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基础全面练】
1.下图表现了楔形文字中“吃”“大麦”和“鱼”的书写形式的变化。该文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
2.(2024·湛江高二检测)《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若法官审理案件作出正式判决后又变更其判决,则应被处以擅改判决之罪,并处罚其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12倍罚金,该法官之席位亦应从人民会议中撤销,其不得再出席审判。由此可知,古巴比伦( )
A.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已形成了分权与制衡制度
C.司法深受原始民主制的影响
D.注重维护司法权威与尊严
3.如图所示是出土的五千年前古埃及莎草纸,其制作过程是将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一片片薄片,再用石头等重物压制而成,曾在欧洲和西亚流行,并因发明久远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以下对莎草纸判断合理的是( )
A.撼动了中国造纸技术地位
B.研究地域文明的有利证据
C.实物证据确保其纪录长存
D.原料因素影响其长期流行
4.(2024·广州高二检测)以下为古代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5世纪至前24世纪)第三位法老颁布的敕令(部分)
向祭司主管海姆威尔颁发国王敕令:上下埃及之王尼菲利尔卡拉的国王敕令永远豁免了他们;你只能遵守职责,没有任何司法权力反对国王敕令。如果任何贵族、国王的熟人或者与祭品返还有关的人,敢于公然对抗这道在国王宫殿里登记的敕令,那么(他的)房屋、土地、人们和他拥有的一切都将被没收,他将必须完成强制劳动。收获季第2个月第11日,国王亲自签发。
该敕令表明,当时埃及( )
A.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B.出现了完整的成文法典
C.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D.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
【补偿训练】
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图是某学者整理的埃及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的演变对照表。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希腊是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
B.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源头
C.西方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古罗马
D.埃及文化是对古希腊文化的借鉴
5.“他著成《医典》一书,形成了古代西方最全面的医学百科全书”。材料中的“他”是( )
A.伊本 穆萨 B.汤若望
C.伊本 西那 D.卢克莱修
6.(2024·深圳高二检测)如图所示的象钟是中世纪阿拉伯某发明家在其著作中介绍的一种装置。此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这反映了阿拉伯( )
A.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B.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C.文化具有多元融合性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7.《天方夜谭》记录的故事有很多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的发展情况。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沟通了东西方的贸易 B.加速西亚文明的衰弱
C.继承发展了世界文化 D.阻碍东西方文化交流
【深化点拨】阿拉伯人的足迹遍布欧、亚、非三洲,吸收、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交流的桥梁。
【综合应用练】
8.苏美尔人认为,掌管洪水的神是带来灾难的恶毒的神;古埃及人认为,洪水之神是会带给每个人快乐的善良的神。两者认识的差异源于( )
A.国家形态 B.文化传统
C.生产方式 D.社会制度
【补偿训练】
在古希腊哲学里,学者们发现了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纪左右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其开导词与赫西俄德的《田功农时》惊人的类似。这表明( )
A.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源头
B.两河流域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
C.两河流域对西方世界文化影响广泛
D.两河流域对希腊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9.亚述帝国时期人首飞牛是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由人的脑袋、鹰的翅膀和牛的身体构成,代表着当地最强大物种的集合。这种风格体现出( )
A.亚述人对东方文化的崇拜
B.亚述帝国专制统治的威严
C.苏美尔人崇尚武力的征伐
D.亚述人对辉煌陵墓的追求
10.埃及出土的木乃伊装饰图案各异,既有埃及的神灵,也有希腊罗马人喜爱的橄榄花冠、玫瑰花等。这一现象说明( )
A.希腊罗马的文明征服了埃及
B.武力扩张推动文明迅速传播
C.不同文化碰撞、借鉴、交流
D.文化侵略泯灭埃及文化特色
11.(2024·佛山高二检测)古埃及实际上是一个农业国,处在大海和沙漠的包围之中。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古埃及人迫切地渴望着绿色,渴望着绿洲与水源,因此就有了初始的对植物的崇拜情结。这说明古埃及人对植物的崇拜( )
A.是地理与人文环境的产物
B.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C.推动了古埃及社会的发展
D.促使宗教思想逐渐成熟
12.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哈里发对文化发展也有浓厚兴趣,他支持翻译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形成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这一运动(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扩大阿拉伯的统治范围
C.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D.使其科学成就领先世界
【深化点拨】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倘藏匿此奴隶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俘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21.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
