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1 19:2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一、下面各题都有四个选项,请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拂晓(fó) 琐屑(xiè) 五彩斑斓(lán)
B. 脊椎(jǐ) 镂空(lóu) 日薄西山(bó)
C. 两栖(qī) 焦灼(zhuó) 束手无策(sù)
D. 愧怍(jiù) 阻遏(è) 风雪载途(zài)
2.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耸起来。
B.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C.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D. 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衔后代。
3. 结合句意,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 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B. 这些石刻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肖:相似。
C.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嶙峋:弯曲的样子。
D. 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绮丽: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4. 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奖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______疟疾等传染性疾病、______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______,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A. 治疗 守卫 范例 B. 防治 守卫 事例
C. 治疗 维护 事例 D. 防治 维护 范例
5.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南宋
B. 《使至塞上》 王维 唐代
C. 《爱莲说》 周敦颐 哲学家
D. 《背影》 朱自清 散文家、诗人、学者
6.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彩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B. 鸟儿们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 有的屏风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D. 那位同乡下不了台,便说他是私闯民宅的小偷,拿出一封假信来只是脱身伎俩。
二、填空(共12分)
7. 默写(8分)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杜甫《望岳》)
(2)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登临吴蜀横分地,_________。(陈与义《登岳阳楼》)
(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5)《陋室铭》中,描写主人与文人雅士交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8. 名著阅读(4分)
文段一: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文段二:
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就是在拉包车的里面,这也得算很名贵的。
(1)文段一出自鲁迅先生散文集《_______》中的《_______》一文。
(2)文段二中的“他”,是中国现代作家_______笔下的人物_______。
三、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第9-13题。(共14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选自《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选自《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神灵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指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9.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B. 飞漱其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 高峰入云 峰峦上入霄汉
D. 斯是陋室 是日,天宇晴霁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___
(2)不可悉见 悉:______________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2. 【甲】【乙】两篇选文中所写的山,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13. 【甲】【乙】两篇选文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四、阅读《芦花荡》选段,完成第14-17题。(共8分)
①她挂花了!”
②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③“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④“她挂了花!”
⑤“谁?”老头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⑥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⑦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⑧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⑨“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⑩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14. 第⑤段中,为什么“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2分)
15. 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6. 第段“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17. 第段中加点的“偏偏”一词,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2分)
五、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第18-22题。(共14分)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8. 结合语境,解释第①段中加点的“败笔”一词的意思。(2分)
19. 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4分)
20. 第②段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中“池沼”的设计原则。(2分)
22. 下面是描写苏州园林的两首诗,请分别从选文中摘选与它们意思最相近的一句话。(4分)
(1)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2)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六、作文(共40分)
23.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一:难忘的一天
题目二:我在______中成长
要求:(1)将所选题目以完整的形式抄写在答题卡上;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下面各题都有四个选项,请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每小题2分,共12分)
1. B 2. C 3. C 4. D 5. A 6. B
二、填空(共12分)
7. 默写(每句1分,共8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1)决眦入归鸟 (2)山随平野尽
(3)徙倚湖山欲暮时 (4)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5)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8. 名著阅读(每空1分,共4分)
(1)朝花夕拾 五猖会 (2)老舍 骆驼祥子
三、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第9-13题。(共14分)
9. C(2分)
10. (1)顺流而下(1分)
(2)全,都(1分)
11. (1)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确实有很多的趣味。(2分)
(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2分)
12. 【甲】文所写的山,高大、险峻、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乙】文所写的山,高而纤丽奇峭。(4分)
13. 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川的赞美之情。(2分)
四、阅读《芦花荡》选段,完成第14-17题。(共8分)
14. 听到大菱受伤后感到吃惊。(2分)
15. 烘托了老头子沮丧的心理。(2分)
16. 自尊心强,好面子。(2分)
17. 懊恼、自责。(2分)
五、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第18-22题。(共14分)
18. 园林设计上的欠缺之处。(2分)
19. 不好;改后的句子缺少了三个“讲究”,所以也就缺少了对苏州园林设计者与匠师们审美追求的强调。(4分)
20. 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的特点。(2分)
21. 苏州园林中池沼的设计追求自然和入画。(2分)
22. (1)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2分)
(2)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2分)
六、作文(共40分)
23. 作文评分标准参考
项目等级 内容、表达(36分) 说明 书写(4分)
一类卷 (40-34)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赋分范围:36-30分 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4分
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2个以下,格式规范。
二类卷(33-29) 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赋分范围:29-25分 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3分
书写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4个,格式规范。
三类卷(28-24)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赋分范围:24-20分 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2分
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格式大体规范。
四类卷(23-0)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赋分范围:19—0分 以1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1-0分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个以上,格式不规范。
说明:1. 漏写作文题目扣1分。
2. 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