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2024版七上语文期中测试卷(安徽卷)(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2024版七上语文期中测试卷(安徽卷)(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3 08:21:36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人教七上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编2024版七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上语文期中测试卷(安徽卷)
范围:第1-3单元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10分)
(1)跟随诗人游览山水,亦有所感。听杜甫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
, ”(《江南逢李龟年》),仿佛亲
见大唐盛世;驻足江南,“ , ”
(《天净沙·秋思》),欣赏到水乡风景;停宿北固山,“
, ”(《次北固山下》),体悟到时序变迁、新旧交
替的自然规律。
(2)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论语>十二章》中就谈到了很多学习方法,
比如,“ , ”强调了复习对学习新知识的
重要性;“ , ”则强调了学与思要结
合起来。

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海日生残
夜 
江春入旧年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12分)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
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
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
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
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
zào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
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zhì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
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韶.( sháo )光 塾.( shú )师
枯zào( 燥 ) 幼zhì( 稚 )
(2)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请写出原文中提及的四
个故事的名称。(4分)
示例: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
橘、哭竹生笋。(写出4个即可)
(3)结合原文,说说鲁迅对书中的“孝”持什么态度。(4分)
鲁迅对书中的“孝”持批判态度,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
示其虚伪和残酷,以及对童心的毒害和扭曲。
sháo
shú


3. 学校开展“热爱劳动,争做全面发展的好少年”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3分)
(1)为了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示例:伟大的成就源于勤劳,辉煌的未来始于劳动。
(2)七年级学生在校园开展了一项关于在家劳动次数的活动调查,一共随机抽
取了1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填写,下面是调查的结果。请从下面的统计图
中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4分)
示例:①半个月进行一次劳动的学生人数最多(或从不参加家中劳动的学
生人数是最少的);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参与了家庭劳动。
(3)活动中,小语同学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请你帮助他修改。(4分)
劳动是最好的生活教育方式之一,孩子应该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开始
训练。【甲】拿家务劳动来说,小到擦桌子、扫地、拖地、做饭、整理衣
物,先后安排、怎样取舍、以及如何统筹与整理,都能充分给予孩子实践
锻炼的机会。不怕脏,不怕累,经过努力和付出,相应就会有所收获。
【乙】在劳动中成就的这些本领,有助于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自力更生。
具备了这些最基本的能力和心态,才能更好地成长。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2分)
将“以及”前面的顿号改为逗号。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把“成就”改为“练就”。
(4)在主题活动中,小文说,在家里,妈妈什么都不让他干,让他只负责
把学习搞好就行,他对此很苦恼。作为好朋友的你,该如何劝说小文
妈妈?(3分)
示例:阿姨您好,我是小文的好朋友。适当的劳动可以缓解因学习带来的
紧张和疲劳,有利于我们的全面发展。劳动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能
力,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所以在家中您也可以让小
文适当地参与一些劳动。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安徽中考)【一】(23分)
中国地图
侯发山
①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
后,每天对着地图默默地看,有时还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家里有人
的时候,总要给人家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那时候,技术
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
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
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
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
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
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
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他到当地医院治疗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一名护
士,后来结为伉俪。奶奶曾感激地对爷爷说,若不是嫁给他,把她带进城里,她早
被风沙给“吃”了——她的家乡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二
百多天都是风沙……
③爷爷九十多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特别是奶奶去世后,免不了唠叨他的
“想当年”。
④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
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图测绘。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
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
绘地图。
⑤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
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
一座桥?新建的?”
⑥“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港和澳门的。”
⑦“这个桥建得好,建得好!”爷爷感慨不已,然后继续一点一点地瞅,“小
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
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
⑧小兵扑哧笑了,说:“爷爷,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⑨“南水北调?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的那个计划?”爷爷扑闪着昏花的眼睛,
似乎有点明白了。“对!”小兵忙不迭地点头。
⑩爷爷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又趴在地图上瞄起来。忽然,他叫道:“小兵,
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
“是啊,毛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
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
“好!古人绘制地图就是实地测绘,后人常常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顾
名思义,大禹的足迹。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哪像你们,唉!”爷爷说罢,又
说,“只是我的腿不当家,怕是走不动。”
“爷爷,我开车带您去。”“中。”爷爷爽快地答应了。爷爷退休后,家人
多次说要带他去旅游,他都拒绝了,说:“全中国我都跑遍了,山山水水都在我的
心里。”
小兵开车带着爷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
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兵忍不住说道:“爷爷,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
漠!”
