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现象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
B.乙:所用音叉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C.丙: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丁:玻璃瓶中水面越高,敲击后音调越高
2.刀郎原唱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歌声优美,当世无双。听到澡房内传出“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的歌声,门外的小生大叫“牛郎兄,你以为你是刀郎啊!”小生判断唱歌者为牛郎,而不是其他人,小生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3.如图所示,分别是长笛、音叉、钢琴发出的C调1(do)在同一示波器同一设置下的波形,比较它们的波形可知( )
A.它们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音调不同
B.它们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C.它们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响度不同
D.它们的音调相同、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4.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如洪钟”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
D.“女高音”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5.下列现象中,与声音音色有关的是( )
①有经验的养峰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出它是不是采蜜归来
②我们能够听出钢琴的声音比小提琴的声音大
③选瓷器的时候,总要轻轻地敲击一下来判定瓷器品质的优劣
④在听熟悉的人打电话时,很容易辨别出对方是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除去人体的结石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C.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D.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7.利用声音进行开门的声纹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8.小明用“水瓶琴”演奏乐曲,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速
9.2023年10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中国梦·家国情——2023国庆特别节目》与观众一起欢度国庆佳节,如图,这是节目中周深正在演唱《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深发出的声音是由舌头振动产生的
B.周深演唱时“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周深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
D.小妍能听出电视内周深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的
10.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下图是甲乙两个音叉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声波的频率较高
B.乙声波的音调较高
C.甲声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D.乙声波的响度较大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12.2023年8月3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6星(如图所示),地面指挥中心顿时掌声雷鸣。“掌声雷鸣”是指声音的(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美 D.传播速度快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几个相同的瓶子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则 ;
A.越往右,响度越小
B.越往右,响度越大
C.越往右,音调越低
D.越往右,音调越高
选择理由: 。
14.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人们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利用了声音能传递 ,医生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还能传递 。
15.扬州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提出:“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响度大/音调高);“大妈广场舞,吵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共建文明社区,社区委员会提出建议:跳舞时要调小音量,这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16.请利用所学的声音有关知识解释:任何声音都是由于发声物体的 而产生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 (能/不能) 传声。
17.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8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8.“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诗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 ;在弹奏琵琶时,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根琴弦,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而人们能够听出是琵琶的声音,是靠声音的 来判断的(三个空均选填乐音的一个特性)。
19.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听众靠 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发出的声音。
三、综合题
20.实验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请结合使用过的实验仪器解答以下问题:
(一)图1所示测木块的长度是 cm,图2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s。图3是某温度计的一部分,示数是 ;
(二)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常见的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4,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如图5,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
(3)如图6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声音的音调变 (“高”或“低”),如果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拨动钢尺时,听不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原因 ,是如果想要探究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应该如何操做: 。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建筑声学的杰作
每天我们都会听到许许多多的声音:小鸟唧唧叫的声音、风呼呼吹的声音、老师讲话的声音、同学们打篮球踢足球的声音、汽车喇叭的声音、电视节目的声音等等。
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祈谷、祈雨、祈天的地方,其中的一处建筑——圜丘(如图所示),就有非常美妙的声音,反映出了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建筑声学成就。
圜丘在天坛公园的南部,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一座分成三层的圆形平台,每层周边都有汉白玉栏杆,每层平台的台面都由光滑的石板铺成。第三层台面高出地面约5m,半径约11.5m。第三层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俗称天心石或太极石。当你站在天心石上说话或唱歌时,你会觉得声音特别洪亮。但是站在天心石以外的人听起来,却没有这种感觉,站在天心石以外说唱,也没有这种感觉。
这种奇妙的现象是声音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圜丘第三层台面中心略高,四周微微向下倾斜。当有人在台中心喊叫一声,传向四周的声音有一部分被四周的石栏杆反射,射到稍有倾斜的台面后又反射到台中心,如图所示。因为圜丘第三层半径仅11.5m,从发声到回声返回中心约需007s,所以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分辨不开,只觉得声音格外响亮,还使人觉得似乎有声音从地下传来。
(1)小鸟唧唧叫的声音小而老师讲话的声音大,是小鸟发声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比老师发声的小;我们能区分不同的鸟鸣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色”或“响度”);
(2)圜丘这种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更加响亮的现象是由 造成的音响效果;
(3)人发出的声音经过至少0.1s后再反射回到耳边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已知声音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小兴站在操场上对着远处的高墙喊话,为了能区分原声和从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小兴到高墙的距离至少是 m。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C D C C B C B
题号 11 12
答案 A B
1.C
【详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A错误;
B.所用音叉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越远,故B错误;
C.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振动频率不同,故C正确;
