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
1.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注意发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又大力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二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 )
A.率先建立起集约型劳作方式
B.否定了本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C.消除了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D.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2.下表是1981年荷兰《银行和金融杂志》的一份调查报告,该报告统计了美国跨国公司在欧洲货币市场上选择银行时的考虑因素(单位:%)。这可用于说明( )
选择的种类
选择时的考虑因素 选择欧洲债券领头承购人 选择欧洲债券的发行人 选择欧洲信贷的领头银行
信誉 66 50 58
在美国时的关系 81 82 68
(注:“在美国时的关系”指设有欧洲分行的美国银行或在美设有分行的欧洲银行,曾为该公司在美国本土提供银行服务。)
A.国际贸易渗透出冷战色彩 B.跨国公司推动区域集团化发展
C.大国对抗方式发生新变化 D.金融资本国际化具有竞争优势
3.下图是大英博物馆内展出的展品——一张.2009年由英国汇丰银行发行于阿联酋的信用卡。这主要反映了( )
A.贸易电子化 B.文化多元化 C.金融全球化 D.政治多极化
4.据统计,2019年我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达1862.1亿元,增长了38.3%。这能够表明( )
①网络购物成为主要消费模式
②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中国的互联网经济领先世界
④高新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①
5.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行业内部以及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金融行业内部混合经营的趋势更加明显,跨界发展的趋势将更加凸显,金融体系的参与主体将会更加多元化。据此可知( )
A.互联网金融促使货币需求下降 B.金融体系向着综合化方向发展
C.金融服务日趋专业化和定制化 D.互联网金融倒逼银行利率改革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于1945年底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以讨论在联合国组织之下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1947年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正式审议和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了。这反映了(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完全受美国操纵
B.美国的经济霸权影响战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C.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违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D.冷战的爆发是国际贸易组织流产的根本原因
7.“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人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下列最能体现这句话的是中国( )
A.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 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8.从1979年开始,英国政府对国有企业采取业务出售、管理层和员工收购、授予特许权、股票上市等手段,形成了一种清新、透明的经营方式。由此可知,此种经营方式( )
A.得益于凯恩斯理论的指导 B.强化了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C.有利于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D.扩大了社会福利涉及范围
9.现如今,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美国富国银行称网上房屋贷款批复业务只需50秒;而美国第一银行更宣称,网上贷款业务25秒即可办妥。这反映的网络金融的特征是( )
A.高效性和经济性 B.安全性 C.协调性 D.整体性
10.《漫长的20世纪》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采取的措施是( )
A.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11.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文联副主席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在张家口建立中蒙俄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一带一路”中国北方示范点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合理性是基于( )
A.新独立的国家大量增加 B.中蒙俄经济一体化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2.1941年,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中提出,希望各国在经济方面充分合作,致力于促进所有国家,不论大小、战胜或战败,在同等条件下,都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为此,世界上多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建立经济互助合作委员会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签署关贸总协定
13.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都在昭示民粹主义的强势抬头。全球化遭到了民粹主义的严重挑战。但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等“中国方案”、各种自由贸易区、2017年欧洲几场大选对民粹主义的胜利等使我们不能盲目断言全球化退潮。这表明( )
A.全球化已经遭遇重大失败 B.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C.民粹主义可能取代全球化 D.“一超多强”会长期存在
14.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外商重返中国,到1983年底,中外合资企业达到190家。这表明( )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
C.社会经济中市场的因素增强 D.对外开放以引进外资为主体
15.下面为1965—1995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这反映了( )
A.发达国家占国际贸易主导地位 B.国际贸易总量逐渐增加
C.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D.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
16.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这反映了( )
A.全球治理方式有待提升 B.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C.国际经济秩序的合理化 D.全球经济环境日趋恶化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这是共和党人在民主党执政20年后首次入主白宫。共和党保守派希望艾森豪威尔回到20年代传统的共和党的老路上去。在他们心目中,新政以来联邦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大规模干预,无异于“滑向社会主义”,而共和党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才是美国社会的正宗。艾森豪威尔也曾表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 1956年,艾森豪威尔再次赢得总统竞选。他在阐述执政方针时说,联邦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在对我们巨大经济机器的生产力进行安排时,要做到没有一个人无辜地遭受灾难和贫困。现在,它包括了教育、卫生等广阔的领域。
——摘编自韩铁《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和党保守派对罗斯福新政的看法。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艾森豪威尔在经济指导思想上的基本变化,并予
以简要评价。
18.二战后改善全球治理成为时代的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的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材料二 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和权力分配不满的反映,也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摘编自陈伟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的应对:基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关系的思考》