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
小兵憋住笑,说:“爷爷,我是知道,但还真没来过……现在都是通过遥感
技术来测量和绘制的。”
爷爷说:“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小兵点点头,自豪地说:“当然啦,
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
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来……”
好半天,爷爷都没说话。末了,他感慨了一句:“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
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23期,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3分)
A. 小兵“皱着眉头”,可见他对新地图没有标出毛乌素沙漠感到疑惑。
B. 爷爷对“禹迹图”命名的解释,表明他对传统测绘精神的重视。
C. 爷爷重回榆林的情节与上文他在榆林的工作经历形成了呼应。
D. 小说以爷孙二人对话的形式推动故事发展,使叙事更加紧凑。
【解析】A. 小兵“皱着眉头”是故意做出疑惑的样子,骗爷爷,想让爷爷亲自
跟着自己去榆林,去毛乌素看看。
A
5. 爷爷“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回答。
(4分)
①退休后还经常查看地图。②喜欢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③对新地图兴趣
浓厚。④敏锐发现新地图中的细微变化。
6. 小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故事”与“事故”能否互换?为什么?(5分)
示例一:不能。“故事”侧重传奇色彩,而“事故”侧重意外,原句突出了爷爷
当年测绘工作的艰辛和危险。
示例二:能。“事故”侧重意外,而“故事”侧重传奇色彩,互换后突出了爷爷
对事业的热爱,对付出的无悔。
7.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充满感彩,表现了爷爷对时代、对
事业、对生活的热爱。
8. 小说标题“中国地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①“中国地图”既指文中的中国地图实物,又指装在爷爷心中的中国地图。②新
旧地图的变化折射出祖国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③“中国地图”承载着地图测绘
人对中国地图测绘事业的热爱与追求。④“中国地图”蕴含了对祖国发展的骄傲
与自豪之情。(答出三点即可)
【二】(16分)
材料一
什么是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
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它发生的
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材料二
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三
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
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它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
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它对到达地表的太阳
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水
循环又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
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还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
态。总之,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
9.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 水循环是指在地球表面水的运动过程。
B. 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我们周围进行着。
C. 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转换。
D. 水循环是塑造地球地表形态的力量之一。
【解析】A. 水循环不仅仅只是在地球表面进行,它发生在各个领域。
A
10. 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下图中的序号处填写适当内容。(4分)
11. 请你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之一”说明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不只有
“水循环”这一种形式,还有其他形式的循环过程,与事实相符。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2. 请你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水循环的意义。(5分)
①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水循环缓解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
平衡的矛盾。③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⑤
水循环影响全球地理环境。
【三】(16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
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乙】王家兄弟三人①俱.诣谢公②,子猷、子重多论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
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
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选自《世说新语·吉人辞寡》)
【注释】①王家兄弟三人:指王徽之(字子猷)、王操之(字子重)、王献之
(字子敬),三人都是王羲之的儿子,子敬最小。②谢公:即谢安。
13.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俄而雪骤. 骤:
(2)俱.诣谢公 俱:
(3)向三贤孰.愈 孰:
(4)何以.知之 以:
1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急 
都 
谁,哪一个 
凭借 
/
/
15.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家里的小辈谈论文章的
义理。
(2)既出,坐客问谢公。
(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
16. 【甲】【乙】两文都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甲】文中谢太傅一家因雪产生对话,“未若柳絮因风起”表现出谢道韫的聪
慧。【乙】文中谢安对子敬的描述可见子敬为人贤明。
【乙文参考译文】
  王家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说了很
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
谢安:“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谢安说:“小的最出色。”客人问:
“(您)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根据这
个推知的。”
三、写作(55分)
1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世界充满新奇,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被表扬、
