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体验算法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2022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本节课分为三个活动:“分析典型的计时问题”“梳理求解问题的明确步骤”“明辨算法特征”三部分内容组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升信息社会责任,综合提升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指向
1、认识并了解算法的特征(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2、了解如何判别算法输入输出和结果(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3、根据课本指引的过程,学会如何判别算法的特征(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并了解算法的特征 2、了解如何判别算法输入输出和结果 设计原因:了解算法的特征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点的渗透需要作为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 根据课本指引的过程,学会如何判别算法的特征 设计原因:能实现如何判别算法的特征在操作上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此部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高,应作为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计时问题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基础与关键。例如,裁判员使用秒表记录径赛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停车场通过计时,作为停车收费的依据。 本节我们通过分析即使算法,了解算法的主要特征。 学生听教师引导生活中的案例,学生讨论,回答提问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对算法特征的学习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新知讲授(3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1:分析典型的计时问题 知识讲解 慧慧同学在星期六上午到市图书馆参加了“经典诵读报告会”报告会在9点30分开始,11点20分结束,如图1.2.1所示,你知道这场报告会进行了多少分钟吗 你的求解思路是什么 活动2:梳理求解问题的明确步骤 知识讲解 同学 A 说:“计算时间长度的算法很简单,就是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这种说法虽然没有错,但是作为计时算法,步不够清晰明确。表1.2.1中分别是同学B与同学C的计时算法。 用算法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除了解题步骤要明确,还要知道:输入是什么,计算过程是什么,输出是什么。 所以算法可由输入、计算过程、输出三部分组成。因此同学B计算时间长度的算法可用下面的三个方框表示。 活动3:明辨算法特征 知识讲解 通过对上述计时算法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算法如下特征。 1.有一个或几个输入; 2.需要明确一共执行几步,每步都要有准确的执行指令,这部分称为计算过程; 3.算法必须能够结束并输出结果。 在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如上的算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曹冲称象”背后的分解思维 古代的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使用的秤一次最多也只能称几百斤。有一天,曹操要大家称一头大象的重量,这可把大家难坏了,大象重达上万斤,又不能把大象分开称,上哪儿去找这么大的秤呢 曹冲的做法是: 先用大木船装上大象,对大木船的吃水深度画刻度标记。 然后,把大象牵下船,再装上石块,不断增加石块,当大木船的吃水深度达到同一刻度时,表明船上的石块与大象等重。 最后,再用秤分多次称出石块的重量,把这些数值相加,其总和就是大象的重量。 借助石块,曹冲实现了用船称大象的奇迹。“曹冲称象”应用的就是算法思维。 第一步:先运用替代思维找到替代物:大象不能分开但石块可以分开,因此,可以用等重的石块来替换大象。 第二步:破除观念界限,打破传统意义上“秤”的概念运用发散思维,把创新思维的目光转向比小木秤大数千倍的大船,以大木船为秤,借助媒介--船和水,用等值思维称出石块的重量。 第三步:运用分解思维,逐一称出石块的重量,然后把这些数值相加得出石块的总重量,大象的体重也就称出来了。 我们把上述三个思维统称为分解思维,分解思维是一种独特的创新思维方法,其原理就是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逐一解决,然后进行综合,以实现大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讨交流,完成任务 活动1:分析典型的计时问题 实践探究 试着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活动2:梳理求解问题的明确步骤 实践探究 1.说一说同学B与同学C的求解方案,谁的更好,为什么 2.说一说同学 C计算时间长度的算法中,输入是什么,计算过程是什么,输出是什么,请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活动3:明辨算法特征 实践探究 某同学制订了新学期语文学习计划:阅读 10 本书,大概2000 页左右,摘抄好词好句 500条左右,每周写一篇周记。该计划还缺少明确的步骤。你能用算法思维制订更明确的学习计划吗 第1步:列出阅读书目清单,每天至少阅读15 页 第2步: 第3步: 该算法的输入、计算过程、输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3、课堂小结(7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总结本课内容: 活动1:分析典型的计时问题 活动2:梳理求解问题的明确步骤 活动3:明辨算法特征 学生一同回答并梳理知识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情境导入:
本单元项目式 主题:打开算法大门
计时问题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基础与关键。例如,裁判员使用秒表记录径赛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停车场通过计时,作为停车收费的依据。
