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苏轼作品整合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他不仅在诗、文、词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他洒脱的个人气质,豪迈的精神,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有助于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苏轼作品有《记承天寺夜游》(小品文,八上)、《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八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九上)、《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九下)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九下)。中考复习时,可以将上述苏轼的四首词和一篇小品文进行"跨年级""跨单元"整合教学设计,让学生对苏轼不同阶段作品所表现的不同心境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深入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并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陶冶,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诵读作品,理解内容,感知作者形象。
2.对比阅读,体会在不同时期作者的心境特点。
3.培养学生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思考,学会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逆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如果能穿越,你一定要去北宋,因为可以遇见苏东坡!也许你会问:历史名人那么多,为啥非要遇见他呢?因为他实在太有意思了。正如著名作家余光中所说:如果你想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一定不要找李白,他太过于狂傲,不知天高地厚;也不要找杜甫,他的命太苦,对生活没有信心;要找就找苏东坡,他是一个懂得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的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苏轼,去感受他的至情至性吧。
二、诵读,闲话东坡。
1.自由朗读苏轼的五篇作品,理解作品内容。
2.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曾这样评价苏轼: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请结合苏轼的这五篇作品(诗句)说说:在你印象中,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用这样的句式回答:
从《 》“ ”中,我读到了一个 的苏轼。
预设:
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我读到了一个从容淡定的苏轼。
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中,我读到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苏轼。
从《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中,我读到了一个豪放不羁的苏轼。
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我读到了一个乐观旷达的苏轼。
三、比读,赏文悟情。
背景链接: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黄州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记游定慧院》一文。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元丰三(1080)二月至黄州,至元丰七年(1084)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背景链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这首名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于苏轼密州知州任上。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迁为密州知州。熙宁八年(1075),密州蝗、旱灾害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又不断袭扰边境。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这首词是他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篇目 写作背景 重点字/词/句 写作手法 表达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结合写作背景,对比分析五篇作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如果给这五首诗进行分类,你会如何划分?
预设:以时空为经,分为任职密州期间的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贬居黄州期间的作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记承天寺夜游》。
从“密州”到“黄州”的变迁,不仅是苏轼自请外任到被贬黄州的重要人生轨迹,更是他在艺术、思想诸方面发生蜕变的印证——正是从“密州”到“黄州”的变迁,从“狂旷”到“闲适”的心路,使苏轼的思想逐渐平静而成熟,透彻而深入。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苏轼一步步走向了自己的精神高地,成为了“天地间的凤毛麟角”。
四、朗读,致敬先贤。
著名作家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让我们齐读以下句子,再次感受苏轼的至情至性。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五、课堂小结: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了一片晴空。这是苏轼的乐观豁达。希望同学们能够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以一种旷达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六、布置作业:
1.现在有些同学面对中考的压力而无所适从,请你以《东坡对你说》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鼓励一下他们。
2.推荐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余秋雨的《东坡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