D.玻璃瓶中水面越高,水柱越长,敲击后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小生判断唱歌者为牛郎,而不是其他人,小生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与音调和响度无关,而响度与振幅有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A C.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故A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声音的波形图可知,波的高度相同,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B.相同的时间内,波的个数相同,波的密集程度相同,音调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B.声如洪钟和震耳欲聋都是指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AB错误;
C.不同人的声音一般不同,声纹门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故C正确;
D.发高音指声音很尖,说明声音的音调高,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①有经验的养峰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出它是不是采蜜归来;这是由于蜜蜂在带有蜜时和不带蜜时翅膀振动的快慢是不同的,即养蜂人判断的依据是据所听到的音调不同而进行区分的,不符合题意;
②我们能够听出钢琴的声音比小提琴的声音大,这里指声音的大小,故指的是响度的不同,不符合题意;
③选瓷器的时候,总要轻轻地敲击一下来判定瓷器品质的优劣,即在碰撞时,好的瓷器和破裂的瓷器所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符合题意;
④在听熟悉的人打电话时,很容易辨别出对方是谁,这是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色而判断的,符合题意。
所以与声音音色有关的是③④,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故A不合题意;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故B不合题意;
C.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在声音的三要素中,音调和响度都可以模仿到相同的程度,只有音色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声纹锁在门禁系统中主要依靠辨别声音的音色来辨别声音。
故选C。
8.B
【详解】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水柱的长短不同,敲击时水的振动频率不同,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A.周深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周深演唱时“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周深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故C正确;
D.小妍能听出电视内周深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B.据图可知,两个图象中,声波振动的波形疏密程度不同,频率不同,越密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所以乙声波的频率较高,音调高;故A错误,B正确;
C.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温度相同时,在同一介质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变,故C错误;
D.波形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所以甲、乙两声波的响度一样大,故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A.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可以传播,故A正确;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如果振动的物体处在真空环境中,我们是无法听到声音的,故D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掌声雷鸣”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很大,即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B。
13. D 见解析
【详解】[1]敲击瓶子,是瓶子和水振动发声,力的大小相同,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相同;由于不同瓶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瓶子的振动快慢不同,水越少,瓶子振动越快,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所以越往右,响度不变,音调变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由于不同瓶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瓶子的振动快慢不同,水越少,瓶子振动越快,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所以越往右,响度不变,音调变高。
14. 信息 能量
【详解】[1]声音传递信息是通过声使我们获得一些信息,人们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这是通过声音传递了信息。
[2]声音传递能量是利用声让我们达到一定的目的,医生用超声波达到了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的目的,这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5. 响度大 声源
【详解】[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跳舞时要调小音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6. 振动 音色 不能
【详解】[1]任何声音都是由于发声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17. 380 这种昆虫的翅膀每秒振动380次 能
【详解】[1][2]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800次,即1s内振动38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380Hz。
[3]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380Hz在此范围内,故人类能听到这种声音。
18. 音调 响度 音色
【详解】[1]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使弦的振动频率不同,从而改变弦发声的音调。
[2]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弹奏琵琶时,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根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不同,即所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3] 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于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能听出琵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
19. 音调 音色
【详解】[1]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可以改变弦乐器的振动频率,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2]不同种类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听众靠音色来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发出的声音。
20. 3.80 278.5 振动 真空不能传声 低 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控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大小,观察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响度的变化
【详解】(一)[1]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读数为
[2]图2所示,停表小刻盘的分度值为0.5min,读数为4min,且超过半刻线;大刻盘的分度值为0.1s,读数为38.5s,则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3]图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在零刻线以下,读数为-3℃。
(二)(1)[4]如图4,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 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5]如图5,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 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3)[6]如图6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 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减小,声音的音调变低。
[7]如果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拨动钢尺时,此时钢尺振动的频率过小,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为次声波,因此听不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8]要探究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控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大小,观察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响度的变化。
21.(1) 响度 音色
(2)反射
(3)17
【详解】(1)[1][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小鸟的声音小而老师讲话的声音大,是小鸟发声的响度比老师发声的小;不同的鸟发声方式、口腔结构等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的鸟鸣是根据声音的音色。
(2)由文中内容可知,当有人在台中心喊叫一声,传向四周的声音有一部分被四周的石栏杆反射,射到稍有倾斜的台面后又反射到台中心,从发声到回声返回中心约需007s,所以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分辨不开,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更加响亮。
(3)由题意可知,小兴到高墙的距离至少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