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
1.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此后,中国邮政事业不断发展。1909年北京邮政首先使用自行车,1912年北京至上海的火车邮路开通,1917年上海邮政开始使用汽车取代马拉邮件,1919年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据此可以得出( )
A.邮政事业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产物 B.近代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
C.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 D.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3.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威思(乘火车)到津一扩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这表明( )
A.铁路是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 B.中国近代化历程步履维艰
C.新式交通推动社会观念更新 D.妇女在晚清时期率先觉醒
4.下面是民国二十一年津浦铁路线(天津—浦口)的时刻表。据此可知,近代的铁路运营( )
A.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B.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
C.提高了人们的公共素养 D.加强了对外经济交流
5.清末,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基本形成,但商亦的南浔铁路、粤汉铁路及其他各省商办铁路,省界分明、互不相连,而闽、浙等省商办铁路“势必有参互复沓,骈拇枝指之虞”。这说明晚清铁路建设( )
A.资金较为充裕 B.缺乏统筹规划
C.实现独立自主 D.加剧地方分裂
6.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中载:1923年“火车于本月十四日又行开运晋粮出境往直隶、往石家庄,每日行十数火车,每车运载新斗可三百石…粮因出境,价又增加”;1932年“近来粮价诚缩……一则外省之粟由铁路来晋者不少,此吾晋之粮价逐渐减少也”。据此可知( )
A.军阀混战导致粮价骤变 B.交通改善影响区域粮价
C.经济危机冲击本土经济 D.恶性通胀破坏社会生产
7.从下表中秦朝道路的种类及用途可知,这些道路的修建( )
种类 用途
驰道 咸阳通向全国各主要方向的交通干线
直道 直通抗击匈奴前线九原郡道路
新道 通向岭南的道路
五尺道 在西南山区修筑的道路
A.保证了秦代经济的高度发展 B.维护了秦朝的长期统一
C.有利于国家治理和边疆防御 D.消除了各地区发展差异
8.20世纪初,汽车传入中国,此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开始发展起来。中国最初的公路是1908年广西南部的龙州至那堪公路,长17公里。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当时处于军阀混战情况下,修建公路既无规划,又无标准。截至1927年,公路通车里程仅为29000公里。这表明近代中国( )
A.交通运输呈半殖民地色彩 B.公路建设分布不平衡
C.公路交通发展受到了限制 D.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
9.鉴于滇缅公路的运力有限和运输成本过高,国民政府决定修筑滇缅铁路。1938年,中、美、英三国会商,签订了一项由美国贷款7000万美元,中、英两国各自在中国(云南)、缅甸境内修筑滇缅铁路的协定。这一决定( )
A.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B.顺应了抗战形势发展需要
C.改变了云南交通落后面貌 D.推动了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0.1902年,卢汉(京汉铁路)铁路修到石家庄;1903年,正太(今石太铁路)铁路动工兴建。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其逐渐取代正定、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这反映了交通变迁( )
A.改变城市格局 B.加强经济交流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快物流发展
11.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鸣鸣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
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
12.从道光后期开始,长江流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贸易路线由传统的“京广大水道”构成的南北纵向路线,转向以上海为中心、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东西横向路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产业主要聚集于此 B.外来经济势力的渗透
C.近代交通工具的引进 D.京津地区社会动荡
13.下表中关于1935年运输方法及运费(单位:分)的对比研究主要可以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
运输方法 运费(吨/千米) 运输方法 运费(吨/千米)
肩挑 34.0 驴车 18.0
公路汽车 30.0 轻便铁路 2.47
独轮车 19.2 铁路 2.0
A.铁路发展的原因 B.交通方式的多样性
C.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14.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选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19世纪50年代,法国铁路总里程从原先的3000多千米增加到16000千米。法兰西第二帝国时代(1852—1870年),政府把承建公司对铁路享有的专利期限延长为99年,并对40多家铁路公司进行干预融合,使其合并为6家大的铁路公司。这些措施( )
A.是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践 B.标志着生产组织形式的根本变革
C.推动了铁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D.保证了法国主导第二次工业革命
16.下面是18世纪英国修建运河的情况表。据此最能说明( )
1720年 兰开夏至利物浦的运河
1761年 布里奇沃特运河,连接沃尔斯利煤田与曼彻斯特
1762年 曼彻斯特至利物浦的运河
1777年 大特朗克运河,连接利物浦、赫尔、布里斯托尔三个港口城市
1793年 大联盟运河,连接伦敦、伯明翰,并与大特朗克运河联通
A.运河的修建促进工业资产阶级的形成
B.运河交通发展加速英国殖民扩张
C.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推动交通发展
D.运河交通促进了国内与国际市场的衔接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的爆发改变了现代工业发展的轨迹,也引起了人们对先前人类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反思。美国汽车固守大尺寸、大排量的产品结构。与此同时,丰田、本田等日本厂商则以轻量化,小排量定位,主打低成本且质量相对稳定的轿车,以低廉的维护费用作卖点扩大市场份额,不断蚕食美国汽车产业的市场份额。长期以来,美国汽车产业繁荣背后已内在地孕育了衰落的种子,以通用最为典型,企业不断滋生的产品与品牌战略混乱、技术战略失误、大企业制度弊病等内在因素的累积,最终酝酿了美国汽车产业的大危机。
