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历史上把民族工业这一发展状况称为( )
A.开始产生 B.初步发展 C.短暂春天 D.陷入绝境
2.1915年,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反封建、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下列与该运动相关的是( )
A.《四洲志》 B.《华事夷言》 C.《革命军》 D.《新青年》
3.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
①中华民国奖励发展实业
②欧洲列强忙于参加“一战”
③“实业救国”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
④群众性的反帝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近代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申报》在1919年报道中写道:“传播此种思想之发源地,实在北京一隅,他们倡导改良文学之论,一方面为消极的破坏,力抨旧文学之弱点,一方面则为积极的建设,亟筑新文学之始基。”文中的“他们”还( )
A.掀起二次革命 B.倡导“实业救国”
C.倡导民主科学 D.主张“尊孔复古”
5.下图是1912和1921年,中国面粉行业生产能力变化示意图。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
A.以发展轻工业为主 B.深受国内外环境变迁的影响
C.获得了初步的发展 D.已经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6.同文馆初立时,翰林院人员入学,被视为有辱斯文。光绪中叶,汉人已有愿入者,然极容易,不必考试。后想入者增多,考试规定渐趋严格。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西学广泛传播 B.学堂体制确立
C.社会风气渐开 D.科举制度废止
7.在陈独秀看来,新文化运动应该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例如要注重团体的活动,既要培养中国人的公共心,还要注重创造的精神,同时也要影响到别的运动上面,诸如军事、产业、政治等。据此可知,陈独秀强调新文化运动(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要求
C.应具有启蒙与救亡的双重性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内涵
8.1920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文指出,“关税权为条约所束缚,国内产出的原材料以极低的税输出国外,而在国外制成的精制品以极低的税输入国内。”李大钊意在说明当时中国( )
A.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兴起改订新约运动
C.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D.关税丧失保护作用
9.民国初年,齐齐哈尔地方政府为消除鸦片泛滥带来的危害,积极开展了禁烟运动,政府规定对缉私的公务人员及线人给予奖金鼓励。奖金如下表所示:
烟类 土药 洋药 熟膏 烟灰 罂粟 种子 高根、吗啡、安洛因 高根、吗啡,安洛因
重量 一百两 一百两 一百两 一百两 一担 一百两 施打之器具
眼线 赏款 现行 三十元 现行 九十元 现行 九十元 皆照土药 赏款三分 八元 九十元 酌量给常
关员 赏款 现行 二十元 现行 四十元 现行 四十元 四元 四十五元 酌量给赏
这说明,当时( )
A.社会文明开化已经蔚然成风 B.追求健康生活成为社会共识
C.政府积极引导社会习俗变革 D.民国政府地方治理获得成功
10.如图是1916年7月31日《新闻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再造国民之最要着》。画面中一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对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进行修补。对此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喻示了袁世凯独裁对民主体制破坏 B.表达了国民党对民主共和的向往
C.反映了国人对议会政治的客观认知 D.说明三权分立体制适合中国国情
11.1911年至1918年间,中国新注册工厂255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而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这可用来主要说明当时的民族工业( )
A.迎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 B.得到国民政府的大力扶持
C.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D.受到外国资本严酷的剥削
12.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1928年,蒋介石、冯玉祥等人恭祭孙中山时均着中山装;张学良东北易帜后也下令:“东北各级机关人员一律着中山装”;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宪法时,规定四级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着中山装。这主要是由于中山装( )
A.营造了追求西方时尚的社会风气 B.蕴含着国家政治和文化认同的理念
C.重塑了民族国家救亡图存的形象 D.彰显出近代民主政治思想日益成熟
13.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她们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
A.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B.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C.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14.1914年8月,农商总长张謇拟定官营矿业办法,表示铁铝关系军需、金银铜镍关系币制,所以应增定为可以官营之业。1914年12月,农商部奉袁世凯批令将铁矿收归官营。北洋政府的这些政策( )
A.维护了中国国家安全 B.迎合了西方列强的利益需求
C.推动了法币制度改革 D.侵夺了民族资本的发展空间
15.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废止旧历,以阳历为“国历”,将旧历节日“改用国历月日计算”。然而,阳历节日只有机关学校“遵依中央,放假休憩”,旧历节日期间,街市仍分外热闹,乡下百姓更表示“头可杀,旧年非过不可”。这体现出( )
A.科学知识与迷信观念的博弈 B.城市新风与乡村旧俗的对立
C.工业文明与农耕社会的碰撞 D.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的冲突
二、材料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3)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被称为短暂春天,C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排除A项;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15年,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反封建、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可知,《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D项正确;《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排除A项;《华事夷言》是在林则徐的主持下摘译西方报刊上议论中国的言论而辑成的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排除B项;《革命军》是邹容的著作,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D
