得分外迷人、令人遐想。步道里嵌入了中心历时13年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生动有趣的故事:“零窗口发射”的完美表现,“七战七捷”的光辉战绩,“玉兔车”微博日记和“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的质量文化等,古老神话故事与现代创造奇迹在这里①__________。绕地广场的世界地图标注有全球29家航天发射场的位置,星轨广场互动景墙上陈列着功勋火箭。
近日,慕名前来西昌市航天主题公园的游客②__________。航天员翟志刚、汤洪波也专程与西昌航天学校的中小学生代表来到公园,围绕航天员在空间站中是如何生活、学习、工作的,开展了一场③__________的交流活动,令孩子们欣喜不已。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鳄雀鳝隶属于雀鳝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对欧洲的雀鳝化石研究发现,它曾生活于1.2亿年前的白垩纪。它原产于北美,全身长满硬鳞,还有长满尖齿的长嘴,跟鳄类的确有几分相似,故得名。鳄雀鳝对食物又有来者不拒、“大小通吃”的特性,所以饲养者赋予其财源广进的寓意,并以观赏鱼的性质引入国内。
鳄雀鳝之所以能“大小通吃”,是因为它有一个独门秘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吞下比自己大的生物,其吞咽能力甚至可以媲美蛇类。不幸的是,常常有一些人对其饲养、观赏一段时间后就失去了兴趣,然后将其任意抛弃、随意放生,而这种“淡水杀手”在我国水域暂时没有天敌。
那些被随意投放在自然环境中的鳄雀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没法用人工方式杀灭,它们如果适应了环境,形成了自然种群,将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鳄雀鳝可能带来的危害,现在它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列入了外来入侵物种的名单,时刻警示人们严格管理引进和养殖鳄雀鳝,不能让它们进入非原产地的自然环境。
21.下列句子中的“并”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
B.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并不糊涂。
C.他来到屋里并供认了一切。
D.对此疾病,应预防与治疗并重。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司马迁曾云:“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通过对《短歌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像曹操、辛弃疾那样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正是因为有建功立业、统一华夏的宏伟志向,他们才会一扫前人抒发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志向,他们才会不屈服于现实,不在苦难中沉沦。无数伟大的志向,让我们看到人类不屈从于命运的抗争,看到了生命的意义。
作为青年人,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