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揭阳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揭阳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3 06:49:21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B B C C D A B D B A B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B C A A D D A A A B C B B
二、综合题(共40分)
31【答案】
(1)进步:制作陶器、磨制石器、居住环境拓宽(定居生活)。(4分)
(2)原始居民: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4分)
(3)信息:陶器的使用;使用磨制石器;
史实:斜岭岗遗址有陶器泥质印纹硬陶、夹砂灰陶、纹饰有方格纹、夔形纹、米字纹和复合纹等,器形有罐和碗等。
东埔山遗址有石器:锛3件,镞5件,砺石2件,穿孔石铲1件,矛1件,水晶尖状器1件,残石器8件。(4分)
(4)处理: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建设。(2分)
32【答案】
(1)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4分)
(2)春秋(或东周)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诸侯势力强大, (4分)
(3)材料二的政治局势是材料三中诸侯争霸的原因,即因果关系。(2分)
(4)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分)
33【答案】
(1)千秋伟业:使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分)
(2)特点:后来居上;注重创建新制度;改革成效最明显(或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最成功)。(4分)
(3)意义:增强了秦国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4分)
(4)启示:要勇于创新,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改革是强国之路等。(2分)2024 – 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 —七年级历史科目答题卡
姓 名: 考 号: 班 级: 座位号:
---------密 --------- 封--------- 线---------
注意事项: 1.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答题卡四周圆圈禁止涂黑。正确涂卡: 错误涂卡:
题号 一 二 总分
31 32 33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请勿在此处做任何标记
---------密 --------- 封--------- 线---------



B
11A
B
D
16A)
B
7A
B
D
12A
B
D
17A
B
C D
3ABCD
8A
B
D
13A)0
B
D
18A
B
D
4ABCD
B
D
14A
B
D
19AB
D
D
5ABCD
10A
B
D
D
25ABCD

