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图是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一场重大战役示意图。这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
A.华东野战军组织孟良崮战役 B.三大战役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3.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目标是( )
A.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B.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把日伪资产收归国有 D.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4.1945年秋,毛泽东在重庆将词《沁园春·雪》赠予柳亚子先生,毛泽东此次重庆之行( )
A.签署了“双十协定” B.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C.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D.通过了《共同纲领》
5.朱德总司令指出:“二十年来的革命战争,向来是敌人找我们决战。今天形势变了,是我们集中主力找敌人决战。东北决战已把敌人消灭了,现在正在徐州地区进行决战。”“现在的决战”是指(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6.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下列关于人民政权,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B.陕甘宁边区政府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建立的联合政府
C.解放区行政区的设置是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的成功实践
D.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建设的理论基础
7.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六条规定”的通过( )
A.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体系
C.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为全面执政做准备
D.为开展战略决战奠定干部基础
8.粟裕同志分析道:“在长江以北决战比在长江以南决战有利得多……大部分地区是老解放区和半老解放区,群众条件好,背靠山东和冀鲁豫老根据地,地处华东、中原结合部,距华北也不远,能得到各方面的人力、物力支援。”基于此,解放军发动了( )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9.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中共中央土地政策调整的原因是( )
A.抗日战争的爆发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革命形势的变化 D.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10.美国记者索尔滋伯里在其作品中写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面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场“战斗”( )
A.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B.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开创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1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指出:“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这一口号的提出背景是( )
A.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阶段
C.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 D.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12.1948年上半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对城市的接管工作。1948年2月,中央工委及时总结了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专门发放到东北、晋冀鲁豫、华东等地,要求这些地区在接管城市工作中要学习其经验,汲取其教训。中央工委的这一做法( )
A.扫除了以后城市接管中的各种困难 B.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经验
C.表明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D.使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13.下图是1946年6月30日《东北日报》刊登的漫画《另一种来华美军》。画面中蒋介石举着代表国民党的旗帜为“美军”指路,顺利通过“中国海关”。由此可推断( )
A.关税主权的丧失降低国民党威望 B.政府扶持助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国民政府奉行一党专制丧失民心 D.政策失当加剧国内经济形势恶化
14.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解决土地问题“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该指示
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 D.意图彻底消灭农村的封建势力
15.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1947年7月《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土地法大纲》颁行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担心”和“不必要担心”的内涵。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一场重大战役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战役发生地在长江沿岸,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东路军、中路军和西路军进行渡江,说明此次战役为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D项正确;辽沈战役发生地在东北,排除A项;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战场在长江以北,排除B项;平津战役在华北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C项正确;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时,华东野战军组织孟良崮战役,解放军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排除A项;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排除B项;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为此,中共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故选D;当时中共顺应时局变化和人们心愿,主张建立联合政府,而不是推翻国民党统治、没收日伪资产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三者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C。
4.答案:A
解析:1945年重庆会谈签署了“双十协定”,A项正确;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排除B项;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排除C项;1949年第一届政协通过《共同纲领》,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D
解析:辽沈战役是在东北,根据材料“东北决战已把敌人消灭了”,排除A;平津地区是在北平、天津地区,排除B;渡江战役是攻占南京,且在淮海战役后,排除C;根据“正在徐州地区进行决战”可知解放战争中在徐州地区进行的决战是淮海战役,故选D。故选:D。
6.答案:A
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符合史实,正确;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作为民国政府的地方政府而存在的,因此B说法错误,排除;C.解放区行政区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排除;D.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建设的实践基础,排除。故选:A。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召开,当时解放战争的胜利局面已定,材料中的六条规定是为中共在全国执政做好准确,C项正确;抗日战争在1945年已取得胜利,排除A项;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体系,排除B项;战略决战此时基本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在长江以北决战比在长江以南决战有利得多·…大部分地区是老解放区和半老解放区,群众条件好,背靠山东和冀鲁豫老根据地,地处华东、中原结合部距华北也不远,能得到各方面的人力、物力支援。”可知是淮海战役,D项正确;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强渡江河战役,排除A项;辽沈战役在东北地区,排除B项;平津战役在华北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6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社会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变为阶级矛盾,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再次成为要推翻的对象,所以是革命形势的变化促使中共中央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项正确;1946年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在1927年就已经宣告失败,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碾庄”“双堆集”“徐州”等信息可知是淮海战役,属于三大战役之一,国民党在中原和华东战场上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被我军解放,其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日益陷入土崩瓦解之中,C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全面抗战以来正面战场首次大捷,排除A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正式拉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B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攻占国民党总统府,标志着蒋介石的统治在大陆覆灭,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根据“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等信息可说明此时即将打败蒋介石政权,结合“1948年”、“‘五一’劳动节”可知此时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C项正确;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转入战略进攻都是1947年,排除AB项;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央工委及时总结了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专门发放到东北、晋冀鲁豫、华东等地,要求这些地区在接管城市工作中要学习其经验,汲取其教训”可知,1948年中央工委在接管城市工作中重视学习经验和汲取教训,为之后全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提供了借鉴,故选B项;接管城市工作的困难并未扫除,如接管上海后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排除A项;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排除C项;1948年2月还未取得全国性胜利,无法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排除D项。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一种来华美军》反映出国民党的卖国政策有利于美国商品的倾销,严重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加剧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故D项正确;从1928年改订新约运动开始,逐步收回关税主权,仅凭图片信息也无法判断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排除A项;此时国民政府并非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B项;一党专政与漫画信息无关,排除C项。
14.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可知,该指示改变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适应了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新的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即此时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故C正确;这改变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故A错误;此时党的工作重心依然在农村,故B错误;土地政策变化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故D说法错误。
15.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可以看出这三个战役指的是三大战役,都取得了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战役,排除AB项;渡江战役攻克了南京,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1)历史意义: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做了铺垫。
(2)担心的内涵:包产到户会影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必要担心的内涵:包产到户不改变土地集体公有制性质;只是改变土地的经营方式。
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土地法大纲》颁行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
知识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并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