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3 16:03:12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华诗词的复兴首先要解决好中华诗词的现代化问题。何谓现代化?可以从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两个层面去理解。所谓物质现代化,是指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发明创造、材料制作、生产劳动等所构成的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所谓精神现代化,是指适应当代物质生活条件与人际交往的人类精神活动。中华诗词的现代化,即中华诗词体现了当代的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汉语言文字,同时也创造了中华诗词。体现汉语言文字美质的诗词,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低吟浅唱,不仅记录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修养与精神塑造。一部中华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华诗史。
唐诗、宋词、元曲是诗词发展史上的三座高峰。清朝是诗词的中兴期,作品数量之多和诗人、词人之多都是前朝不可比拟的。但是清朝的诗词高度与诗词影响力无法和唐诗、宋词比肩。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对比考察并分析唐、宋、清的诗词面貌,它们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一样的封建社会,一样的农耕文明,一样的语言体制。也就是说时代并没有给清诗词发展提供足够的精神养料与物质条件。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代化也成为当今中国的显著特征。
进入20世纪80年代,这一古老的文学样式又蓬勃地发展起来。1984年中国韵文学会的成立,1987年中华诗词学会的成立,2011年中华诗词研究院的成立,毫无疑问是诗词发展的趋势需要,是诗词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事情。几十年来诗词社团遍地开花,诗词爱好者、诗词写作者、诗词吟诵者大量涌现,诗词队伍远在百万人以上,年创作量更是一个海量数字。诗词除了反映个人的日常生活,还以极大的热情与人文关怀,积极参与到国家大事中来,以及自然灾难发生时对人心的温暖与拯救中来。如香港、澳门回归,奥运会,汶川特大地震,“一带一路”倡议等,诗词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中华诗词正由复苏走向复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这个事实还表现在诗人的当代意识与四十年前比明显增强。具有当代语言、当代意象、当代表现手法的诗词作品也相继产生,只是还没有形成诗词写作的共识与主流。
但是,在今天诗词发展形势向好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诗词写作遇到的困境。一种是诗词观念还比较“旧”,缺乏大胆的创新精神。固守旧体诗词的旧形式、旧格局,对旧的诗词意象、创作方法、表现手法津津乐道。甚至认为旧体诗词是贵族文学,用不着献媚社会,讨好大众。一种是想创新但又不知如何创新:一想到创新,就想着如何突破形式、格律、声韵,往往进行一种写作冒险。因此写出来的诗词既不像新诗,也不能算旧诗,往往处境尴尬,费力不讨好,以致招来非议。今天的诗词作品存在着一些问题:语言陈旧,不鲜活;意象老套,无生气;构思板滞,少变化;审美疲劳,不提神。不少旧体诗词容易给人千人一面、读多生厌的感觉。
我们需要用全新的现代化视角打量诗词。诗词写作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要强健诗人的脾胃来消化现代化,彰显现代化,让诗词焕发新的时代生机。
今天,中华诗词面临时代的巨大挑战,但时代也给诗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和机遇。世间从来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转换思维,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华诗词继唐宋后,就能够创造一个新的时代高度。时代已经在不同方面发生了变化,也就为诗词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一大变化是语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主要是文言文写作,今天白话文对文言文已经全面覆盖,白话文生态已经形成。如果我们的诗词创作仍然离不开文言文,就会对今天的阅读产生语言障碍,也会因为不能充分吸收时代鲜活的语言营养而妨碍诗词的发挥。因此,今天的诗词写作要尽可能适应当代语境,用当代语言来写当代诗词。
第二大变化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华诗词从农耕文明的土壤里生长出来,对农耕文明有着天然的适应与亲近。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农耕社会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诗词生长环境与生长土壤变得多种多样了,诗词无疑要在当代文明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三大变化是诗人身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社会大众成了诗词写作的主体。诗人身份的解放,带来的是诗人队伍的扩大,诗词作品量的激增,这也是产生好诗词的重要条件。
第四大变化是诗词地理。改革开放之前,大多数诗人、词人只能在非常有限的地域内写作,虽然也有出使国外或游历世界的域外写作,但那也是极少数。现在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诗人可以满世界行走。诗词地理的改变带来的是诗人视野的改变、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诗词观念的改变。
第五大变化是传播方式。互联网时代到来,信息改变了世界。诗词的传播方式更是今非昔比了。今天不仅出诗集非常容易,而且各社交平台弹指一挥间就能将诗词传播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而且还可以“面对面”进行讨论交流。
第六大变化是人的现代化。这一点最易为今天的诗人、词人所忽略。其实,现代化突出表现在“物”上,但深层表现在“人”上,是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当代风貌,人看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这才是根本的因素。
当然还可以列出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既是今天的时代特征,也是诗人值得骄傲的创作资源与施展才华的舞台。今天的诗人面对我们光辉的诗词传统,完全可以拿出唐人、宋人的勇气与担当,抒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雄浑壮阔而又鲜活透亮的诗词作品。
我们肯定唐诗宋词的成就是对的,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但也不能低估时代的作用和人的能力。今天的诗词得到了现代文明的浇灌,土壤是肥沃的,空气是清新的,我们要增强自信,大胆实践,创造新的时代辉煌。
(摘编自《中华诗词复兴面临时代挑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华诗词的现代化问题可以从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两个层面去理解,精神现代化比物质现代化更加重要。
B.清朝是诗词的中兴期,作品数量和诗人、词人数量以及诗词影响力都是可以与唐代、宋代、元代相提并论的。