第一次被批评、第一次被关心……总有些第一次深刻脑海,让我们去怀念,去
期待第二次的来临。
读了上面一段话之后,你有什么感触呢?请拿起笔来,把它们写下来吧,
题目自拟。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
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2024版七上语文期中测试卷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跟随诗人游览山水,亦有所感。听杜甫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仿佛亲见大唐盛世;驻足江南,“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欣赏到水乡风景;停宿北固山,“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体悟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2)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论语>十二章》中就谈到了很多学习方法,比如,“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强调了复习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则强调了学与思要结合起来。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12分)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zào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zhì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韶( sháo )光 塾( shú )师 枯zào( 燥 ) 幼zhì( 稚 )
(2)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请写出原文中提及的四个故事的名称。(4分)
示例: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哭竹生笋。(写出4个即可)
(3)结合原文,说说鲁迅对书中的“孝”持什么态度。(4分)
鲁迅对书中的“孝”持批判态度,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以及对童心的毒害和扭曲。
3.学校开展“热爱劳动,争做全面发展的好少年”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为了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示例:伟大的成就源于勤劳,辉煌的未来始于劳动。
(2)七年级学生在校园开展了一项关于在家劳动次数的活动调查,一共随机抽取了1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填写,下面是调查的结果。请从下面的统计图中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4分)
示例:①半个月进行一次劳动的学生人数最多(或从不参加家中劳动的学生人数是最少的);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参与了家庭劳动。
(3)活动中,小语同学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请你帮助他修改。(4分)
劳动是最好的生活教育方式之一,孩子应该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开始训练。【甲】拿家务劳动来说,小到擦桌子、扫地、拖地、做饭、整理衣物,先后安排、怎样取舍、以及如何统筹与整理,都能充分给予孩子实践锻炼的机会。不怕脏,不怕累,经过努力和付出,相应就会有所收获。【乙】在劳动中成就的这些本领,有助于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自力更生。具备了这些最基本的能力和心态,才能更好地成长。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2分)
将“以及”前面的顿号改为逗号。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把“成就”改为“练就”。
(4)在主题活动中,小文说,在家里,妈妈什么都不让他干,让他只负责把学习搞好就行,他对此很苦恼。作为好朋友的你,该如何劝说小文妈妈?(3分)
示例:阿姨您好,我是小文的好朋友。适当的劳动可以缓解因学习带来的紧张和疲劳,有利于我们的全面发展。劳动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能力,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所以在家中您也可以让小文适当地参与一些劳动。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安徽中考)【一】(23分)
中国地图
侯发山
①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后,每天对着地图默默地看,有时还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家里有人的时候,总要给人家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他到当地医院治疗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一名护士,后来结为伉俪。奶奶曾感激地对爷爷说,若不是嫁给他,把她带进城里,她早被风沙给“吃”了——她的家乡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二百多天都是风沙……
③爷爷九十多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特别是奶奶去世后,免不了唠叨他的“想当年”。
④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图测绘。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
⑤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
⑥“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港和澳门的。”
⑦“这个桥建得好,建得好!”爷爷感慨不已,然后继续一点一点地瞅,“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
⑧小兵扑哧笑了,说:“爷爷,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⑨“南水北调?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的那个计划?”爷爷扑闪着昏花的眼睛,似乎有点明白了。“对!”小兵忙不迭地点头。
⑩爷爷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又趴在地图上瞄起来。忽然,他叫道:“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
“是啊,毛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
“好!古人绘制地图就是实地测绘,后人常常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顾名思义,大禹的足迹。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哪像你们,唉!”爷爷说罢,又说,“只是我的腿不当家,怕是走不动。”
“爷爷,我开车带您去。”“中。”爷爷爽快地答应了。爷爷退休后,家人多次说要带他去旅游,他都拒绝了,说:“全中国我都跑遍了,山山水水都在我的心里。”
小兵开车带着爷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兵忍不住说道:“爷爷,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漠!”
