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科学强国,科技兴邦。下列研究课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C)
A.“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成分研究
B.“长征”系列火箭燃料选择与研制
C.“天问一号”探测器控制程序设计
D.“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供氧方法
2.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研究物质的变化是认识物质的重要途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A.滴水成冰 B.粉碎矿石
C.甲烷燃烧 D.冰雪融化
3.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C)
A.提出问题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4.(滨州中考)试管是实验中常用仪器,试管口朝向可能因实验的不同而不同。下列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错误的是(C)
eq \o(\s\up7(),\s\do5(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eq \o(\s\up7(),\s\do5(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
eq \o(\s\up7(),\s\do5(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eq \o(\s\up7(),\s\do5(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试剂))
5.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A.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门捷列夫提出了分了假说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6.对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D)
A.镁条红热,熔化生成氧化镁
B.发出明亮的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C.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D.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7.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A)
选项 方法 示例
A 观察法 蜡烛先熔化后燃烧
B 归纳法 在实验室中要遵循节约试剂原则,因此用剩的试剂要放入原试剂瓶
C 推理法 化学变化伴随发光放热,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D 分类法 可加热仪器:烧杯、集气瓶、试管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
8.(6分)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包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
(1)厨房里的色拉油常用__细__(填“细”或“广”,下同)口瓶盛装;食盐、白糖用__广__口瓶盛装。
(2)①向锅内倒醋时,要将醋瓶盖__倒放在桌面上__,用完醋后,要将醋瓶的瓶盖立即盖上,并使醋瓶的标签__向外__;
②若发现厨房里用久的酱油和醋瓶的商标上有一些污渍,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倾倒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
③洗刷茶杯后,判断茶杯洗干净的标准是__茶杯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__。
9.(7分)选用“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中的一种填写下列空白:
(1)水沸腾变成水蒸气__物理变化__。
(2)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__物理性质__。
(3)木材燃烧__化学变化__。
(4)煤能在空气中燃烧__化学性质__。
(5)酒精易挥发__物理性质__。
(6)食盐溶于水__物理变化__。
(7)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__化学变化__。
10.(4分)元素符号可以用来表示元素,还可以表示物质的__组成__。世间万物仅仅由90多种元素组成,有些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如__氢气__等;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如二氧化碳由__碳、氧__两种元素组成,碳酸氢铵由__氮、氢、碳、氧__四种元素组成。
11.(4分)有这样一种材料,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它就是——石墨烯。
材料一:石墨烯(如图1)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是人类已知的最薄材料,是构成其它新型碳材料的基本组成单元(如图2)。
材料二:石墨烯是很好的导电、导热体,也是人类已知的强度最高的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它又非常致密,即使是氦原子——最小的气体原子也无法穿透它。
(1)从物质的组成类别分析,石墨烯属于__单质__。
(2)石墨烯、C60、碳纳米管、石墨这4种物质虽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但它们也有共同之处:__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合理即可)__(写出一点即可)。
(3)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依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ABCDE__(填字母)。
A.石墨烯可以层层堆叠构成三维的石墨
B.石墨烯可以制成精密仪器电路板中的连接线路
C.石墨烯可以制造超薄的柔性触摸屏,不用担心把智能手机摔碎
D.石墨烯可以制作防弹背心,也可用于其他防弹表面,如防弹窗等
E.石墨烯可以制成导热供暖材料,用于房屋建造方面
12.(10分)某区进行了部分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竞赛,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1所示。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15 g,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④__。(填数字)
①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②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③右盘中减少砝码
