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1《第1章 运动的描述》2015年单元测试卷(江西省上饶市)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08年9月25日晚21点10分,我国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7号”宇宙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则( )
A.“21点10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B.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
2.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每一秒内的位移都是5 m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经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5 m/s
4.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始终没有相遇),当规定向东为正方向时,它们的加速度分别为a甲=4m/s2,a乙=﹣4m/s2.下列对甲、乙两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B.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C.甲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一致,乙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
D.甲、乙两物体的速度都有可能越来越大
5.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到达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 )
A.加速度大小比为2:1,且方向相反
B.位移大小之比为1:2,且方向相反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6.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s内的初速度是2.6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0.46 m/s2 B.0.37 m/s2 C.2.6 m/s2 D.0.43 m/s2
7.现代战争是科技之战、信息之战,某集团军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过程,在基地导演部的大型显示屏上一览无余,如图1所示是蓝军由基地A分三路大军进攻红军基地B的显示,若用x1、x2和x3分别表示三路大军的位移,则由大屏幕的显示图可知( )
A.x1>x2>x3 B.x1<x2<x3
C.x1=x2=x3 D.三者关系无法确定
8.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所示),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0 s内两车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在10~20 s内乙车加速度为0.5 m/s2
C.在5~15 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 m/s
D.在t=10 s时乙车速度比甲车大
9.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
B.在0~10 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C.在10 s~25 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
10.一质点在时间t内速度由v增大到2v,其加速度为a1;另一质点在时间内速度由v增大到3v,其加速度大小为a2,则( )
A.a2=2a1 B.a2=3a1 C.a2=4a1 D.a2=6a1
二、填空与实验(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1.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x1=30mm,2与3两点间距离x3=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v1= m/s,在2与3两点间平均速度为v2= m/s.据此可判定小车做 运动.
12.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时间差,测出汽车的速度.图(b)中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m,汽车的速度是 m/s.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1分,共44分)
13.升降机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利用该图象分析并求解以下问题:
(1)物体在0﹣8s的时间内是怎样运动的?
(2)0﹣2s与5﹣8s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多少?
14.某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第2s、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第4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4s内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5.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性能的重要标志,汽车从一定的初速度加速到一定的末速度,用的时间越少,表明它的加速性能越好.表中是三种型号汽车的加速性能的实验数据,求它们的加速度.
汽车型号
初速度v0(km?h﹣1)
末速度v(km?h﹣1)
时间t/s
加速度a(m?s﹣2)
某型号高级轿车
20
50
6
某型号4t载重汽车
20
50
30
某型号10t载重汽车
20
50
60
16.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先由静止起从山坡上匀加速滑下,测得20s时速度为20m/s,50s到达坡底,又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20s停止.设运动员在山坡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一直为a1,在水平面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2,求a1和a2大小的比值.
新人教版必修1《第1章 运动的描述》2015年单元测试卷(江西省上饶市)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08年9月25日晚21点10分,我国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7号”宇宙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则( )
A.“21点10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B.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
【考点】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
【分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在难以区分是时间还是时刻时,可以通过时间轴来进行区分.
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运动的路线无关.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
【解答】解:A、“21点10分”对应一个点,是时刻,“90分钟”对应一个线段,表示“时间”故A正确;
B、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位移是0,路程是周长,故B错误;
C、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属于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只要运动其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故C正确;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不能看成质点,否则没有姿态可言,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对于物理中的基本概念要理解其本质不同,如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2.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意思就是说桥在运动,研究对象应该是桥.
A、以水的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与题意相符,故A错误;
B、以桥为参照物,则桥是静止的,而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B正确;
C、以人为参照物,因为人在桥上走,人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桥是静止的,水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故D也是错误的.
故选:A
【点评】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所选取的参照物,二者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是运动,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的.
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每一秒内的位移都是5 m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经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5 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大小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注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解答】解:A、物体在第1s末速度是5m/s,则第1s平均速度不一定是5m/s,故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不一定是5m,故A错误;
B、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m,故B正确;
C、平均速度与时间间隔对应,不同时间间隔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故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只能说明该段时间内每一秒内的位移是5m,故C错误;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m/s,题目没有说明物体的运动性质,故不能确定物体在经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要能够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明确不同的时间间隔平均速度不同,基础题.
