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3 10:2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对于西藏地区,设立直属中央政府的机构宣政院进行管辖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点。下列史料能反映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是( )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
3.下表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史实。这一地区是( )
时期 措施
元朝 设宣政院
明朝 设行都指挥使司
清朝 册封达赖班禅,设理藩院
A.西藏 B.台湾 C.东北 D.新疆
4.元代在西南部分地区实施土司制度,土司官员由各少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清代则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元清两代的做法都( )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 B.延续了前代边疆治理体制
C.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发展 D.阻碍了民族间的交流交融
5.清雍正时期,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关于其职能,《清史稿》中记载道“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军机大臣)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立( )
A.有效防止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B.保障了西北军务的需要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使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6.军机处是清朝重要的中枢机构,对其职能有不同的表述(见如表)。对表认识准确的是( )
表述 出处与作者
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檐曝杂记》(成书于乾隆年间)赵翼
军机大臣除有面奉谕旨,书成文字,并予转发的职责外,还可以和皇帝面议政事,有参议的职责和权力 《雍正传》(出版于1985年)冯尔康
乾隆年间,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批答奏折的专门机构,军机处得以全面参与清廷政务 《清代军机处职权的来源及其演变》(出版于2018年)宋希斌
A.时人记载更加客观真实 B.史学研究推动历史认识的深化
C.三则史料可以相互印证 D.缺乏考古依据的结论皆不可信
7.清康熙以来,华夷之限逐渐模糊,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华夷之别逐渐为中外之别所替代。这一变化( )
A.反映了民族危机的严重 B.带有社会转型的特征
C.表明封建制度已经腐朽 D.体现综合国力的下降
8.“所批朱笔谕旨皆出朕手,无代书之人。此番出巡,朕以右手病不能写字,用左手执笔批旨,断不假手于人。故凡所奏事件,惟朕及原奏人知之。”材料突出( )
A.军机处设置的意义 B.密折制度的特点
C.皇帝制度的弊端 D.兴文字狱的必要性
9.下表所示为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军机大臣张廷玉荣辱变迁的两则史料。这可用于说明,清代( )
史料一 雍正帝对张廷玉极为倚重,称其为“股肱之臣”,赏赐无数,委以重任
史料二 乾隆帝即位后,张廷玉逐渐失宠,多次受到斥责,最终被削去伯爵之位,因被罢黜还乡
A.皇帝决策较为随意 B.政治局势影响官员命运
C.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军机大臣权力起伏不定
10.1864年,李鸿章在奏折中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这一主张( )
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潮流 B.突破了学习西方器物的局限
C.体现了强烈的务实意识 D.反映了统治阶层的愚昧无知
11.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1689年,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1793年,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材料说明清朝前期( )
A.国家统一促进对外交往 B.大一统的局面不断巩固
C.封建君主权力日益强化 D.边疆危机危及朝廷权威
12.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参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清朝前期推行的盟旗制度( )
A.实现了中央对蒙古族地区的直辖
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的新模式
D.开始建立蒙古族地区与中央的政治联系
13.军机处作为事实上的中枢机构并没有正式的首长,军机大臣间也没有隶属关系,他们均为各衙门临时调来兼任,编制和归属仍旧在原来衙门。军机处的这一设计( )
A.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B.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C.扩大了中央政府的职能 D.减少君臣间的矛盾
14.清代顺治至嘉庆年间(1658-1820年),贵州铜仁县历任知县共五十余人,平均任期不到四年。如表为部分知县任职情况。据此可知,清代前中期( )
姓名 籍贯 出身 任职时间
郭万 河南许州 不 顺治十五年
国 人 详
冯修 江南武进 例 康熙四年
来 人 监
王谨 湖广襄阳 进 康熙四十七
微 人 士 年
张太 湖北江陵 进 乾隆十四年
垌 人 士
王光 江南无锡 荫 乾隆四十三
显 人 生 年
朱辅 臣 江西高安人 监生 嘉庆九年
A.边疆开发取得突出进展
B.官员频繁更替阻碍地方发展
C.中央集权得到一定维护
D.知识分子践行经世致用理念
15.《清会典》称军机处为“办理军机处”,无公署,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由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兼任不再加品级和棒绿。《枢坦记略》记载:“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肤旨,令章京绣写,均不应稍有泄漏。”这说明清朝军机处( )
A.弥补了中枢决策机制的不足 B.革除了明朝政治的弊病
C.服务于专制皇权强化的需要 D.政治职能存在着单一性
二、材料题
16.阅读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线索表
状况 时期 主要表现
加强地方管辖 调整中央机构
确立 秦朝 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①
巩固 完善 西汉 颁布推恩令;分设刺史;设西域都护府 ②
隋 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
唐 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③
宋 由文官出任知州,并增设通判 实行二府三司制
元 ④ 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强化 明 地方设“都布按”三司 ⑤
清 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台湾府 ⑥
(1)依据表格提示信息,将下列字母按照表格填入相对应的序号后面。
A.设行省;B.设政事堂;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D.设三公九卿;E.设军机处F.设中朝;
(2)综合上述表格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的特征或趋势。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因此“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最能体现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D项正确;ABC项均体现的是军机处的特点,非目的,排除。故选D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设宣政院”“册封达赖班禅,设理藩院”可得出这都与西藏有关,都是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A正确;BCD项与西藏无关,排除。
