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3 10:2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配合盟国打击日本,国民政府命令各战区对日军发起进攻,于是一场艰苦卓绝的会战打响了。这场“艰苦卓绝”的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百团大战 D.太原会战
2.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下图所示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人民政权形式是( )
A.苏维埃政权 B.军政委员会 C.边区政府 D.人民政府
3.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0多个团,约20万人,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4.1941年5月,中央政治局颁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要求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军民一致、 军政团结、政治民主、经济上有办法的对全国有示范作用的先进地区。这一纲领有利于( )
A.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发展 B.打破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D.调动军民积极投入百团大战
5.1940年4月24日,谢觉哉在《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一文中指出:“大家的事,大家来议,大家来做。在大家公认的条件下一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全体。谁都能发表意见,好的意见一定能够被采纳,谁都有出来做事管事的义务与权利。这是民主的实质。”这一认识( )
A.以维护国共两党党内合作为出发点 B.旨在揭露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C.着眼于巩固和扩大全民族抗战局面 D.认同农村现有的土地所有制
6.下表中的报道最能佐证( )
《晋察冀画报》关于抗战的摄影报道统计表(部分)
期刊 报道主题 报道图片数量
第一期 坚持抗战,保卫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 30
第二期 血战在大平原上英勇顽强的冀中军民 28
第三期 突破伪满国防线转战古长城内外:冀东区子弟兵 35
第四期 晋察冀八路军的战斗与胜利 14
A.侵华日军的罪行 B.正面战场的战况 C.敌后战场的作用 D.抗日战争的胜利
7.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此后,中国抗战进入了( )
A.防御阶段 B.局部抗战阶段 C.相持阶段 D.全面抗战阶段
8.1942年夏,抗日根据地开始基层政权改革,规定乡级政权之上设乡政会议,由乡长、副乡长、自卫队长和村民代表若干人组成。这一举措旨在(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C.确立人民民主专政政体 D.推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9.下表所示是1939年陕甘宁边区的固临、延长、安定、曲子四县选举边区参议会参议员的阶级成分构成(单位:%)。这种构成( )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县级 4 65 25 1 1 2 2
区级 4 67 22 2 1 2 2
乡级 5.6 71.4 17 2 2 1 1
A.体现了民主协商原则 B.彰显了中共领导地位
C.利于支持全民族抗战 D.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10.1940年7月,八路军总部决定:“趁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击破正太路……”根据这一作战计划,八路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这一进攻作战称为(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1.1938年4月15日《中央日报》头版新闻的标题为《李司令长官通电告捷:临沂反攻我获大胜》,与该新闻相关的事件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长沙会战
12.1940年2月,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明确发出了开展自然科学运动的号召。运动中科技工作者们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深入开展反巫神反封建迷信的斗争。据此可推知,这一运动( )
A.促进农业产量的增长 B.利于边区形成良好的风气
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D.以民主和科学为两大主题
13.1944年7月延安市作出开展“十一运动”的决定。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每户有一年余粮。二、每村有一架织布机。三、每区一个铁匠铺,每乡一个铁匠炉。四、每乡一个民办学校和夜校。五、每人识一千字。六、每区一个卫生合作社。……十一、每村一个水井,每户一个厕所。”该运动的开展( )
A.表明中共对乡村社会改造的起步 B.意在团结民主党派争取抗战胜利
C.是边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尝试 D.体现了党对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视
14.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重大战役示意图。下列各项记述中,与此战役直接相关的是( )
A.“第3师团及军直属部队主力(指日军)在吴淞方向登陆,……战斗中要向黄浦江上游机动,务必切断沪杭铁路。”
B.“该战斗系于昭和十五年八月二十日夜,同时向我(指日方)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
C.“对津浦北段及陇海东段之敌(指日军),以侧击方式取攻势,牵制其南下或西上,确保徐州。”
D.“第一阶段的末尾……敌人(指日军)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
15.据统计,1937年9月至1940年6月,有254家民营企业迁入四川大后方,政府所辖的9个兵工厂迁入重庆。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规定军需厂矿优于民营厂矿迁移,对民营工业也采取了鼓励、奖励、协助等优惠政策和措施。国民政府上述措施旨在( )
A.,适应民族战争需要 B.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C.“围剿”农村革命根据地 D.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
二、材料题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摘自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摘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
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自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
材料四:1942年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跟他儿子的一次谈话中高度评价了中国战场的伟大作用:“你想想看,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摘编自(美)巴巴拉·塔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对其建立、巩固和发展发挥巨大作用的是何种力量。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侵华日军的暴行。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12月,这之后国民政府组织的打击日军的会战为1941年12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故选B项;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8月至11月,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太原会战发生在1937年9月至11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陕甘宁”“冀鲁豫”“晋察冀”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上述根据地都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政权形式是边区政府,因此C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
4.答案:A
解析:1941年中央政治局颁行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抗日根据地 民主政治的发展,A项正确;陕甘宁边区只是地方政权,建立在抗日根据地之内,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于1937年9月,排除C 项;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8月,排除D 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各个抗日根据地推行抗日民主制度,其目的是适应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需要,巩固和扩大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故C项正确。全面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实行党外合作的形式,排除A项。“旨在揭露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认同农村现有的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C
