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复习提问:
一、二月革命:1、时间:__ 2、结果:__ 3、性质:___
二、十月革命:1、时间:___ 2、地点:__ 3、性质: __ 4、 领导者:___
5、经过:1917年_______日晚,列宁来到起义总指挥部──彼得格勒的_________ ,亲自领导武装起义。_______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了。
6、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___,___当选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___国家诞生。
7、十月革命的意义:(1)(2)(3)
三、1、十月革命后为打败国内外敌人实行_____政策,作用___。2、1921年实行___政策,作用__,评价__。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斯大林的探索)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前苏联政治家,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在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14大
15大
1925年,联共(布)
“十四大”通过了
社会主义工
业化的方针。
1927年联共(布)
“十五大”
通过了逐步开展
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一五计划
(1928—1932)
二五计划
(1933—1937)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三五计划
因大战爆发,三五计划中止
(1938—1942)
一、理想和成就:
1、背景:
2、主要任务:
3、方式:
帝国主义的包围,威胁;国内经济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短缺;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发展重工业
五年计划
特点: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建设资金通过行政手段保证
(1)苏联的工业总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2)1928——1937年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从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
4、结果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理想与现实从来不能等同,可是苏联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却把理想与现实演绎得淋漓尽致,它不仅做到了,而且是那么成功,如同一个神话。是什么使苏联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呢?
豪情万丈
1.斯达汉诺夫以冲天的热情工作6
小时,采煤102吨,超过定额13倍。
2.甜菜种植员玛丽以每英亩21吨的
产量创出了新的记录。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说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三、斯大林模式
客观因素: 1)俄国专制主义历史传统。 2)俄国落后的经济和文化。 3)帝国主义的包围。 4)列宁去世前对斯大林的信任 主观因素: 1)斯大林个人因素。 2)错误的理论指导。
三、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
1.形成标志:
2.特点: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项目 斯大林模式
政治方
面的特点
经济方
面的特点
(1)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2)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施行。
(1)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2)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第一,民主和法制匮乏,个人崇拜盛行
第二,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
第三,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能源。
第五,片面强调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
斯大林模式
“利”在于:(1)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在于:(1)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2)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3)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存在巨大误区。
知识巩固:
1、列宁逝世后,苏联确立了实现 和
的经济建设路线。
2、1926年,苏联以 的方针,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3、 年——1933年,是苏联“一五计划”的时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 ,世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 。
4、 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 。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 的形成。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8
欧洲第一
第二
工业强国
1936
社会主义制度
政治经济体制
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每题1分,共4分)
1.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
A.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 B.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
C.利于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D.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2.右图是一幅反应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C
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仅次于 ,进入了世界先进工业强国之列。(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A
1
4.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 )
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④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2 ??鯪 C O M 2 0 1 2 1 1 2 0 1 4 5 1 5 0 7 7 5 4 7 . p p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