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第20课 三国鼎立(课件24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六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第20课 三国鼎立(课件24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01 06:47:50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由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有关三国的网络游戏也很流行,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能够把课外的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结合起来。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我所执教的六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所以在这节课里,通过观看录像、学生表演、动画演示等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形成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为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能力目标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由于学生在小学学习中没有接触过历史,但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拼音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所以学生对这一课会有浓厚的兴趣,但容易把文学作品当成为真实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区别。
效果分析
经过本课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清楚了历史的概况,由于学生在小学或在平时已经具备了相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浓厚,课上的气氛活跃,学习的效率高,本课主要是讲述两个战争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在前面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战争的基本要素,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在课上学生能够完全自主的学习,但是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不能客观的评价,有的同学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的能力相对较弱,下一步的授课要强化对此类问题的训练。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影片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播放《曹操》歌曲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学生响亮齐答:《三国鼎立》。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下面请大家猜想一下,好吗?(生答:曹操、诸葛亮、刘备…)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生答:曹操)
2、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课件显示曹操图像及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3、(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其次是谁?(生看示意图作答)
4、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课件显示曹操势力发展壮大的录音材料,让生分析)
5、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动态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问:你能根据示意图上提示的交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交战结果,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官渡之战吗?
6、一起归纳: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7、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请看历史剧场:①生先自我介绍 ②师作旁白,生表演 ③袁绍和谋士的对话 ④曹操和许攸的对话 (再现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心态)
表演完毕后,师说:这个短剧不断再现了历史场面,而且再现了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现在你能根据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生答略)
8、在刚才的短剧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非常清楚。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正可谓:(课件显示)
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焉得属曹家。
从上述表演及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
9、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天下形势图》)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10、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想乘势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一个是江南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生讲故事)
11、设身处地: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
表演对话 (再现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智慧)
(请刘备、诸葛亮上台)
12、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力量不断地壮大。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请看录像《火烧战船,曹操逃跑》。
13、在影片中,我们看到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14、(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分组讨论: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15、有人说,那天晚上恰好刮东风,是天意。你怎么看?(引导学生分析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
16、如果那晚没有刮东风,曹操会失败吗?(在会与不会的激烈争论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实际上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17、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8、(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问:是哪三国?生答后指出: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课件依次显示三国成立情况)首先看魏国成立情况(一起读)。那么蜀国呢、吴国呢?
19、下面根据三国鼎立知识一起回答: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都城(今名)



20、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未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
(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生答后指出: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21、通过三国代表的介绍,我们知道在三国鼎立时期的相对稳定形势下,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所以,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三、课堂小结,承前启后,留下悬念 (屏幕显示)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指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四、轻松闯三关 (屏幕显示)
(一)评价历史人物(课件显示三国历史人物)
我们先说曹操。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曲舞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依你之见呢?
A: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
B:“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贼”
C: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D: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接下来我们再来评价一下诸葛亮。诸葛亮在后世人民的心中已达到神化的程度,成了忠诚和智慧的化身,甚至有“诸葛近妖”的说法。你该怎样看待诸葛亮?
A: 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C: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他帮刘备统一了西南地区,并采取措施使西南地区得到开发。
E:他是人,不是神。
师:从刚才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很全面,对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这里,老师仍然要提醒大家的是: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树立科学的评价方法,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二)看图分析
课件显示(1、诸葛亮与周瑜作品中像。2、史书记载:亮生于公元181年,瑜生于公元175 年。)问:①从画像上看,二人谁的年龄大?实际上呢?②文艺作品中的诸葛亮、周瑜与历史上的诸葛亮、周瑜一样吗?为什么?
(三)历史使人智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三国历史后,你有什么感悟?
①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得到启示:战争带给人民的是灾难、是痛苦。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②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我得到启示: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③从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中,我得到启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④从三国经济的发展中,我得到启示: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稳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⑤从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过台湾,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⑥从三国历史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⑦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我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⑧从对文艺作品中的诸葛亮、周瑜与历史上的诸葛亮、周瑜的比较中,我认识到: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
五、课外实践活动
1、游览三国名胜古迹──隆中、赤壁,寻觅历史足迹,开发三国历史文化。
2、小组合作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
3、举办三国历史故事会。
课件24张PPT。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三国鼎立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故事、三国鼎立格局。
2、过程与方法:讲述三国小故事,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曹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龟虽寿》
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
他的“壮心”是什么?意图统一全国袁绍匈 奴刘 璋刘 表袁 术张 鲁曹操袁绍曹操官渡之战:时间?地点?双方?结果?影响?
自学指导一课本117-118页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曹操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知识整合官渡之战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孙权据长江中下游扬州地区刘表据长江中游荆州地区(刘备寄居) 看图说成语 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双方、结果、影响?
自学指导二课本118至119页赤 壁 之 战曹操和孙刘联军曹操大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公元208年曹操为什么兵败赤壁?想一想曹操:军队远来疲惫、水土不服
不习水战、士气不振
骄傲轻敌、战术错误孙刘联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自学指导三三国成立的时间、地点、都城、人物?