——摘编自崔焕金《美国汽车产业的衰落及其启示》
材料二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宗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这是中国汽车产销历史上首次突破3000万辆大关,也让中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据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将超500万辆,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已成定局。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海外销量将达12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但全行业都面临盈利难的问题”。安庆衡说,“目前,新能源汽车中只有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和埃安4家盈利,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在亏损。这样的现状亟须改善,否则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繁荣就很难持续”。随着出口量的不断增长,中国汽车出海必然遇到更多更为复杂的挑战。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汽车产业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题思路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铁路建设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如同布罗代尔所说:“历史,从来都是在道路的两旁生根发芽的。”19世纪德国的铁路建设对德国工业化的作用溢于言表,既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刺激了煤炭、钢铁、机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到1852年,以普鲁士为中心的铁路网建立起来,它以独有的威力闯入各种旧有的生活习俗,例如人口流动变得更加方便与频繁,子女日益脱离大家庭而变得愈加独立,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挑战,也让生活在城市的人更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
统一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壮大了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又推动了小德国地区同普鲁士经济一体化,普鲁士通过控制全德铁路网而成为德国诸邦中的领军人物,从而带动了德国的工业化,并且使德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摘编自谢祥凤《试论19世纪德国铁路建设在工业化的作用》
材料二 侨界领袖陈嘉庚曾在抗战结束后,就提出了铁路建设方案:一方面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利用本国生产的原料,可节省费用。1950年,陈嘉庚表示福建人民“困苦难可言喻”与当地“未有一寸铁路”关系密切。“鹰厦铁路的通车,对于开发福建富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巨大作用。”他注重海堤建设,认为它有助于厦门的长远发展,还把厦门岛与陆地连接成半岛,将厦门港口与铁路相联动,充分发挥铁路的枢纽作用。在杏集海堤的建设中,面对苏联专家的意见,他则从厦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发挥地利的优势。陈嘉庚从国家基础建设、交通体系发展的整体出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在他的推动下,1956年建成的鹰厦铁路,结束了福建省“手无寸铁”的历史。
——摘编自谭小伟《陈嘉庚与新中国铁路建设——以鹰厦铁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德国铁路建设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鹰厦铁路的建设中概括陈嘉庚的铁路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铁路建设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汽车诞生时,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常使马匹行人受惊,人称其“魔鬼之车”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马车铺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在路上撒碎玻璃、铁钉,以妨碍汽车行驶。在马车公司游说下,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规定:行驶的机动车,必须有一人挥舞红色旗帜徒步行走在车前做引导,并且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但在法国,汽车得到自由发展。1889-1902年,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摘编自刘世恺、刘宏《汽车百年史话》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汽车工业。1956年,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69年,在湖北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由此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我国汽车正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完备,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领跑阶段。
——摘编自徐秉金、欧阳敏《中国汽车史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汽车初创时所遇到的问题,概括英法两国不同的解决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的变化。
(3)根据材料,概括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以后,“铁路时代”迅速到来,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而1836-1837两年中又批准铺设44条铁路,到1843年已经有2036英里铁路了,1845-1847年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19世纪中叶,铁路已成为英国国内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其密集程度(每平方千米铁路长度),甚至在20世纪末尚未被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赶上!
