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22 19:1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明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南方、北方的视频,直观展示南、北方的景观、人类活动等。问题情境:以上播放的是中国哪两个区域?两个区域的差异大吗?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今天我们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二、讲授新课
(一)我们来感受——欣赏中找差异
图片展示:展示教材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
问题情景: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自然差异?(指导判读景观图)
教师讲述:学习区域,我们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可以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我们来品读——慧眼识图
品读一:“南、北方地形图”
分组活动:1.读图说出南北方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地形区,并能在图中定位。
2.思维拓展: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地理意义?
分组竞赛:出示南北方地区空白图,填出主要地形和分界线。看哪个组填的又对又快。
教师小结:北方地区主要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南方地区主要地形有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秦岭——淮河一线既是南北方的分界线,也是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还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等。
品读二:“哈尔滨、北京、武汉、海口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指导识图:哈尔滨和北京最热月平均气温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0℃以下,降水量在500~600毫米,集中于7.8月,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而武汉最热月均温约30℃,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特点;海口最热月均温约30℃,最冷月均温18℃以上,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各月降水较丰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小结:越往北,气温年较差越大。黑龙江的漠河是我国最晚进入春天的;南方的昆明四季如春;而海南省的海口位于热带,终年气温较高。南方降水量比北方大,而且雨季时间长。由此,我们感到中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
品读三:“长江流量过程线图”、“黄河流量过程线图”
问题情景:长江与黄河流量有什么特点?流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主要靠天然降水补给,长江、黄河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河流,长江流量比黄河大,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多。夏季,南方地区的降水充沛,使和流水量大增,经常爆发洪涝灾害,所以,南方地区的人们每年都要提高警惕,预防洪灾。
品读四:“北方温带落叶林图”、“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东北的林海雪原景观图”、“海南岛热带风光景观图”。
分组讨论:南北方的植被各有什么特点?植被类型的不同与什么有关?其内部的植被完全一样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北方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南方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同在北方地区,东北的森林比华北的森林茂密、高大;同在南方地区,海南的树木比亚热带地区的树木粗壮、高大。这些都是与降水的多少有直接关系的。
练习:做学案导引第一题,归纳总结南北方的自然差异。
承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会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请看情景剧《两个广东人在山东的朋友家做客》,通过语言、行动表现出南北方的语言差异、生活习惯差异、传统民居的差异。
(三)我们来探究——交流合作求发展
探究一:情景剧
6月份,广州的小凯乘火车到济南的王成家做客,他们边吃边聊(用方言交谈)。
王成:你来的路上都看到什么?
小凯:我沿途看到了麦收的场面,大型收割机正在收麦子;屋顶大多比较平,我感觉这边的空气比较干燥。
王成:你喜欢吃什么饭?我给你拿。
小凯:别客气,我自己来,我喜欢吃米饭。
王成:我喜欢吃馒头。……
问题情景:以上对话中体现了哪些地理知识?
教师小结:人文环境比较可以从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饮食习惯、语言、民居特点等方面进行。
探究二:精读各图,探究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图片展示:“反映农耕制度的图片”
结合学案讨论分析:南北方在农耕制度方面有哪些差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综合农耕制度特点、人们饮食习惯特点都与地形、气候有直接关系。由此,我们明确人类的生活、生存发展都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图片展示:“反映生活习惯、文化习俗方面的图片”
问题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北方的哪些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了南北方的传统民居,传统的交通方式、文化特点、传统体育项目、园林建筑等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协调。长期以来,南北方的自然环境特点造就了南北方的人文特点。
本节小结:依据板书将内容总结。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传统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人文环境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优美的画面。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人们在生产、生活等行为习惯上必须做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合理运用好大自然赋予的一切,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做到真正的人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