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辛亥革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辛亥革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23 10: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离析,这是“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结果”。这里“孙中山领导的党”,主要是指( )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国民党 D.革命党
2.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实际上经历了“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个交叉的探索过程。下列各项中,符合“反西化”和“近代化”内容的是( )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之中?(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4.1912年初,法国驻华官员拉伯第指出:“一旦共和建立,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共和的缔造者们一定会让袁世凯靠边站,不会让他在中国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下最能佐证这一判断准确的史实是( )
A.各党派开启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B.《修正大总统选举法》的发布
C.《临时约法》确立责任内阁制 D.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派以革命手段取得的,但它又不是确认革命政权并由革命政权来保证其实施的.而是被革命派作为箍圈,期待它来约束反革命的。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制定实施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B.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C.没有革命政权来保证其实施 D.具有因人设法和人治的色彩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职违法行为进行弹劾,甚至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而对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自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置可否。上述规定凸显( )
A.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B.革命派的政治意图
C.革命党人的立国目标 D.对传统政治的摈弃
7.从1901年起,清朝统治者开始推行“新政”,有历史学者认为,“它提供了一个东方传统社会 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典型”。其主要理由是“新政”( )
A. 建立起西方代议体系 B.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
C. 否定了中央集权制度 D. 全面推行现代教育的新体制
8.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措施;三年后,清政府推行"新政",其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9.据不完全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的团体312个。在这些团体中,不少既无章程纲领,又无固定的机构组织,甚至旋起旋灭,在报纸上刊出了一个发起宣言后就不见下文。这反映出( )
A.民国初年政治乱象丛生 B.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不同社会阶层严重对立 D.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弊端凸显
10.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时期
11.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下列属于辛亥革命成果的有( )
①成立中华民国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清帝退位
④推翻了封建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这里所说的“失败”是指(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一纸空文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C.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D.孙中山的革命斗争不断受挫
13.1912年8月,《申报》上刊登了一幅漫画《新七巧图》,并配文“谁再镶得栊来”,由下图可知,其意在( )
A.抨击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B.揭露晚清四分五裂的现状
C.讽刺南京临时政府的软弱 D.唤醒民众的国家统一意识
14.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天津于1875—1899年建厂4家,1902—1911年建厂25家,增长率为625%;1875—1899年资金总额为100万两,1902—1911年资金总额为近800万两,增长率为914%。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天津近代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B.天津地理位置优越
C.天津是列强主要资本输出地 D.清末“新政”的推行
15.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 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
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帝国主义各国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便更加激烈,而此时的中国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对象。……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最终知识分子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摘编自马冰《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背景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戊戌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
(3)上述两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中国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奋斗目标,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故选A项;兴中会是孙中山早期创立的革命团体,在1905年和华兴会、光复共同组成了同盟会,排除B项;国民党是辛亥革命后由同盟会等组织改组而成的政党,其成立时间明显晚于辛亥革命,排除C项;革命党通常用来指代所有从事革命活动的组织和团体,并不特指某一个具体的组织或政党,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反西化”可知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近代化”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表现了反西化的特点,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表现了近代化的特点,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表现,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没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没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除B项;辛亥革命时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北伐战争在时间上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共和的缔造者”也即革命党人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2月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颁布的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确立责任内阁制,目的是防止袁世凯专权,也即材料所述“共和的缔造者……让袁世凯靠边站……不让他在中国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C项正确;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为民国初年的三大党,共和党拥戴袁世凯,不属于“共和的缔造者”,排除A项;1914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加强了袁世凯的权力,与材料所述“让袁世凯靠边站”不符,排除B项;护国战争发生在1915-1916年,是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而非材料所述共和制建立之初限制袁世凯权力的举措,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但它又不是确认革命政权并由革命政权来保证其实施的,而是被革命派作为箍圈,期待它来约束反革命的”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就存在着复杂性和矛盾性,A项正确;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并未强调人治色彩,D项错误。故选A项。
6.答案:B
解析:革命派制定《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立法机关限制以袁世凯为首的行政机关的权力,因此对议会权力的规定明确详细,而对总统和内阁的权力规定不够明确。这些规定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关系,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排除A项;革命党人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与材料中责任内阁制不相符,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在“新政”时期,清政府制定了一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这为东方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提供了经济 基础和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清末“新政”没有建立起西方代议体系,排除A 项;清末“新 政”及后来的“预备立宪”,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 项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新政的背景。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慈禧太后由不支持戊戌变法,到主动推行“新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危机的不断加深,清政府希望通过主动自我革新以维持统治,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的发展,但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不是材料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建立于1905年,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C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表面现象,实质是清朝统治危机日益加深,排除D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民国初年成立的团体中,不少既无章程纲领,又无固定的机构组织,甚至旋起旋灭,体现了民国初年的政治乱象,A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民众对待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不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历史时期的能力。根据材料“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可知当时废除了科举,设立了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这是清朝预备立宪的重要措施,故正确选项为C。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都没有设立“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可排除A、B两项;公文中有“仰恳天恩,准予改拨”,说明当时仍处于清王朝统治时期,可排除D项。
11.答案:A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组成南京临时政府,南北议和后清帝退位,结束了满清王朝的统治,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等。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没有推翻封建制度,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C项内容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A项。
1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年。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除A项;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属于辛亥革命到成就,不符合辛亥革命失败的说法,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没有提到孙中山的革命斗争的过程,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是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的关键时刻,国家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漫画通过七巧板的拼接,象征着国家的碎片需要重新组合,呼吁人们共同努力,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完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民众的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媒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包括漫画,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统一的追求,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对于国家统一的期望,不是抨击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排除A项;1912年8月时,清帝早已退位,清政府垮台,揭露“晚清四分五裂的现状”的说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题体现对于国家统一的追求,没有体现南京临时政府的软弱行为,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概况可知,与1875-1899年相比,1902-1911年天津近代工业发展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清政府推行“新政”,建立商部鼓励工商业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问的是天津近代工业发展的原因,而非结果排除A项;天津的地理位置没有变化,不是两个阶段近代工业发展不同的原因,排除B项;列强的资本输出是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会阻碍近代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D
解析:A.材料强调的是专制思想,与白话文使用无关,排除;B.材料不涉及愚昧观念,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改良思想,排除;D.根据材料“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可知,商会与地方官厅的行文方式存在等级差异,这反映了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正确。故选:D。
16.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
(2)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失败。说明了资本主义的改良或者革命道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解析:(1)据材料一“中国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对象”和“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由材料一“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依据所学王韬、郑观应的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得出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
(2)由材料二“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得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从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了序幕”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建立起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得出建立了共和政体,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材料二“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结合所学辛亥革命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可知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和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第一小问结果,据所学戊戌政变和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可知二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失败。第二小问说明,据所学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二者活动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或者革命道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