29ABCD

⊙揭阳市2024-2025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历史科试题
时长: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近日,云南省委书记通过人民网欢迎大家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彩云之南”不仅风景秀美,更因发掘出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享有“东方人类故乡”的美誉。这一古人类是指(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居民
2.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  )
A.以采集狩猎为生 B.已经会人工取火 C.开始种植农作物 D.会使用磨制石器
3.同学们要了解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最可信的证据是(  )
A.神话传说 B.考古化石 C.文学作品 D.影像记录
4.山东省2021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跋山遗址”,出土了丰富的打制方法制作的工具,如石锤、刮削器等,“对于……论证中国—东亚人类的连续演化……具有重大价值。”由材料我们可以推知该遗址属于(  )
A.农耕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青铜时代
5.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环境决定了远古居民早期社会形态,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
A.制造工具,发展生产 B.永居山洞,躲避虫蛇
C.原始群居,共同生存 D.发明弓箭,追逐野兽
6.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7.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到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8.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如图文物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  )
A.烧制陶器 B.种植水稻 C.建造房屋 D.制作乐器
9.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西安发现了一处我国仰韶文化典型代表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考古学者复原了聚落房屋,如图。其居民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山顶洞人 D.炎黄部落
10.如表是广东、浙江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相关图片。据此推知,当时(  )
A.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B.南北经济差距明显
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 D.两地存在文化交流
11.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能够修建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城市,说明当时良渚(  )
A.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主 B.统治者组织调动能力强
C.具有原始的宗教信仰 D.社会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12.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观察如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表明中华文明具有(  )
A.多元性,以中原为核心 B.统一性,文化特征一致
C.先进性,文明世界领先 D.延续性,文明没有中断
13.我国儒家经典《尚书·尧典》中有“尧舜禅让”的记载,《尚书·大禹谟》中则有“舜禹禅让”的记载。尧舜禹“禅让”的标准是(  )
A.部落势力 B.德才兼备 C.治水功绩 D.征战功绩
14.大禹治水的事迹与近来环境地理学中关于约公元前4000年黄河流域大洪水的发现相吻合,西周遂公盨青铜器上铸刻的铭文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最为翔实的关于大禹的文字记录。这表明(  )
A.考古发现是获得历史认识的唯一途径。 B.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可相互印证
C.关于黄帝的远古传说是完全真实可信的 D.大禹治水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传说
1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中使华夏民族“合以成一族”的是(  )
A.盘古和女娲 B.炎帝和黄帝 C.尧、舜和禹 D.黄帝、蚩尤
16.《礼记·礼运》中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天下为家”所指制度开始的标志是(  )
A.禹传位给伯益 B.舜传位给禹 C.启承父,家天下 D.汤战胜桀
17.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18.下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由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  )
A.人类早期文明 B.商王朝的兴衰 C.西周的分封制 D.动荡的春秋时期
19.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商朝 B.②——东周 C.③——西周 D.④——夏朝
20.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有严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青铜冶炼技术较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21.下列图片反映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末代君王残暴昏庸 B.末代君王欺压人民
C.早期国家刑罚残酷 D.都被农民起义推翻
.22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  )
A.分封制已经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社会动荡不安 D.周王室地位下降
23.“礼崩乐坏”指井田制、分封制、社会等级等奴隶制度在东周时期的崩溃和瓦解,且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增多。下列关于“礼崩乐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战争多针对周边少数民族 B.周王室的衰微是根本原因
C.这一时期诸侯国数目增多 D.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
24.《孟子·告子》记载:“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今鲁方百里者五。”这反映了战国时期鲁国(  )
A.实力增强 B.战乱不断 C.成为霸主 D.社会稳定
25.下列生产工具的演变可以反映出(  )
A.生产力的发展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人力获得解放 D.农作物品种的增多
26.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A.齐国 B.晋国 C.吴国 D.宋国
27.“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公元前403年,随着周天子的册封,赵、魏、韩建国,史家普遍将此作为战国时期开端的标志性事件。该事件被称为(  )
A.吴越争霸 B.三家分晋 C.田氏代齐 D.齐魏争霸
28.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 B.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C.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D.生产技术不断发展
29.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录有战国晚期秦国的耕牛比赛,或者叫耕牛考试,成绩优秀的饲牛者会被奖励,落后的将面临严厉责罚。秦国设置耕牛比赛主要是为了(  )
A.树立法律威严 B.鼓励百姓耕种 C.加强中央集权 D.打击豪强地主
30.《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铁器和牛耕推广 B.都江堰的修建 C.商鞅变法的实施 D.秦朝完成统一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4分,32题14分,32题12分,共40分)
31.某校历史社团学生开展深圳古代历史的研学活动,搜集整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材料,跟他们一起完成探究任务。
材料一
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呈现浓厚的地域色彩,晚期遗存则与长江、黄河流域有较大一致性,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文化特征为几何印纹(圆点、圆圈,方格、菱形、回纹、米字形纹,平行曲折线纹、雷纹等)。主要器物有肩石器、平底鼎、豆、盘。陶器具有相当的原始性,颜色不纯,火候也较低,陶器上的绳纹、篦点纹表现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遗址主要分为贝丘遗址和沙丘遗址两类。其中位于深圳市大鹏半岛的咸头岭遗址就属于沙丘遗址,距今约7000—6000年,是珠三角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深圳地区原始居民的居住地不再集中在沿海沙丘,而是分散开来,有的留在原有沙丘地,有的迁至较靠内陆的山岗坡地、台地居住。
——摘编自张一兵《深圳通史》
材料三
深圳市龙华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简表
序号 名称 地点 主要遗物
1 猪仔沥山遗址 龙华松和小学南侧 石器:镞6件,砺石2件,斧1件。陶片:夹砂粗陶和几何印纹陶片。
2 斜岭遗址 龙华陂兰村斜岭西 石器:仅发现砺石。陶片:夹砂粗陶,泥质陶;饰三角纹、编织纹。
3 斜岭岗遗址 龙华共和社区西南斜岭岗山项 石器:小型石斧、石铲。陶器:泥质印纹硬陶、夹砂灰陶、纹饰有方格纹、夔形纹、米字纹和复合纹等,器形有罐和碗等。
4 弓村遗址 龙华三联弓村 陶器:罐1件,有曲折纹、篮纹、编织纹、复线弦纹和复线水波纹陶片。
5 后背山遗址 龙华油松村 石器:石镞。陶器:夹砂粗陶。
6 早禾岭遗址 龙华清湖村 石器:锛3件,凿1件,环1件。陶器:罐1件,纺轮1件。大量几何印纹软陶器。
7 鹅冠山遗址 龙华清湖村 石器:数件风化严重的凿等残石器。陶片:几何印纹软陶,有方格纹、云雷纹,曲折纹等
8 飞鹅岭遗址 龙华清湖村 石器:锛、凿和砺石。陶器:均为几何印纹软陶,纹饰有曲折纹和篮纹。
9 东埔山遗址 龙华瓦窑排 石器:锛3件,镞5件,砺石2件,穿孔石铲1件,矛1件,水晶尖状器1件,残石器8件。陶片:纹饰有方格纹、曲折纹、叶脉纹、云纹等。
10 羊梅坑山遗址 龙华瓦窑排村西 石器:锛3件。陶器:绳纹夹砂粗陶。
11 追树岭遗址 观澜东庵村 石器:23件。陶器:豆和纺轮各1件。陶片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
12 鹅公岭遗址 观澜东庵村 石器:有肩石斧、有段石锛、石铲、石凿等。陶器:夹砂粗陶,几何印纹软陶,饰曲折纹、方格纹等;硬陶,饰夔纹、方格纹。
13 乌背岭遗址 观澜东庵村 石器:双肩锛1件,梯形锛1件。陶片:几何印纹软陶居多,饰云雷纹曲折纹、叶脉纹、篮纹、旋涡纹等。
——摘编自陈海滨《深圳古代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石器时代居民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有哪些进步。(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石器时代两个与咸头岭居民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原始居民。(4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能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至少写出两条)请列举材料中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
(4)材料三所列13处遗址中,有8处因城市建设现已不存在。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初将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秦、楚、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1)材料一反映了周初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 此项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分)
(2)材料二中的这段史料叙述的是什么时期的社会情况 根据上述史料,概述当时的政治局势(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有什么联系 (2分)
(4)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诸侯争霸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材料三
商鞅变法内容
政治 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秦国商鞅变法的2个特点。(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三说说商鞅变法的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