22.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汉谟拉比法典》(节选)
材料二 1901年12月底,一支法国考古队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撒城(今伊朗境内)发现了一根黑色玄武岩石柱(石碑),高225厘米,石柱的上半段是一幅精致的浮雕。有一位神端坐在宝座上,将一根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权标授予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一个帝王模样的人的手上。石柱的下半段刻满了楔形文字。经过全世界楔形文字专家的研究、解读,最后破解了石柱上的文字,知道这块石碑就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摘编自[美]约翰·H.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
(1)根据材料一,概述《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出古巴比伦王国哪些社会状况。
(2)假如你是研究这根石柱的专家,从其发现地到图文,最有可能得到哪些认识
【拓展创新练】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波斯文化凭借强大的制度优势和人才优势与阿拉伯文化进行双向互动的交融。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制度深受波斯文化影响。阿拉伯帝国自倭马亚王朝开始就沿袭波斯人的行省制。波斯的人才融入阿巴斯王朝的统治,波斯的饮食、服饰、建筑风格和风俗习惯进入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波斯人也有选择、有鉴别地接受了与波斯文化传统、民族特性相适应的伊斯兰教什叶派。
——摘编自[美]希提《阿拉伯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三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基础全面练】
1.下图表现了楔形文字中“吃”“大麦”和“鱼”的书写形式的变化。该文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
【解析】选B。从图中提供的楔形文字的演变看,其书写形式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故选B。由大到小不是演变的总趋势,排除A;图示内容主要体现了由繁到简,C、D中的特点不能体现,排除。
2.(2024·湛江高二检测)《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若法官审理案件作出正式判决后又变更其判决,则应被处以擅改判决之罪,并处罚其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12倍罚金,该法官之席位亦应从人民会议中撤销,其不得再出席审判。由此可知,古巴比伦( )
A.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已形成了分权与制衡制度
C.司法深受原始民主制的影响
D.注重维护司法权威与尊严
【解析】选D。据材料“则应被处以擅改判决之罪”可知法典对擅自更改审判结果的法官给予严厉惩罚,体现了法典对司法权威与尊严的维护,故选D;材料所针对的对象是法官,而不是贵族,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权力之间的制约,当时古巴比伦王国是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原始民主制主要表现在平民通过舆论对国家决策的干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
3.如图所示是出土的五千年前古埃及莎草纸,其制作过程是将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一片片薄片,再用石头等重物压制而成,曾在欧洲和西亚流行,并因发明久远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以下对莎草纸判断合理的是( )
A.撼动了中国造纸技术地位
B.研究地域文明的有利证据
C.实物证据确保其纪录长存
D.原料因素影响其长期流行
【解析】选B。根据“制作过程是将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及所学可知,莎草纸是用尼罗河的特产植物莎草制作,它独特的制作过程是研究古埃及地域文明的有利证据,故选B;莎草纸是古埃及的特产纸张,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左右,中国造纸技术是西汉人民发明的,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莎草纸早于中国造纸技术,不能说“撼动了中国造纸技术地位”,排除A;材料中莎草纸确实是实物证据,但仅仅依靠莎草纸本身并不能确保其纪录长存,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和传承还需要依赖于人们的研究和传播,排除C;莎草纸的流行与其地域特色、工艺和文化价值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不仅仅是原料,且莎草纸没有长期流行,排除D。
4.(2024·广州高二检测)以下为古代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5世纪至前24世纪)第三位法老颁布的敕令(部分)
向祭司主管海姆威尔颁发国王敕令:上下埃及之王尼菲利尔卡拉的国王敕令永远豁免了他们;你只能遵守职责,没有任何司法权力反对国王敕令。如果任何贵族、国王的熟人或者与祭品返还有关的人,敢于公然对抗这道在国王宫殿里登记的敕令,那么(他的)房屋、土地、人们和他拥有的一切都将被没收,他将必须完成强制劳动。收获季第2个月第11日,国王亲自签发。
该敕令表明,当时埃及( )
A.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B.出现了完整的成文法典
C.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D.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
【解析】选A。由“国王敕令永远豁免了他们”“没有任何司法权力反对国王敕令”“敢于公然对抗……他拥有的一切都将被没收”“他将必须完成强制劳动”可得,埃及法老的敕令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表明当时埃及实行君主专制统治,故选A;题干所述只是法老的一道敕令,并不是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B;题干与埃及农业生产无关,排除C;题干仅提到国王和祭司主管,不能据此得出“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的结论,排除D。
【补偿训练】
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图是某学者整理的埃及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的演变对照表。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希腊是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
