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2 23:2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2024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
课程目标
2024版新课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活动一:官渡之战
朗读诗句,回答问题。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景象: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原因:东汉末年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
活动一:官渡之战
根据课本P92和材料,自主归纳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
1.曹操崛起
材料一: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材料二: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Hu)……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三:负污辱之名,……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三国志·武帝纪》
1.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2.经济: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和军粮问题。
3.军事: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活动一:官渡之战
2.官渡之战
根据课本P92,完成官渡之战的知识
官渡之战 时间 200年
200年 曹操军队VS袁绍军队
曹操战术 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后勤供应营地,烧毁其全部军粮。
重要战事 火烧乌巢
战争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为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活动一:官渡之战
3.胜利原因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呢?
官渡之战分析:
曹操 胜
曹操: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④重用人才。
袁绍 败
袁绍: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活动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前形势
阅读课本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诸葛亮与孙权
刘备与诸葛亮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曹军大兵压境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策。孙权听从周瑜和诸葛亮的建议,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策略?与赤壁之战有什么关系?
知己知彼;步步为营;为赤壁之战的以少胜多奠基。
刘备身边有猛将关羽、张飞,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世英才,便三次亲自登门求见,恳请其出山相助。这就是“三顾茅庐”的由来。
活动二:赤壁之战
2.赤壁之战概况
结合课本和“赤壁之战示意图”,完成表格。
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 曹操 孙刘联军
力量对比 兵力20余万 兵力约5万
战术 用铁索连接船舰 诈降,火攻,水陆并进
结果 曹军大溃,北撤 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活动二:赤壁之战
3.赤壁之战的影响
问题探究:阅读课本P96,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曹操会在赤壁之战中落败?赤壁之战对当时的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曹军长途跋涉,兵士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又流行疾病,以致刚一交战,曹军便遭失利,撤到江北。
材料二: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实施诈降计策和火攻战术……
材料三:曹操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北伐乌桓获得大胜之后,骄傲情绪很重。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资治通鉴》
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瘟疫横行
②孙刘联军采取了有效战术
③曹操骄傲轻敌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活动二:赤壁之战
材料研读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策略?与赤壁之战有什么关系?
策略:孙权和刘备联合共同抗曹。关系:该策略是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取得胜利的关键。
活动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1.赤壁之后形势书
阅读课本说一说赤壁之后形势?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从扬州延伸到交州,不久又把刘备势力排挤出荆州地区。
刘备占领荆州南部。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益州。
活动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2.三国鼎立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29年,孙权称帝,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
三国时期:220年(曹丕建魏)——280年(西晋灭吴))
活动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3.三国经济发展概况
请同学们说一说三国经济的发展的概况?

开发江东、
发展造船业和海外贸易、派卫温到达夷洲。
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在诸葛亮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活动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合作探究:三国鼎立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一:(曹魏)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晋书》
材料二: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富强之国。——《三国志·吴书》
材料三: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蓄积饶。 ——《三国志·蜀书》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也为后来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活动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决定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政治: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招贤纳士,人才济济。经济:实行屯田,发展生产。军事:精通《孙子兵法》,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而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孙权、刘备方面:组成联军,战略得当;采取火攻,战术得当;利用气候、地理条件;曹操方面: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
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
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
2.诸葛亮说:“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A
D
3.东汉末年,随着形势的发展,东汉政府实行州牧制度,客观上导致了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形成。由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下列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4.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都对各自统辖地区进行了有效治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B.孙吴开发江东地区,重视海外贸易
C.蜀汉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州
D.蜀汉诸葛亮派李严任都护驻守江州
课堂练习
B
C
学史明理
材料一 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二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领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1)据所学知识回答,哪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从材料一的形势图中找出刘备和孙权建立的政权,把政权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
(3)据材料二,概括三国鼎立局面产生的重大影响。据此,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学史明理
(1)据所学知识回答,哪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从材料一的形势图中找出刘备和孙权建立的政权,把政权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
(3)据材料二,概括三国鼎立局面产生的重大影响。据此,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赤壁之战
刘备——C,孙权——B
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民族大交融(意思相近,任意两点即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