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综合检测卷 地理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综合检测卷 地理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24 08:20:24

文档简介

第六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中应急行动的内容见图1。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储备基地的位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4年宁夏石嘴山期末)2021年7月25日,台风“烟花”在我国浙江和江苏一带沿海登陆。受台风“烟花”影响,华东沿海等地有强风雨天气,浙江、上海等地出现大暴雨,部分城市出现内涝现象。据此完成第3~4题。
3.台风“烟花”来临时,部分城市出现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城市水域面积小,调洪蓄洪能力弱
B.排水技术落后,无法修建完善的排水设施
C.基础设施完善的速度快于城镇化速度
D.不透水路面较多,雨水下渗较少
4.为缓解城市内涝,下列措施可取的有(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减少城市人口 ③控制城市规模 ④铺设可透水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年吉林通化开学考试)2022年夏季,由于极端高温和极端干旱天气叠加,我国长江流域灾害不断,水电大省四川出现 “电荒”,重庆爆发山火。 据此完成第5~7题。
5.监测重庆山火范围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6.与正常年份相比,四川“电荒”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鄱阳湖湖床出露 B.长江流域农作物产量增加
C.成都紫外线减弱 D.长江入海口海水盐度降低
7.自然灾害之间具有关联性,推测重庆本次山火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台风
C.寒潮 D.泥石流
(2023年辽宁大连月考)2022年11月末,受寒潮天气影响,我国长江以北大部地区大风肆虐,出现雨雪,气温暴跌,局地降温超20 ℃。据此完成第8~9题。
8.此次寒潮的大风给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带来的关联性自然灾害是(  )
A.降温→洪涝 B.大风→风暴潮
C.雨雪→干旱 D.大风→沙尘暴
9.市民防御寒潮的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储存适量食品 ②关注天气预报 ③增加户外活动 ④及时添加衣物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4年广东广州期末)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位于震中的H冰川风景区(图2)遭遇重创。地震发生时四川省成都市的居民手机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图3)。据此完成第10~12题。
图2
图3
10.地震预警系统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11.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
A.干旱 B.海啸
C.滑坡 D.洪涝
12.关于此次地震的预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快 ②横波破坏力比纵波强 ③H冰川风景区与成都市震级相同 ④H冰川风景区与成都市烈度相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图4
不同的地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形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图4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位于流域内的M村多年受自然灾害影响,村庄发展滞后。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该流域7月份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春汛型洪涝 B.夏雨型滑坡
C.岩溶型坍塌 D.融水型泥石流
14.该流域ab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居民建房 B.矿山开采
C.修筑公路 D.陡坡垦殖
(2024年第一次广东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021年9月9日,陕西省某溪流沟道遭受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由于当地政府提前2天进行了预警,组织群众紧急撤离,从而实现了成功避险。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该溪流沟道发生泥石流的直接原因是(  )
①植被茂盛 ②地形平缓 ③溪沟便于汇聚泥石 ④短期内有较强降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6.该地群众成功避险的主要经验是(  )
A.加强灾害监测,做好预警防范
B.禁止采矿,停止对岩体破坏
C.实施工程措施,兴建护坡工程
D.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自然灾害发生范围广、影响大,个人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应尽可能保护自己和身边人。据此完成第17~18题。
17.暴雨会导致城市内涝,暴雨后马路积水处出现漩涡。若遇到漩涡,正确的做法是(  )
A.从漩涡边跳过去 B.从漩涡边上小心走过去
C.绕着走 D.原地等待救援
18.滑坡发生后,抢救被滑坡体掩埋的人和物的正确方法是(  )
①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 ②先救人后救物 ③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 ④从滑坡体的下缘开始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图5
(2024年辽宁丹东期末)2023年7月,某地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图5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下列关于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运用地面监控系统采集雨量信息 ②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③运用遥感技术模拟滑坡动态过程 ④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下列各项防御和减轻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措施中,比较可行的是(  )
①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预报 ②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 ③恢复植被,实施护坡工程 ④居民全部迁移至平原地带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读我国地震、泥石流和火山的分布图(图6),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图6
(1)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哪些?(6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与泥石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请分析原因。(4分)
(3)我国地质灾害严重,除地震和泥石流之外,地质灾害的表现形式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在我国,近年来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试分析其原因。(6分)
22.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的自然灾害都会导致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7),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图7