C.当代诗词不仅反映个人的日常生活,还积极参与到国家大事中,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D.我们拥有光辉的古典诗词传统,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抒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雄浑壮阔而又鲜活透亮的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体现汉语言文字美质的诗词,不仅记录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修养与精神塑造。
B.今天诗词写作也遇到了一些困境,如观念陈旧而固守旧体诗词的旧形式、旧格局,想创新但不知如何创新。
C.今天白话文对文言文已经全面覆盖,白话文生态已经形成,我们的诗词创作要充分吸收时代鲜活的语言营养。
D.人的现代化也是中华诗词面临的时代机遇,现代化突出表现在“人”上是最易被今天的诗人、词人忽略的。
3.根据材料,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华诗词面临的时代机遇”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具有当代语言、表现手法的诗词作品相继产生,但没形成主流。
C.社会大众成了诗词写作的主体,诗人队伍扩大,作品数量激增。
D.今天出诗集很容易,而且各社交平台能方便、快速地传播诗词。
4.班级学习小组开展关于“中华诗词复兴”的探究学习活动,你将在活动上进行发言。请结合材料,从四个方面写出你的发言提纲,要求简洁、准确。(4分)
5.本文对我们今天的诗词创作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新买回来的驴和原来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替驮水的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下山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由着它的性子走。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如此折腾到天快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感应着驴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他又想到该给驴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连长喜欢叫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每天的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一天,上等兵在路上耽搁了一下,“黑家伙”没有接到叫它停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的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睛,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出手抚着它的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
有了这一次,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在河边装上水后,他对“黑家伙”说你自己回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时,上等兵有点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唯一的动点。这唯一的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过了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挑子回到河边。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黑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它的高兴。
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时间,上等兵带上了课本,在河边复习功课,他心里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呢。复习累了,他背着手在草地上散步。他想到考上军校后,会和“黑家伙”分开,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割下、晒干,预备好。
在铃铛声中,又过了一年。这年夏天,上等兵考取了军校。
走的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的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直到走出很远。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上等兵的心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模糊中,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唯一的动点。
(选自《小说精选》2002年第7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写了一个上等兵与一头驴子的初识、磨合与相知的全过程,即人与动物的交流与结缘,充满了生活情趣。
B.上等兵给驴起名“黑家伙”,一是因为它全身黑色,二是因为它并非战士,只是运输的工具,就该叫“黑家伙”。
C.被驯服后的“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唯一的动点”,字里行间显露出“黑家伙”的灵性,寄托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D.小说两处写到铃铛,前者写“黑家伙”戴着铃铛欢快地驮水,后者写“黑家伙”伴着铃铛声奔上等兵而来,“黑家伙”的可爱与通情跃然纸上。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写到驴对下士的反抗、不合作,与后文驴对上等兵的心平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上等兵驯驴方法的高明。
B.小说在内容处理上详略得当。对下士驯驴一笔带过,而对上等兵驯驴,并与驴融洽相处却花了大量笔墨,使人物性格更鲜明,中心更突出。
C.小说选择上等兵与驴的故事来写军旅生活,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展现了当代军人有情有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D.小说叙事自然平实,情感真挚动人,虽然没有运用任何表达技巧,却给人余韵悠长的阅读感受。
8.有人说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标题用得好,小说为之增色。请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4分)
9.小说讲述了上等兵与驮水的驴之间情感变化的故事,驴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郑善果父诚,周为大将军,讨尉迟迥遇害。善果性至孝笃慎,大业中为鲁郡太守。母崔氏甚贤明,晓于政道。尝于阁中听善果决断,闻剖析合理,悦;若处事不允,则不与之言。善果伏床前,终日不敢食。母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耶。汝先君清恪,以身殉国,吾亦望汝及此。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今至方伯①,岂汝自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目见汝先君乎?”
善果由是励己清廉,所莅咸有政绩。炀帝以其俭素,考为天下第一,赏物千段,黄金百两。入朝,拜左庶子,数进忠言,多所匡谏。迁工部尚书,正身奉法,甚著劳绩。
(节选自《大唐新语·清廉第六》)
材料二:
吴司空孟仁尝为监鱼池官,自结网捕鱼作鲊②寄母。母还之曰:“汝为鱼官,以鲊寄母,非避嫌也!”
