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3 08:2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体验新文化运动前北大师生上课打招呼方式  
教员:“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教员:“老爷们好!”
  众生:(齐声)“大人好!”
  教员:“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齐声)“升官发财!”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时间、代表人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内容;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一、背景
新 文 化 运 动 时间 兴起 标志 阵地 代表
人物
陈独秀在
《青年杂志》
发表《敬告青年》
1915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青年》
北京
大学
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造成唐氏女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贞节烈女: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刊登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封建旧道德,旧文化(封建吃人礼教)。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内容
①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材料二:“高家的明媒正娶的媳妇瑞珏在即将临产的时候,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结果,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 节选自巴金先生的小说《家》的片段
华老栓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患了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
——鲁迅《药》
材料一:某地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上述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还残留什么思想?
封建专制思想没有完全清除。
人们封建愚昧迷信
提倡民主和科学
内容
①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② 提倡民主与科学。(口号)
民主
专制
反对
科学
愚昧
反对
Democracy
(“德先生”)
Science
(“赛先生”)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也包从西方传入的社会科学理论。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文学革命
从前有个秀才到城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秀才: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实际: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重形式
难理解
重内容
好理解
孔教问题,方喧呶于国中,此伦理道德革命之先声也。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文学革命论》
内容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
著作:《文学改良刍议》
著作:《文学革命论》
胡适
陈独秀
《新青年》从第四卷起就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
1920年,教育部正式规定从一二年级开始使用白话文教材,到1922年止,除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外,所有的文言文教科书停止使用。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白话文。
③文学革命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材料三:美国学者莫里斯认为,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的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材料一:
《新青年》登载许多文章,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生物起源、医学、生理学、物理等科学知识,开展了对灵学和有鬼论的批判,大力破除迷信,反对愚昧和盲从。——王文泉、六天景主编《中国近代史》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封建道德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合作探究
新文化运动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性质: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陈独秀说:“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鲁迅说:“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钱玄同和刘半农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吴虞提出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
设问:结合上述二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局限?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影响:(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女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口号(旗帜)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内 容
意 义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等。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进步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局限性:尽管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堂小结
(性质)
洋务运动
曾国藩、李鸿章
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
辛亥革命
孙中山、黄兴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胡适
自强求富梦
变法强国梦
民主共和梦
民主科学梦
课堂小结
1.“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 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新民丛报》 B.《民报》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2.1916年5月,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C
小试牛刀
3.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4.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
B
B
5.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钱玄同为首的激进派认为。汉字难认、难记、难写,不利于普及教育、发展国语文学和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提出了废除汉宇的主张。他们的这一认识说明新文化运动( )
A.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B.促进了文教事业的发展
C.推动了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较为片面
6.1917 年,《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1919年2至3月,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此举招来媒体的广泛报道,无形中为《新青年》作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这反映出当时( )
A.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白话文运动已被大众普遍接受C.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 D.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