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了解诗人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宿建德江
0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02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03
古诗三首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自读诗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宿建德江 背景故事
壹
孟浩然早年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最终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宿建德江》写于诗人在长安应试失败之后,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于是开始了漫游的生活。
《宿建德江》的后两句运用了什
么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朗读古诗 注意停顿
建德江是哪里?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运用了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对偶手法。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孟浩然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感受,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画面:原野空旷无垠,远处的天空似乎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透明,倒映着明月的影子,仿佛与人更加亲近。
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
思乡之愁、
寂寞之愁。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作者心中的思乡之愁?
“客”字表明作者此时身处异乡。
是什么景物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日暮
日暮客愁新
诗眼
“愁”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的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眼见又是日落黄昏时,诗人触景生情,一段新的忧愁油然而生。
愁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题目什么意思?
留宿
时间:晚上
地点:建德江
夜晚留宿在建德江边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孤独寂寞的心境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黄昏时分,面对这美景,诗人感到自己与明月、江水之间仿佛有了一种特殊的联系,这种联系既带给他些许的慰藉,又加深了他内心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对月思乡的千古名句
拓展延伸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眼
作者在愁什么?
思乡之愁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作者始终当自己是客人。
月亮
当诗人孤身一人途径建德江,四周是辽阔无垠的原野、悠长的江水以及那轮孤独的明月映照着他的小舟时,内心涌起的愁绪该向何处倾诉呢?
汇报预习成果
学习任务二
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旅居在外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愁苦,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来令人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那江中小洲,与诗人一同感受那份孤独与思念。
江清月近人
野旷天低树
近景
远景
远近结合
如临其境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望月怀古》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代·李白《静夜思》
宿建德江
诗句赏析
停泊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
【意思】
抬眼望去,远处旷野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所 见
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天比树还要低,月和人更亲近?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作者介绍
壹
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板书设计
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作业设计
背诵《宿建德江》。
书写生字。
预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于江中小洲所见到的宁静而寂寥的景色。在这幅画卷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旷野的辽阔、江水的清澈以及明月的孤寂,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氛围。
学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