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
小兵憋住笑,说:“爷爷,我是知道,但还真没来过……现在都是通过遥感技术来测量和绘制的。”
爷爷说:“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小兵点点头,自豪地说:“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来……”
好半天,爷爷都没说话。末了,他感慨了一句:“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23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小兵“皱着眉头”,可见他对新地图没有标出毛乌素沙漠感到疑惑。
B.爷爷对“禹迹图”命名的解释,表明他对传统测绘精神的重视。
C.爷爷重回榆林的情节与上文他在榆林的工作经历形成了呼应。
D.小说以爷孙二人对话的形式推动故事发展,使叙事更加紧凑。
【解析】A.小兵“皱着眉头”是故意做出疑惑的样子,骗爷爷,想让爷爷亲自跟着自己去榆林,去毛乌素看看。
5.爷爷“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回答。(4分)
①退休后还经常查看地图。②喜欢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③对新地图兴趣浓厚。④敏锐发现新地图中的细微变化。
6.小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故事”与“事故”能否互换?为什么?(5分)
示例一:不能。“故事”侧重传奇色彩,而“事故”侧重意外,原句突出了爷爷当年测绘工作的艰辛和危险。
示例二:能。“事故”侧重意外,而“故事”侧重传奇色彩,互换后突出了爷爷对事业的热爱,对付出的无悔。
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充满感彩,表现了爷爷对时代、对事业、对生活的热爱。
8.小说标题“中国地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①“中国地图”既指文中的中国地图实物,又指装在爷爷心中的中国地图。②新旧地图的变化折射出祖国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③“中国地图”承载着地图测绘人对中国地图测绘事业的热爱与追求。④“中国地图”蕴含了对祖国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之情。(答出三点即可)
【二】(16分)
材料一
什么是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它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材料二
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三
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它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它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水循环又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还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总之,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水循环是指在地球表面水的运动过程。 B.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我们周围进行着。
C.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转换。 D.水循环是塑造地球地表形态的力量之一。
【解析】A.水循环不仅仅只是在地球表面进行,它发生在各个领域。
10.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下图中的序号处填写适当内容。(4分)
11.请你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之一”说明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不只有“水循环”这一种形式,还有其他形式的循环过程,与事实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2.请你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水循环的意义。(5分)
①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水循环缓解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⑤水循环影响全球地理环境。
【三】(16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乙】王家兄弟三人①俱诣谢公②,子猷、子重多论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选自《世说新语·吉人辞寡》)
【注释】①王家兄弟三人:指王徽之(字子猷)、王操之(字子重)、王献之(字子敬),三人都是王羲之的儿子,子敬最小。②谢公:即谢安。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俄而雪骤   骤: 急 
(2)俱诣谢公 俱: 都 
(3)向三贤孰愈 孰: 谁,哪一个 
(4)何以知之 以: 凭借 
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家里的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既出,坐客问谢公。
(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
16.【甲】【乙】两文都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甲】文中谢太傅一家因雪产生对话,“未若柳絮因风起”表现出谢道韫的聪慧。【乙】文中谢安对子敬的描述可见子敬为人贤明。
【乙文参考译文】
  王家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谢安说:“小的最出色。”客人问:“(您)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根据这个推知的。”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世界充满新奇,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被表扬、第一次被批评、第一次被关心……总有些第一次深刻脑海,让我们去怀念,去期待第二次的来临。
读了上面一段话之后,你有什么感触呢?请拿起笔来,把它们写下来吧,题目自拟。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2024版七上语文期中测试卷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跟随诗人游览山水,亦有所感。听杜甫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江南逢李龟年》),仿佛亲见大唐盛世;驻足江南,“,”(《天净沙·秋思》),欣赏到水乡风景;停宿北固山,“,”(《次北固山下》),体悟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2)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论语>十二章》中就谈到了很多学习方法,比如,“,”强调了复习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则强调了学与思要结合起来。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12分)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zào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zhì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韶(  )光 塾(  )师 枯zào(  ) 幼zhì(  )
(2)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请写出原文中提及的四个故事的名称。(4分)
(3)结合原文,说说鲁迅对书中的“孝”持什么态度。(4分)
3.学校开展“热爱劳动,争做全面发展的好少年”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为了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七年级学生在校园开展了一项关于在家劳动次数的活动调查,一共随机抽取了1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填写,下面是调查的结果。请从下面的统计图中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4分)