材料三 相比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理论研究的贡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也贡献了中国智慧。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中提出了众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摘编自《历史的选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题思路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
(2)据材料二,指出逆全球化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解题思路其对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政府为推行全球治理贡献了怎样的中国智慧。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之路
短期内 美元将继续作为唯一核心货币支撑起单极体系
中期内 欧元等主流货币将日益分担世界货币的责任,国际货币体系将向简单的多极缓慢发展
长期内 具有内在约束力和外部协调性的多层次“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将逐渐建立起来
——摘编自程实《国际货币体系:单极还是多极 多极还是多元 》
根据材料表格中有关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发展历程中的关键环节。国家对经济的广泛干预,大大加强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制定《社会保障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等社会立法,标志着国家的社会职能从边缘提升到了中心。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完成了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型,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西方国家之间依旧存在竞争与争夺,但是也加强了协调合作,形成了国际协调与国际干预的机制。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的国际协调在战后获得了重大的实质性的拓展,一大批相关的国际组织应运而生,发展出多种有效的协调方式。……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没有根本触动国家主权的前提下,部分国家主权不同程度地向超国家的国际组织“转移”,以适应国际垄断资本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1)阅读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新政期间国家职能的变化并结合“新政”措施加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方国家是如何开展“国际经济协调"的。并简要解题思路其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2.答案:D
解析:A.国际贸易渗透出冷战色彩:材料主要讨论了跨国公司在金融服务选择上的考量,并未直接涉及国际贸易的冷战色彩。此选项与材料内容不直接相关排除。B.跨国公司推动区域集团化发展:虽然材料涉及跨国公司,但并未提及区域集团化的推动。此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大国对抗方式发生新变化:材料没有提及大国对抗或对抗方式的变化。此选项与材料内容无直接联系,排除。D.金融资本国际化具有竞争优势:材料显示,跨国公司在选择金融服务时,不仅考虑了银行的信誉,还非常重视与美国本土银行的关系,这体现了金融资本的国际化以及这种国际化带来的竞争优势。此选项与材料内容相符。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
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字体。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题干及图片可知:2009年由英国汇丰银行发行于阿联酋的信用卡,表明了资金流动的全球性,即金融全球化,C项正确; 材料仅涉及了资金的流动,未涉及贸易往来,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文化的内容,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政治发展的状况,排除D项。 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网络购物发展快,但不能得出其成为主要消费模式,①错误;网络购物和电子零售进出口的快速发展,说明②正确:③不能由材料得出;网络购物和电子商务是科技革命下的新兴事物,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模式,④正确。故本题选D项。
5.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互联网金融会导致金融行业内部以及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金融行业内部混合经营的趋势更加明显,跨界发展的趋势将更加凸显,这表明金融体系向着综合化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排除C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导致货币需求下降,但材料对此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6.答案:B
解析:题干中“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霸权主义,导致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说明战后的经济规则仍受美国的影响,故答案为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非完全受美国操控,排除A项;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有利于规范世界贸易,排除C项;国际贸易组织的“流产”是各国利益协调不一致导致的,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知中国需要加入多边体制,实行多边外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各种不同类别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符合多边外交,故选B项: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与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之间进行交往合作,与材料中多边机制不符,故排除A项;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是中国与部分国家进行金融交流合作,故排除C项;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是建立新型合作关系的表现,与多边机制不符,故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材料中英国政府对国有企业所采取的措施,实际上减少了国家对企业的干预,这有利于激发企业的经营活力,C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滞胀”现象,西方国家纷纷放弃凯恩斯理论而采取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而不是加强,排除B项;材料所反映的措施与社会福利关系不大,D项不符合题意。
9.答案:A
解析:在网络金融环境中,人们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客户能以非常简捷的方式完成过去较为繁杂的商务活动,材料中“50秒”“25秒”反映了网络金融高效性和经济性的特征,故选A项。
10.答案:C
解析: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采取的措施,故A项错误;建立“福利国家”是为了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体现了世界经济的混乱、无序状态,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达成了关贸总协定,故C项正确;发展“混合经济”是为了解决经济“滞胀”问题,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蒙古、俄罗斯不属于新独立的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蒙俄自由贸易的发展,但还未达到一体化的程度,故B项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是材料所述建议的合理性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在张家口建立中蒙俄自由贸易试验区,体现了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这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
12.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与关贸总协定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基本一致,故D项正确。经济互助合作委员会是苏联应对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而成立的经济组织,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施冷战的经济措施,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与材料“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不符,C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材料“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拾头”“全球化遭到了民粹主义的严重挑战”表明经济全球化面临挑战,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B项正确;材料“使我们不能盲目断言全球化退潮”表明经济全球化仍然是经济发展趋势,A、C两项错误;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D项“长期存在”表述错误,排除。