唐中书令崔玄暐,初为库部员外郎,母卢氏尝戒之曰:“吾尝闻姨兄辛玄驭云:‘儿子从官于外,有人来言其贫窭不能自存,此吉语也;言其富足,车马轻肥,此恶语也。’吾尝重其言。比见中表仕宦者,多以金帛献遗其父母。父母但知忻悦,不问金帛所从来。若以非道得之,此乃为盗而未发者耳,安得不忧而更喜乎?汝今坐食俸禄苟不能忠清虽日杀三牲吾犹食之不下咽也。”玄暐由是以廉谨著名。
(节选自司马光《家范》)
【注】①方伯: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②鲊:盐腌的鱼,泛指盐腌食品。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断句相应位置的字母。(3分)
汝今坐食A俸禄B苟不能C忠清D虽日杀E三牲F吾犹食G之H不下咽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望,希望,期望,与“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中的“望”含义相同。
B.茅土,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
C.工部尚书,官职名。工部是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等,工部尚书为其长。
D.遗,送,赠送,与“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中的“遗”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善果是名门之后,母亲崔氏为人贤明,懂得处理政事的方法,郑善果为人忠厚,处事谨慎,非常孝顺母亲。
B.崔氏因郑善果处事不合情理而教导他为官之道,在母亲的教导下,郑善果勉励自己而成为很有政绩的好官。
C.孟仁曾经担任监鱼池官,他亲自结网捕鱼,将捕获的鱼制成腌鱼寄给母亲,但他的母亲把腌鱼退还了。
D.崔玄暐的母亲很重视姨兄辛玄驭的话,认为儿子在外做官,如果生活贫困,仕途不顺,反而是好事情。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
(2)若以非道得之,此乃为盗而未发者耳,安得不忧而更喜乎?
14.郑善果的母亲与崔玄暐的母亲都教子有方,二人在教导儿子清廉方面各有侧重。请根据材料中两位母亲的话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南归阻雪
[唐]孟浩然
我行滞宛许①,日夕望京豫②。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十上③耻还家,裴回④守归路。
【注】①宛许:泛指今南阳许昌一带。②京豫:指东都洛阳。③十上:多次上京,此处指科考落第。④裴回:一作“徘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滞宛许”“望京豫”点明诗人滞留的地点及遥望之所,照应了标题的“南归”。
B.“旷野”“孤烟”“归雁”等意象既勾勒出苍茫的环境,又暗指诗人的心境。
C.“饥鹰捉寒兔”,貌似写鹰在积雪天的饥饿难耐,实则还隐喻了诗人自身境况。
D.“少年”句,诗人为自己少年时只知舞文弄墨、专注于诗词歌赋而心有悔意。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打算写一篇文章,手机一响,就A.________地刷一刷信息,半天过去只写了几行字;想看会儿书,忽然想起阳台上的花还没浇,电费、煤气费也该交了,忙活了几个小时,书还是没看几页。那些看似不怎么花时间、动动手指的小事,其实是消耗专注力的“黑洞”。
①当我们总是难以专注,想要同时完成多件事时,结果往往花了很多时间却收获甚微。有时候,并不是你的能力不足,而是你精力过于分散,导致B.________,结果什么也没干好。②而生活中,一个领域的高手,大多是非常专注的人,他们十年如一日地磨炼技能,持续精进,才能达到领域内的顶尖水平。③打磨专注力,一次只做一件事,才能做好每件事。④终有一天,你也会C.________,成就更好的自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结果”与文中加点的“结果”,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你看他一貌堂堂,后来不是没结果的。(李渔《巧团圆·解纷》)
B.其实这是她的一片痴心,结果只苦了她自己。(巴金《怀念萧珊》)
C.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鲁迅《药》)
D.我所剩的东西也有限,等我死了,做结果我的使用。(曹雪芹《红楼梦》)
20.下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
有句话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很多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家长应该注意什么?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给出建议。第一,要观察。观察孩子除了呼吸道症状,一般身体情况是不是比较好。比如,发热退热以后是不是精神挺好?能不能正常玩耍吃饭?有没有呕吐腹泻?睡眠是不是良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长就可以在家里给孩子进行对症治疗。因为大部分呼吸道感染,都是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都以对症治疗、让孩子自愈为主。一旦出现精神不好、喘息、呼吸增快、抽搐、不能进食等症状,家长一定要及时送孩子到医院诊疗。
第二,绝大部分孩子到家里附近的医院就诊就可以。因为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疾病,所有的医疗机构都有诊疗能力,完全没有必要扎堆到大医院就诊。现在很多医院都开设了线上诊疗。一般病情的孩子,家长如果遇到困惑,或需要开药、咨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免在医院扎堆聚集。
第三,特别想说,绝大部分呼吸道感染不需要输液,口服药就完全可以了。这也是很多家长存在的一个误区,觉得输液了,可能孩子就好得快一些。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输液的输液,不该输液的根本不需要输液。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简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是奋斗,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青春才会闪光。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很多青年想让青春涂抹上自己的个性与特色,但青春的个性与特色不是好高骛远,不是故弄玄虚,不是莽撞行事,更不是追求享乐。习近平指出,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广大青年应在新时代放飞梦想,施展抱负,勇于创新,让青春绽放绚丽的光彩。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生活的经历或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华诗词的复兴首先要解决好中华诗词的现代化问题。