B.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源头
C.西方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古罗马
D.埃及文化是对古希腊文化的借鉴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学者意在强调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形成和发展的源头,故选B,排除A、C、D。
5.“他著成《医典》一书,形成了古代西方最全面的医学百科全书”。材料中的“他”是( )
A.伊本 穆萨 B.汤若望
C.伊本 西那 D.卢克莱修
【解析】选C。《医典》是中世纪阿拉伯医学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为著名医学家伊本·西那,故选C。
6.(2024·深圳高二检测)如图所示的象钟是中世纪阿拉伯某发明家在其著作中介绍的一种装置。此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这反映了阿拉伯( )
A.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B.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C.文化具有多元融合性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解析】选C。据材料“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可知,这些元素来自不同的文化和地域,它们的融合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故选C;材料中并未提及阿拉伯科技成就与其他地区的对比,不能判断其科技成就是否领先于世界,排除A;材料并未涉及阿拉伯的疆域范围,排除B;历史上阿拉伯确实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题干中并未直接体现这一点,而是强调阿拉伯文化自身的多元融合特点,排除D。
7.《天方夜谭》记录的故事有很多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的发展情况。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沟通了东西方的贸易 B.加速西亚文明的衰弱
C.继承发展了世界文化 D.阻碍东西方文化交流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天方夜谭》吸收融合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不是经济贸易,排除A;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排除D。
【深化点拨】阿拉伯人的足迹遍布欧、亚、非三洲,吸收、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交流的桥梁。
【综合应用练】
8.苏美尔人认为,掌管洪水的神是带来灾难的恶毒的神;古埃及人认为,洪水之神是会带给每个人快乐的善良的神。两者认识的差异源于( )
A.国家形态 B.文化传统
C.生产方式 D.社会制度
【解析】选C。洪水会给苏美尔地区带来破坏,因此苏美尔人认为掌管洪水的神是带来灾难的恶毒的神,而古埃及人会在洪水退去后利用肥沃的土壤进行农业活动而获得丰收,因此古埃及人认为洪水之神是会带给每个人快乐的善良的神,所以两者认识的差异是受到他们生产方式的影响,故选C。古人对于水的信念主要源于生产方式,而非国家形态,排除A;两者认识的差异是因为洪水对他们的影响以及生产方式的不同,与文化传统无关,排除B;社会制度主要受生产方式影响,因而两者认识的差异主要是源于生产方式,排除D。
【补偿训练】
在古希腊哲学里,学者们发现了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纪左右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其开导词与赫西俄德的《田功农时》惊人的类似。这表明( )
A.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源头
B.两河流域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
C.两河流域对西方世界文化影响广泛
D.两河流域对希腊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解析】选D。材料体现了两河流域文化对希腊哲学、文学和农学等产生一定影响,故选D。古代西方文化源头不是两河流域,排除A;材料说明的是两河流域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并不是相互影响,也不是说明两河流域对西方世界文化的影响,排除B、C。
9.亚述帝国时期人首飞牛是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由人的脑袋、鹰的翅膀和牛的身体构成,代表着当地最强大物种的集合。这种风格体现出( )
A.亚述人对东方文化的崇拜
B.亚述帝国专制统治的威严
C.苏美尔人崇尚武力的征伐
D.亚述人对辉煌陵墓的追求
【解析】选B。亚述帝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用当地最强大物种的集合做雕刻,能够体现帝国专制统治的威严,故选B。材料中并未体现亚述人对东方文化的崇拜,排除A;亚述人与苏美尔人不能混同,排除C;材料中的建筑不属于陵墓,排除D。
10.埃及出土的木乃伊装饰图案各异,既有埃及的神灵,也有希腊罗马人喜爱的橄榄花冠、玫瑰花等。这一现象说明( )
A.希腊罗马的文明征服了埃及
B.武力扩张推动文明迅速传播
C.不同文化碰撞、借鉴、交流
D.文化侵略泯灭埃及文化特色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埃及文化受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这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借鉴、交流,故选C。仅据材料不能说明希腊罗马文明征服了埃及,排除A;材料看不出古希腊罗马与埃及之间实现文化交流的方式,排除B;材料主旨是文化交流,不是文化侵略,且埃及文化特色没有被泯灭,排除D。
11.(2024·佛山高二检测)古埃及实际上是一个农业国,处在大海和沙漠的包围之中。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古埃及人迫切地渴望着绿色,渴望着绿洲与水源,因此就有了初始的对植物的崇拜情结。这说明古埃及人对植物的崇拜( )
A.是地理与人文环境的产物
B.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C.推动了古埃及社会的发展
D.促使宗教思想逐渐成熟
【解析】选A。据材料“古埃及……处在大海和沙漠的包围之中”“由于水资源的缺乏……渴望着绿洲与水源”可知,古埃及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生活,使其对绿洲和水源有着极其强烈的渴望,由此可知,他们对于植物的崇拜源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故选A;材料与外来文化无关,排除B;材料主旨是强调古埃及植物崇拜的原因,无法判断是否会推动古埃及社会发展,排除C;对植物的崇拜不属于宗教思想,排除D。
