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2课 测量水的温度 课件 12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第2课 测量水的温度 课件 12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1 16:26:56

文档简介

《测量水的温度》
教材分析:
《测量水的温度》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也是对前一课《温度和温度计》学习的继续。本课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实际练习测量物体温度和识读摄氏温标。学生在这一课将分别测量凉、温、热、烫4杯水的温度,并每隔2分钟连续测量10分钟内每杯水的温度。本课中每位学生都将有比较多的实践机会。当然,测量水的温度,关键还在于操作的正确性。否则多次重复练习,反而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习惯。因此,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要让学生理解每一条规定的意义,并掌握每一步骤的操作规程,以保证后续测量数据的相对准确。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还期望学生能将物体温度的变化与热量的传递建立起联系来,为后续学习(如五年级的“热”单元)打下基础。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内能增加。热量是描述内能转移的物理量,但内能这一概念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学生通常使用的热量的说法。教材主要有以下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测量水温的方法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温度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本课是让学生进行测量水温的实践活动。要测量水温,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测温计。选择时要让学生思考,水的温度值在什么范围内?
第二项活动是,学习和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学时,可让学生图文结合阅读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要求。特别要让学生反思,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同时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因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是以模仿为主的。
第二部分:测量水的温度
这部分有两项活动,第一项活动是学习用水温计对四种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交流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下一步连续测量10分钟内的水温作铺垫。
第二项活动: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同时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第三部分:推测水温的变化
根据前面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据此,引导学生推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四杯水的温度将分别作怎样的变化?最后怎样?引出科学概念: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最后作一项推测: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需要怎样做?教师要引导并带领学生把一些水放入冷冻箱内,为下节课《水结冰了》的教学和学习做准备。
《测量水的温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
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值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四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
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
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四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测量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
为全班准备: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
教学过程: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
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2、教师:书本第45页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
3、教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
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5、教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学生阅读)
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
归纳:
(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
(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二、测量水的温度
1、教师: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快。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 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我们来比一下哪个小组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准确,及时记录在P46的表格中,同时要小心热水烫手。开始吧。
水温的测量记录
自来水的温度
温水的温度
烫手的热水的温度
热水瓶里的热水的温度
2、学生测量后汇报。
(预设:通过交流能发现每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
讨论: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引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
3、教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下,现在要求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在P47,在等的过程中思考: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
4、小组测量,教师指导。
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的记录表
0分钟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
自来水的温度
温水的温度
烫手的热水的温度
热水瓶里的热水的温度
5、汇报交流。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随着时间的变化,2、3、4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4号杯里的下降的最快,1号杯里的温度变化不大。)也就是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6、带领学生阅读P47: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三、推测水温的变化
1、教师:如果这四杯水再过10分钟,水温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放一天呢?温度还会变化吗?水的温度会无限下降吗?
(预设:当水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水温就不会下降了。)
2、教师: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有什么办法吗?
(预设:把水放在冰箱冷冻槽里,水温就会继续下降直至结冰。)
教师:这个只是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出来的,今天回家后去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四、作业
完成配套作业本中这一课的作业。
课件12张PPT。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与温度计
2.测量水的温度
3.水结冰了
4.冰融化了
5.水珠从哪里来
6.水和水蒸气
7.水的三态变化(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配套教材测量水的温度错误正确错误偏大偏小正确温度计的使用:
1、三看:量程、分度值、0刻度线;
2、一不: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的壁;
 
3、四要:玻璃泡要全部浸入
要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
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水温的测量记录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的记录表对一个物体来说, 温度下降, 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 温度上升, 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