何谓现代化?可以从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两个层面去理解。所谓物质现代化,是指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发明创造、材料制作、生产劳动等所构成的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所谓精神现代化,是指适应当代物质生活条件与人际交往的人类精神活动。中华诗词的现代化,即中华诗词体现了当代的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汉语言文字,同时也创造了中华诗词。体现汉语言文字美质的诗词,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低吟浅唱,不仅记录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修养与精神塑造。一部中华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华诗史。
唐诗、宋词、元曲是诗词发展史上的三座高峰。清朝是诗词的中兴期,作品数量之多和诗人、词人之多都是前朝不可比拟的。但是清朝的诗词高度与诗词影响力无法和唐诗、宋词比肩。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对比考察并分析唐、宋、清的诗词面貌,它们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一样的封建社会,一样的农耕文明,一样的语言体制。也就是说时代并没有给清诗词发展提供足够的精神养料与物质条件。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代化也成为当今中国的显著特征。
进入20世纪80年代,这一古老的文学样式又蓬勃地发展起来。1984年中国韵文学会的成立,1987年中华诗词学会的成立,2011年中华诗词研究院的成立,毫无疑问是诗词发展的趋势需要,是诗词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事情。几十年来诗词社团遍地开花,诗词爱好者、诗词写作者、诗词吟诵者大量涌现,诗词队伍远在百万人以上,年创作量更是一个海量数字。诗词除了反映个人的日常生活,还以极大的热情与人文关怀,积极参与到国家大事中来,以及自然灾难发生时对人心的温暖与拯救中来。如香港、澳门回归,奥运会,汶川特大地震,“一带一路”倡议等,诗词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中华诗词正由复苏走向复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这个事实还表现在诗人的当代意识与四十年前比明显增强。具有当代语言、当代意象、当代表现手法的诗词作品也相继产生,只是还没有形成诗词写作的共识与主流。
但是,在今天诗词发展形势向好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诗词写作遇到的困境。一种是诗词观念还比较“旧”,缺乏大胆的创新精神。固守旧体诗词的旧形式、旧格局,对旧的诗词意象、创作方法、表现手法津津乐道。甚至认为旧体诗词是贵族文学,用不着献媚社会,讨好大众。一种是想创新但又不知如何创新:一想到创新,就想着如何突破形式、格律、声韵,往往进行一种写作冒险。因此写出来的诗词既不像新诗,也不能算旧诗,往往处境尴尬,费力不讨好,以致招来非议。今天的诗词作品存在着一些问题:语言陈旧,不鲜活;意象老套,无生气;构思板滞,少变化;审美疲劳,不提神。不少旧体诗词容易给人千人一面、读多生厌的感觉。
我们需要用全新的现代化视角打量诗词。诗词写作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要强健诗人的脾胃来消化现代化,彰显现代化,让诗词焕发新的时代生机。
今天,中华诗词面临时代的巨大挑战,但时代也给诗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和机遇。世间从来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转换思维,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华诗词继唐宋后,就能够创造一个新的时代高度。时代已经在不同方面发生了变化,也就为诗词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一大变化是语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主要是文言文写作,今天白话文对文言文已经全面覆盖,白话文生态已经形成。如果我们的诗词创作仍然离不开文言文,就会对今天的阅读产生语言障碍,也会因为不能充分吸收时代鲜活的语言营养而妨碍诗词的发挥。因此,今天的诗词写作要尽可能适应当代语境,用当代语言来写当代诗词。
第二大变化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华诗词从农耕文明的土壤里生长出来,对农耕文明有着天然的适应与亲近。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农耕社会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诗词生长环境与生长土壤变得多种多样了,诗词无疑要在当代文明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三大变化是诗人身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社会大众成了诗词写作的主体。诗人身份的解放,带来的是诗人队伍的扩大,诗词作品量的激增,这也是产生好诗词的重要条件。
第四大变化是诗词地理。改革开放之前,大多数诗人、词人只能在非常有限的地域内写作,虽然也有出使国外或游历世界的域外写作,但那也是极少数。现在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诗人可以满世界行走。诗词地理的改变带来的是诗人视野的改变、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诗词观念的改变。
第五大变化是传播方式。互联网时代到来,信息改变了世界。诗词的传播方式更是今非昔比了。今天不仅出诗集非常容易,而且各社交平台弹指一挥间就能将诗词传播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而且还可以“面对面”进行讨论交流。
第六大变化是人的现代化。这一点最易为今天的诗人、词人所忽略。其实,现代化突出表现在“物”上,但深层表现在“人”上,是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当代风貌,人看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这才是根本的因素。
当然还可以列出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既是今天的时代特征,也是诗人值得骄傲的创作资源与施展才华的舞台。今天的诗人面对我们光辉的诗词传统,完全可以拿出唐人、宋人的勇气与担当,抒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雄浑壮阔而又鲜活透亮的诗词作品。
我们肯定唐诗宋词的成就是对的,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但也不能低估时代的作用和人的能力。今天的诗词得到了现代文明的浇灌,土壤是肥沃的,空气是清新的,我们要增强自信,大胆实践,创造新的时代辉煌。
