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所示为湖北屈家岭遗址的聚落格局。这可以用来说明屈家岭文化时期
墓区
祭犯区
本居推区
意醉浴
手工作坊区
图1
A,聚落民众开始定居生活
B.社会等级色彩比较明显
C.聚落布局形成一定规制
D.公共权力部门已经出现
2秦占领楚地迁陵之初,即以秦的户爵制度整编新“黔首”,但并不剥夺楚人原有楚地爵位,改以
同级秦爵重新登记在册,并据以分配田地资源及赋役。这表明,战国末期的秦国
A.延续楚国户籍政策
B.积极恢复旧的等级制度
C,有序推广小农经济
D.努力调和秦楚治理体系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始重新制定汉族士族门第高低序列的标准,士族门第的高低基本
上取决于当时的权势,即以祖上在北魏担任宜爵为主要标准,魏晋旧门只是作为其中的参考
条件而已。北魏孝文帝重新制定门第序列标准主要是为了
A.巩固北魏政治统治
B.消珥族群间的矛盾
C.确立门阀政治秩序
D.完善官僚选拔制度
4.唐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形成了“以扬州为区域中心城市,以苏州、杭州、越州为次级区域中心城
市,以一般州府所在地为三级区域中心城市,以县城为四级区域中心城市,以新兴的镇市和草
市为第五级区域中心城镇的五级城市体系”。这一城市体系的形成反映了江南地区
A地方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
B.城市的经济职能得到了加强
C.区域内产业的分工和专业化
D.社会群体间流动性日益增强
5。金代初年,朝政由皇帝和少数国相级别的贵族共同讨论决定。金熙宗时期,改前殿听政为主
要奏事方式:皇帝前殿听取奏事官对军国大事的跪奏,陪奏官则陪奏待命。这一调整
A保证了政治稳定运行
B.强化了皇帝的政治权威
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D.减少了政府决策的失误
6.宋代士大夫在诗歌创作中,很多俗曲“其言至俚”“街巷鄙人多歌”,备受士大夫的青睐。苏东
坡对“街谈市语”,“全不拣择,入手便用。如街谈巷说,鄙俚之言,一经坡手,似神仙点瓦砾为
黄金,自有妙处”。这可用来说明宋代
A.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
B.士大夫与平民审美旨趣趋同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学风格
D.理学世俗化推动文化的创新
7.清代,苏州布商发放布匹,委托包头(坊长)在踹坊进行。包头租赁房屋,置备生产设备,同时
管理外来瑞工,瑞匠的工资由布商字号交踹坊包头支付。这反映了清代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C.城乡经济存在着互动与联系
D.商人资本渗人生产环节
8.1775年,乾隆皇帝宜称明末殉节之人忠义品格值得嘉奖,下令“一体旌谥”。次年,乾隆帝下
旨编纂《明朝殉节诸臣录》。该书先是加入大量死于民变的官员事迹,其后又加人明初“靖难
之变”的殉节者。这些做法旨在
A.强化传统的忠君思想
B.削弱沿海地区反清势力
C总结明清易代的教训
D.完善儒家纲常伦理观念
9.有学者在研究鸦片战争的影响时称:魏源著《海国图志》时,其主旨也不是基于“自强”之
需…是立足于应对上的计谋与方策,所谓“驭外夷者”的“兵谋”而已,即“以守为攻,以守为
款,用夷制夷”。该学者的研究从侧面反映出鸦片战争后
A士人阶层的学术研究领域发生转变
B.西方侵略引发了国人的深刻反思
C.地主阶级对西方侵略认识日益深入D.士大夫依然坚守夷夏有别的思想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高三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1.C2.D3.A4.B5.B6.C7.D8.A9.D10.A11.C12.B13.D14.D
15.B
16.(1)变化: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路线进一步扩展;严格控制重要物资的进出口;防止钱币及贵金
属外流。(4分,答出两点即可)
管理机构:设置了市舶司等专门机构。(2分)
(2)原因:中国古代丝绸、茶叶等物品的海外市场广阔;海外贸易具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中国
航海和造船技术不断发展;宋代海上贸易成为主要的对外贸易形式;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
和灵活运用。(8分,答出四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7.(1)特征: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组织形式和宗旨呈现出多样化;受西方体制影响;大多以改
革为目标:许多社团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激发了知识分子群体的觉醒(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和民
主革命思潮的发展;清政府政治控制力下降;19世纪末,西方民主思想日益传入中国;清末
社会矛盾尖锐,官僚腐败,经济面临困境,民众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8分,答出四点即可)
18.(1)目的:维持革命的意识形态,防止旧制度、旧思想的反扑;统一社会价值观;推动社会稳定
和革命理想的实现;确保舆论和文化传播符合革命道德;塑造符合革命理想的新型社会。(5
分,答出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
(2)变化:从激进转向保守:从强调平等主义转向维护财产和秩序;限制政治参与:政治权力
向有产者集中:政策更加注重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4分)
评价:有助于恢复社会秩序;减少革命后的社会动荡;(4分)背离了大革命初期的平等理想;
加剧了阶级矛盾。(2分,答出一点即可)
19.示例一
论题: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理论不断深化。(2分)
阐述:1953年,面对较为恶劣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建立和
巩固现代化的国防,适应了当时形势变化的需要。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一
五”计划超额完成,1964年“四个现代化”正式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
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符合当时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进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以“四个现代化”为主的物质领域的现代化扩大到政
治、精神领域的现代化,中共十九大提出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8分)
综上所述,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在中国共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