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课本120至121页魏蜀吴我会填220曹丕洛阳221刘备成都222孙权建业◆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30年,吴国的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岛),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分天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魏 蜀 吴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200年、208年、220年、
221年、222年。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C小试牛刀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A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D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一课是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所以说“三国鼎立”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观课记录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是由沂河源学校房思鹏老师执教的一堂课新分教师汇报课,这一堂课从大的方向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
首先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房老师这堂课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个目标。
第一是知识能力目标;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它对历史反之产生的影响,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落实较好。但是由于教学设备的问题没有展示给学生。
第二。教材处理比较科学,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照本宣科,把课本上的答案搬下来让学生答,而是精心设计了三个有深度的问题:1.官渡之战曹操获胜的条件;2.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3.在学习了有关曹操的史实后,你对曹操的认识。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改变了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房老师让学生用表格形式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战役具体情况体现出来,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史实后,接下来进行知识巩固:探讨深层次的问题:官渡之战曹操获胜进而统一北方的条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表现较为积极,接下来房老师点评引导学生从曹操的胜利和袁绍的失败中认识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道路,并且把这一知识运用到当今的人才竞争,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房老师不仅让学生融汇贯通掌握了基本历史知识,而且还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在课堂上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当今社会,人才的重要性。但我认为房老师在攻破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如何形成”,没有把这一难点点透,而是从侧面:“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曹操获胜统一北方的两个问题入手,虽然这两个问题就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但房老师至始至终都没有点破,这样就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把握难点的问题,始终给人的感觉好象是与难点问题隔着一层纱。
第三,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层次清楚。房老师这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能从直观形象上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点评,教师层层点评,学生层层过关,思路清晰,内容简明扼要,学生通过讨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教师能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这也是这一堂课最大、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但我认为上课的趣味性欠佳了些,如果房老师能够在学生讨论后,开展一些智力竞赛或在讲到曹操、诸葛亮时播放有关的影片,那么,我想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会更加的高,这一堂课的 形式也会更加丰富多彩。其次,就是在播放“东汉末年局势”课件之后,教师应让学生自己谈谈“东汉末年的形势如何?”,而房老师在这里是自己事先归纳好,然后直接讲给学生听,虽然这一段文字房老师写得非常优美,而且篇幅很长,但似乎有背书给别人听的感觉,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自主性。
第四。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板书设计巧妙、合理、能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思路图,房老师在整节课中的解释和指导均清楚并有系统,语言规范、简练、抑扬顿挫,教态自然大方,但房老师在表情上稍显平淡了些,缺少些激情。
第五。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让学生讨论问题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且能大胆质疑。在学习和处理问题中,能独立思考,思维敏捷,在房老师让学生把三国鼎立局面用图示表示出来,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学生画一棵树;有的学生画三个三角形,在房老师引导下,学生能够重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地培养,这也是这一堂课的优点。
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二、图说历史
评价下面两位历史人物

课后反思
历史课程改革就是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优化教育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优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核心是提高学生受教育的充分程度。这两者是一致的。就本节课谈谈我的一些收获及困惑。
我上的是初一历史《三国鼎立》,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我把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作为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了调整,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两次战役”和“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再分析两次著名战役失败、胜利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准确。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标要求,紧扣教学重点,遵循让学生动起来的原则,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讲故事、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三国鼎立形势示意图等活动,寓教于乐。改变“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把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三大框内容设计的思路明晰,各框衔接自然。如:在过渡到赤壁之战这一框,我出示了曹操在统一北方后所写的一首诗,以此点明他还想一统天下的雄心。
第二,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考虑到?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比较熟悉,随便一个学生都能说出一二个三国时期的人物或者故事、成语,导入部分我利用《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创设情境,在雄浑、低沉的乐曲声中把学生带到了那段历史,让学生说出所知道或喜欢的三国人物。引出本课两个重要人物:曹操和诸葛亮。然后指出《三国演义》是根据我国历史改编成的。但小说不同于历史,历史具有可考性、真实性。这样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第三,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体现个性化的要求。?问题的设置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对于学案中学生自主学习部分,我安排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进行评判、更正。课堂检测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力求使每位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能力,如“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的原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归纳比较能力、分析历史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
第四,充分注重发挥历史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争失败的主观原因:骄傲轻敌,给我们的启示,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教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发扬谦虚的精神 。230年吴国派人到达夷洲(台湾),让学生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存在一些问题及困惑:
首先,时间分配上的问题,除了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以外,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花了不少时间,由于时间比较紧,教学过程就有些赶,因此对一些比较有趣的故事没有进行进行太多的展开介绍,只是一带而过。对于《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应该引导学生多讲,充分体现学生参与的力度,调动学生的气氛。有些问题讨论不充分。其中两次战争曹操一成一败的原因分析过于粗糙,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就直接出示了两次战役异同点表格。课堂检测虽然分层设计,由于时间关系只好集体回答,没有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能在家完成,时间会充裕很多。但是让学生回去预习历史,不太现实。如何督促学生预习是我的困惑之一。
其次,部分教学设计内容偏深。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虽然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但是对于初一学生要求有些过高。如:分析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教师直接指出“统一没有完成的根本原因是条件尚未成熟——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就行了。客观上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弱。一段简单的文字都无法正确的朗读。一些基本史实如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都无法从书中获取。如:出示动态地图,学生指图复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不妨采用“火烧赤壁”视频,视觉冲击力会比地图展示更强。?只要求学生讲出事件的基本要素即可。这样课堂会更生动,学生对历史事件会记得更牢。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弄不懂的问题,难道也不用讲吗?每节课都能严格遵守时间吗?这是我的困惑之二。
再者,课堂上只要一分组讨论,学生个个嘴巴都在动,看似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但仔细观察,还是有学生在开小差,如何让每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讨论中去,不是只流于形式。这是我的困惑之三。
最后,在课堂小结时,不应该以图表形式,直接帮学生归纳,而应该让学生作一个总结性归纳,让他们谈谈通过学习这一课,可以学到什么,有何启发,以进一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课标分析:
本课标要求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让学生掌握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在官渡之战后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为什么发生及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会失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等基本史实。对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一胜一负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及透过现象看问题的本质的能力、对历史事实和文学作品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历史辨别与判断能力。对比历经两次战争考验的曹操在两次战争中采取的不同策略后取得的不同结果,认识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用多”的原因及正确的策略对战争的影响。提取有效的学习材料和历史资料,掌握观察历史事实及表述史实的方法,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