(摘编自《中华诗词复兴面临时代挑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华诗词的现代化问题可以从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两个层面去理解,精神现代化比物质现代化更加重要。
B.清朝是诗词的中兴期,作品数量和诗人、词人数量以及诗词影响力都是可以与唐代、宋代、元代相提并论的。
C.当代诗词不仅反映个人的日常生活,还积极参与到国家大事中,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D.我们拥有光辉的古典诗词传统,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抒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雄浑壮阔而又鲜活透亮的作品。
【答案】C 【解析】A.“精神现代化比物质现代化更加重要”分析不当,原文没有比较谁更加重要。B.“作品数量和诗人、词人数量以及诗词影响力都是可以与唐代、宋代、元代相提并论的”不合文意,原文是“清朝是诗词的中兴期,作品数量之多和诗人、词人之多都是前朝不可比拟的。但是清朝的诗词高度与诗词影响力无法和唐诗、宋词比肩”。D.“……所以……”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体现汉语言文字美质的诗词,不仅记录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修养与精神塑造。
B.今天诗词写作也遇到了一些困境,如观念陈旧而固守旧体诗词的旧形式、旧格局,想创新但不知如何创新。
C.今天白话文对文言文已经全面覆盖,白话文生态已经形成,我们的诗词创作要充分吸收时代鲜活的语言营养。
D.人的现代化也是中华诗词面临的时代机遇,现代化突出表现在“人”上是最易被今天的诗人、词人忽略的。
【答案】D 【解析】不合文意,原文是“第六大变化是人的现代化。这一点最易为今天的诗人、词人所忽略。其实,现代化突出表现在‘物’上,但深层表现在‘人’上”。
3.根据材料,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华诗词面临的时代机遇”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具有当代语言、表现手法的诗词作品相继产生,但没形成主流。
C.社会大众成了诗词写作的主体,诗人队伍扩大,作品数量激增。
D.今天出诗集很容易,而且各社交平台能方便、快速地传播诗词。
【答案】B 【解析】谈的是中国诗词发展的现状,不属于“中华诗词面临的时代机遇”范畴。
4.班级学习小组开展关于“中华诗词复兴”的探究学习活动,你将在活动上进行发言。请结合材料,从四个方面写出你的发言提纲,要求简洁、准确。(4分)
【答案】①中华诗词复兴要解决好中华诗词的现代化问题。②中华诗词正由复苏走向复兴。③中华诗词发展遇到的困境和问题。④中华诗词复兴面临的时代挑战和机遇。
5.本文对我们今天的诗词创作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①转变观念,不因循守旧。不固守旧体诗词的旧形式、旧格局,不固守旧的诗词意象、创作方法、表现手法。②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要用全新的现代化视角打量诗词,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让诗词焕发新的时代生机。③抓住时代机遇,大胆实践。如诗词写作要尽可能适应当代语境,用当代语言来书写,反映当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新买回来的驴和原来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替驮水的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下山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由着它的性子走。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如此折腾到天快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感应着驴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他又想到该给驴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连长喜欢叫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每天的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一天,上等兵在路上耽搁了一下,“黑家伙”没有接到叫它停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的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睛,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出手抚着它的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
有了这一次,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在河边装上水后,他对“黑家伙”说你自己回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时,上等兵有点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唯一的动点。这唯一的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过了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挑子回到河边。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黑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它的高兴。
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时间,上等兵带上了课本,在河边复习功课,他心里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呢。复习累了,他背着手在草地上散步。他想到考上军校后,会和“黑家伙”分开,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割下、晒干,预备好。
在铃铛声中,又过了一年。这年夏天,上等兵考取了军校。
走的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的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直到走出很远。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上等兵的心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模糊中,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唯一的动点。