解析: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本题材料“传播此种思想之发源地,实在北京一隅,他们倡导改良文学之论,一方面为消极的破坏,力抨旧文学之弱点,一方面则为积极的建设,亟筑新文学之始基。”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12-1921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是由于一战期间西欧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说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受国内外环境变迁的影响,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以发展轻工业为主,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结构问题,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21年,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超过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但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仍在,说明还未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同文馆刚设立时,社会风气认为学习西方是有辱斯文,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风气逐渐开放,越来越多人愿意进入同文馆学习,C项正确,材料描述是社会风气,无法看出西学传播,排除A项;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了学堂选官体制,排除B项;1905年科举制废除,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新文化运动“应该起到多方面的功能”,既有培养中国人的公共心、创造精神,又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起到作用,由此可知,陈独秀强调新文化运动不仅要有思想解放的作用,还要有政治救亡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陈独秀认为新文化运动应该所起的功能,而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排除A项;材料中虽然有培养人的地方,但是并不是强调人的个性的培养,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关税权为条约所束缚,……我国以极低的税输出国外,而在国外制成的精制品以极似的税输入国内”可知,李大钊认为当时中国关税丧失保护作用,D项正确;《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改订新约运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政府对于参与缉私的有功人员的奖赏额度很高,而且不光搜获到鸦片、吗啡、烟灰等毒品有奖赏,就连搜获到吸食毒品的器具也能有奖赏,由此可见政府的禁烟决心。说明政府积极引导社会习俗变革,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社会文明开化蔚然成风,排除A项;追求健康生活成为社会共识,“社会共识”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看出民国政府地方治理获得成功,排除D项;故本题选C项。
10.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1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画面中一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对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进行修补”及所学可知,被袁世凯破坏的“司法”一足似乎已经修补好,议员正在修补写有“立法”两字的一足,体现了袁世凯独裁对民主体制的破坏,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党对民主共和向往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人的态度,无法得出国人对议会政治的客观认知,排除C项;三权分立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是1911年至1918年间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至1918年间,中国新注册的255家工厂,多为棉纺厂、面粉厂等轻工业,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说明中国近代工业仍然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比较薄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C项正确;迎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并非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排除A项:国民政府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建立,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受到了外国资本严酷的剥削,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山装在民国时期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在重要的政治场合和国家仪式上,如政府通令、领导人的恭祭活动、各级机关人员的着装要求等。这些都显示了中山装在当时被视为一种具有国家政治和文化认同的象征,故选B项;虽然中山装确实受到西方服装的影响,但题目中的信息并未直接表明它引发了追求西方时尚的社会风气。此外,中山装更多是与政治活动和国家认同相关联,而非仅仅作为一种时尚潮流,排除A项;虽然中山装的推广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国家认同,但并没有明确的信息表明它重塑了民族国家救亡图存的形象,排除C项;虽然中山装与民主政治有一定的关联,因为它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D项并没有直接反映题目中提到的具体历史事件和信息,排除D项。
13.答案:B
解析:选择B:据材料“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她们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可知,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女性解放,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A:”中外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强调西方现代文化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碰撞,而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对女性思想解放的作用。排除C:材料强新文化运动对女性思想解放的作用,与科学文化普及和繁荣无关。排除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而材料强调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1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北洋政府认为矿业关系国计民生,将这些产业收归官营的政策侵夺了民族资本的发展空间,D项正确;维护了中国国家安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这些政策并不是为迎合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排除B项;北洋政府并未推行法币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阳历,但是百姓仍庆祝旧历节日,并不遵依新历,这体现了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的冲突,故选D项。旧历并不是迷信观念,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坚守旧历的做法不限于农村,使用阳历不是城市新风,使用旧历也非乡村旧俗,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工业文明,故C项错误。
16.答案:(1)作者:魏源。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2)“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3)轨迹: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表明其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