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上第十一课 岳阳楼记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语文九上第十一课 岳阳楼记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3 20:2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岳阳楼记 教学设计
(3课时)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
核心素养
通过自主学习,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名言警句;阅读梳理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主旨,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将画意诗情理趣融为一体的绝妙写法;鉴赏木文对仗工整、音律和谐的语言,领略文中表达的崇高的思想境界,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积极进取,做一个有广阔胸怀、高尚情操的人。
教学目标
1.掌握本篇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自主探究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鉴赏本文对仗工整、音律和谐的语言。
4.梳理全文内容,提炼全文主旨,探究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情怀,做一个有博大心胸、远大志向的人。
5.学习本文写景抒情、布局谋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的语言既和谐又富于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难点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写情,由情言志。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3.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自写法,学习精练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突破
这篇文章主旨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本文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教学时,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情况和本文的特点,本设计拟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怀,并从中发展自己的朗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砚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始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二、检查预习
1.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2.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第1段。
三、知识链接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颇深。26岁登进上第,因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64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坚持自己的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借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自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卢名益大。
四、解读课文
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段。
2.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段。
4.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状,胜景,美景。
浩浩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际。
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壮丽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极,至、到达。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得无异乎:得无,表推测。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
6.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指天气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隐曜,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樯倾楫摧:樯,桅杆  楫,船桨。
薄暮冥冥:泺,迫近  冥冥,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着矣:感,感慨。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段。
8.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至于”“又如”。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
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广阔。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
锦鳞游泳:锦鳞,美丽的鱼。
岸芷汀兰:兰,一种香草  汀,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睁影沉璧:璧,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何极,哪有尽头。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五、布置作业
整理课堂笔记,反复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巩固情况
1.解释字词,翻译句子。
2.朗读课文。
二、解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段。
2.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问语的解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占代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也许,表委婉的语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厅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被贬谪到远地区做地方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微,如果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三、积累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1)和: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2)通:哎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3)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5)一:一碧万倾(一)  长烟一空(全)
(6)极:南极潇湘(至、到达)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7)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8)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3.词类活用。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1)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5)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政通人和
四、分析文章结构
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五、布置作业
熟读文,力求背诵。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巩固情况
1.解释字词,翻译句子。
2.背诵课文第5段。
二、研讨课文
1.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领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已悲,把政事治理得井片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 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幅气势磅礴的动人呵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①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②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③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厅千”。
4.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5.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种什么样的气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6.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7.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8.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0.提问:“进”指什么 “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11.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12.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就有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思想这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禁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皆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3.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表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三、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五、完成作业
1.辨析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得无异乎(2)奇山异水(3)或异二肴之为(4)永州之野产异蛇
明确:四句中“异”的含义,(1)句与(3)句相同,都是“不同”的意思;(2)句与(4)句相同,都是“奇异、奇特”的意思,
2.从释读加点词入手,结合语境,揣摩下列句子蕴含的语气,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语气。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明确:“或”表示“也许”的意思,可知这句话语气委婉温和,表明作者并非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
(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明确:“其”在句中表示揣测的语气,这样的表述显得更加自然,更加合乎情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明确: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明确: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4.找出下列分析判断不够准确的两项,并予以修改。
A.文章开头两句,点明了重修岳阳楼的时间和主持其事的人。“谪”,写好友政治上的失意,而“通”和“兴”又突出了滕子京政绩斐然。这表明作者对好友在遭贬谪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是十分赞赏的。
B.文中详细描述重修岳阳楼的盛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写出岳阳楼的文化氛围,诗情雅趣,为下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伏笔。
C.“衔远山……气象厅千”一句具体写从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的远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衔”“吞”是夸张手法,极写洞庭湖的气势。
D.本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
明确:第B,C两项,其中,B项中“详细描述”改为“概述”,C项中“夸张”改为“拟人”。
5.课文最后一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胸襟和抱负
明确:“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教学探讨与反思
文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但又绝不是唯一的任务,更不是根本任务。这样面对一篇文章,如果肢解开来读,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所以在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依据新课标,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有了前面品读的基础,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
知识链接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1 -
- 9 -