14.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外合资企业数量增加,当时我国的经济形态既有公有制企业,又有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市场调节为主,与由国家控制的计划经济不同,故中外合资企业的增加,体现出社会经济中市场因素的增强,故选C项;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是在1992年,故排除B项;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不是以引进外资为主体,故排除D项。
15.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一直很高,说明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际贸易总量逐渐增加,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贸易关系,无法体现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于新航路的开辟,排除D项。
16.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8年至今(世界)。据本题材料“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材料反映出全球治理方式有待提升,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材料显示国际经济秩序存在的问题较多,不合理,排除C项;全球经济环境并未日益恶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1)看法:违背美国传统;滑向社会主义;不应干预经济。
(2)基本变化:由基本反对国家干预转变为有限度的国家干预。评价:顺应需要进行调整,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
解析:(1)由材料一“希望艾森豪威尔回到20年代传统的共和党的老路上去”可知违背美国传统;从材料一“无异于‘滑向社会主义’”得出滑向社会主义;据材料…“共和党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才是美国社会的正宗”得出不应干预经济。
(2)第一小问“基本变化”,从材料一“艾森豪威尔也曾表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和材料二“联邦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评价”,可以从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作答。
18.答案:(1)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2)实质: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的重新分配。
不利影响: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
(3)中国智慧: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1)根据材料一“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的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可知二战后西欧和美国实力发生转变,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国家。
(2)实质,依据材料二“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和权力分配不满的反映”可得出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不利影响,结合材料“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可以得出逆全球化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
(3)根据“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概括总结出答案。
19.答案:主题1: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阐述:就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渐进过程而言。短期内,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单极世界货币体系;中期内,由于欧盟在经济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欧元日益成为世界货币,促进国际货币从单极向多极发展;长期内,由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一带一路”战略及亚投行的运作,人民币的作用日益明显,使国际货币从多极向多元发展。(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酌情赋分)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
主题2: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阐述:世界货币体系发展中的短期内、中期内及长期内的渐进过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就短期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就中期而言,欧元有利于削弱和减少美元动荡的负面效应,缓和美元汇率浮动的影响,有利于国际货币汇率的稳定,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长期而言,人民币的逐渐国际化,有利于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在应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等方面,人民币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主题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必然趋势。
阐述:世界货币体系发展中的短期内、中期内及长期内的渐进过程,说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大势所趋。就短期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就中期而言,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中的强权政治;就长期而言,以人民币为代表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由此可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依据材料表格的信息提取主题,然后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对提取的主题进行阐释。比如本题可以依据材料提取“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或者“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等主题。对于前者可以依据材料表格的信息从短期内,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中期内,欧元日益成为世界货币;长期内,人民币的逐渐国际化进行阐述。对于后者可结合所学从世界货币体系发展中的短期内、中期内及长期内的渐进过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以及国际体系的建立等进行阐述。
20.答案:(1)国家经济职能加强:国家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促进农业复苏;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将生产各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国家社会职能提高:实行以工代赈,降低失业率;关注劳工权利, 缓和劳资矛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社会;(制定《公平劳动标准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等社会立法等亦正确)。
(2)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调节世界贸易和金融;成立欧共体(欧盟)等经济区域集团。影响:重建世界经济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解析:(1)本题考查20世纪西方的经济、金融情况。根据“国家对经济的广泛干预,大大加强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可得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可从农业、工业、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概括。
(2)根据“形成了国际协调与国际干预的机制"并结合所学,可从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欧共体(欧盟)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建立等角度概括。影响:根据“部分国家主权不同程度地向超国家的国际组织'转移',以适应国际垄断资本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并结合所学可从重建世界经济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角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