④左盘中增加氯化钠
(2)B中仪器a的名称是__量筒__;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__;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量得的液体的体积__偏大__(填“偏大”或“偏小”)。
(3)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实验用品:①酒精灯 ②漏斗 ③10 mL量筒 ④100 mL量筒 ⑤烧杯 ⑥试管夹
⑦胶头滴管,请按要求选择相应实验用品填空。加热试管里的试剂应使用__①⑥__;准确量取5 mL液体应使用__③⑦__。(均填实验用品序号)
(4)看图回答问题:
Ⅰ.如图2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__b__(填字母)。
Ⅱ.指出图2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腐蚀胶帽(或污染试剂)__;②__打破试管底部__;③__炸裂试管__。
13.(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酒精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1)点燃酒精灯,观察到酒精灯的火焰分__三__层。将一根火柴横放在火焰中片刻,发现火柴梗两端__先__(填“先”或“后”)烧焦,这说明一般情况下酒精灯火焰__外焰__的温度最高。
探究二:酒精燃烧的产物
(2)联想到对石蜡燃烧生成物的探究,他们决定对酒精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__酒精燃烧生成什么物质?____
【作出猜想】①酒精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
②酒精燃烧会生成__水__;
③酒精燃烧会生成__二氧化碳和水__。
【实验验证】验证猜想①的方法是__将一个内壁附着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__,现象是__烧杯内壁上附着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某同学将一个干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以此来验证猜想②,若看到__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__,则证明猜想②正确。
【得出结论】酒精燃烧的产物是__二氧化碳和水__。
14.(5分)“蛋雕”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平平无奇的蛋壳经过能工巧匠的改造,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蛋雕作品。(提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CO3与盐酸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可溶于水)
任务一:制定科学合理的雕刻方案
【查阅资料】蛋雕是一门神奇而特殊的艺术,有物理雕刻法和化学蚀刻法,雕刻技法有阴刻、阳刻、线刻、浮雕、影刻、点刻、拼雕、套雕等方法。
【制定方案】
方案一:用刻刀直接在蛋壳上雕刻。
方案二:用盐酸直接在蛋壳腐蚀。
方案三:先在蛋壳上裹蜡,在蜡上作画刻痕,然后用盐酸在刻痕处腐蚀蛋壳。
我选方案__三__,理由是__操作容易,石蜡容易成型且便于作画,同时保护其他地方不被腐蚀(合理即可)__。
任务二:制作蛋壳
【实验准备】
小组同学用钢针在鸡蛋小端只打了一个小洞,用钢针把蛋黄搅碎,并用注射器不断向鸡蛋内注入空气。用注射器不断向鸡蛋内注入空气的目的是__增大蛋内压强便于蛋液顺利流出(合理即可)__。
任务三:按照所选方案进行雕刻
【实践活动】
步骤 操作 现象
1.裹蜡 把鸡蛋放入融化的石蜡里,片刻取出 蛋壳裹了均匀“蜡衣”
2.作画 用铅笔、或者金属丝在裹蜡的蛋壳上画出心仪的图案 划过的刻痕处蛋壳裸露
3.蚀刻 用塑料胶头滴管吸取适量盐酸滴在刻痕处 刻痕处有大量气泡
4.除蜡 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80 ℃左右,放入上一步骤中的蛋壳 __“蜡衣”受热熔化__
【反思评价】如何回收步骤4中的石蜡:__将石蜡和水的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石蜡凝固成固体,过滤出石蜡固体(合理即可)__。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科学强国,科技兴邦。下列研究课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
A.“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成分研究
B.“长征”系列火箭燃料选择与研制
C.“天问一号”探测器控制程序设计
D.“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供氧方法
2.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研究物质的变化是认识物质的重要途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粉碎矿石
C.甲烷燃烧 D.冰雪融化
3.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4.(滨州中考)试管是实验中常用仪器,试管口朝向可能因实验的不同而不同。下列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错误的是( )
eq \o(\s\up7(),\s\do5(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eq \o(\s\up7(),\s\do5(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
eq \o(\s\up7(),\s\do5(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eq \o(\s\up7(),\s\do5(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试剂))
5.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门捷列夫提出了分了假说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6.对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红热,熔化生成氧化镁
B.发出明亮的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C.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D.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7.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A 观察法 蜡烛先熔化后燃烧
B 归纳法 在实验室中要遵循节约试剂原则,因此用剩的试剂要放入原试剂瓶
C 推理法 化学变化伴随发光放热,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D 分类法 可加热仪器:烧杯、集气瓶、试管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
