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中国古典乐器
《第1课 赏书法之韵》
(第二课时)
2024年人美版 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 书法篆刻-
宛潞老师
美术 课件
2024年最新美术教材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三)草书 —— 简洁飞动的线条
《廉颇蔺相如列传》草书 黄庭坚 北宋
王羲之 《上虞帖》
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三)草书 —— 简洁飞动的线条
《自叙帖》局部 怀素 唐代
书写速度快
笔画连绵省减
字形变化丰富
难以辨识
特 点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三)草书 —— 简洁飞动的线条
新
花
猜一猜:以下草书对应的汉字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四)楷书 —— 沿用至今的正体
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苏轼小楷局部《养生论》
柳公权局部《玄秘塔碑》
柳公权《太和帖》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四)楷书 —— 沿用至今的正体
赵孟頫 《止斋集》
欧阳询 书法字帖 《楷书千字文》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四)楷书 —— 沿用至今的正体
露锋
圆
方
藏锋
圆
垂露
悬针
楷书横平竖直、字形方正,直中见曲。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四)楷书 —— 沿用至今的正体
楷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字体之-一。“永字八法”是楷书的用笔法则,它以“永”字八笔的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的笔势特点。
永字八法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tì)(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bì ]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8.捺为磔[zhé ](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颜勤礼碑
九成宫醴泉铭
探索实践
请你临摹颜真卿和欧阳询碑帖中的“永”字,体会两者在点画的提按与快慢、力量与节奏、连断与行止等方面的不同,体会楷书结构的均衡稳定与参差变化。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五)行书 —— 实用灵活的书体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流畅书体
王羲之《兰亭序》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五)行书 —— 实用灵活的书体
天
下
三
大
行
书
《兰亭序》
王羲之(晋)
《祭侄文稿》
颜真卿(唐)
《黄州寒食帖》苏轼(宋)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五)行书 —— 实用灵活的书体
下面几个“龙”字,哪个是用行书所写?
楷书
行书
行书
草书
特点:笔画间有明显的连带 —— 牵丝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五)行书 —— 实用灵活的书体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楷 书
草 书
行 书
隶 书
同一汉字(鱼)的不同字体形态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五)行书 —— 实用灵活的书体
“马”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篆书
同一汉字(“馬”马)的不同字体形态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五)行书 —— 实用灵活的书体
篆书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稳重扁平
肆意狂放
工整端庄
流畅俊秀
古朴神秘
总结下面不同字体的“车”字在点画和结构上的特点!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五种书体及其特点 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线条瘦劲挺拔;形体均匀齐整,笔画均匀。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特点; 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横平竖直、点画齐备、结字方整、章法和谐,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用笔细腻、结构多变,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飘逸而端庄。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行书
(自然流畅,笔画多,线条少)
隶书
(字形宽扁)
楷书
(方正严谨)
指出下列作品各是哪种书体(说明原因)
小试牛刀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指出下列作品各是哪种书体(说明原因)
小试牛刀
草书
(酣畅连绵,线条多笔画少)
篆书
(字体修长)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探索实践
选择喜爱的书法作品进行临摹,体悟不同字体中点画线条用笔的提按与快慢,含蓄与张扬、连断与行止等形态、质感的不同,感受书法之美。
毛公鼎铭文
平复帖
伯远帖
子弹库楚帛书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展示与交流
展示优秀作业。各组选二名代表(其中一人主讲),描述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交流心得体会。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课堂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我国书法艺术,激发了大家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中国书法是中国古代一种集美感、趣味、礼仪和思想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它融汇了汉字的文字化、表达性和古典气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传承书法文化的意义非常重要。传承书法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实现历史沿革,更好地保护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长久性。
认识中国书法中的五大书体
02
课后拓展
实地走访家乡主要景点、建筑等公共场所,欣赏其中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