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新课导入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壹:青年的呐喊—五四运动的背景
贰:民众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叁: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意义
第13课 五四运动
1.时空观念: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等基本概况。
2.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性质、意义,知道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与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3. 家国情怀: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五四精神,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奋斗。
学习目标
壹
青年的呐喊
——五四运动的背景
壹·青年的呐喊—五四运动的背景
1.国内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军阀们)经过哪里,就靠哪里的老百姓供应,以苛捐杂税把他们管辖的省敲诈得光。…大河堤坝不维修,听任黄河泛滥;……此外还有滥发钞票,通货膨胀。—《伟大的中国革命》
①北洋军阀统治黑暗激发了阶级矛盾,
②新文化运动对民众进行了洗礼;
矛盾
壹·青年的呐喊—五四运动的背景
2.国际
中国于1917年加入战争,加入协约国,共有14万劳工前往欧洲,战争以协约国胜利告终。
1915年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派曹汝霖等接受“二十一条”。
①中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
②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矛盾
壹·青年的呐喊—五四运动的背景
2.导火线
材料:这次巴黎和会召开时,中国可以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使中国能够与英法美并驾齐驱。—1919年《民国日报》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
①废除外国在华特权;
②取消“二十一条”;
③收回青岛主权……
拒绝
结果: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爆发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4)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
(2)北洋军阀政府对内独裁,对外依靠帝国主义;
(3)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
仍然摆脱不了国家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壹·青年的呐喊—五四运动的背景
贰
民众有担当
——五四运动的过程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贰:民众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1.爆发:
邵飘萍
同学们眼巴巴地企望着巴黎和会能够给大家一个“公理战胜”,那晓得奢望的结果是失望。 ——许德珩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导火索
时间
地点
主导者
口号
要求
1919年5月4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阅读课本P60页,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
天安门集会
东交民巷请愿
火烧曹宅
1.爆发:
贰:民众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1.爆发: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
哪句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
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
废除
二十一条
贰:民众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反帝
反封建
1.扩大原因:
陈独秀散发传单时被捕入狱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日本帝国主义集结军舰,威胁北洋政府
进一步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遭到军警镇压,先后800多名学生被捕。
运动进一步扩大
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响应,掀起全国性的反帝浪潮
贰:民众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上海
北京
时间地点:
1919.6 上海
主力:
工人
斗争方式: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上海学生罢课
上海商界罢市
上海工人罢工
2.扩大过程:
释放被捕爱国学生
从6月起,五四运动的扩大有什么表现?运动的主导力量、中心有什么变化?体现了什么特点?
中国工人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为什么工人成为主力?
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觉醒,
贰:民众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阶段 主力 中心 斗争形式 结果
爆发 (5.4-6.5)
扩大 (6.5-)
北京
学生、知识分子
罢课、游行
上海
工人阶级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政府军警镇压;
日本军事挑衅。
直接目标实现:
释放、罢免、拒绝
3.斗争结果:
①释放学生
②罢免三人
③拒绝签字
释
罢
拒
贰:民众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工、学、商打倒曹、陆、章(漫画传单)
1919年沈泊尘作
民气一致之效果(时政漫画)
1919年马星驰作
观察漫画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4.初步胜利之因:
胜利根本原因:国民觉醒,广泛的群众参与和团结。
贰:民众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
叁
民族有希望
——五四运动的意义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
先进青年知识分子
彻底
反帝
反封建
广大人民群众参加
叁·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过程
1.性质:
1.性质:①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外争主权”,把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家;“内除国贼”,把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全国工商各界”“开国民大会”,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运动。
特点:广泛性
材料2: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每周评论》
1.性质:②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1.性质:③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叁·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过程
1.性质:
“联合各校一致行动为露天演说,唤醒国民自决”:说明五四运动的学生想要用新思想、新文化启蒙民众,唤醒民众。
特点:革命性
特点:进步性
叁·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过程
2.影响:
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五四运动的领导、参与者中,陈独秀、李大钊、刘仁静、赵世炎、张太雷、瞿秋白、刘少奇、张国焘……后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领导者。
五四学生运动像是一个分水岭,将此前和此后的时代潮流大致区隔。 ——罗志田《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
1.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3.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群众基础:
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
广泛的群众性
社会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1840
1919
1949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奋斗目标:资本主义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里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叁·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过程
叁·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过程
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青少年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作为青少年的 我们要继承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那种追求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努力学习,勇担责任,服务并报效社会。
根据材料说说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五四运动
的意义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1.两个阶段的开始时间、主力、中心、斗争方式、结果
2.主要口号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