解析:画报主要报道的是晋察冀部队在敌后战场的活动,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敌后战场作用的佐证,C项正确;日军罪行、正面战场以及抗战胜利在报道中并未凸显或者没有涉及,排除A、B、D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后,中日两国进入到相持阶段,C项正确;防御阶段是从1937年到193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局部抗战是从1931年到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全面抗战阶段是从1937年到1945年,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1942年夏抗日根据地进行基层政权改革,设立乡政会议并吸纳各方代表参与,由此可知,通过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基层政权来增强民众对抗日政权的认同和支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这一举措旨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A项;材料中的基层政权改革主要目的并非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度,故排除B项;人民民主专政政体的确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排除C项;1942年,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已经在进行,材料中的举措主要是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统一战线,而不仅仅是为了推动国共两党的合作,故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人员构成中,既有工人、贫农、中农,还有富农、地主等,这种构成在当时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民主协商的信息,故排除A项;表格信息并未凸显中共的领导地位,故排除B项;当时政府属于抗日政权,并不属于人民民主专政,故排除D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7月(中国)。据材料“1940年7月”“八路军”“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击破正太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下半年,为粉碎日军的“大扫荡”,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百团大战,以破坏日军的交通线为主要目标,C项正确;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排除B项;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1942年,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C
解析: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企图由山东分两路进攻徐州的日军精锐部队进行的重大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附近歼灭日军两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题目中的“李司令长官”指的就是李宗仁,且临沂反攻大胜与台儿庄战役的时间、地点、指挥官均相符,故选C项;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并取得胜利的一次战役,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与题干时空不符,排除A项;百团大战时间是1940年,时空不符,排除B项;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到1942年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与题目中描述的临沂反攻大胜不符,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40年(陕甘宁边区)。据材料“运动中科技工作者们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深入开展反巫神反封建迷信的斗争”,可以看出,陕甘宁边区的自然科学运动,有利于反对封建迷信的斗争,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对农业产量的影响,排除A项;该运动与工业化建设无关,排除C项;以民主和科学为主题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延安市作出开展“十一运动”的决定,这“十一运动”涉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提高生活的每户有一年余粮,生产有关的每村有一架织布机等,有利于改善民众生活,体现了党对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未明确表明此次活动是首次开始,不能得出中共对乡村社会改造的起步,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农村地区生活的改变,未涉及团结城市民主派的抗战活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权的组建,排除C项。故选:D。
14.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由地图可看出战役主要围着交通线展开,地点是华北地区,通过图示可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与日本的战役,因此此次战役是百团大战,该战斗系于昭和十五年八月二十日夜,即1940年8月20日,同时向我(指日方)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表述准确,B项正确;第3师团及军直属部队主力(指日军)在吴淞方向登陆, 战斗中要向黄浦江上游机动,务必切断沪杭铁路,是淞沪会战,排除A项;对津浦北段及陇海东段之敌(指日军),以侧击方式取攻势,牵制其南下或西上,确保徐州,是徐州会战,排除C项;第一阶段的末尾……敌人(指日军)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是武汉会战,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A
解析:据材料“有254家民营企业迁入四川大后方,政府所辖的9个兵工厂迁入重庆。……对民营工业也采取了鼓励、奖励、协助等优惠政策和措施”可知,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军需厂矿、民营企业等内迁,这减少了战争对我国工业的破坏,有利于维持军需用品的供应,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A项正确。民营企业内迁是战争形势所迫,并非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排除B项;这一时期,国共已经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项;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民政府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政权的存在和安全,并非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排除D项。
16.答案:(1)依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结束。
(2)指:国共合作。力量:中国共产党。
(3)暴行:①制造南京大屠杀;②实行“以华制华”方针;③实行“以战养战”;④实施“三光”政策;⑤对重庆进行无差别轰炸;⑥实施细菌战;⑦推行“慰安妇”制度。
(4)意义:①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③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④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⑤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全面抗战爆发是1937年,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结束。因此抗日战争是14年。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日军侵华导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因此“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指国共合作。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3)依据材料“,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制造南京大屠杀;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实行“以战养战”;实施“三光”政策;对重庆进行无差别轰炸;实施细菌战;推行“慰安妇”制度。等等。
(4)依据材料“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等结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评价从国内、国际两方面进行分析。示例如下: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