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02 08:0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收心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2.(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B. 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C. 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D. 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
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4.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5.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唐朝政治与以前不同之处,则为地方政府亦由中央督导组织,除黔中岭南闽中之外,州县官亦由吏部补授。”由此可见,唐代(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三省六部中吏部权力最大
C.君主权力空前强化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比较突出
6.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若国家进行一项公共工程建设,其执行机构是(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7.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C.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相似的职能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9.元朝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地方以上行中书省总揽“钱粮、兵甲、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明太祖认为元朝的这种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为此他 ()
A.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的政务
B.设立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C.设立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D.废除中书省,加强中央集权
10.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现象十分严重
B.清朝政府的腐败日益暴露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自然经济解体
D.军备废弛,纪律败坏
11.针对列强发动的某次对外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先生愤怒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文中的“两个强盗”和“夏宫”是指( )
A.英、法颐和园 B.葡、西颐和园
C.英、法圆明园 D.俄、日紫禁城
1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3.1900年,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此时,他可能( )
①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商货的关税 ②参观英人在重庆开设的工厂
③在各国“势力范围”内自由贸易 ④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馆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辛亥革命对政治近代化的贡献最主要的是( )
A.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17.“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 )
A.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工农红军B.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抗日统一战线
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D.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18.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③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③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④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20.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宰相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1.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和和共和制下的美国总统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 )
A.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B.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
C.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D.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
22.1875年,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法国为共和政体。宪法规定总统( )
A.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C.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D.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23.英国流传一句话“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对这句话理解确切的是 (   )
A.《大宪章》颁布后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
C.光荣革命后 D.《权利法案》颁布后
24.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由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D.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25.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
26.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过程中发生许多重大事件,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推翻沙皇专制,两个政权并立 ②列宁指明革命的正确方向
③爆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④和平发展的可能性破灭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27.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
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
C.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 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28.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C.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D.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
29.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美国这一做法( )
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30.夫诺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做出的努力包括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 ②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成立欧洲共同体 ④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31.20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它当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它不和美苏大国结盟,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
B.它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的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权极化的趋势
C.20世纪70年代它已和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D.中国已经成为其重要成员
32.民主建国会原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33.“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这反映当时( )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
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
34.依法定程序对村委会主任进行海选,贯彻村民自治、村官民选、村事民管的原则,从而使干群关系融洽,经济在稳定中迅速发展。有人认为“这种选举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步的体现,是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观点( )
A.正确,对村委会进行海选是基层民主选举
B.错误,将村委会主任选举与人大代表选举混为一谈
C.正确,村委会作为国家最基层的政权组织,进行海选体现了广泛的民主
D.错误,对村委会主任的海选不是基层民主选举
35.学者认为:“一国两制”构想突破了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建立了以社会主义为主体的,允许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新的国家结构。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政府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
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统一后允许台湾保留军队
D.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共30分)
36.(共17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一一《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1)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古代中国相权的变化过程。(6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2分)
(3)依据材料三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请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最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4分)并简要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4分)
37.(共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烧,父老兄弟遭到屠杀,母亲姐妹遭到蹂躏,大好河山惨遭践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伤亡多达3500万人。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对中国同胞实施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浩浩长江滚动着鲜红的血浪,这是人类文明史上骇人听闻的暴行。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体活体试验。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造成的破坏及其对中国资源和财富的大肆掠夺,按照1937年的比价,造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这些都是铁的事实,是不容否认的,也是否认不了的!
——习近平《在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最大的不同是哪一条内容?反映了帝国主义侵华怎样的新阶段特征?该条约在19世纪末对列强侵华产生了何种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和参加的哪些侵华战争?(4分)概括日本侵华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3分)
选择题
1-5 CBDAA
6-10 BBCCC
11-15 CBCDB
16-20 CDBBD
21-25 CBDDA
26-30 DBBCA
31-35 BCABB
36(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6分)
(2)郡县制.(1分)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2分)
(3)古代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文明的延续;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写出两点得2分)
古代希腊:建立起雅典民主政治。(2分)极大地发挥了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人类文明的创举),促进了雅典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繁荣。(言之有理均可得分,写出两点得2分)
37.(1)内容:允许日本在华设厂。(2分)
特征:反映了帝国主义在中国资本输出的要求(或转向资本输出为主)(2分)
影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分)
(2)侵华战争: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制造七七事变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任答3点4分,不全则每一点1分)
滔天罪行: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屠杀、残害数千万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资源和财富;发动细菌战、化学战。(答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也行)(答任意三点,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