(选自《小说精选》2002年第7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写了一个上等兵与一头驴子的初识、磨合与相知的全过程,即人与动物的交流与结缘,充满了生活情趣。
B.上等兵给驴起名“黑家伙”,一是因为它全身黑色,二是因为它并非战士,只是运输的工具,就该叫“黑家伙”。
C.被驯服后的“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唯一的动点”,字里行间显露出“黑家伙”的灵性,寄托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D.小说两处写到铃铛,前者写“黑家伙”戴着铃铛欢快地驮水,后者写“黑家伙”伴着铃铛声奔上等兵而来,“黑家伙”的可爱与通情跃然纸上。
【答案】B 【解析】上等兵给驴起名“黑家伙”,并非认为它不是战士。恰恰相反,上等兵认为“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黑家伙”的名字体现了上等兵对驴的喜爱。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写到驴对下士的反抗、不合作,与后文驴对上等兵的心平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上等兵驯驴方法的高明。
B.小说在内容处理上详略得当。对下士驯驴一笔带过,而对上等兵驯驴,并与驴融洽相处却花了大量笔墨,使人物性格更鲜明,中心更突出。
C.小说选择上等兵与驴的故事来写军旅生活,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展现了当代军人有情有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D.小说叙事自然平实,情感真挚动人,虽然没有运用任何表达技巧,却给人余韵悠长的阅读感受。
【答案】D 【解析】“没有运用任何表达技巧”错,文中有对比衬托,如“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唯一的动点。这唯一的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有通感手法,“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还有拟人等手法。因而,并非没有运用任何表达技巧。
8.有人说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标题用得好,小说为之增色。请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4分)
【答案】①明确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围绕“驮水”,小说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军人与驴之间的故事,军人的积极向上和人性之美得以完美地体现。②小说标题意味深长,“驮水的日子”既是上等兵与驴相处的美好时光,也是与战友戍边的岁月,寄寓了他对这一段军旅生活的深深眷恋。
9.小说讲述了上等兵与驮水的驴之间情感变化的故事,驴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上等兵刚接替驮水工作时,驴极不情愿,除了摔挑子,就是故意磨蹭,和上等兵较劲。②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真心实意地接纳了他。③上等兵考取了军校,离开军营时,驴以它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对主人难舍难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郑善果父诚,周为大将军,讨尉迟迥遇害。善果性至孝笃慎,大业中为鲁郡太守。母崔氏甚贤明,晓于政道。尝于阁中听善果决断,闻剖析合理,悦;若处事不允,则不与之言。善果伏床前,终日不敢食。母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耶。汝先君清恪,以身殉国,吾亦望汝及此。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今至方伯①,岂汝自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目见汝先君乎?”
善果由是励己清廉,所莅咸有政绩。炀帝以其俭素,考为天下第一,赏物千段,黄金百两。入朝,拜左庶子,数进忠言,多所匡谏。迁工部尚书,正身奉法,甚著劳绩。
(节选自《大唐新语·清廉第六》)
材料二:
吴司空孟仁尝为监鱼池官,自结网捕鱼作鲊②寄母。母还之曰:“汝为鱼官,以鲊寄母,非避嫌也!”
唐中书令崔玄暐,初为库部员外郎,母卢氏尝戒之曰:“吾尝闻姨兄辛玄驭云:‘儿子从官于外,有人来言其贫窭不能自存,此吉语也;言其富足,车马轻肥,此恶语也。’吾尝重其言。比见中表仕宦者,多以金帛献遗其父母。父母但知忻悦,不问金帛所从来。若以非道得之,此乃为盗而未发者耳,安得不忧而更喜乎?汝今坐食俸禄苟不能忠清虽日杀三牲吾犹食之不下咽也。”玄暐由是以廉谨著名。
(节选自司马光《家范》)
【注】①方伯: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②鲊:盐腌的鱼,泛指盐腌食品。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断句相应位置的字母。(3分)
汝今坐食A俸禄B苟不能C忠清D虽日杀E三牲F吾犹食G之H不下咽也。
【答案】BDF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望,希望,期望,与“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中的“望”含义相同。
B.茅土,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
C.工部尚书,官职名。工部是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等,工部尚书为其长。
D.遗,送,赠送,与“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中的“遗”含义不相同。
【答案】A 【解析】“含义相同”错,“吾尝跂而望矣”中的“望”是“往远处看”的意思。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善果是名门之后,母亲崔氏为人贤明,懂得处理政事的方法,郑善果为人忠厚,处事谨慎,非常孝顺母亲。
B.崔氏因郑善果处事不合情理而教导他为官之道,在母亲的教导下,郑善果勉励自己而成为很有政绩的好官。
C.孟仁曾经担任监鱼池官,他亲自结网捕鱼,将捕获的鱼制成腌鱼寄给母亲,但他的母亲把腌鱼退还了。
D.崔玄暐的母亲很重视姨兄辛玄驭的话,认为儿子在外做官,如果生活贫困,仕途不顺,反而是好事情。
【答案】D 【解析】“如果生活贫困,仕途不顺”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儿子从官于外,有人来言其贫寥不能自存,此吉语也”,即原文只说儿子当官在外,如果比较穷没有什么节余,反倒是个好事。换句话说,当官在外,清贫一点是好事,说明儿子清廉,并没有说“仕途不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
(2)若以非道得之,此乃为盗而未发者耳,安得不忧而更喜乎?