4.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始终没有相遇),当规定向东为正方向时,它们的加速度分别为a甲=4m/s2,a乙=﹣4m/s2.下列对甲、乙两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B.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C.甲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一致,乙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
D.甲、乙两物体的速度都有可能越来越大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加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加速度是矢量,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答】解:A、加速度是矢量,规定正方向后加速度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不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故甲乙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
B、仅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不能判断速度的方向,甲乙两物体若初速度相同,沿同方向甲做加速运动,乙做减速运动,则运动过程中甲乙也不会相遇,故B错误;
C、甲的加速度为正值,速度可能为负值,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乙的加速度为负值,速度可能为负值,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可能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
D、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相反则做减速运动,若甲的初速度方向为正,乙的初速度方向为负,则甲乙都做加速运动,速度都是越来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不是看加速度的大小,而是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5.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到达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 )
A.加速度大小比为2:1,且方向相反
B.位移大小之比为1:2,且方向相反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加速度.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求解加速度之比.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大小;由几何知识求解位移大小之比;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A、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绝对值等于加速度,则有在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在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正确.
B、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大小,则有位移之比为1:2,但位移方向相同,都为正值,故B错误.
C、由平均速度公式得,平均速度之比为1:1,故C错误.
D、由C分析得,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只要抓住速度图象的两个数学意义就能正解作答: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大小,此外,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6.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s内的初速度是2.6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0.46 m/s2 B.0.37 m/s2 C.2.6 m/s2 D.0.43 m/s2
【考点】加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第7s内是6~7s内,第7s初即第6s末,物体运动的时间为6s,根据,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解:第7s初即第6s末,物体运动的时间为6s..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特别注意运动时间是6s,不是7s,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7.现代战争是科技之战、信息之战,某集团军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过程,在基地导演部的大型显示屏上一览无余,如图1所示是蓝军由基地A分三路大军进攻红军基地B的显示,若用x1、x2和x3分别表示三路大军的位移,则由大屏幕的显示图可知( )
A.x1>x2>x3 B.x1<x2<x3
C.x1=x2=x3 D.三者关系无法确定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位移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可以用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三路大军的初末位置相同,所以三路大军的位移相同,即x1=x2=x3,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位移的定义,知道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
8.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所示),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0 s内两车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在10~20 s内乙车加速度为0.5 m/s2
C.在5~15 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 m/s
D.在t=10 s时乙车速度比甲车大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速度时间图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等于加速度.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由图象可直接读出速度图象.
【解答】解:A、在0~10s内甲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得10~20s内乙车加速度为 a==﹣0.5m/s2.故B错误;
C、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为5m/s,故C正确;
D、由图看出,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在研究图象时要明确图象的意义,知道图象所能表示的信息,能从图象中找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根据斜率求出加速度.
9.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
B.在0~10 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C.在10 s~25 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x﹣t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故由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可得出开始时物体的位置坐标;由图象的斜率可求得物体的速度;由纵坐标的差值可得出位移,同时要将图象与两物体的实际运动情况联系起来.
【解答】解:A、开始时,乙的位置坐标为零,甲从离坐标原点20米处开始运动,当乙开始运动时,甲已经运动了10s,因此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20m,故A错误;
B、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可知,乙的瞬时速度要大于甲的速度,因此当乙开始运动时两者相距最远,所以在0~10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在10s~25s这段时间内,乙的瞬时速度要大于甲的速度,所以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在25s时相遇,故BC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x﹣t图象,属基础题,但要注意防止将其作为v﹣t图象进行处理,难度适中.
