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15搭船的鸟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统编教材第一次以“观察事物”为主题组织单元,也是统编教材的第一个习作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条: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一条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前一条主要通过两篇课文的学习进行落实,后一条主要通过单元习作进行落实。作为习作单元,教材还编写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以及两篇习作例文。这些内容的编排,都集中指向本单元的习作。
精读课文《搭船的鸟》是作家郭风模拟儿童口吻写的一篇状物散文。文中的“我”和母亲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天下着大雨。雨停后,“我”看见了一只彩色的搭船的鸟,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疑惑。正在这时,“我”又看见了翠鸟捕鱼的情景。
全文总共5个自然段,内容虽然简短,但是作者的观察十分细致。第1自然段中“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声,看着船夫披着蓑衣用力摇橹,就可以看出“我”是个细心的人。第2自然段“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第4自然段“我”对翠鸟捕鱼过程的观察,更加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不仅要有好奇心,还要讲究方法。比如文中“我”对翠鸟的观察,先观察了它的外形特点,然后观察了它抓鱼的动作。观察外形特点时,先整体观察,再局部观察。
由这篇《搭船的鸟》,很自然地会想到原人教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翠鸟》。那篇课文,作者同样从颜色和动作两个方面对翠鸟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观察。因此,在学习本课的时候,可以拓展阅读《翠鸟》中的两个语段,从而丰富课文资源,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
教学目标
1.会认“鹦、鹉”等四个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味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布置观察任务,激发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能尝试观察生活中的某个动物,写一个片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味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布置观察任务,激发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能尝试观察生活中的某个动物,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阅读篇章页,明确任务
出示: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读一读篇章页,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什么展开的?(留心观察)
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通过两篇文章和两篇习作例文,教我们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搭船的鸟》。
◎揭示课题,学习“搭”字
1.板书课题,相机指导写“搭”字,明确右边不是“答”。
2.理解“搭船”的意思。除了搭船,还可以搭什么?搭车、搭高铁、搭飞机、搭火箭,搭房子、搭桥,搭配、搭档、搭伙、搭手,搭话,搭救,……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好奇?这是一只什么鸟?它为什么要搭船呢?……
◎任务一 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检查认读课文生字词。
第一组:外祖父 鹦鹉 静悄悄 沙啦沙啦
第二组:船夫 船舱 船篷 蓑衣 摇着橹
重点指导:(1)“鹦鹉”一种鸟,出示图片,认识鹦鹉,观察羽毛。强调“鹦”读作前鼻音。(2)学习多音字“相”,明白两种意思有两种读音,轻音是语气词,用在句尾;第一声是拟声词;组词辨别。(3)结合图片,认识事物。
3. “我”坐船途中先后观察了哪些事物?默读课文圈一圈。
交流,反馈:雨点→船夫→一只翠鸟
◎任务二 品味词句,体会静态观察
(一)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出示语段: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1.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观察很细致?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圈一圈词语。
2.交流反馈,点拨引导:
(1)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很细致?(沙啦沙啦)
这雨下得大还小?读出这样的感觉来。
(2)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呈现一组语句,对比朗读,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船夫摇着橹。
船夫披着蓑衣摇着橹。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摇着橹。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小结:作者观察得特别细致,观察了船夫的穿着、位置、动作和动作状态。
3.作者观察雨点和船夫,运用了什么观察方法呢?
相机板书:听、看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我”对翠鸟的细致观察
雨停了,在坐船的过程中,“我”又特别留心观察了一只搭船的鸟。
出示语段: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指名朗读。说一说,“我”主要特别留心观察了翠鸟的什么方面呢?(外形)
这是一只怎样的鸟?(美丽的)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观察很细致呢?圈一圈。
交流,反馈,相机引导品味用词:
翠绿——翠绿是怎样的绿?出示翡翠图片,直观感受翠绿的美丽。
一些蓝色——为什么是“一些”呢?观察图片。
红色的——嘴巴上的颜色都观察出来了。
长——长度都仔细看清楚。
3.“我”的观察多么细致啊!你发现了吗,“我”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这只搭船的鸟呢?
交流,明确:先整体,后局部。局部观察又按照从羽毛到翅膀再到长嘴的顺序。
4.多么美丽的翠鸟啊,你能读出它的美丽来吗?朗读指导。
5.可是,你发现了吗?“我”并没有写翠鸟的眼睛和爪子,这是为什么呢?
启发,点拨:因为“我”当时坐在船舱里,无意中看见这只鸟站在船头,距离有点儿远,只能看见比较明显的特征,眼睛和爪子,看不清楚。
6.补充文本,拓展阅读(此部分内容可机动)
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1)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位作者的细致观察呢?
(2)为什么这位作者写了翠鸟的爪子和眼睛呢?
交流,明确:这位作者对翠鸟的观察是持续的、反复的、近距离的,所以观察得更加清楚。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作者在观察时的用心思考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读一读这段话,“我”在问谁呢?读出自己问自己的语气来。
“我”留心观察这只翠鸟,不但用眼睛看,而且还——用心思考。板书:思考。
◎指导写字,自由练习写。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认读。
重点指导:
(1)“嘴”,左右结构。
(2)“捕”,右边是“甫”,注意钩和点不要丢。
(3)观察“羽”和“翠”,找到差别,写好“翠”字。
◎任务四 品味词句,体会动态观察
1.作者不仅留心观察了翠鸟的颜色,还留心观察了翠鸟的什么方面?(捕鱼的动作)
出示语段: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指名朗读,说说这只翠鸟捕鱼的本领怎么样。
圈出翠鸟抓鱼的关键动作:冲、飞、衔、站、吞
2.换词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如果把这些动词换一换,你觉得怎么样?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飞)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含)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吃)了下去。
冲:更能体现翠鸟动作敏捷,飞行速度快。
衔:结合嘴巴的形状理解,含是在嘴巴里,衔是叼着,体现动作灵巧。
吞:一口是吞下去,也能体现动作快。
3.删减比较,体会动作的敏捷和观察的细致
括号里的几个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交流、明确:不能删掉,这些词语都体现了翠鸟动作敏捷、速度快。速度这么快,作者都能观察到,说明作者观察得很细致、很认真。
4.朗读体会,感受翠鸟抓鱼的特点。
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翠鸟捕鱼真厉害?
◎任务五 拓展阅读,加深体会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读一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细致观察?
◎布置作业,完成片段
你家养了什么小动物呢?从外形、颜色、活动等方面,留心观察一下,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吧。
课堂总结
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中,“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满怀好奇的“我”便细致地观察起来,看到了这只小鸟外形的美丽,也看到了它捉鱼的敏捷,还知道了它的名字叫翠鸟,这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只要和作者一样留心周围事物,细致观察,我们也会有很多新的发现。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外形 颜色鲜艳 细致观察
捕鱼 动作敏捷 有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