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明至清中叶在小说、戏曲和科技方面的成就;
2.掌握明至清中叶经济变化的表现和思想领域的重要思想。
壹
经济发展与艰难转型—明清经济
理学嬗变与启蒙新声—明清思想
贰
人文思潮与市井口味—明清小说与
戏曲
叁
本课目录
CONTENTS
肆
传统科技与西学东渐—明清科技
壹
明清社会经济的
发展与局限
壹: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农业新现象
(阅读史料和地图,分析农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一: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出卖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
——《中外历史纲要上》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产品商品化
新农作物的引进,粮食产量提高
壹: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农业新现象
材料二:……除了粮食作物外,大体上在沿江沙地和地形高昂的常熟、昭文、嘉定、坤山和镇洋的大部分地区,以种植棉花、纺纱织布为主……在沿太湖地区和毗邻浙江嘉兴和湖州府的吴江震泽的不少地方,以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为主。在属于吴县的太湖中的洞庭东西山,以蚕桑水果花木种植为主。在太湖、淀山湖、阳澄湖……和其他水网地区以渔业为主。在苏州城郊,以花木蔬果为主。
——范金民 《清前期苏州农业经济的特色》
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二)手工业新现象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
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大规模生产。
标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时间:明中后期
地点:南方地区
条件:1、有足够的货币组织大规模生产的商人或包买主;
2、失去生产资料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
基本特征:1、机户出资、机工出力;2、雇佣关系;
分析手工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概念辨析:“工场”与“工厂”
工场: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
工厂:直接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
相同点: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
不同点:1、生产规模:手工工场规模小,设备简陋,一般是手工操作;工厂规模大,设备齐全,机械化程度高。
2、生产方法:工场分工少;工厂采用标准化流水线作业,分工细致。
3、管理制度:工场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管理相对比较自由;工厂有集中的生产场所,有严格的生产纪律和管理制度。
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三)商业新现象
材料一:商品经济的发达,引发了对货物交换媒介—货币的大量需求,出现了银币为主、铜币为辅的货币制度。明朝并不盛产白银,官、私银矿开采的产量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对外贸易顺差是白银的主要来源,通过出口商品使外国的白银源源不断输入中国。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长途和大额贸易得到发展,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分析商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三)商业新现象
徽商故里——歙she)县
明代商帮分布示意图
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
晋商遗产:乔家大院
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三)商业新现象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四大名镇之汉口镇
四大名镇之景德镇
四大名镇之佛山镇
四大名镇之朱仙镇
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四)明清社会经济的局限性
材料一:在农具、耕作技术、灌溉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不过就总体而言,这种出于市场需求、以自由雇佣关系为基础的规模化生产,在明清两朝仍然只是出现于局部范围的局部行业,尚不足以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仍然带有严重的局限性……并未能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形成根本上的冲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明清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哪些困境?
材料二: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
— 清·钱泳《履园丛话》
(1)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材料三: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
—《清高宗实录》卷323转引
材料四:清代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
—康熙《江西志》
(2)政治上: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贰
明清思想
贰: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陆王心学
(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代表人物:陆九渊、王守仁
陆九渊
王阳明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陆王心学的开创者。
王守仁(1472年-1529年),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当按照士、农、工、商的职业基础形成的社会结构开始瓦解,社会开始流动以后,知识分子们也无法继续安于此前的作用……朱子学要求的禁欲,已经无法应对社会的变化。
——【日】上田信《海与帝国》
贰:思想领域的变化
①世界观:“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方法论:“良知”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知行合一)
(3)理论:以“致良知”为核心
(一)陆王心学
(4)评价
①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②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③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程朱理学VS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同 异
“理””是万物的本原
对“理”存在
求“理”方法
哲学范畴
理在身外
格物致知
客观唯心主义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主观唯心主义
贰:思想领域的变化
(二)明末清初思想家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岂其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焚书》
材料三: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当大喜,何耻为 ”—李贽《初谭集》《藏书》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提倡个性解放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穿衣吃饭是人伦物理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
明末清初思想家 明末 李贽 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②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 ③反对“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穿衣吃饭是人伦物理。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 ①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 ②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 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 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经世致用
王夫之 ①循天下之法
②天地之化日新
叁
明清小说与戏曲
叁:小说、戏曲与科技
(一)背景: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二)小说、戏曲代表
时间 作者 作品 地位
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清朝中期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曹雪芹 《红楼梦》 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戏曲 1.代表人物 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
2.昆曲 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
3.京剧 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叁:小说、戏曲与科技
(三)发展趋势
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平民化
世俗化
(四)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2、政治:君主专制加强并日益腐朽,社会矛盾加深,一些文人通过文学对现实进行批判;
3、科技:印刷术不断完善,推动文化传播;
4、文学:宋元话本为其奠定基础;
叁:小说、戏曲与科技
《红楼梦图咏》
《水浒传》书影
肆
明清科技
叁:小说、戏曲与科技
(一)科技代表
明朝后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西方科技知识也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
时期 人物 贡献 地位(意义)
明朝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
利玛窦(传教士) 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西学东渐)
明成祖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清朝 康熙朝 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 乾隆朝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叁:小说、戏曲与科技
《本草纲目》书影
《永乐大典》书影
《农政全书》书影
叁:小说、戏曲与科技
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玛窦等。他们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利玛窦
利玛窦与徐光启
《坤舆万国全图》
(二)西学东渐
本课小结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壹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贰
思想领域的变化
叁
小说、戏曲与科技
(一)农业新现象
(二)手工业新现象
(三)商业新现象
(四)明清社会经济的局限性
(一)陆王心学
(二)明末清初思想家
(一)背景
(二)小说、戏曲代表
(三)科技代表与西学东渐
明清时期 中国 西方
经济 工业革命
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 启蒙运动
科技 自然科学
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但未撼动儒学的统治地位;
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但缺少创新成就,逐渐落后于西方;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对外闭关锁国。
小结:概括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对比中西方的差异。
欧洲社会之变:向着近代社会转型
中国社会变而不化:近代化迟滞
两个世界的碰撞
资本主义工业社会
封建主义农耕社会
“脱节时代,落后时代”
习题精练
1.(2024·长春)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 )
图1 宋代太湖平原产粮外运 图2 清代江浙棉桑分布
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发展
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
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解体
B
习题精练
2.(2024·河北校联考)中国自古以来,名以正体,字以表德。降及明代,别号遂多。明代的“大雅之士”中,只有字而没有号的,并不多见。即使是市井屠沽,也有庵、斋、轩、亭之别号。这反映出,当时( )
A.追求个性自由成为潮流
B.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C.等级观念受到一定冲击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C
习题精练
3.(2024·石家庄)明代李时珍将《本草纲目》中对近两千种药物的探察视为“吾儒格物之学”,但在书中仍将木材的“坚脆美恶”归因于“各具太极”。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将颜料制备视为源于易经八卦中的“依坎附离”。这反映出,当时( )
A.科学研究深受传统文化束缚
B.儒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C.格物致知观念促进社会转型
D.西学东渐影响国人观念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