8.(6分)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包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
(1)厨房里的色拉油常用__ __(填“细”或“广”,下同)口瓶盛装;食盐、白糖用__ __口瓶盛装。
(2)①向锅内倒醋时,要将醋瓶盖__ __,用完醋后,要将醋瓶的瓶盖立即盖上,并使醋瓶的标签__ __;
②若发现厨房里用久的酱油和醋瓶的商标上有一些污渍,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 __;
③洗刷茶杯后,判断茶杯洗干净的标准是__ __。
9.(7分)选用“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中的一种填写下列空白:
(1)水沸腾变成水蒸气__ __。
(2)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__ __。
(3)木材燃烧__ __。
(4)煤能在空气中燃烧__ __。
(5)酒精易挥发__ __。
(6)食盐溶于水__ __。
(7)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__ __。
10.(4分)元素符号可以用来表示元素,还可以表示物质的__ __。世间万物仅仅由90多种元素组成,有些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如__ __等;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如二氧化碳由__ __两种元素组成,碳酸氢铵由__ __四种元素组成。
11.(4分)有这样一种材料,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它就是——石墨烯。
材料一:石墨烯(如图1)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是人类已知的最薄材料,是构成其它新型碳材料的基本组成单元(如图2)。
材料二:石墨烯是很好的导电、导热体,也是人类已知的强度最高的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它又非常致密,即使是氦原子——最小的气体原子也无法穿透它。
(1)从物质的组成类别分析,石墨烯属于__ __。
(2)石墨烯、C60、碳纳米管、石墨这4种物质虽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但它们也有共同之处:__ __(写出一点即可)。
(3)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依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 __(填字母)。
A.石墨烯可以层层堆叠构成三维的石墨
B.石墨烯可以制成精密仪器电路板中的连接线路
C.石墨烯可以制造超薄的柔性触摸屏,不用担心把智能手机摔碎
D.石墨烯可以制作防弹背心,也可用于其他防弹表面,如防弹窗等
E.石墨烯可以制成导热供暖材料,用于房屋建造方面
12.(10分)某区进行了部分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竞赛,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1所示。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15 g,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 __。(填数字)
①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②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③右盘中减少砝码
④左盘中增加氯化钠
(2)B中仪器a的名称是__ __;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 __;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量得的液体的体积__ __(填“偏大”或“偏小”)。
(3)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实验用品:①酒精灯 ②漏斗 ③10 mL量筒 ④100 mL量筒 ⑤烧杯 ⑥试管夹
⑦胶头滴管,请按要求选择相应实验用品填空。加热试管里的试剂应使用__ __;准确量取5 mL液体应使用__ __。(均填实验用品序号)
(4)看图回答问题:
Ⅰ.如图2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__ __(填字母)。
Ⅱ.指出图2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 __;②__ __;③__ __。
13.(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酒精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1)点燃酒精灯,观察到酒精灯的火焰分__ __层。将一根火柴横放在火焰中片刻,发现火柴梗两端__ __(填“先”或“后”)烧焦,这说明一般情况下酒精灯火焰__ __的温度最高。
探究二:酒精燃烧的产物
(2)联想到对石蜡燃烧生成物的探究,他们决定对酒精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__ ____
【作出猜想】①酒精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
②酒精燃烧会生成__ __;
③酒精燃烧会生成__ __。
【实验验证】验证猜想①的方法是__ __,现象是__ __。某同学将一个干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以此来验证猜想②,若看到__ __,则证明猜想②正确。
【得出结论】酒精燃烧的产物是__ __。
14.(5分)“蛋雕”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平平无奇的蛋壳经过能工巧匠的改造,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蛋雕作品。(提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CO3与盐酸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可溶于水)
任务一:制定科学合理的雕刻方案
【查阅资料】蛋雕是一门神奇而特殊的艺术,有物理雕刻法和化学蚀刻法,雕刻技法有阴刻、阳刻、线刻、浮雕、影刻、点刻、拼雕、套雕等方法。
【制定方案】
方案一:用刻刀直接在蛋壳上雕刻。
方案二:用盐酸直接在蛋壳腐蚀。
方案三:先在蛋壳上裹蜡,在蜡上作画刻痕,然后用盐酸在刻痕处腐蚀蛋壳。
我选方案__ __,理由是__ __。
任务二:制作蛋壳
【实验准备】
小组同学用钢针在鸡蛋小端只打了一个小洞,用钢针把蛋黄搅碎,并用注射器不断向鸡蛋内注入空气。用注射器不断向鸡蛋内注入空气的目的是__ __。
任务三:按照所选方案进行雕刻
【实践活动】
步骤 操作 现象
1.裹蜡 把鸡蛋放入融化的石蜡里,片刻取出 蛋壳裹了均匀“蜡衣”
2.作画 用铅笔、或者金属丝在裹蜡的蛋壳上画出心仪的图案 划过的刻痕处蛋壳裸露
3.蚀刻 用塑料胶头滴管吸取适量盐酸滴在刻痕处 刻痕处有大量气泡
4.除蜡 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80 ℃左右,放入上一步骤中的蛋壳 __ __
【反思评价】如何回收步骤4中的石蜡:__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