本节我们通过分析即使算法,了解算法的主要特征。
《1.2体验算法的特征》
2023年电子工业出版社 五年级上册
-第1单元 打开算法之门 -
珠珠老师
信息科技 课件
2022新版课标内容
1
活动1:分析典型的计时问题
2
活动2:梳理求解问题的明确步骤
3
活动3:明辨算法特征
《目录》
信息科技
01
分析典型的计时问题
活动1
01.知识点讲解
慧慧同学在星期六上午到市图书馆参加了“经典诵读报告会”报告会在9点30分开始,11点20分结束,如图1.2.1所示,你知道这场报告会进行了多少分钟吗 你的求解思路是什么
活动1:分析典型的计时问题
01
01.知识点讲解
活动1:分析典型的计时问题
01
试着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实践探究
02
梳理求解问题的
明确步骤
活动2
01.知识点讲解
同学 A 说:“计算时间长度的算法很简单,就是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这种说法虽然没有错,但是作为计时算法,步不够清晰明确。表1.2.1中分别是同学B与同学C的计时算法。
活动2:梳理求解问题的明确步骤
02
01.知识点讲解
活动2:梳理求解问题的明确步骤
02
01.知识点讲解
活动2:梳理求解问题的明确步骤
02
用算法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除了解题步骤要明确,还要知道:输入是什么,计算过程是什么,输出是什么。
所以算法可由输入、计算过程、输出三部分组成。因此同学B计算时间长度的算法可用下面的三个方框表示。
01.知识点讲解
活动2:梳理求解问题的明确步骤
01
1.说一说同学B与同学C的求解方案,谁的更好,为什么
2.说一说同学 C计算时间长度的算法中,输入是什么,计算过程是什么,输出是什么,请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实践探究
03
明辨算法特征
活动3
01.知识点讲解
活动3:明辨算法特征
03
通过对上述计时算法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算法如下特征。
1.有一个或几个输入;
2.需要明确一共执行几步,每步都要有准确的执行指令,这部分称为计算过程;
3.算法必须能够结束并输出结果。
在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如上的算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01.知识点讲解
活动2:明辨算法特征
01
某同学制订了新学期语文学习计划:阅读 10 本书,大概2000 页左右,摘抄好词好句 500条左右,每周写一篇周记。该计划还缺少明确的步骤。你能用算法思维制订更明确的学习计划吗
实践探究
01.知识点讲解
活动3:明辨算法特征
01
实践探究
第1步:列出阅读书目清单,每天至少阅读15 页
第2步:
第3步:
该算法的输入、计算过程、输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什么
输入 计算过程 输出
01.知识点讲解
活动3:明辨算法特征
01
“曹冲称象”背后的分解思维
古代的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使用的秤一次最多也只能称几百斤。有一天,曹操要大家称一头大象的重量,这可把大家难坏了,大象重达上万斤,又不能把大象分开称,上哪儿去找这么大的秤呢
曹冲的做法是:
先用大木船装上大象,对大木船的吃水深度画刻度标记。
然后,把大象牵下船,再装上石块,不断增加石块,当大木船的吃水深度达到同一刻度时,表明船上的石块与大象等重。
最后,再用秤分多次称出石块的重量,把这些数值相加,其总和就是大象的重量。
借助石块,曹冲实现了用船称大象的奇迹。“曹冲称象”应用的就是算法思维。
01.知识点讲解
活动3:明辨算法特征
01
“曹冲称象”背后的分解思维
第一步:先运用替代思维找到替代物:大象不能分开但石块可以分开,因此,可以用等重的石块来替换大象。
第二步:破除观念界限,打破传统意义上“秤”的概念运用发散思维,把创新思维的目光转向比小木秤大数千倍的大船,以大木船为秤,借助媒介--船和水,用等值思维称出石块的重量。
第三步:运用分解思维,逐一称出石块的重量,然后把这些数值相加得出石块的总重量,大象的体重也就称出来了。
01.知识点讲解
活动3:明辨算法特征
01
“曹冲称象”背后的分解思维
我们把上述三个思维统称为分解思维,分解思维是一种独特的创新思维方法,其原理就是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逐一解决,然后进行综合,以实现大目标。
《总结》
信息科技
1
活动1:分析典型的计时问题
2
活动2:梳理求解问题的明确步骤
3
活动3:明辨算法特征
《感谢观看》
- Thank for Viewing -
珠珠老师
2023年电子工业出版社 五年级上册(共1张PPT)
学习单
1
活动1:分析典型的计时问题
班级:5年__班
组别:______
2
活动2:梳理求解问题的明确步骤
3
活动3:明辨算法特征
试着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实践探究
思考与讨论
思考与讨论
1.说一说同学B与同学C的求解方案,谁的更好,为什么
2.说一说同学 C计算时间长度的算法中,输入是什么,计算过程是什么,输出是什么,请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第1步:列出阅读书目清单,每天至少阅读15 页
第2步:
第3步:
该算法的输入、计算过程、输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体验算法的特征》作业设计
作业分析
作业类型 R基础型作业 R探究型作业 实践型作业 跨学科综合作业
作业类别 R课时作业 单元作业 学期作业
应用场景 课前预习 R课中练习 课后作业
作业对象 R全体学生作业 学生根据情况可选作业
设计思路 通过比较、综合、拓展,巩固本节课知识点,举一反三,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新知,沟通交流,提升协作能力。
作业内容
【难度等级:★★】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①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一个或多个输出。( ) ②描述算法的每条语句都应有确定的含义,无歧义。( ) ③算法的每个步骤都能够执行。( ) 【难度等级:★★★】 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 10 厘米,求解该正方形面积的算法中,输入、计算过程与输出分别是什么 【难度等级:★★★★★】 慧慧的跳绳成绩不太好,目前她每分钟只能跳60个。请为慧慧设计一个锻炼计划,使她经过系统(如90天)的锻炼后,能在体育达标测试中每分钟跳150个。该计划的输入、计算过程与输出分别是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