(3)活动中,小语同学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请你帮助他修改。(4分)
劳动是最好的生活教育方式之一,孩子应该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开始训练。【甲】拿家务劳动来说,小到擦桌子、扫地、拖地、做饭、整理衣物,先后安排、怎样取舍、以及如何统筹与整理,都能充分给予孩子实践锻炼的机会。不怕脏,不怕累,经过努力和付出,相应就会有所收获。【乙】在劳动中成就的这些本领,有助于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自力更生。具备了这些最基本的能力和心态,才能更好地成长。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4)在主题活动中,小文说,在家里,妈妈什么都不让他干,让他只负责把学习搞好就行,他对此很苦恼。作为好朋友的你,该如何劝说小文妈妈?(3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安徽中考)【一】(23分)
中国地图
侯发山
①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后,每天对着地图默默地看,有时还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家里有人的时候,总要给人家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他到当地医院治疗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一名护士,后来结为伉俪。奶奶曾感激地对爷爷说,若不是嫁给他,把她带进城里,她早被风沙给“吃”了——她的家乡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二百多天都是风沙……
③爷爷九十多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特别是奶奶去世后,免不了唠叨他的“想当年”。
④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图测绘。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
⑤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
⑥“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港和澳门的。”
⑦“这个桥建得好,建得好!”爷爷感慨不已,然后继续一点一点地瞅,“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
⑧小兵扑哧笑了,说:“爷爷,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⑨“南水北调?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的那个计划?”爷爷扑闪着昏花的眼睛,似乎有点明白了。“对!”小兵忙不迭地点头。
⑩爷爷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又趴在地图上瞄起来。忽然,他叫道:“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
“是啊,毛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
“好!古人绘制地图就是实地测绘,后人常常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顾名思义,大禹的足迹。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哪像你们,唉!”爷爷说罢,又说,“只是我的腿不当家,怕是走不动。”
“爷爷,我开车带您去。”“中。”爷爷爽快地答应了。爷爷退休后,家人多次说要带他去旅游,他都拒绝了,说:“全中国我都跑遍了,山山水水都在我的心里。”
小兵开车带着爷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兵忍不住说道:“爷爷,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漠!”
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
小兵憋住笑,说:“爷爷,我是知道,但还真没来过……现在都是通过遥感技术来测量和绘制的。”
爷爷说:“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小兵点点头,自豪地说:“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来……”
好半天,爷爷都没说话。末了,他感慨了一句:“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23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兵“皱着眉头”,可见他对新地图没有标出毛乌素沙漠感到疑惑。
B.爷爷对“禹迹图”命名的解释,表明他对传统测绘精神的重视。
C.爷爷重回榆林的情节与上文他在榆林的工作经历形成了呼应。
D.小说以爷孙二人对话的形式推动故事发展,使叙事更加紧凑。
5.爷爷“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回答。(4分)
6.小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故事”与“事故”能否互换?为什么?(5分)
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8.小说标题“中国地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16分)
材料一
什么是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它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材料二
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三
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它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它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水循环又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还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总之,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水循环是指在地球表面水的运动过程。 B.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我们周围进行着。
C.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转换。 D.水循环是塑造地球地表形态的力量之一。
10.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下图中的序号处填写适当内容。(4分)
11.请你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12.请你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水循环的意义。(5分)
【三】(16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乙】王家兄弟三人①俱诣谢公②,子猷、子重多论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选自《世说新语·吉人辞寡》)
【注释】①王家兄弟三人:指王徽之(字子猷)、王操之(字子重)、王献之(字子敬),三人都是王羲之的儿子,子敬最小。②谢公:即谢安。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俄而雪骤   骤:
(2)俱诣谢公 俱:
(3)向三贤孰愈 孰:
(4)何以知之 以:
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既出,坐客问谢公。
16.【甲】【乙】两文都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世界充满新奇,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被表扬、第一次被批评、第一次被关心……总有些第一次深刻脑海,让我们去怀念,去期待第二次的来临。
读了上面一段话之后,你有什么感触呢?请拿起笔来,把它们写下来吧,题目自拟。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