4.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元代在西南部分地区实施土司制度……清代则进行'改土归流”,可以看出元代的土司制度和清朝的改土归流,都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C项正确;土司制度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改土归流更加强调对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A项;清朝对边疆的治理机制是对前代管理体制的改变,排除B项;两者都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交融,排除D 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军机大臣)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承旨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D项正确;材料所述军机处的设置有利于加强皇权,不能有效防止中央决策失误,排除A项;为保障西北军委的需要而建立了军机房,后解决完西北军务后改为军机处,因此军机房改为军机处时西北军务已经结束,排除B项;材料所述军机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加强皇权,而不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军机处职能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这说明史学研究推动历史认识的深化,B项正确;时人的记载不一定更加客观真实,排除A项;三则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并不是材料要反映的主旨所在,排除C项;缺乏考古依据的结论皆不可信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华夷之限逐渐模糊,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华夷之别逐渐为中外之别所替代”可知,清康熙以来,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传统的华夷观念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带有社会转型的特征,B项正确。清朝康熙时期尚未有严重的民族危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封建制度的腐朽,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综合国力的下降,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的密折制度,“所批朱笔谕旨皆出朕手,无代书之人…故凡所奏事件,惟朕及原奏人知之”体现了密折制度的机密性,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的密折制度,与军机处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皇帝制度的弊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的密折制度,未涉及文字狱,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间是清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雍正帝对张廷玉极为倚重,而乾隆帝即位后张廷玉逐渐失宠,这表明不同皇帝在位会影响政治局势变化,从而影响官员的命运,即政治局势影响官员命运,B项正确;材料中张廷玉的荣辱变迁并非因为皇帝决策随意而是因为不同皇帝时期的政治形势和需求有所不同,不能据此得出皇帝决策较为随意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张廷玉在不同皇帝时期面临的不同遭遇,这无法说明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同一官员在不同皇帝时期的命运而非军机大臣这一群体权力起伏不定,排除变化,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可知,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以及相关制作工艺,这体现了其“务实”的理念,C项正确;早在明清之际,即已出现西学东渐,排除A项;洋务派没有突破学习西方先进器物和技术的局限,排除B项;李鸿章在当时主张学习西方是进步的表现,并非愚昧无知,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1689年,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可得出中央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与管辖,使大一统的局面不断巩固,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外交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而不是君主专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边疆的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的“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参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等信息可以得知,这些制度或措施都有利地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项正确;蒙古各地由藩院委任的当地蒙古王公贵族充任军政官员来参与管辖,并非中央对蒙古各地直辖,属于间接管理,排除A项;少数民族首领与中央委任官员共同管理民族地区古已有之,并非“新模式”,排除C项;蒙古地区早在清朝之前就已经与中央建立了政治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虽然在实际的运行中充当了中枢机构,但是其“没有正式首长,军机大臣间也没有隶属关系”等,有助于避免在军机处内部形成势力中心,从而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故选B项;材料与效率无关,比如兼职的不一定效率就高,故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说明中央政府的职能的扩大,C项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4.答案:C
解析:A.清代贵州不属于边疆地区且材料也体现不出边疆开发取得突出进展,故A项错误;B.材料未涉及官员频繁更替带来的影响,无法看出对地方发展带来的阻碍,故B项错误;C.根据材料“清代顺治至嘉庆年间(1658-1820年),贵州铜仁县历任知县共五十余人,平均任期不到四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流官政治,官员变动较为频繁,这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D.进士、监生等出身表明县令多为知识分子,但材料无法体现其践行经世致用理念,故D项错误。故选:C.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无公署,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由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兼任不再加品级和棒绿”“军机大臣传述诏旨,令章京绣写,均不应稍有泄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军机处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是专制皇权强化的工具,故选C项。“中枢决策机制的不足”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
16.答案:(1)①D②F③B④A⑤C⑥E
(2)发展特征或趋势: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逐渐被中央控制;相权日益削弱直至消亡,皇权日益强化。
解析:(1)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宰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丞相之下设有分掌国家的具体事务的诸卿,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君权削弱相权,提拔一些出身低微的文人入朝为相,逐渐形成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以牵制丞相带领的外朝。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明初承袭元制,但多疑的性格、恋权的天性及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借机“胡惟庸案”而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清朝雍正帝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2)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的特征或趋势是: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逐渐被中央控制;相权日益削弱直至消亡,皇权日益强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