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梅岭三章》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梅岭三章》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2 20:3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15 梅岭三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郭沫若
诗中的“将军”所指何人?
陈毅
检查预习
1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在大庾遇险,马上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烧山,适逢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天黑时佯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了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当夜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丛莽间。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兴师动众,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十二月初“西安事变”发生,敌人内部慌乱,才悻悻离去,于是“围解”。《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同志在这种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写成的。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遭到敌人的残酷围剿,损失惨重。何叔衡、毛泽覃等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在突围中牺牲,瞿秋白和刘伯坚被俘后遇害。
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项英、陈毅经过转战,于1935年2月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背景链接
2
生难字词
(1)字音
旌旗( )   烽烟( )   阎罗( )    捷报( ) 遍种( )
血雨腥风( ) 取义成仁( )
jīng
fēng
yán
jié
zhòng
xīng
rén
(2)词义
【旌旗】
【取义成仁】
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诗中指
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初读诗歌
朗读这三首诗。
点击音频播放
模仿朗读,
要求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理解小序,了解背景。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当中20多天,估计不能脱险,写成三首诗藏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解除了。
小序不单介绍了创作此诗的时间、地点、事件的缘起,尤为重要的是介绍了诗歌的写作背景。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以明志,表明了作者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说明作者从容、镇定。
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是在作者“梅山被围”,面临“断头”的考验,又“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
理解诗歌内容。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今天我将上断头台,心里想些什么呢?
回想起开创革命大业的艰难历程,我们经历了多少次战斗啊。
这次(如果我死了),我(就)去阴间招集我过去的部下,
十万人挥舞着红旗斩杀凶恶残暴的敌人。
回首征程——过去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国内革命战争已经打了十年了,
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
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
希望幸存的同志们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
勉励战友——现在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革命者四海为家,
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定会实现。
今天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生命,国民党反动派必将失败,
残酷的战争应当有止境。
展望未来——将来
再读诗歌
分析诗中意象。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作者借用其面目狰狞、残暴凶恶的阴间之王形象,来比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表达了非“斩”其不可的决心。
原是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遍种自由花”的情景指打破了反革命势力桎梏和黑暗统治的自由之境,也是人们心灵解放、理想实现的欢乐之境。
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的美好愿景。
体会诗歌情感。
这三首诗各自着重写了什么内容?
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第一首写作者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途,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召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
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第二首写作者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若身死,则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心国家命运、企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第三首写作者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
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精读课文
找出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旌旗十万斩阎罗
代指“军士”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
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人间遍种自由花
比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
“断头今日意如何”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有何表达效果?
设问
在全诗中起总领全篇的作用。
开头一问,恰似晴空中的一声惊雷,把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呈现在读者面前,给整首诗奠定了慷慨悲壮的感情基调。
“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的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
深刻性。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诗意,这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
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恶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
这三首诗饱含着怎样的感情?
饱含着诗人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深层探究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沉着痛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用“杀”,褒贬不分;用“伐”,太过书面化;用“打”,与诗意不合。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1)用词准确、形象。
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前句写实,后句想象。再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借助迷信说法,抒写情怀、反映生活、表达理想,不排斥天国地狱等虚幻境地和牛鬼蛇神之类的怪异现象。
(2)写实与想象相结合。
如借代、借喻等
(3)善用修辞。
总结课文
《梅岭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诗,它的格律是和谐的,意境是苍茫悲壮的,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陈毅是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篇,感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情怀。不同的时期会涌现出不同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国,愿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生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我们以英雄为榜样,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并为之去努力拼搏。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新时代的英雄人物。
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哪些诗歌也体现了视死如归的气概?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小序:时间、地点、起因、时代背景
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感情
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
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三首诗。
(2)完成本节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