12.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哈里发对文化发展也有浓厚兴趣,他支持翻译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形成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这一运动(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扩大阿拉伯的统治范围
C.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D.使其科学成就领先世界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支持翻译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这表明百年翻译运动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范围的变化,也没有描述对欧洲思想解放的影响,排除B、C;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定阿拉伯帝国的科学成就是否领先世界,排除D。
【深化点拨】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倘藏匿此奴隶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俘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21.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
22.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汉谟拉比法典》(节选)
材料二 1901年12月底,一支法国考古队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苏撒城(今伊朗境内)发现了一根黑色玄武岩石柱(石碑),高225厘米,石柱的上半段是一幅精致的浮雕。有一位神端坐在宝座上,将一根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权标授予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一个帝王模样的人的手上。石柱的下半段刻满了楔形文字。经过全世界楔形文字专家的研究、解读,最后破解了石柱上的文字,知道这块石碑就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摘编自[美]约翰·H.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
(1)根据材料一,概述《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出古巴比伦王国哪些社会状况。
答案:(1)社会状况:古巴比伦已确立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古巴比伦运用国家权力维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古巴比伦王国存在社会阶级关系;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明显保护贵族利益;古巴比伦王国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从私有制及观念、社会阶级关系、生产和生活状况等角度来概述。
(2)假如你是研究这根石柱的专家,从其发现地到图文,最有可能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 (2)认识:从发现地看,《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发现地在古埃兰王国的首都,这表明古巴比伦王国曾遭古埃兰人入侵,此后古埃兰人将这一石柱搬到其首都;从石柱上半段的浮雕看,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从石柱下半段所呈现的字体看,古巴比伦王国使用楔形文字;从其内容看,汉谟拉比当政时制定成文法典,旨在维护财产私有制,全面调整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巩固现存秩序。
【解析】第(2)题,从发现地看,应分析古埃兰王国与古巴比伦王国的关系;从石柱上的浮雕看,应分析法典宣扬的内容;从石柱下半段的文字看,应分析使用的字体及释读出的内容。
【拓展创新练】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波斯文化凭借强大的制度优势和人才优势与阿拉伯文化进行双向互动的交融。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制度深受波斯文化影响。阿拉伯帝国自倭马亚王朝开始就沿袭波斯人的行省制。波斯的人才融入阿巴斯王朝的统治,波斯的饮食、服饰、建筑风格和风俗习惯进入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波斯人也有选择、有鉴别地接受了与波斯文化传统、民族特性相适应的伊斯兰教什叶派。
——摘编自[美]希提《阿拉伯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一:论题: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波斯的政治文化。
阐述:波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阿拉伯人借鉴波斯君主专制传统,建立哈里发制度,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阿拉伯帝国仿照波斯传统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波斯人重视官僚体系建设,阿拉伯帝国在哈里发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各类事务。
总之,阿拉伯人善于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提升了帝国的统治效能。
示例二:论题:阿拉伯人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阐述: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总之,阿拉伯人吸收了古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信息“……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制度深受波斯文化影响。阿拉伯帝国自倭马亚王朝开始就沿袭波斯人的行省制……”可知,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波斯的政治文化,由此可拟定论题。其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阿拉伯人对波斯的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的继承和发展方面进行阐述。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升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