【答案】(1)我只是一个寡妇罢了,只有慈爱却没有威严,使你不知道教导训诫,而辜负忠臣留下的事业。
(2)若是他们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来,那就好比做了强盗未被发现一样,这怎么能叫人不发愁反倒高兴呢?
14.郑善果的母亲与崔玄暐的母亲都教子有方,二人在教导儿子清廉方面各有侧重。请根据材料中两位母亲的话简要概括。(3分)
【答案】①郑善果的母亲侧重于子承父业,要儿子对得起父亲的清恪之名,报效国家。②崔玄暐的母亲侧重于为官如果不能清廉,就存在忧患,进而说明为官清廉才能站得住脚的道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郑善果的父亲郑诚,(曾)做过北周大将军,讨伐尉迟迥时遇害身亡。郑善果极尽孝道、忠诚谨慎,大业中,担任鲁郡太守。他的母亲崔氏为人贤明,懂得处理地方事务的方法。(她)曾经在官署旁边的小门里偷听陈善果决断政务,听到(善果)处理合理,就高兴;假如听到处理得不公平,(她)就不和儿子说话。善果就趴在母亲床前,一整天都不敢吃饭。崔氏(母亲对他)说:“我不是怨怒你,而是害怕愧对你的先辈。你的父亲为官廉洁谨慎,不曾有过私心,以身报国(最后为国)死去,我也希望你能继承你父亲的精神品格。你幼年时候就承袭了你父亲分封的土地,如今官位做到地方长官,难道这是你自身的功劳所能达到的吗?你何不想想这些事?我只是一个寡妇罢了,只有慈爱却没有威严,使你不知道教导训诫,而辜负忠臣留下的事业。我死了以后又有什么面目在地下去见你的父亲呢?”
善果从此就勉励自己去做清官,所就任的地方都有很好的政绩。炀帝认为他为官有节制(勤俭朴素),在官吏考核中名列第一,赏赐他物品千段,黄金百两。(郑善果)进入朝廷,被任命为左庶子,多次向太子进献忠言,大多都是匡正谏诤的言语。(后)迁任工部尚书,(他)端正自己,奉公守法,政绩显著。
材料二:
三国时东吴的司空孟仁曾经担任监鱼池官,(他)亲自结网捕鱼,将捕获的鱼制成腌鱼,然后寄给母亲。母亲退还给他说:“你身为鱼官,却把腌鱼寄给你的母亲,你没有做到当官应该避嫌疑。”
唐代中书令崔玄暐,起初担任库部员外郎,母亲卢氏曾告诫他说:“我听姨兄辛玄驭对我说:‘儿子在外边做官,如果有人来说他贫穷不能自存,这是好事儿;如果说他十分富裕,车轻马肥,那就是坏话。’我很重视姨兄的这些话。常见那些做官的表兄表弟,多拿回金银布帛送给他们的父母。父母只知道高兴,却不问金银布帛从何而来。若是他们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来,那就好比做了强盗未被发现一样,这怎么能叫人不发愁反倒高兴呢?你现在拿了国家的俸禄,如果不能忠诚、清廉,即便是每天给我杀猪宰羊,我也吃不下去啊!”玄暐在母亲的教育下,在当时以为官清廉、谨慎闻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南归阻雪
[唐]孟浩然
我行滞宛许①,日夕望京豫②。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十上③耻还家,裴回④守归路。
【注】①宛许:泛指今南阳许昌一带。②京豫:指东都洛阳。③十上:多次上京,此处指科考落第。④裴回:一作“徘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滞宛许”“望京豫”点明诗人滞留的地点及遥望之所,照应了标题的“南归”。
B.“旷野”“孤烟”“归雁”等意象既勾勒出苍茫的环境,又暗指诗人的心境。
C.“饥鹰捉寒兔”,貌似写鹰在积雪天的饥饿难耐,实则还隐喻了诗人自身境况。
D.“少年”句,诗人为自己少年时只知舞文弄墨、专注于诗词歌赋而心有悔意。
【答案】D 【解析】诗文并未体现悔意。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对前途的失落和迷惘。前四句诗人因风雪滞留异乡,抬头四望却只见一片苍茫,不禁流露出对前途的失落和迷惘。②归途滞留的悲凉萧索。中间四句诗人借“孤烟”“归雁”“积雪”“饥鹰”勾勒出苍茫之景,表现了他此刻归途难进、处境不堪的悲凉心境。③屡试不第,失落还乡的羞愧。后四句诗人通过对比壮志在胸的少年和屡遭挫败的现状,抒发了屡试不第,失落还乡的羞愧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打算写一篇文章,手机一响,就A.________地刷一刷信息,半天过去只写了几行字;想看会儿书,忽然想起阳台上的花还没浇,电费、煤气费也该交了,忙活了几个小时,书还是没看几页。那些看似不怎么花时间、动动手指的小事,其实是消耗专注力的“黑洞”。
①当我们总是难以专注,想要同时完成多件事时,结果往往花了很多时间却收获甚微。有时候,并不是你的能力不足,而是你精力过于分散,导致B.________,结果什么也没干好。②而生活中,一个领域的高手,大多是非常专注的人,他们十年如一日地磨炼技能,持续精进,才能达到领域内的顶尖水平。③打磨专注力,一次只做一件事,才能做好每件事。④终有一天,你也会C.________,成就更好的自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A.不由自主(或:情不自禁) B.顾此失彼 C.脱颖而出(或:出类拔萃)
19.下列句子中的“结果”与文中加点的“结果”,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你看他一貌堂堂,后来不是没结果的。(李渔《巧团圆·解纷》)
B.其实这是她的一片痴心,结果只苦了她自己。(巴金《怀念萧珊》)
