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3 08:2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四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1.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概括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重点)
2.通过了解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在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的基础上,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难点)
3.体会先烈们的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革命先烈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解长征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朴素情怀。(家国情怀)
2022年课程标准: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讲述中国工农红军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新知导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你知道这首诗描写了长征中哪些史实吗?
时 间 国民党 红军 指挥者 战略战术 结果
1 1930-1933年 10万 4万 毛泽东
2 20万 5万
3 30万 3万
4 50万 7万 朱德 周恩来
5 1933-1934年 50万 (中央根据地) 8万 博古 李德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阵地战、
全面出击、
与优势敌人对决
名词解释:
主观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急于求成,在革命中采取盲目冒险的行为。


失败
主观上: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
博古:中央临时负责人。
李德,德国人。共产国际派苏区军事顾问。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材料1 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围剿”的政策是“堡垒推进,步步为营”。为此,蒋介石在庐山组建了一个军官训练团,聘请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军事教官组成军事顾问团,专门讲授“围剿”红军的战术和技术,同时筹措经费购置大批军火。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军队逐步占领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
材料2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左”倾领导者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使红军在战略上完全陷入被动。当时红军的战法是“堡垒战、阵地战与短促突击”,和优势敌人拼消耗。这种打法只有军事实力对等的情况下才有效。蒋介石集全国的财力和军力于一身,而中央红军只有不到10万人,加上苏区财力物力有限,劣势显而易见。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失败,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华社:《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1)战略战术:
党内“左”的错误
“左”的错误:就是不合实际的,夸大自身实力,急进的,冒险的错误。
(2)根本原因:
【问题探究】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第五次反围剿
思考: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
分散兵力、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一)长征开始
1.原因:
2.时间:
3.出发地点:
4.人数:
5.前期情况: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李德、博古在指挥上“左”的错误
1934年10月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8万人
血战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艰苦卓绝——红军长征经过如何?
任务2:
1.快速阅读课本83—85页文字,依次找出所有事件,并标上序号;
2.将所有事件标注在 84页地图对应位置(圈地点,记事件);
3.根据地图,小组内互相讲述,并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
重走长征路
①1934.10 瑞金出发
②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⑤1935.1遵义会议
⑨飞夺泸定桥
⑩爬雪山,过草地
⑦巧渡金沙江
突破腊子口
1936.10甘肃会宁会师
吴起镇会师
③渡过湘江
④强渡乌江
⑥四渡赤水
⑧强渡大渡河
小组合作
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瑞金出发
渡过乌江
8万多——3万多
长征初期
艰苦卓绝——红军长征经过如何?
前期受挫:
湘江之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8万余人的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其中担任断后的红五军34师,因桥被炸断了,几千红军没有了退路。弹尽粮绝被敌人抓住的师长陈树湘,硬是把伤口处流出的肠子拽断,以死抗争。红34师全军覆没!中央苏区的丧失,湘江之战的鲜血,使广大指战员心情沉痛,大家对“左”倾错误军事指挥已经到不能容忍的地步,于是一场伟大的转折正在酝酿。
三年不食湘江鱼,
十年不饮湘江水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腊子口
雪山
1934.10.
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多数人的支持。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夺取遵义,把敌人的堵截部队远远地抛在了湘西。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遵义
遵义会议
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强渡乌江
艰苦卓绝——红军长征经过如何?
重大转折:
遵义会议
①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
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时间:
内容
意义
地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二)长征转折
艰苦卓绝——红军长征经过如何?
重大转折: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在长征的极端艰险的条件下保存了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摘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84页,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转折点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幼稚
成熟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旧址内部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渡过湘江、乌江
长征后期路线
过雪山草地
红 军 四 渡 赤 水
赤水河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意义:打乱了敌人的追
剿计划。
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后)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突破天险腊子口
1936年10月, 红一、二、四方面军于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克服天险三军会师
我上到山上感到气也喘不上来。山顶空气稀薄,不能讲话,只能闷着头走,不管多累,也不敢停下来休息,因为一坐下来就可能永远起不来了。
——《聂荣臻元帅回忆录》
红军翻越夹金山
翻雪山
红军过草地
“那草丛间呈深褐色、透着腐臭味的沼泽,一下子就陷进去了一位战友,另一位战友去救,也被拉了进去。早上还在一起吃饭的战友,眨眼之间就不见了……”
——对老红军袁美义
的采访报道节选
过草地
突破敌人重兵把手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艰苦卓绝——红军长征经过如何?
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场景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
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中央红军的长征结束。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部分红军会师
长征胜利的标志:
红军全面会师
精神史诗——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1
3
2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材料一: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材料三: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材料二: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达到了目的,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是什么支撑着这些年轻的红军浴血奋战走过漫漫长征路?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精神史诗——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平均每天行军71里……翻过 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份,进行了380余次战斗,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结合材料及所学,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25000里
以苦为乐、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今天如何弘扬传承长征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家国情怀
学史崇德
一次鱼水情深的远征
一次检验真理的远征
一次艰苦卓绝的远征
一次苦难辉煌的远征
一次理想信念的远征
一次开创新局的远征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原因
过程
意义
军事行动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开始: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转折:遵义会议
结束:1936年10月会宁会师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铸就长征精神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过雪山草地
会宁会师
吴起镇会师
瑞金出发
四道封锁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飞夺泸定桥
课堂小结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毛泽东的诗《七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下列各项长征途中发生的,没在诗词里表达出来的是
A.爬雪山,过草地 B.巧渡金沙江 C.召开遵义会议 D.甘肃会宁会师
2.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下列红军长征中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四渡赤水 ②强渡大渡河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突破湘江 ⑥强渡乌江
A.⑥①⑤②③④ B.⑤①⑥②④③ C.⑥①⑤②④③ D.⑤⑥①②④③
3.1935年2月,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著名昀《娄山关忆秦娥》。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体现了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词的重要背景是
A.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 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C.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4.这次军事行动,部队从东南的群山之间到达西北的黄土高原,走了一个大写的“L”,“向沿途的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这次军事行动( )
A.标志着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把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到了农村地区
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
D
C
课堂练习
D
(1)据材料,指出与上述宣传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对“红军长征”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 1935—1936年红军长征时期的标语等宣传材料:
“建立遵义的工农政权!”“遵义工农解放万岁!”
“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
“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过七十八,算个啥!同志们,比赛吧,看谁最先登上它,顶呱呱!”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格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摘编自袁馗《红军长征中的标语口号:长征精神的生动载体》等
答案(2)观点:红军长征,坚定信念、不怕困难
论述: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初期由于指挥上的“左”倾错误,湘江战役后红军力量锐减。1935年遵义会议后,纠正了“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人迹罕至的大雪山,走过杳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在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鼓舞下,红军将士保持乐观、甘愿吃苦,宁死也不掉队,最终跨越重重障碍,1935年到达陕北吴起镇。后来的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取得胜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答案】(1)事件: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