(1)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其原因是什么?(4分)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哪个季节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4)台风是我国下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5)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哪些措施?(4分)第六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中应急行动的内容见图1。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储备基地的位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为洪涝灾害的主要救生设备,因此可判断该基地附近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水灾。第2题,应急时间是指从储备基地到灾区的反应时间,它的长短与两地的距离有关,同时还与应急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有关。
(2024年宁夏石嘴山期末)2021年7月25日,台风“烟花”在我国浙江和江苏一带沿海登陆。受台风“烟花”影响,华东沿海等地有强风雨天气,浙江、上海等地出现大暴雨,部分城市出现内涝现象。据此完成第3~4题。
3.台风“烟花”来临时,部分城市出现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城市水域面积小,调洪蓄洪能力弱
B.排水技术落后,无法修建完善的排水设施
C.基础设施完善的速度快于城镇化速度
D.不透水路面较多,雨水下渗较少
4.为缓解城市内涝,下列措施可取的有(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减少城市人口 ③控制城市规模 ④铺设可透水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D 4.D [解析]第3题,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透水路面较多,雨水下渗较少,地表径流量大,D项正确;城市水域面积小,调洪蓄洪能力弱对出现城市内涝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项错误;浙江、上海等地经济发达,排水技术并不落后,但基础设施完善的速度慢于城镇化速度,导致城市出现内涝,B、C项错误。第4题,为缓解城市内涝,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和铺设可透水砖,增加下渗,①④正确;是否要减少城市人口和控制城市规模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城市发展规律来决定,②③错误。D项正确。
(2023年吉林通化开学考试)2022年夏季,由于极端高温和极端干旱天气叠加,我国长江流域灾害不断,水电大省四川出现 “电荒”,重庆爆发山火。 据此完成第5~7题。
5.监测重庆山火范围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6.与正常年份相比,四川“电荒”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鄱阳湖湖床出露 B.长江流域农作物产量增加
C.成都紫外线减弱 D.长江入海口海水盐度降低
7.自然灾害之间具有关联性,推测重庆本次山火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台风
C.寒潮 D.泥石流
【答案】5.B 6.A 7.D [解析]第5题,地理信息系统是处理地理数据、提供决策信息的,不能监测山火范围,A项错误;遥感技术可实时监测山火范围,B项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定位系统,数字地球是将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两者都不能监测山火,C、D项错误。第6题,2022年夏季,由于极端高温和极端干旱天气叠加,导致水电大省四川出现“电荒”。此次“电荒”期间,由于气候极端干旱,降水少,鄱阳湖水量减少,鄱阳湖湖床出露,A项正确;高温和干旱导致长江流域农作物缺水,产量下降,B项错误;气候干旱,空气中水汽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成都紫外线增强,C项错误;气候干旱,降水少,长江径流量减小,入海口淡水注入量减少,海水盐度增加,D项错误。第7题,重庆本次山火发生后,植被覆盖率减小,地表干燥且缺乏植被保护,当下一次降水出现时,容易产生泥石流,D项正确。
(2023年辽宁大连月考)2022年11月末,受寒潮天气影响,我国长江以北大部地区大风肆虐,出现雨雪,气温暴跌,局地降温超20 ℃。据此完成第8~9题。
8.此次寒潮的大风给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带来的关联性自然灾害是(  )
A.降温→洪涝 B.大风→风暴潮
C.雨雪→干旱 D.大风→沙尘暴
9.市民防御寒潮的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储存适量食品 ②关注天气预报 ③增加户外活动 ④及时添加衣物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8.D 9.C [解析]第8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受寒潮影响,伴随着大风,易引发沙尘暴,D项正确;降温不会引发洪涝灾害,A项错误;风暴潮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不会出现风暴潮,B项错误;雨雪会缓解干旱,C项错误。第9题,寒潮来临,储存适量食品可以防御寒潮,①正确;关注天气预报可以了解寒潮的情况,但不能防御寒潮带来的影响,②错误;寒潮来临要减少户外运动,③错误;寒潮来临要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冻伤,④正确。
(2024年广东广州期末)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位于震中的H冰川风景区(图2)遭遇重创。地震发生时四川省成都市的居民手机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图3)。据此完成第10~12题。
图2
图3
10.地震预警系统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11.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
A.干旱 B.海啸
C.滑坡 D.洪涝
12.关于此次地震的预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快 ②横波破坏力比纵波强 ③H冰川风景区与成都市震级相同 ④H冰川风景区与成都市烈度相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0.B 11.C 12.B [解析]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因此使用到的应是地理信息系统,B项正确。第11题,结合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该地区多山地分布,地势崎岖,地表多碎屑物质,因此发生地震之后容易引发山体滑坡,C项正确。第12题,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不同的特点来进行预警的。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但是横波破坏力比纵波强,而深入地下的地震探测仪器检测到纵波后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出震级、烈度、震源和震中距,预警系统在横波到达地面前通过电视广播及网络发出警报,提醒人们及时避险,①②正确;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H冰川风景区与成都市震级相同,烈度不同,③正确,④错误。B项正确。
图4
不同的地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形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图4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位于流域内的M村多年受自然灾害影响,村庄发展滞后。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该流域7月份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春汛型洪涝 B.夏雨型滑坡
C.岩溶型坍塌 D.融水型泥石流
14.该流域ab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居民建房 B.矿山开采
C.修筑公路 D.陡坡垦殖
【答案】13.B 14.D [解析]第13题,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土质疏松,坡度较大,夏季(7月份)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因此该流域7月可能会发生夏雨型滑坡,故B项正确。7月不可能有春汛;该区域没有石灰岩分布,不可能是岩溶型坍塌;该区域没有冰川和常年积雪,所以7月不可能发生融水型泥石流。第14题,读图可知,该流域ab河段靠近村落,居民为增加粮食产量,开垦耕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且该河段附近等高线比较密集,说明该地段地表坡度较陡,开垦的耕地多位于陡坡地带,因此陡坡垦殖是该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D项正确。