C.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鲁迅《药》)
D.我所剩的东西也有限,等我死了,做结果我的使用。(曹雪芹《红楼梦》)
【答案】B 【解析】A.指成就,成果。B.用以指人事的最后结局,与选文中加点的“结果”意思和用法相同。C.指杀死。D.指料理丧葬事项。
20.下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
有句话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很多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C 【解析】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与其分散精力去做很多事情,不如集中精力去做好一件事情,这与③处的内容是高度一致的,两者都在强调专注和集中精力的重要性。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家长应该注意什么?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给出建议。第一,要观察。观察孩子除了呼吸道症状,一般身体情况是不是比较好。比如,发热退热以后是不是精神挺好?能不能正常玩耍吃饭?有没有呕吐腹泻?睡眠是不是良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长就可以在家里给孩子进行对症治疗。因为大部分呼吸道感染,都是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都以对症治疗、让孩子自愈为主。一旦出现精神不好、喘息、呼吸增快、抽搐、不能进食等症状,家长一定要及时送孩子到医院诊疗。
第二,绝大部分孩子到家里附近的医院就诊就可以。因为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疾病,所有的医疗机构都有诊疗能力,完全没有必要扎堆到大医院就诊。现在很多医院都开设了线上诊疗。一般病情的孩子,家长如果遇到困惑,或需要开药、咨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免在医院扎堆聚集。
第三,特别想说,绝大部分呼吸道感染不需要输液,口服药就完全可以了。这也是很多家长存在的一个误区,觉得输液了,可能孩子就好得快一些。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输液的输液,不该输液的根本不需要输液。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案】①如果这些情况都可以 ②可以选择线上诊疗 ③其实不完全是这样
22.简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答案】绝大部分孩子可就近诊疗,因为医疗机构都能诊疗呼吸道感染。一般病情的孩子可线上诊疗,因为很多医院开设此业务。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是奋斗,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青春才会闪光。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很多青年想让青春涂抹上自己的个性与特色,但青春的个性与特色不是好高骛远,不是故弄玄虚,不是莽撞行事,更不是追求享乐。习近平指出,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广大青年应在新时代放飞梦想,施展抱负,勇于创新,让青春绽放绚丽的光彩。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生活的经历或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强调在青年时代奋斗的重要性,强调要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在奋斗中让自己的青春闪光。材料第二段首先指出青年要有个性,但绝不应好高骛远,不能故弄玄虚、莽撞行事,更不能追求享乐。接着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青年应施展抱负,勇于创新,让青春绽放绚丽的光彩。两段材料相互关联,都是有关“青年”“青春”的至理名言,为广大青年指明前进的方向,提示新时代青年人应该活成什么样子,明确青年应该奋斗、创新、有责任担当和远大的抱负等。
文章开头可以简短引用材料,亮出观点:努力奋斗,展青春风采。接着围绕三个分论点论证:新时代青年要有远大的抱负,青年要为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青年要用奋斗拼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文章应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可列举长征、抗日战争、改革开放时期青年的担当和当下各行各业的青年努力奋斗的事例,来充分说理。
参考立意:①青春向阳,不负芳华。②青年要以青春砥砺新征程。③奋斗是青春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