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16 诫子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至今出师表,
读之泪沾胸。 ——文天祥
这几句诗都提到同一个人,你知道他是谁吗?
检查预习
1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背景链接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万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2
生难字词
(1)重点实词
【静】
【淡泊】
【致远】
【励精】
【治性】
【驰】
【枯落】
【将复何及】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达到远大目标。
振奋精神。
修养性情。
疾行,指迅速逝去。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又怎么来得及。
(2)古今异义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
古义:
今义:
今义:
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多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懈怠;
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意与日去
古义:
古义:
今义:
今义:
轻薄;
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离开,文中引申为“丧失”;
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
(3)一词多义
学
非学无以广才( )
非志无以广学( )
成
非志无以成学( )
遂成枯落( )
学习
学业
达成,成就
成为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
②非学无以广才( )
(4)词类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fú
yín
“夫” 用在句首,是发语词,所以读“fú”。
根据朗读示范,用“/”划出语句停顿。
划分句子的停顿,首先,我们可以找找虚词,如“夫”字,它是句首发语词,无实义,可与下文断开。“以”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因此停顿可划分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文中这样的虚词还有“与”“则”,它们也是连词,所以“与”“则”前可停顿。其次,还要根据句子意思划分停顿。
点拨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感受句式的节奏美、韵律美。思考: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文中有许多句子字数相同,句意相对,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为对句。对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感、节奏感。
再读课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通读全文,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译文: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译文: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品德高尚的人。
操守、品德。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增长才干。
通译全文大意。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振奋精神。励,振奋。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修养性情。治,修养。
岁月。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疾行,指迅速逝去。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译文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译文
本文不足百字,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文字优美而富有意蕴。作为家书,本文情感真挚。它是一篇美文,也是一份沉甸甸的希望。
归纳总结
“
”
课外背诵并默写《诫子书》。
作业布置
16 诫子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文章的意思,诸葛亮这篇《诫子书》是为了告诫儿子而写,他要告诫儿子什么呢?又是怎么告诫儿子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细读课文
本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作者开篇提出“修身养德”,他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养德”呢?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节俭、俭朴
淡泊、宁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
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志”“成才”分别有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说说。
即作者认为明确志向和达到目标是目的,其途径是“淡泊”“宁静”,并用双重否定句的句式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明志
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作者强调了这四者的关系,其核心是学习,途径是静,前提是立志,目的是成才。
即人的才学是通过学习来增长的,而学习时要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先立志。
阐述了“静”“学”“志”“才”之间的关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
从反面阐述“静”
这句话强调了“淫慢”“险躁”所造成的危害,强调了“静”的价值。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时光飞逝,如果不珍惜时间就一事无成,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年老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这一句话阐述了什么道理?
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惜时
学习
立志
文章开篇以“君子之行”这个高标准来要求儿子,告诫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回顾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强调要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第四句,从反面说明“不静”的危害,即点明“淫慢”“险躁”的害处,彰显“静”的价值。
接着先正后反,论述“静”“学”“才”“志”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实现志向的途径——学。具体来说,就是有“志”才可成学,而为学须“静”;学习才能增长才干,而成才必须学习。
接下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阐述了“静”的价值,指出只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实现目标。
品读课文
品读材料谈发现。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为一个君子必须修身养德,他为什么强调君子要修身养德?中国儒家的先贤大德又是怎样修身养德的?结合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1)中国传统文人历来注重“修身”。儒家经典《大学》中就强调:“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成为儒家推崇的人生规划,即从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出发,到外在事业的成功,而其中修身是中心。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修身”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基础。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诸葛亮把修身放在首要位置,要修身养德成为君子。儒家的先贤大德也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体现出他们的生活俭朴;“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明颜回淡泊名利。
点 拨
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谈谈你学完本文的认识和收获。
我们要高质量地学习,就需要静,不静,我们就做不到严谨治学;我们要陶冶性情,也需要静,只有在静的时候,才能屏除杂念,审视自己的内心,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关于静
我看到学校有很多攀比现象,比穿的衣服是不是名牌,比吃的是不是进口的,比穿的鞋子是不是明星款的,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热衷于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容易受到外界物质的诱惑,造成虚荣、自私等心理,不利于我们优秀品质的培养。
关于俭
我明白了立志很重要,志当存高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如果不立志,在学校就会不用心学习,成绩落后,不能考上大学;进入社会后,浑浑噩噩,终将一事无成。
关于志
我明白了只有勤学才能增长才干。拥有自己的才能,才能在社会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示例五:“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让我想到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等到回顾一生时才发现自己对社会什么贡献都没有。
关于学
总结课文
本文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拓展延伸
赞美诸葛亮的诗歌
①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②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板书设计
诫子书
君子
“静”“俭”
“静”的益处(明志、就学)
失“静”(淫慢、险躁)的危害
惜时、入世
实现志向
作业布置
完成学生用书对应课时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