——引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据[美]加里·纳什等编《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材料三 1868年,距离横跨大陆的太平洋铁路通车不到一年之时,艺术家范妮·帕尔默(FannyPalmer)以铁路为主题绘制了一幅石版画,并命名为《横跨大陆:“通往西部的帝国之路”》(AcrosstheContinent:“WestwardtheCourseofEmpireTakesitsWay”):轰隆向前的火车与笔直的钢轨将画面一劈两半,左侧是绵延的电报线与白人定居者,右边则是森林、草原及两位印第安战士,而他们正好撞上了火车头冒出的滚滚浓烟。
——[英]苏珊-玛丽·格兰特著《剑桥美国史》
(1)概括材料一中推动英国“铁路时代”“迅速到来”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简述英国进入“铁路时代”的社会意义。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世纪美国的相关史实,围绕铁路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中“邮政开始用汽车取代马拉邮车”“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说明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故D正确。材料无法显示是民族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错误。“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用词绝对,当时城镇乡村也有涉及,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的信息,故C错误。
2.答案:A
解析:“至今千里赖通波”说明了大运河地位的重要性,即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枢纽,故选A项,B项曲解了题意。C、D两项在题干未体现。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淞沪铁路、京津铁路通车,吸引周边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妇女乘车出行,便捷的交通工具打破了传统交通工具的不利,有利于社会经济思想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观念的更新,C项正确;材料涉及铁路的出现推动了妇女解放,没有涉及“首要条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近代化历程步履维艰”、困难重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率先”的意思,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A
解析: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铁路建设。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末商办铁路要么互不相连,要么线路重复,这说明晚清商办铁路在修建时各省之间没有协调,缺乏统筹规划,故选B项;虽然商人投资是晚清铁路资本来源的一种方式,但不能就此说明晚清铁路建设资金充裕,故排除A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地方分裂,故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据材料“火车……开运晋粮出境往直隶、往石家庄”“外省之粟由铁路来晋者不少”可得出,采用火车运粮的方式,据“粮因出境,价又增加”“晋之粮价逐渐减少”可得出,粮价受供求关系影响而波动。故材料体现的是通过火车这一交通运输方式调节区域粮价,B项正确;材料与军阀割据混战及经济大危机冲击无关,排除A、C项;近代中国恶性通货膨胀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内容可知秦朝修建了通往全国尤其是偏远地区的道路系统使得路上交通四通八达,加强了咸阳与各地区的联系,有利于国家治理和边疆防御,C项正确,道路的修建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但是“保证”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秦朝二世而亡,并没有实现长期统一,排除B项,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等差异是无法消除的,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当时处于军阀割据时期,修建公路没有规划和标准,从而导致近代中国公路发展较为缓慢,说明近代中国的公路交通发展受到限制,故选C项;材料仅显示了军阀混战对中国公路交通的影响,不能说明中国交通呈现半殖民地色彩,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公路的分布状况,无法得出公路建设分布是否平衡的结论,故排除B项;交通领域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近代化,故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为了解决滇缅公路运力不足和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1938年国民政府决定修筑滇缅铁路,以便更好地支援抗战,故选B项;当时中国正在与日本侵略者作战,而美国和英国支持中国修筑滇缅铁路主要是为了对抗日本法西斯势力,而不是掠夺中国,故排除A项;C、D两项夸大了这一决定的作用,故排除C、D两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其逐渐取代正定、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可知,体现了铁路建设对石家庄城市格局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铁路建设对经济交流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交通变迁与行政效率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交通变迁对物流发展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D
解析:由材料“1910年”“汽声鸣鸣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判断得出,这种交通工具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故D项正确;汽车由德国人最早发明,故A项错误;这不是公共交通工具,故B项错误;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故C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外国商品由此进入中国市场,导致长江流域的贸易地位提升,改变了传统的南北纵向贸易路线,B项正确;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交通工具进步起了推动性作用,但并非主要因素,排除C项;此时,京津地区并未出现明显的社会动荡,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表格内容显示近代中国各项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运费最低,说明铁路在运输发展中具有优势,故A项正确;近代交通方式的多样化无法体现题干“对比研究”的限定,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原因,不是条件,故C项错误;表格内容体现不出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故D项错误。