(2024年第一次广东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021年9月9日,陕西省某溪流沟道遭受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由于当地政府提前2天进行了预警,组织群众紧急撤离,从而实现了成功避险。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该溪流沟道发生泥石流的直接原因是(  )
①植被茂盛 ②地形平缓 ③溪沟便于汇聚泥石 ④短期内有较强降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6.该地群众成功避险的主要经验是(  )
A.加强灾害监测,做好预警防范
B.禁止采矿,停止对岩体破坏
C.实施工程措施,兴建护坡工程
D.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答案】15.D 16.A [解析]第15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短期内有较强降水,容易冲刷泥石,同时溪沟处地势较低,便于汇聚泥石,从而引发本次泥石流灾害,③④正确;植被茂盛与本次泥石流发生没有直接联系,地形平缓不利于泥石流发生,①②错误。D项正确。第16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群众成功避险的主要经验是加强灾害监测,做好预警防范,A项正确。
自然灾害发生范围广、影响大,个人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应尽可能保护自己和身边人。据此完成第17~18题。
17.暴雨会导致城市内涝,暴雨后马路积水处出现漩涡。若遇到漩涡,正确的做法是(  )
A.从漩涡边跳过去 B.从漩涡边上小心走过去
C.绕着走 D.原地等待救援
18.滑坡发生后,抢救被滑坡体掩埋的人和物的正确方法是(  )
①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 ②先救人后救物 ③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 ④从滑坡体的下缘开始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7.C 18.A [解析]第17题,暴雨会导致城市内涝,暴雨后马路积水处出现漩涡,很可能是地面排水井盖被水冲走,地表水在向下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而出现漩涡,所以应该绕着走,避开漩涡,避免掉进下水道,C项正确;从漩涡边跳过去、从漩涡边上小心走过以及原地等待救援,都有生命危险,A、B、D项错误。第18题,从滑坡体下缘开始挖,可能造成再一次崩塌,会危及抢救者,同时会加大抢救难度,故④错误;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先救人后救物、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都是正确的方法,①②③正确。
图5
(2024年辽宁丹东期末)2023年7月,某地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图5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下列关于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运用地面监控系统采集雨量信息 ②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③运用遥感技术模拟滑坡动态过程 ④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下列各项防御和减轻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措施中,比较可行的是(  )
①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预报 ②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 ③恢复植被,实施护坡工程 ④居民全部迁移至平原地带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19.B 20.D [解析]第19题,运用地面监控系统并不能采集雨量信息,①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于定位和导航,可以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②正确;模拟滑坡动态过程则主要依靠地理信息系统,而不是遥感技术,③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分析和处理数据,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④正确。B项正确。第20题,对于防御和减轻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可以加强科学研究,及时进行灾情监测预报,①正确;大量开采山石会破坏岩层稳定性,加剧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②错误;恢复植被,实施护坡工程,可以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频次,③正确;居民全部迁移至平原地带成本太高,并不现实,④错误。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读我国地震、泥石流和火山的分布图(图6),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图6
(1)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哪些?(6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与泥石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请分析原因。(4分)
(3)我国地质灾害严重,除地震和泥石流之外,地质灾害的表现形式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在我国,近年来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试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1)流域内具备大量的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具备丰富的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汇集在一起的水流;具备比较大的沟谷;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任答三点即可)
(2)地震频发区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促使泥石流突发。
(3)火山喷发 滑坡 崩塌(任答两点即可)
(4)随着科技的进步,地震的预测水平提高;防震抗震设施的建设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大幅度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加强;但经济的发展使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使得造成的经济损失加大。(任答三点即可)
22.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的自然灾害都会导致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7),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图7
(1)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其原因是什么?(4分)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哪个季节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4)台风是我国下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5)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哪些措施?(4分)
【答案】(1)暴雨
(2)冷空气势力强(或春季阴雨多);农事活动早。
(3)春季。主要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而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需水量大。
(4)带来丰沛降水,缓解旱情;有助于降温解暑。
(5)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加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