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2 18:1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
北京的春节
1
腊八
正月十九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初六
正月十五
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两个部分有什么共同点?作者是怎么把这两个部分写详细的?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腊八粥“料多”的特点
三个各种、括号里罗列出的一些材料以及省略号写出了种类的多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腊八粥“料多”的特点
比喻修辞,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充分写出了腊八粥的料非常多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作者是怎么把熬腊八粥这一风俗写详细的?
抓住腊月初八的主要风俗——腊八粥,再抓住腊八粥料多的特点将这一风俗写具体的。
元宵的主要风俗
逛灯会
老舍先生着力写了灯数量多、式样多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特点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老舍先生着力写了灯数量多、式样多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特点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纱灯;有的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作者是怎么把逛灯会这一风俗写详细的?
抓住元宵的主要风俗——逛灯会,再抓住灯数量多和样式多的特点将这一风俗写具体。。
腊八
正月十九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初六
正月十五
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是怎么把一些内容写详细的?
老舍先生在详写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再抓住这一活动的特点写具体,以给人深刻的印象。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儿化音,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北京话中的典型“京味儿”,显得俏皮口语化,而又别有趣味。恰好用在小孩子准备过年的段落里,表现了小孩子的活泼可爱,暗含了作
者对小孩子的喜爱之情。
时间 风俗习惯 详略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详
腊月初九至二十二 大家为过年作准备 略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祭祀灶王,放鞭炮,吃糖 详
腊月二十三后至除夕前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略
除夕 赶做年夜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详
正月初一 拜年,逛庙会 详
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略
元宵 赏灯,放花炮,吃元宵 详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略写的这些内容,他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牛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虽然写得比较简略,但是也抓住了富有典型特征的风俗进行了描述,从而做到“略处不略”。
时间 风俗习惯 详略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详
腊月初九至二十二 大家为过年作准备 略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祭祀灶王,放鞭炮,吃糖 详
腊月二十三后至除夕前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略
除夕 赶做年夜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详
正月初一 拜年,逛庙会 详
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 略
元宵 赏灯,放花炮,吃元宵 详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略
老北京的春节要持续将近四十天,为什么老舍先生在描写北京春节的时候要详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其他日子则简单提及呢
根据详略来分清内容的主次,写得详细的就是主要内容,写得简略的就是次要的。
比较阅读老舍《北京的春节》和斯妤《除夕》这两篇文章,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老舍《北京的春节》 斯妤《除夕》
时间
地点
食物
天气
节日氛围
习俗
情感
对象
…… …… ……
老舍《北京的春节》 斯妤《除夕》
时间 腊八到正月十九 除夕
地点 北京 闽南
食物 腊八粥、杂拌儿、糖、饺子等 年糕、炸枣、五香肠、年饭
天气 寒冷 外婆赤着脚下床
节日氛围 团圆、热闹 团圆、热闹、噼里啪啦大笑
习俗 (除夕)守岁 围炉、送旧迎新
情感 对春节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春节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象 北京人 一家人
…… …… ……
同是过年,北京和闽南两地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为什么两地的食品等有许多不同呢
虽然同是中华民族,由于生活的地方不同,气候不同,生产和生活上会带来收获农作物的不同,也会带来饮食习惯等不同;但是都是就地取材,都表现出聪明勒奋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境,所以,其节日文化氛围和习俗是相同的。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