1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海外贸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的说法错误,坊市制度的限制在宋代已被打破;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的说法错误,宋代依然使用海上丝绸之路;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同时宋代制成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①④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C,D三项排除。
1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世纪法国政府通过延长承建公司对铁路享有专利期限及行政干预整合铁路企业等方式保障国内铁路建设的正常有序进行,这有利于推动铁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故C项正确;凯恩斯主义理论盛行于20世纪,排除A项;题干不能体现生产组织形式的根本变革,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进行,并非由法国主导,排除D项。
16.答案:C
解析:表格中的内容无法说明运河交通发展的作用,排除A、B、D三项;材料中所列城市均为英国传统资本主义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其若要进一步发展,必然要发展交通以加强联系,C项符合题意。
17.答案:(1)原因:石油危机的冲击;日本汽车蚕食美国市场;美国汽车产业技术战略和品牌战略的失误。
(2)影响:提升了国内就业率;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升级;推动了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动;增强了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解析:第一问考查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汽车产业衰落的原因。根据材料一“石油危机的爆发”可以得出“石油危机的冲击”;根据材料“半田、梅田等日本厂商……蚕食美国汽车产业的市场份额”可以得出“日本汽车蚕食美国市场”;根据材料“企业不断滋生的产品与品牌战略混乱、技术战略失误、大企业制度弊病等内在因素的积累”可以得出“美国汽车技术战略和品牌战略的失误”。
第二问考查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可知,中国汽车产销总量长期居世界第一,而且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所以其影响可以从国内和国外、物质与精神几个方面作答。
18.答案:(1)作用:促进了德国工业化的发展;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了德国市场的统一;强化了普鲁士的领导核心地位;为德意志统一奠定了一定经济基础。(任答三点即可)
(2)铁路观:铁路功能观: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巩固国防;铁路经营观:修建海堤、连接陆岛与联动港口;铁路建设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任答两点即可)认识:铁路建设关系到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政府应重视铁路建设并加强科学技术研发的力度;铁路建设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19世纪的德国。作用:根据材料“19世纪德国的铁路建设对德国工业化的作用溢于言表,既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刺激了煤炭、钢铁、机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可得出促进了德国工业化的发展;根据材料“它以独有的威力闯入各种旧有的生活习俗,….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挑战,也让生活在城市的人更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根据材料“统一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壮大了德国资产阶级力量,……...并且使德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了德国市场的统一;强化了普鲁士的领导核心地位;为德意志统一奠定了一定经济基础。
(2)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中国。铁路观:铁路功能观:根据材料“鹰厦铁路的通车,对于开发福建富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巨大作用”可得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巩固国防;铁路经营观:根据材料“还把厦门岛与陆地连接成半岛,将厦门港口与铁路相联动,充分发挥铁路的枢纽作用”可得出修建海堤、连接陆岛与联动港口;铁路建设观:根据材料“面对苏联专家的意见他则从厦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发挥地利的优势。陈嘉庚从国家基础建设、交通体系发展的整体出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可得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认识:根据材料主旨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铁路建设关系到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政府应重视铁路建设是铁路建设并加强科学技术研发的力度;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
19.答案:(1)问题:本身技术不完善;污染、噪音严重;传统行业与旧势力的破坏阻扰;传统观念与舆论的影响;
途径:英国通过立法限制其发展;法国通过技术革新不断发展完善
(2)从无到有;从依靠外援到自力更生(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从品种单调到完善的产品结构;从零星企业到遍地开花,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从单一机械化到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
从行业的跟跑者到并跑者向领跑者发展。
(3)因素:政府政策;技术创新;生产关系与管理方式变革;外来援助;行业竞争;社会需求;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和法国。问题:根据材料“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常使马匹行人受惊”可解题思路出本身技术不完善,污染、噪音严重;根据材料“马车铺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在路上撒碎玻璃、铁钉,以妨碍汽车行驶”可解题思路出传统行业与日势力的破坏阳扰;根据材料“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可解题思路出传统观念与舆论的影响。途径:根据材料“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可解题思路出英国通过立法限制其发展;根据材料“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可解题思路出法国通过技术革新不断发展完善。