10.一质点在时间t内速度由v增大到2v,其加速度为a1;另一质点在时间内速度由v增大到3v,其加速度大小为a2,则( )
A.a2=2a1 B.a2=3a1 C.a2=4a1 D.a2=6a1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得:
解得:
a2=4a1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加速度的定义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与实验(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1.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x1=30mm,2与3两点间距离x3=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v1= 0.3 m/s,在2与3两点间平均速度为v2= 0.48 m/s.据此可判定小车做 先加速运动后匀速 运动.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专题】实验题.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1、2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解答】解: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
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v1==0.3m/s,
在2与3两点间平均速度为:v2==0.48m/s
由图可以看出纸带上的点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不变说明纸带的运动情况为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
故答案为:0.3,0.48,先加速运动后匀速
【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2.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时间差,测出汽车的速度.图(b)中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17 m,汽车的速度是 17.9 m/s.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由题意可知,P1、P2的时间间隔为0.8秒,根据图b所示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即可求出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以及P1、n1和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可以求出P1、n1和P2、n2之间的时间,即超声波由发出到接收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可以求出超声波前后两次从测速仪汽车所用的时间,结合声速,进而可以求出前后两次汽车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本题首先要看懂B图中标尺所记录的时间每一小格相当于多少:
由于P1,P2 之间时间间隔为1.0s,标尺记录有30小格,故每小格为s,
其次应看出汽车两次接收(并反射)超声波的时间间隔:P1发出后经s接收到汽车反射的超声波,故在P1发出后经s被车接收,
发出P1后,经1s发射P2,可知汽车接到P1后,经t1=1﹣=s发出P2,
而从发出P2到汽车接收到P2并反射所历时间为t2=s,故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间隔为t=t1+t2=s,
求出汽车两次接收超声波的位置之间间隔:s=(﹣)v声=()×340=17m,
故可算出v汽==17÷()=17.9m/s.
故答案为:(1)17,(2)17.9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速度已及声波的计算,确定声音传播的时间是本题的难点,注意紧扣公式然后找出相关物理量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1分,共44分)
13.升降机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利用该图象分析并求解以下问题:
(1)物体在0﹣8s的时间内是怎样运动的?
(2)0﹣2s与5﹣8s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多少?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1)物体在0﹣2 s内的速度方向不变,大小越来越大,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s﹣5 s内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5s﹣8 s内,速度方向仍不变,但大小在减小,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
(2)重物在0﹣2 s内的加速度:a1==m/s2=2.5 m/s2,
重物在5﹣8 s内的加速度:a2==﹣m/s2,
所以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3:2.
答:(1)物体在0﹣2s内的速度方向不变,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5s内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5s﹣8s内,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
(2)0﹣2s与5s﹣8s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3:2.
【点评】解决本题要明确v﹣t图象的含义:在v﹣t图象中每点的纵坐标对应于速度的大小,速度的正负表示其运动方向,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14.某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第2s、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第4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4s内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考点】平均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求出4s内的位移,根据求出4s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物体4s内的位移:△x=v1?t1+v2?(t2+t3)+v4?t4=3×1m+6×2m+5×1m=20m
所以4s内的平均速度==m/s=5m/s
答:4s内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5m/s.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15.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性能的重要标志,汽车从一定的初速度加速到一定的末速度,用的时间越少,表明它的加速性能越好.表中是三种型号汽车的加速性能的实验数据,求它们的加速度.
汽车型号
初速度v0(km?h﹣1)
末速度v(km?h﹣1)
时间t/s
加速度a(m?s﹣2)
某型号高级轿车
20
50
6
某型号4t载重汽车
20
50
30
某型号10t载重汽车
20
50
60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时间,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即可求解加速度.
【解答】解: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得
高级轿车加速度为 a=≈1.39m/s2;
4t载重汽车加速度为 a=≈0.28m/s2;
10t载重汽车加速度为:a=≈0.14m/s2.
故加速度分别为:1.39;0.28;0.1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加速度的定义式得直接应用,要注意公式中各个量的单位都必须用国际单位.
16.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先由静止起从山坡上匀加速滑下,测得20s时速度为20m/s,50s到达坡底,又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20s停止.设运动员在山坡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一直为a1,在水平面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2,求a1和a2大小的比值.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分别求出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从而得出加速度大小之比.
【解答】解:设到达底端的速度为v,可知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则.
答:a1和a2大小的比值为2:5.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