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走进作者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他的作品大多是淡紫色的,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1968年因《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羽鹤》《古都》获诺贝尔奖。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2.感悟父母对子女的情感。自学指导1(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 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5分钟后比谁总结的好。
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要求(1)语言简洁.
(2) 内容完整.(主人公+事件+主题)
2.文中那对父母共几次送换要回自己的孩子?明确:(1)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条件,不愿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心。(2)那对父母共四次送还要回自己的孩子。自学指导2(跳读课文,揣摩父母心) 完成下表(15分钟)。送去长子夫妻二人
眼含热泪,难舍难分贫穷
次子换回长子女儿换回次子父亲
无精打采次序不对母亲
失魂落魄像极了婆婆
太小了夫妻二人
痛哭失声要回女儿心理
活动 穷夫妇的心理活动(1)那位父亲犹豫不决,要和孩子的妈妈商量后才决定。
贫穷父母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以让他过 上好日子,自己的负担可以减轻一些。
(2)实在舍不得长子,要把他要回来,怎么要?要老二去换老大吧,就说长子是接班人,不论怎么穷,也不能将长子送人。
(3)次子也舍不得,也要去把他要回来,怎么要?要女儿去换他吧,就说老二长得和去世的婆婆一样,扔了他就如扔了婆婆,这不孝啊。
(4)女儿太小,也舍不得。现在拿了人家的钱怎么办? 如数奉还,我们宁愿全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自学指导3(小组合作探究,理解父母心) 小组讨论5分钟,看哪一小组回答的精彩。如果课文一开头就写贫穷夫妻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的爱子之心?文章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课文内容,开动你的脑筋噢!)
明确: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从分表达父母的爱子之心。这样写的好处是:1、符合生活的真实。2、能把贫父母复杂曲折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当堂训练说说你积累到的关于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给大家分享一下。央视公益广告《打包篇》爸爸从未忘记爱你.mp4 共同分享1、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中国谚语)2、乌鸦认为自己的孩子最优秀(英国谚语)6、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加莉娜)3、父母的美德是儿女最大的财富(法国谚语)4、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5、一父养十子之至情,较十子对于一父之情 为深(德国谚语) 世间的爱千万种
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
但带不走父母的爱
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
融入我们的血液
这爱留在我们心中
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自主小结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可以从文章表达的感情、写作手法或你感兴趣的方面谈谈。 学了本文后,你觉得该如何以实际行动来感恩你的父母?把你的想法写在日记本上。 作业没有爱的灌溉
生活 百无聊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