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变化:根据材料“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可解题思路出从无到有;根据材料“苏联援建”、“在湖北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可解题思路出从依靠外援到自力更生(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根据材料“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可解题思路出从品种单调到完善的产品结构,从零星企业到遍地开花,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国家支柱产业;根据材料“我国汽车正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完备”可解题思路出从单一机械化到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根据材料“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领跑阶段”可解题思路出从行业的跟跑者到并跑者向领跑者发展。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因素:根据材料“《机动车法案》”可解题思路出政府政策;根据材料“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可解题思路出技术创新;根据材料“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引进痄行驶”可解题思路出传统行业与日势力的破坏阳式变革;根据材料“苏联援建”可解题思路出外来援助;结合市场竞争可解题思路出行业竞争;根据材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可解题思路出社会需求。
20.答案:(1)主要因素:国家主导;铁路公司的成立;铁路成为英国国内最重要运输方式(或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
社会意义: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或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加快了生活节奏,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或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出现了大众旅游潮流。
(2)历史短文(一)实证史料。史料举例:①经济类:1862—1869年美国太平洋铁路完工。1890-1904年美国铁轨工厂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中西部。19世纪上半期,美国修建铁路网。②政治类: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修建太平洋铁路。③文化类:近代中国华工移民潮。华工承担了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印第安人逐渐居住在保留区内。
(二)历史阐述。阐述角度:①民族国家视角:太平洋铁路极大推动了现代美国的形成②经济与社会生活视角:大兴铁路建设使美国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③文化交流与传播视角:太平洋铁路整合了美国多元的移民文化④综合类: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与美国的崛起等等
(三)历史表达。
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示例:
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与美国的崛起
19世纪上半期,美国修建铁路网,带动了钢铁业、机器制造业等行业的大发展。美国太平洋铁路是铁路时代的产物。1862年林肯总统批准修建太平洋铁路,1869年完工,美国东西部终于连成一体。这一壮举标志着美国经济进入狂飙发展时期,并推动美国迅速崛起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洋的世界经济大国。同时也表明近代中国的华工移民潮,尤其是参与了太平洋铁路最难修地段的华工,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利福尼亚等西部地区的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太平洋铁路实证华工不再是沉默的道钉,而是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推动英国“铁路时代”“迅速到来”的主要因素根据“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而1836-1837两年中又批准铺设44条铁路,到1843年已经有2036英里铁路了,1845-1847年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得出国家主导;铁路公司的成立根据“19世纪中叶,铁路已成为英国国内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其密集程度(每平方干米铁路长度),甚至在20世纪末尚未被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赶上”得出铁路成为英国国内最重要运输方式。社会意义综合所学内容可知,交通的便利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加快了生活节奏,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也出现了大众旅游潮流。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时空是近代美国。本题要求根据19世纪美国的相关史实围绕铁路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9世纪美国的相关史实可以选择如下内容:1862-1869年美国太平洋铁路完工。1890-1904年美国铁轨工厂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中西部。19世纪上半期,美国修建铁路网。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修建太平洋铁路。近代中国华工移民潮。华工承担了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印第安人逐渐居住在保留区内。从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如从民族国家视角来说,太平洋铁路极大推动了现代美国的形成;从经济与社会生活视角来说,大兴铁路建设使美国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从文化交流与传播视角来说,太平洋铁路整合了美国多元的移民文化:也可以从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与美国的崛起等角度进行阐述。最后表述成文即可。如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与美国的崛起19世纪上半期,美国修建铁路网,带动了钢铁业、机器制造业等行业的大发展美国太平洋铁路是铁路时代的产物。1862年林肯总统批准修建太平洋铁路,1869年完工,美国东西终于连成一体。这一壮举标志着美国经济进入狂飙发展时期,并推动美国迅速崛起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洋的世界经济大国。同时也表明近代中国的华工移民潮,尤其是参与了太平洋铁路最难修地段的华工,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利福尼亚等西部地区的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太平洋铁路实证华工不再是沉默的道钉,而是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